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Poodang抖陰離婚抖動旅遊警示北投紅茶赴陸旅遊演藝生涯覺宗宏中醫陳妍希夾子電動大樂隊
  • 搜尋:

    黃琲茹 結果共691筆

  • 廢死爭議再起! 鄭捷伏法後2年未執行

    死刑存廢的爭議真的無解嗎?法務部統計,目前待槍決的死囚有43人,但近年來除了被判處死刑定讞的人數減少,台灣也已經有2年多未執行死刑,引發外界聯想死刑是否變成政治操作的籌碼,雖然政府嚴正否認,強調是死刑是「謹慎執行」,但重大刑案接連發生,蔡政府補了2年的「社會安全網」真的有用嗎?
    2018/07/09 23:13
  • 食品嚴禁用! 16項「毒化物」新增列管

    食安問題年年爆,環保署今年再新增16種毒化物全都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當中又以色素類居多,主要用於食品著色提高賣相,但民眾長期累積誤食可能有致癌風險,市售食品,像是潤餅太白、豆干太黃、紅茶跟辣椒太紅都要當心,毒管法修法後,未來像是小蘇打、甲醇等物質也會被公告列管。
    2018/07/06 22:58
  • 台外銷年逾18萬輛! 電動自行車新藍海

    台灣單車王國的生力軍非「電動自行車」莫屬了,去年外銷就高達18萬輛車,出口規模也成長17倍之多,不僅是台灣出口的隱形冠軍,從今年第一季的數字來看,在出口量、產值、平均單價都有顯著提升,當中又以歐美市場最熱門,國內大廠也看好單車消費力佈局海外,台灣的電動自行車市場2018年持續發燒。
    2018/07/05 23:01
  • 年逾200行人車禍亡 兩段過馬路可行?

    台灣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近5年,平均都在200人以上,死亡人數當中,65歲以上長輩超過7成,有立委提出推行「兩段式行人穿越道」的構想,區隔人流跟車潮,但建置路段必須符合相關的道路限制,若要改變道路設計、調整號誌系統,預算可不低,對此交通部表示,還在評估中。
    2018/07/04 23:18
  • 掀訴願潮? 軍改上路退俸進帳少於預期

    軍人年改新制7月上路,但國防部首波寄發的通知函,近6萬份都出現誤植姓名地址的情況,甚至爆出有人溢領28萬的傳聞,事隔一天國防部出面止血,強調正確版本已陸續寄出,有疑慮者可以在收件後30天內提出訴願,軍方表示年改損失超過2萬元的退伍軍人,只占整體的2.4%,但不少人的退休俸縮水幅度都比預期的高,究竟怎麼算才是真的「算對」?似乎沒人說得準。
    2018/07/03 22:47
  • 消滅老車? 新空汙法逾10年車管制加嚴

    相隔16年「空汙法」大翻修,民眾最關注的是10年以上老舊汽機車加嚴標準,目前管制分兩階段,首波針對96萬輛二行程機車,及7.2萬輛的柴油車執行,未來第一階段實施後,這一百萬輛汽機車,如果不符檢驗標準,就不能上路,環保署強調,新法最快109年開始實施,也會給予民眾緩衝期,針對娛樂觀賞用的老舊重機或骨董車,未來也會再評估,研擬特例不受規範。
    2018/07/02 23:08
  • 日本好「薪」情? 台人赴日工作年增42%

    上班族、新鮮人海外求職,愈來愈多人鎖定日本,從台灣人取得工作簽證人數來看,目前多達9000多人,對比去年成長42%,不少企業主認為,台灣人外語能力強、好相處,也積極來台發展產學合作,但日本職場同樣存在「潛規則」,台人赴日得克服國情、語言、文化等生活差異,挑戰也很大。
    2018/06/29 23:47
  • 年逾5萬人離開校園! 大學校園掀休學潮

    大學校園出現休學潮,學生休學的情況,有多嚴重呢?以105學年度來說,新增休學人數超過8萬人,創下近4年新高,就連國立大學,每年都有1萬多名學生辦理休學,學生休學的原因,又以工作考量跟志趣不符最多,真的是因為大學文憑貶值嗎?又或者,休學是學生「對人生負責」的另一種方式呢?
    2018/06/28 23:04
  • 政黨解組?最新民調 藍綠支持度不相上下

    政黨民調的支持度也呈現白熱化拉鋸,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國人對於藍綠的支持度,分別是23%比23.1%,數據顯示民進黨完全執政2年後,整體民調呈現下滑,但國民黨支持度同樣未見顯著提升,加上近年來素人政治的風潮不退,也為年底選情埋下不少伏筆。
    2018/06/27 23:33
  • 重見光明不苦等 眼角膜捐贈5年增一倍

    現在全台等待器官移植人數高達9千多人,以眼角膜移植來說,有787人還在排隊等待,過去患者平均得等上一年才能排到適合的眼角膜,現在國內透過微創手術及眼庫管理,不但能縮短等待期,可配對的角膜數量,未來也可望再增加。
    2018/06/25 23:50
  • 少子化翻紅 國中生每8人就有1私校生

    12年國教上路後,國中生就讀私立中學比例逐年攀升,以國內來說,大約每8個國中生就有1個就讀私校,甚至出現連公立學校的教職員也把自己孩子送去私校就讀的特殊現象,國中私校一位難求,是不是也隱藏著我們的12年國教也正面臨信任危機?
    2018/06/22 23:05
  • 子宮頸癌疫苗 國一女11月免費施打

    預防子宮頸癌的HPV疫苗,衛福部計畫從今年11月起,讓全國的國中一年級女生都能免費接種,卻被監察委員質疑沒有相關風險評估、配套跟成效驗證機制,加上國內外都曾經發生疑似的不良反應,雖然目前還沒有醫學證據證實,施打疫苗會造成身體不適,但這個再過不到半年就要上路的疫苗接種政策,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8/06/21 22:55
  • 高教師生出走 用腳投票赴陸為哪樁?

    大陸大學放寬標準,讓台灣學測的「均標生」也能赴陸申請大學,也讓今年台灣高中生申請陸校的人數激增,甚至傳出不少名校,遭到政府部門「關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師生甘願離鄉背井跨國就讀、謀職?
    2018/06/18 23:28
  • 智慧手機市場春燕到 5G將掀全球換機潮

    您今年有換手機的計畫嗎?資策會預估,國內下半年將會掀起一波換機潮,除了iPhone可能推出新機吸引果粉,從第一季的銷售數字來看,小米跟華為也是異軍突起。智慧型手機的消費模式已經從「需要」變成「想要」,新商業模式崛起,加上未來5G建置都可望帶動新的換機需求。
    2018/06/15 22:57
  • 蝸居房東注意! 單層隔6間或10床需申報

    內政部修法保障租屋族,新規定是,住宅單層隔間超過6間,或設置超過10張床位,就算是「供公眾使用建物」,得依法申報列管,換句話說,房東有心規避,只要少隔一間或少設一張床位,就能「安全過關」,加上隔間套房,屬於室內空間,如果沒人檢舉,也很難發現,房客更擔心,房東依法改建的成本,可能會轉嫁租金。
    2018/06/14 23:23
  • 進口水果標籤揭密 「這2碼」可能有農藥

    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但你知道進口水果上的小標籤代表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個4到5位數的標籤叫做PLU碼,如果是開頭9的5位數代碼,表示「有機栽種」,如果是開頭是4或5,代表以傳統農法栽種可能灑有農藥,而過去常說,數字標籤以8開頭代表是基改作物,農委會說現在可能未必。  
    2018/06/12 23:47
  • 軍改闖關掀攻防 八百壯士重圍立院

    立法院臨時會11日登場軍人年改拚闖關,為了避免爆發激烈衝突,立院周邊再度變成「拒馬城」,軍改攻防,走過紮營陳抗的4百多天,政府跟退將們的僵局,難道真的無解嗎?
    2018/06/12 00:30
  • 國內逾6成! 「五代同堂」的多世代職場

    您知道什麼是「多世代職場」嗎?意思是以10年為一個世代,同一間公司的職員可能橫跨4、5、6、7、8年級生,出現 「五代同堂」 一起工作的現象。
    2018/06/08 23:13
  • 錢變薄!調薪不考慮物價 低薪困境難解

    薪水增加趕不上物價上漲是許多上班族心中的痛,國內企業調薪考慮物價變動的占比下滑,若未來調薪不再考慮物價,學者認為可能不利台灣經濟發展。
    2018/06/07 23:16
  • 法官知法犯法難懲戒? 司法院推三改革

    司法院懲戒「知法犯法」的法官,提出三大新法草案,包含擴大當事人直接聲請法官評鑑,職務法庭新增2名參審員,法官出事搶退休,可剝奪退休金等新措施,但法官受憲法保障終生職,未來改革草案實施後,真的能淘汰不適任的法官嗎?
    2018/06/06 23:06
  • 少子化「掏空生產力」 富比士:台灣經濟危機

    台灣正面臨少子高齡化的雙重危機,富比士專欄作家,撰文投書說,我國少子化問題若再加遽,恐怕重創未來經濟力。
    2018/06/05 23:07
  • 運動經濟夯! 北市民最高年花近萬元消費

    台灣人在運動消費上,有多捨得花錢呢?根據體育署調查,國人平均一年在運動消費的支出,高達5220元,但有超過半數以上,是花在購買運動產品,而花錢購票觀賞的賽事,以棒球、籃球跟足球,最受歡迎,隨著女性運動人口數增加,專屬課程也是大熱門。
    2018/06/04 23:22
  • 「租金補貼」上路逾十年 7成租屋族無感

    國內「租屋補貼」政策已經實施超過十年,卻有高達7成的租屋族都「無感」,專家分析,部分房客可能擔心房租調漲、甚至被要求搬家,不敢申請,也有人對於相關的補助根本不知情,政府祭出補貼,希望減輕租屋族負擔,會不會淪為民眾「看得見卻吃不到」的福利呢?
    2018/06/01 23:29
  • 499之戰打完後 電信商推「家電綁約」搶客

    電信資費戰長期白熱化,近年來很多電信商也加入「賣家電」行列,但補貼多角化,能不能刺激市場需求?對消費者來說「綁約送家電」真的划算嗎?
    2018/05/30 23:23
  • 連假疏運塞車怎解? 學界:高乘載改4人

    再過半個月就是端午連假了,為了紓解每到連假國道常見「塞成停車場」的情況,有學者建議,把高乘載管制人數,從3人改成4人,搭配預約上路制度,預估可紓解2成車流,但對於小家庭來說,不只「湊」滿4人可能有困難,想要解決塞車問題,只靠把車上座位「塞滿」,真的有用嗎?
    2018/05/29 23:2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