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85度C買一送一百項商品疫情再起便秘死亡民調國會改革帕金森氏症結束營業
  • 搜尋:

    減碳 結果共1,232筆

  • 侯友宜身體力行 回應環保小局長心願

    邁入第7屆的新北市環保小局長活動,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部分課程改為線上教學,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還是很貼心回應小局長心願,身體力行完成愛地球行動。
    2020/06/05 21:56
  • 燃油Out!歐美上演「無車革命」地球喘息 台灣跟進?

    不少國家致力於節能減碳,但疫情期間民眾選擇自己開車防疫卻讓空汙上升,環保努力前功盡棄。歐美國家最進就興起了「無車革命」,推廣步行及騎單車,但這樣的模式是否適合台灣卻有待觀察。
    2020/06/02 21:47
  • 臺灣「夏天40度」高溫!輕忽它十年後可怕 將反撲

    每年一到夏天,天氣炎熱讓很多人受不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40度高溫經常出現在台灣,很多人都想要問未來台灣夏天會是常態嗎?台大副教授也是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接受TVBS專訪,他認為COVID-19(新冠肺炎)更應該要趁現在,產業體質加速減碳腳步!
    2020/05/12 22:52
  • 台北101微型減碳成功  跨年煙火可望碳中和

    環保署今天表示,台北101成為住商微型抵換成功的首例,獲得的碳權可用於未來活動;台北101工程營運部總監陳振翔表示,迎接民國110年的跨年煙火可望能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0/05/12 17:01
  • 調查:僅3成8青少年自備環保餐具 年紀大越少帶

    金車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節能減碳調查,發現僅3成8青少年會自備環保餐具,會隨時自備吸管的只剩2成,且隨年紀增長,環保行動力越低落。
    2020/05/12 13:20
  • 節能車除了特斯拉 校長還有更親民的選擇

    Tesla在全球掀起電動車熱潮,也讓電動車在台銷售逐漸有起色,尤其近期在台北街頭有著極高能見度的Tesla Model 3,可說是電動車領域的當紅炸子雞。日前台師大校長便使用了校務基金,添購一部全新Tesla Model 3電動車,宣稱如此選擇是為了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而161萬元的售價卻也引發校長座車購車預算過高,以及校務基金是否該用來添購校長座車等質疑。不過,校長其實還有許多節能的選擇!
    2020/05/07 08:00
  • 換特斯拉!台師大校務基金 買校長座車

    校長坐車換成價值161萬元特斯拉,真的符合規定嗎?台師大校長日前利用校務基金,購買一輛全白的特斯拉,宣稱是為了配合政府節能減碳,不過表演所所長夏學理跳出來說,校務基金應該用在學生身上,怎麼會拿來購買校長坐車,而比較一下教育界首長的車,價格最高在百萬出頭,跟161萬還有一段價差,但校方回應,一切都合乎政府規定。
    2020/05/04 20:04
  • 電動機車今年銷量大衰減 政府補助燃油車挨轟

    今年以來,國內電動機車銷售表現不如預期,相較去年同期,過去3個多月以來累計掛牌數衰退15.88%,而銷量低迷的原因,主要來自政府對於電動機車購車補助降低,加上補助燃油車輛,也讓業者感慨表示,「台灣防疫領先全球,永續政策卻落後」。
    2020/04/21 22:30
  • 燃油機車逆襲!油價大跌 電動機車銷量跌一成

    台灣電動機車發展快速,同時政府也推動節能減碳,提出購車補助政策,讓電動機車在台灣街頭越來越常見。但受到疫情衝擊,造成油價大跌,不少人轉而選擇購買燃油機車,再加上今年政府對電動機車補助縮減,讓2020第一季的電動機車銷量,大幅衰退。
    2020/04/17 22:34
  • 政院宣告中市生煤條例無效 江啟臣:民進黨不演了

    行政院宣告「台中市管制生煤自治條例」部分條文無效,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表示,國民黨不期待中火減煤演變成「法律戰」,但他們不怯戰,請民進黨做一個負責任的政黨,跟上國民黨減碳腳步,共同完成時代任務「無煤減碳」。
    2020/03/14 16:16
  • 空巴新概念機減碳排20% 波音一月訂單掛零

    空中巴士公布新減碳排概念機,大膽採用「翼身融合」設計,減少風阻增加燃油效率,號稱可減少碳排量20%。相較之下,對手美國波音依舊深陷737Max停飛醜聞影響,上個月訂單數量居然掛零,另外進入試飛的新客機777X也傳出引擎瑕疵問題,延遲交機。不過波音表示,當務之急是讓737Max重新上線,目前進展樂觀,最快可能今年中有望復飛。
    2020/02/12 19:57
  • 全球暖化衝擊生態 南極頰帶企鵝50年少77%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今天表示,南極頰帶企鵝因氣候變遷,與50年前相比減少高達77%,且今年2月在南極出現超過攝氏18度的高溫,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政府及企業應加速減碳行動。
    2020/02/12 13:04
  • 減碳刻不容緩!電動車+零碳城市造就未來

    台灣人年均碳排量12.01公噸,名列全球第25名,減碳是我們未來的重要目標,不妨參考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做法,身為首都大城市,政府制訂的目標,要在2030年達到「零碳排」,因此從現在開始推行電能驅動的交通方式,與車商合作,制定二手電動車市場,解決高車價問題。能讓電動車暢行無阻的,當然是智慧化的城市規劃,日本豐田汽車在今年初的CES展上,宣告造鎮計畫,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位於富士山腳下的舊汽車工廠,將成為人車分道、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城市,而且每一戶都配放一台機器人。目前以豐田員工為主要居民,希望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研發各項科技,共同實現愛地球的目標!
    2020/01/29 20:06
  • 全球179家企業抗暖化評比最佳 台灣4企業上榜

    非營利組織「碳揭露專案」今天公布,2019年在對抗氣候變遷行動和透明度上表現最佳的全球企業名單,共有179家企業獲評A級,台灣有日月光、矽品、台灣大哥大和光寶等企業入列。
    2020/01/21 09:09
  • 氣候變遷是真的! 高調擁煤的澳洲總理認了

    曾高調支持煤炭政策、不願將野火與氣候變遷做連結的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今天終於承認氣候變遷是真的。
    2020/01/16 10:52
  • 環團:減碳應發展綠電與節電 核電沒有競爭力

    環保團體今天表示,世界各國多以綠色能源及節電為減碳手段,並不是再發展核電;核電廠興建太慢且成本過高,相較綠能,「核電已經沒有競爭力。」
    2020/01/07 14:35
  • 防災專家示警 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由產、官、學等防災專家組成的台灣防災產業協會今天宣布,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並提出訂定減碳目標、建置完整防災法律系統、與民間協調分工及因應市場衝擊等建議。
    2020/01/02 19:16
  • 史上最長氣候峰會陷僵局 青年怒批光說不練

    聯合國氣候峰會,原本上週五(13日)就應該落幕,但因為各國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延遲了兩天,但成果卻是不如預期。富裕大國像是大陸、美國和巴西、俄羅斯等,拒絕更積極的減碳及環保措施,另外許多來自海島或非洲國家的小孩,因為家園受氣候變遷衝擊而站出來抗議。
    2019/12/17 00:01
  • 史上最長氣候峰會「折衷方案」換湯不換藥

    第25屆聯合國氣候峰會終於落幕,原本上周五就要結束,卻因為與會代表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又拖了整整兩天,才勉強端出一份「折衷協議」,是史上最長的一屆峰會。協議內容更讓外界看得滿頭問號,因為跟巴黎氣候協定幾乎如出一轍,真正重要的減碳計畫,要等明年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峰會前,才會擬定;這讓許多在峰會現場的年輕人大感不滿,有來自烏干達的少女,和辛巴威的環保小鬥士,他們對峰會只有一個感想:就是自己家園受到的衝擊和痛苦、在峰會上苦口婆心的勸說,卻沒有「大人」在聽!
    2019/12/16 19:55
  • 對氣候會議嗤之以鼻 巴西總統:不過是商業遊戲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今天對馬德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結果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場「商業遊戲」。
    2019/12/16 12:15
  • 夏威夷可愛島太陽能.鋰電池 減碳排救地球

    氣候變遷嚴重影響全球,減碳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目標,也促使今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鋰電池發明者。而發明人之一的日籍得主「吉野彰」強調,鋰電池將成為能源革命的核心。美國夏威夷可愛島就建造了太陽能發電廠,搭配巨型鋰電池儲電,一年成功減少50萬噸的碳排放;而哥倫比亞大學則研究替換電極,以「錳」取代鈷,降低大型鋰電池成本。
    2019/12/11 20:04
  • 【觀點】創新驅動!打造臺灣低碳新經濟

    趨近下一個2020年代,綜觀全球發展趨勢有二個最上位的前瞻螺旋,一為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二為全球暖化導出的低碳社會,其涵蓋以2030年為期程的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與2050年的深度減碳。而就這二個最上位的架構,台灣科技界與產業界傾向僅關注前者,全力的驅動AIoT,但重視到後者是未來科技、經濟、社會前瞻發展的關鍵者甚少。
    2019/12/11 10:00
  • 【觀點】全球首位「氣候緊急大使」 為吐瓦魯發聲

    長期關心氣候威脅的吐瓦魯新任總理Natano甫於今年九月組閣,成立新政府,目前他亦擔任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 PIF)輪值主席。總理表示: 吐瓦魯站在極端氣候最前線,面對越加迫切的處境,需要更多更急迫的更具體的行動。
    2019/12/10 13:15
  • 日本天災受創全球最慘 發展「藍碳」減排

    氣候變遷使天災頻率增加,德國的環境非政府組織分析發現,去年在氣候變遷影響之下,受害最深的是日本。儘管「減碳」已經是全球目標,但是在311強震後,日本擔心核災再發生,開倒車使用高空汙的煤炭發電;這也讓國際環境團體頒發了「化石獎」,諷刺日本對於環境問題的消極態度。不過,日本仍有環保單位致力以「藍碳」救地球,開始昆布養殖工程,透過海藻的光合作用達到吸收二氧化碳。
    2019/12/05 20:01
  • 收空污費不痛不癢 學者籲課徵「碳稅」

    環保團體今天提出台灣五大減碳方案,讓總統大選後的執政黨能規劃因應氣候變遷長期政見;學者認為,雖然現在有空污費,但「不痛不癢」,應合理推動碳稅才能達成能源轉型。
    2019/12/04 17:3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