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費品的出口結構,出現轉變,現在出口最熱的,從過去的手機,轉變成硬碟等「家用資電產品」,儘管MIT享譽全球,不過這些外銷訂單,有五成以上,都在海外生產,蔡總統向台商喊話,要企業「回家」,但要把「台商製造」變成「台灣製造」,從政府到企業,都有不小挑戰。
PCB板送板印刷,經過檢查、打件、迴焊,出貨前還要再檢測。
產品開發處處長張錦豐:「表面的話,如果是100%的話,它(發光面積)其實已經占到70~80%左右,它發光以外還可以跟主機板做同步,這才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地方,因為這樣困難的地方,所以我們產品它有所謂的,台灣新型的專利。」
記憶體模組廠總經理陳慶文:「客戶今天下單,最快可能三天到一個禮拜,我就必須要出貨,對,然後所有的規格,所有這些東西,實際上,都是少量多樣,電競市場裡面,電競的人口跟產值,光是這兩個大陸跟美國加起來,實際上接近70~80%以上,所以就我們而言,實際上,我們貼近市場這本來就是一個應該的行為。」
國內企業,放眼海外,就是因為「台灣製造」這塊招牌,在國際市場,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經濟部統計,台灣107年的出口消費品,總金額為285億美元,以家用資電類為最大宗,其次是食品跟交通工具藥妝、紡織跟其他綜合類別,家用資電類中,手機外銷總金額,在107年全年,只有4.3億元,對比七年前,減幅高達95.9%,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藥妝、電動車及隱形眼鏡等消費品。
電動機車資深行銷總監陳彥揚:「台灣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基地,讓我們在這邊去做100%MIT的一個生意,這個群聚部落裡面已經累積了非常長久的技術,它不但在技術上面有非常好的突破以外,本身它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因為以台灣來講的話,在馬路上大概有1400萬輛摩托車,每年大概有將近100萬輛摩托車在做銷售,它本身就是一個modernmarket,就夠大。」
電動車品牌,一樣主打MIT,近年也在國內幾近飽和的機車市場中逆勢崛起,106年度,銷售達3.4萬輛,107年翻倍成長為7.2萬輛,預計108年下半年將再推出新車型,同時也布局歐洲跟東南亞,台灣製造,品質保證,但產業外移,也是不爭的事實。
台經院台灣歐盟研究中心主任葉基仁:「廠商會尋求總成本最低的地方,做投資設廠的這個行為,那總成本包含我們剛提到的,一個是貿易成本,另外一個是所謂的生產成本,我們台灣希望能吸引哪些廠商,回台灣這個市場,那明顯的勞力密集的廠商,事實上台灣已經不太適合,我們的吸引的對象,應該吸引的,台商的對象應該是,比較創新密集的,比較智慧密集的,從傳統比較技術密集的,或者資本密集的我們也都很歡迎。」
台經院台灣歐盟研究中心主任葉基仁:「土地水電勞工,這些成本,五缺的問題解決之外,還要維持他比較低的成本,而且是穩定的成本,長久以來,他們就會形成就是以台灣為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基地的一些廠商,在這個地方他就不會再想要外移。」
從解決五缺問題到盤點土地、率團考察,甚至成立台商回流小組,中央地方積極向台商招手,釋出利多,但光是讓台商回流,還不夠,要真能把這些鮭魚返鄉的產業,留下來,才能讓更多「台灣製造」,成為出口之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