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統一發票號碼張學雷秀泰影城熄燈南科礁溪鄉今日秀泰影城停業孫鵬發票中獎張學雷身亡慘死
  • 搜尋:

    黃琲茹 結果共691筆

  • 能源轉型油電漲不漲? 地方中央仍滾動檢討 

    蔡政府拚能源轉型,端出新版能源政策,地方政府也祭出「燃煤減量」因應,外界擔心「燃煤減量」可能影響供電,雖然總統掛保證,不會缺電,但從營收數字來看,台電107年虧損達新台幣81億元,新年度會不會調整電價,三月就會有定案,而攸關民生的油價,也因為「亞鄰最低價」限制,已經四周沒調整,但其實「油電都漲」跟「油電凍漲」,對民生經濟都有影響。
    2019/02/22 23:25
  • 自己的新聞自己說 郭董拚股價、玩自媒體

    政治人物、明星有粉絲團,不是新鮮事,不過今年一月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開了官方粉專,郭董不只以「All WeNeed Is Truth Not News」為題,自己發文「說新聞」,近三個月來,更砸下超過22億台幣,加碼自家股票,從轉型「自媒體」到霸氣護盤,無畏國際局勢多變,郭董火力全開,要鞏固市場信心。
    2019/02/21 23:29
  • 手機退位 最火紅的MIT商品是它!

    台灣消費品的出口結構,出現轉變,現在出口最熱的,從過去的手機,轉變成硬碟等「家用資電產品」,儘管MIT享譽全球,不過這些外銷訂單,有五成以上,都在海外生產,蔡總統向台商喊話,要企業「回家」,但要把「台商製造」變成「台灣製造」,從政府到企業,都有不小挑戰。
    2019/02/15 23:59
  • 「飛航疲勞」能科學控管? 大數據仍有灰色地帶

    華航機師罷工,讓不少人重新認識「疲勞」,以飛行工作來說,最常見的就是「紅眼航班」了,不過現在,「疲勞」可以透過科學數據分析,目前國際上有七套不同系統,國內華航、虎航、長榮、立榮都有使用,但疲勞的感覺,因人而異,加上國際的飛航法規,針對「疲勞風險管理系統」,並沒有強制要求,航空業者必須提供,飛行組員的「疲勞警訊」,很難在第一時間被發現。
    2019/02/14 23:55
  • 政府帶頭加薪救低薪 真能帶動企業跟進?

    打破職場低薪,政府帶頭加薪,行政院核定了「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方案」,為月薪低於3萬元的公部門臨時、派遣人員調薪1100元,預估超過8千人受惠,但其實蔡政府執政以來,基本薪資接連調漲,在勞動力成本增加的情況下,政府拋磚引玉,希望民間企業加薪,恐怕還是得先創造「有利可圖」的投資市場。
    2019/02/13 22:56
  • 直擊台灣「無子村」 地方創生來得及救?

    您或許已經聽慣,台灣有高齡、少子化問題,但現在更嚴重的「無子化」,正無聲吞噬著我們的鄉鎮,國發會評估,全台368個鄉鎮區中,超過1∕3以上,人口嚴重外流、生得少死的多,全台已經有不少偏遠的鄉鎮區,淪為「無子村」。
    2019/02/12 22:50
  • 高齡社會「自養」晚年 「信託監察人」助規劃

    您知道台灣的社會有多老嗎?現在平均每七個人,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的長者,長輩們想要「老有所歸」,現在可以透過信託的方式,規劃資產,這樣的概念,類似日本的「監護支援信託制度」,但「信託監察人」的角色,只是銀行跟長輩的中間人,想要讓老年生活有保障,還是得有積蓄才能加以運用。
    2019/02/11 22:45
  • 別被「編號迷思」綁架! 不鏽鋼鍋餐具怎選

    不管是過年做年菜,或日常生活中,你我常會用到不鏽鋼材質的鍋具或餐具,但關於不鏽鋼的小知識,您知道嗎?像是上頭標記的型號,不是數字越大越好,選購時,還有「4不原則」,該怎麼挑選,教您分辨。
    2019/02/08 23:17
  • 普悠瑪事故滿百日 賠償、咎責家屬求真相

    台鐵普悠瑪號,向來是出遊返鄉的大熱門,去年在新馬車站的翻車意外,奪走18條人命,如今事故屆滿百日,這段期間的調查,究竟查出了什麼?後續的賠償、責任歸屬,對於家屬來說,真的有交待了嗎?
    2019/02/07 22:45
  • 跟著聲音去旅行! 聲音地圖「聽見台灣」

    「台灣的聲音」,您聽過嗎?聲音藝術家吳燦政,耗時七年架構的,「台灣聲音地圖計畫」,結合Google Map定位,紀錄你我日常忽略的聲音,聽者只要移動滑鼠、點擊地標,就能「聽見台灣」,進行一場屬於自己的「聲音旅行」。
    2019/02/06 23:25
  • 過年零嘴你買了沒? 豬年熱賣爆款大盤點

    迎接農曆新年,你家的過年零食準備好了嗎?其實往年熱賣的肉乾、堅果、牛軋糖,今年仍是網購熱搜的大熱門,傳統年貨大街,翻新傳統零嘴搶客,網購平台則是用直播,邊賣邊吃,大賣場則是祭出限定版跟聯名款商品,搶攻百億元的年節商機。
    2019/01/31 23:20
  • 台灣「包餡機」的出口奇蹟 征服112國的舌尖美味

    工業4.0,掀起一波「廚房革命」,您知道,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製造餃子的機器,就是來自台灣嗎?老字號機械廠,依照各國不同的飲食喜好,調配麵皮跟餡料,轉型「少量多樣」生產,二代接班後,再朝製造服務業升級,讓台灣的「食物包餡機」,賣進全球112個國家,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2019/01/30 23:34
  • 回家路好遠、好難? 花東鐵路運能大體檢

    春節返鄉搭火車,對於花東人來說,熬夜搶車票已經是家常便飯,儘管近年來,台鐵在東部運輸上,增添不少車種,車次也增加,但網路媒體《報導者》蒐集台鐵內部資料質疑,這十年來,南下花東的車票,只增加了304張,儘管台鐵提出官方數據反駁,強調運能有增加,但對於花東人來說,搶票返鄉的壓力,似乎還是存在。
    2019/01/29 23:27
  • 外媒讚北捷「世界第一」 板南線三度急煞究因

    捷運是不少人的交通工具,而國內的捷運系統中,又以台北捷運,運量最大,平均每天超過200萬人次搭乘,但從去年10月中以來,捷運板南線,已經發生三起,列車緊急剎車的情況,儘管北捷強調是個案,後續也已經修復排除,但這個被外媒評選為「世界最好大眾運輸之一」的捷運系統,怎麼強化運輸安全?帶您一探究竟。
    2019/01/28 22:42
  • 不再「路無三里平」 六都路平計畫調查

    新市政拚路平有感,高雄市長韓國瑜說了「沒有平坦道路、人民不會給政治人物活路」,確實,「路平」是各地方政府近年來,努力的目標,從近年的預算規劃來看,台北、台中、桃園都砸了30多億推路平,但道路的養護預算跟道路品質,真的有成正比嗎?要讓市民有平坦道路可用,可不能只是砸錢了事。
    2019/01/25 22:50
  • 全球風險報告出爐! 這兩大威脅世界關注

    正在瑞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佈2019年全球風險報告,點名「氣候變遷」跟「網路資安」,就是未來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世界各國面對這兩大威脅,無不嚴正以待,天災意外說來就來,我們從現有的防減災規劃來看,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9/01/23 22:48
  • 2019房市建商看好! 推案量上看1.22兆

    迎接新的一年,房市也有新變化,尤其北台灣掀起的「豪宅推案潮」,建商跟房仲都很有感,市調機構調查,2018年北台灣的預售屋和新成屋案量,創下史上第3高,達到新台幣1.11兆元,甚至樂觀評估,今年推案量,可望衝上1.22兆,但豪宅的價位,對於多數人來說,仍高不可攀,豪宅推案就算爆大量,似乎很難成為一般購屋族,置產的考量。
    2019/01/22 23:11
  • 「重法治虐童」真有效? 社會安全網仍破洞

    國內近期虐童、家暴案件頻傳,2018年我國有近6萬件兒少受虐的通報案件,但從過去的判決案例來看,即便檢察官多用殺人罪起訴,但虐童致死案最後多以「傷害兒童致死罪」論處,法官的考量是什麼?在法律面前,面對虐童加害人,真的只能重重拿起又輕輕放下嗎? 
    2019/01/21 22:52
  • 旅外國人健保爭議 修法草案仍「躺」立院

    台灣的醫療水準高,費用又相對低廉,不少海外國人,如果有醫療需求,幾乎都把返台就診納入考量,健保署統計,每年約有8萬人,短期回台,復保又停保,總欠費金額超過5億元,就有立委提案修法,檢討整體制度,但去年提出的修法草案,至今仍躺在立院,等待朝野協商。
    2019/01/18 23:12
  • 餐飲外送商機熱! 搶進市場怎避糾紛

    2017年全台餐飲業營業額,高達5400億元,外送商機就占了270億,餐飲外送市場,成為新紅海,國內目前像是foodpanda、honestbee、UberEats等,外送平台,選擇多元,但消保處也發現不少申訴問題,各大平台搶進外送市場的同時,想要避免消費糾紛,除了優化系統、強化服務跟客服的SOP外,還是得回歸餐飲服務業,以人為本的初衷。
    2019/01/17 23:02
  • 瞄準2020大位? 「國際政經戰情室」引聯想

    2020總統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選總統的呼聲不絕於耳,外界從他三月訪美,以及北市府傳出成立「國際政經戰情室」來看,認為和布局2020大選有關,儘管市府強調,只是「單純監看國際情勢」,但柯文哲對國際事務的「關心程度」,也為備戰2020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2019/01/16 22:47
  • 你吃對油了嗎? 橄欖油「現榨才新鮮」 

    2013年的餿水油事件席捲全台,走過劣油風暴後,國人更重視食用油的安全,一般我們說到橄欖油,您想到的可能是國外進口,但現在新鮮橄欖油在台灣也能在地鮮榨,手工油坊的老闆,還是從電子業轉行變成榨油師,將油品結合在地農產,把關食安也為產銷尋找新出路。
    2019/01/15 23:03
  • 中藥行的消失進行式 由興轉衰轉型再求生 

    您有注意到,台灣的中藥行,越來越少了嗎?對比20多年前,全盛時期的1萬5千多家,現在只剩不到8千家,不少老店結合餐飲、科技,轉型尋求新出路,但受限於藥事法規範,現階段,有意接棒的新生代進不來,中藥文化傳承的斷層,恐怕是無法迴避的真相。
    2019/01/14 22:55
  • 食安區塊鏈! 打造百分百透明產銷履歷

    說到2019年的科技新趨勢,「區塊鏈」就是其中之一,過去您可能會覺得,區塊鏈是一大串虛擬數據,但其實它的「不可篡改」又「可共享」的特性,已經被運用在食安履歷中,台灣新創公司和台東池上青農合作,透過感測器,收集每一粒米「從栽種到餐桌」的農產資訊,以區塊鏈技術種稻,技術領先全球,也讓台東池上米,登上英國金融時報。
    2019/01/14 20:33
  • 貿易戰讓鮭魚返鄉? 全台這個城市最受益

    中美貿易戰,讓不少企業「投資洗牌」,國內電子業也出現史上最大的回流潮,不少科技大廠,瞄準新北、桃園、新竹擴廠招工,美國彭博社更點名,桃園可能會是,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美貿易戰,究竟是台灣的威脅還是機會?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2019/01/11 22:4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