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原子少年梁實暴肥白冰冰二手菸胡椒廚房倒閉統一獅男星病逝深藍壓力癌細胞
  • 搜尋:

    黃琲茹 結果共691筆

  • 韓國瑜贏了! 高雄綠地變藍天

    睽違20多年,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就在今晚,綠地變藍天,韓國瑜一句「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似乎打進了高雄選民的心,這次選戰,除了深綠基本盤鬆動,北漂族返鄉,加上中間選票回流,韓國瑜用選票證明,空戰聲浪,足以撼動鐵票倉。
    2018/11/25 23:42
  • 決戰港都就看1124  韓陳選前之夜佈局

    決戰港都,關鍵倒數,藍綠除了在選前之夜大拚場,白天的掃街行程,也有不同戰略,陳其邁有綠營大咖輔選,韓國瑜則是穩紮穩打,用陸戰來做最後衝刺。
    2018/11/23 22:47
  • 選後賣屋比較好? 港都選戰期房市賣壓高

    選舉同樣也牽動房市,房仲說,從過去經驗來看,選戰熱,房市冷,但以這次南部選區來說,韓國瑜一句「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似乎讓市場有所期待,儘管目前大高雄住宅待售量,降幅達16.8%,賣壓波動冠居六都,但普遍來看,屋主賣屋也不緊張,反而看好選後房市翻轉。
    2018/11/22 23:36
  • 決勝青年票! 柯P館長直播百萬人爭睹

    柯文哲把握選前和館長合體開直播,10分鐘超過7萬人觀看,一度癱瘓直播平台,要靠擅長的網路戰搶救選情。其實四年前柯文哲主打「這一票聽孩子的」,把青年票效益最大化進而當選。這次選戰也有許多候選人依樣畫葫蘆,想靠rap、直播等方式打進青年選民的心,但有青年直言,做不好反而會有反效果。
    2018/11/22 23:31
  • 「韓流」教會我們的事 人民意識真能翻轉?

    這次選戰最熱的「韓流」,從高雄吹進各大選區,有別於過去包車「動員」,不少支持者都是自發響應,這樣的「韓國瑜現象」,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或許「韓流」改變的不只選情,還有台灣的選舉文化。
    2018/11/21 23:24
  • 純表演?力挺站台? 歌手競選「唱」玄機

    選前造勢大會,不少歌手共襄盛舉,除了直接為高雄藍綠陣營寫歌的,音樂人鄭進一跟滅火器樂團、歌手詹雅雯跟張秀卿,雖然只是單純商演,事後卻在網路掀起波瀾,選前時機敏感,不論藝人「表態」與否,都成為話題,但對於選情會造成影響嗎?或許可以從美國剛結束的期中選戰觀察分析。
    2018/11/20 23:19
  • 勝選最後一哩路! 「選前黃金周」藍綠動員催票

    大選將進入關鍵最後一週,尤其是17、18日的「黃金周末」,藍、綠在全台選區都各自動員,國民黨鎖定新北、台中、高雄,以「三都連線」催票,加上超級星期天的「萬人造勢」,力求翻轉雲嘉南。總統蔡英文也領軍親征,新竹縣、彰化縣等縣,展開最後催票,而重中之重的高雄,超級星期天的造勢晚會,則是由行政院長賴清德、高雄前後任市長陳菊及謝長廷護盤,凸顯在地執政的重要政績。
    2018/11/16 23:19
  • 「夜襲」從南唱到北 2018競選歌你會幾首?

    其實每次大選,都少不了「競選歌」助陣,近期除了韓國瑜的「夜襲」,各大陣營曲風,從「文創清新」到「嘻哈RAP」都有,從萬年不敗的競選老歌,到現在唱遍大街小巷的「洗腦神曲」,選戰歌曲其實,背後都蘊含,凝聚情感,傳遞理念訴求的重要意涵。
    2018/11/15 23:43
  • 不只空軍、陸戰交鋒 藍綠再拚「文化牌」 

    選戰最後衝刺,候選人不只空戰、陸軍交鋒,也祭出「文化牌」,現在浮上檯面公開表態的,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導演柯一正等人,都引發網路不少聲量,儘管文化界能撼動的選民,多屬「特定族群」,能不能外溢到廣大的「中間選民」,還很難說,但從過去選戰來看,「文化政治學」對於選情的化學作用,還是不容小覷。
    2018/11/14 23:01
  • 搶攻「網軍票倉」有撇步 「數位選戰」不可不知!

    台灣選戰也因為數位化帶來改變,說到網路拚選情,台北市長柯文哲在2014年的「網紅政治」,為國內選戰開啟了網路新戰區,而今年的九合一大選,空降高雄的韓國瑜,同樣以網路帶動「韓流」,讓深綠的高雄醞釀變天氣勢,數位選戰似乎成為選舉「非打不可」的戰場,就連通訊軟體LINE,也全球首度開放候選人認證,關注台灣選情。
    2018/11/13 23:30
  • 飲食新革命! 在地食材拼出「台灣味」

    寶島台灣,3萬6000平方多公里的土地,孕育各種豐富多樣的在地食材,隨著近年來,國人食安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消費者跟店家,也願意花錢去找尋這些「台灣味」,MIT的「在地嚴選」,從產地到餐桌,不僅掀起一股「飲食革命」,也因為消費市場有需求,越來越多小農,願意投入健康食材栽種,也讓「在地食材」的產銷生態鏈,萌芽壯大。
    2018/11/11 23:47
  • 高雄百里侯「三山攻防」 藍綠陸、空戰齊發!

    高雄市長藍綠之爭,空戰、陸戰齊發,韓國瑜的「三山攻堅戰」,瞄準原高雄縣的綠營票倉,鳳山、岡山、旗山區,希望催化中間選票。而陳其邁在高雄深耕多年,除了用在地優勢,固守票倉,在中央推動年改後,面對軍公教選票流失,怎麼守住綠地,選前最後衝刺,陳其邁說,「潛水艇要變戰艦」,會做給選民看。
    2018/11/05 22:41
  • 日常生活到食衣住行 倫敦智慧城市長這樣

    當全球都在討論智慧城市時,台灣能不能從中借鏡呢?來看看距離台灣9000多公里遠的倫敦,從行人交通到大眾運輸,甚至是機場接駁,小到連繳個停車費,都能看見智能導入,不少近郊城市,也已經被英國政府列為智慧城市的示範區,把智慧城市落實到日常生活,倫敦能做到,台灣行不行?
    2018/11/02 21:57
  • 通訊網路拚5G! 倫敦、台灣訊號實測PK

    5G時代即將來臨,英國行動網路營運商預測,5G將為英國節省60億英磅的生產力資源,英國政府計畫讓5G網路,圍繞運輸、能源、零售、觀光,但在城市網路通訊的部分,還是有不少挑戰,相較之下,台灣雖然地窄人稠,但4G覆蓋率達到了8成7以上,不管是現階段,發展行動支付或未來的5G,台灣可不輸人。
    2018/11/01 23:48
  • 手機品牌淘汰賽! 獲利、市占誰稱霸全球

    全球手機龍頭之爭白熱化,除了眾人熟知的大廠三星、蘋果,大陸華為也來勢洶洶,喊出「坐二望一」,雖然從今年第二季的出貨量來看,華為擠下蘋果,躍升全球智慧型手機二哥,但換算手機獲利比重,卻只有蘋果的七分之一,加上各大陣營,新機盡出,瓜分市場,以及美中貿易戰影響,全球手機市場龍頭,到底誰能稱霸,還是未知數。
    2018/10/31 23:15
  • 「韓流」吹進鐵票倉 「邁」進高雄挑戰多

    綠營執政20年的鐵票倉高雄,在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空降」選戰後,選情也增添不少變數,港都掀起的「韓流」,就連前任市長陳菊都坦言「警覺性不足」,儘管藍綠陣營在高雄的民調數字還沒到五五波,但面對藍營一路追趕,陳其邁肩負「不能輸的壓力」,必須小心迎戰。
    2018/10/24 22:58
  • 總統7度南下輔選 彰化「一任魔咒」有解?

    和過去選舉喊出的「決戰中台灣」不同,這次的九合一選舉,決戰區可以說是從北到南都有,而在彰化縣的部分,光是今年,算一算,總統蔡英文已經7度南下,輔選「力道」冠居全台,而藍營拚翻轉,也祭出不少交通產業的政策牛肉,加上無黨籍的白色力量瓜分票源,民進黨想破除彰化的「一任魔咒」,守住濁水溪防線,最後的倒數衝刺,可不能鬆懈。
    2018/10/23 23:24
  • 讓青農回歸農田! 農校創新顛覆想像

    這幾年台灣很流行「小農」跟「青農」,從中央到地方,也鼓勵青年返鄉從事農務。但其實「農校生畢業後不務農」,已經不是新鮮事,甚至調查發現,農校生的第一志願成了服務業,國內農村凋敝、青年就業問題,能不能解套?我們來到南台灣看看,企業、農牧場、農校怎麼三方聯手,讓以農立國的台灣,農業再復興。
    2018/10/20 17:49
  • 倫敦搶先體驗! 華為Mate 20長這樣

    手機市場進入2018年第四季,蘋果在9月份發表新款iPhone後,大陸IT巨頭華為在倫敦時間16日下午兩點也推出年度新機Mate 20系列,除了搭載高畫質的三鏡頭,和iPhone新機一樣也喊出是全球首款7奈米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兩大陣營叫陣意味濃厚,十月新機潮不斷,專家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的買氣也可望回溫。
    2018/10/16 23:56
  • 醫療科技大躍進 智慧救護時代來臨!

    智慧醫療時代來臨,緊急救護系統也更加智能化,像是基隆市消防局,導入全台唯一的「智能眼鏡」,能遠端掌握患者情況,預計最快年底就能正式上線,而工業電腦大廠研華,也打造以病患為核心的科技管理平台,在國內智能就診市占率超過6成以上,科技跟醫療跨界融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為「救命」工作,爭取更多黃金救援時間。
    2018/10/12 23:07
  • 開車族小心荷包! 超速40公里罰2.4萬

    開車族注意了!行政院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從嚴認定「嚴重超速」的標準,從超過規定最高時速60公里下修為40公里,違者最高可罰2萬4000元,連續二次就扣執照3個月,希望透過「速度管理」增加行車安全,草案審議通過後,駕駛人可得管好「黃金右腳」,免得超速荷包大失血。
    2018/10/11 23:14
  • 別讓技藝變記憶! 台灣竹業再復興輝煌

    台灣在60、70年代,竹子產業非常興盛,竹產品貿易的出口年產值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竹製品逐漸被塑膠製品取代,全台僅存的竹簾工廠只剩新竹的這一家,老工廠歷經三代轉型,不畏產業外移、市場競爭,堅持使用台灣獨生種的桂竹製作竹製品,進攻文創市場,創新經營、為產業找生機。
    2018/10/10 23:39
  • 垃圾多到只能打包 內憂外患垃圾危機!

    台灣面臨「內憂外患」的垃圾危機!除了「洋垃圾」外,國內的幾個縣市,垃圾多到只能「打包暫存」應急,像是新竹縣跟南投縣,因為沒有焚化爐,至今仍有上萬噸垃圾無處去,桃園的焚化爐,因為老舊需要整頓,清運出來的垃圾也只能先打包,但打包垃圾「暫存堆放」,終究不是長遠之計,該怎麼讓垃圾減量及焚化爐效能提升,才是根本之道。
    2018/10/09 23:31
  • 2018台灣50強CEO出爐! 36%跌出榜外

    2018年台灣「50強執行長」出爐!榜單上的冠、亞軍,不意外的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拿下,對比兩年前的榜單,過去的前50強,有36%跌出榜外,產業快速變遷,也讓「洗牌」速度快的驚人,國內除了ICT產業外,其他像是紡織傳產、地產物流,都是異軍突起,各大企業,面對永續發展及接班挑戰,能不能從中找到生存之道?
    2018/10/09 00:40
  • 時薪200找兼職! 物理治療師專業廉價

    美國有線電視財經新聞網(CNNMoney)曾將物理治療師列為「全球最棒工作第8名」,但在台灣卻有不少診所,開出時薪200元,徵兼職物理治療師,不少人甚至無法從事專業治療,變成開儀器、洗毛巾的工具人,執業環境的惡劣,也讓4成以上的物理治療師寧可出走,不務正業。
    2018/10/05 23:5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