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七寶媽黃珊珊鄭靚歆林叨囝仔美國SWAG台中手作柯文哲台灣地震
  • 搜尋:

    劉俐均 結果共780筆

  • 誰能成為下一個經濟體?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都想搶

    隨著全球在去中國化,不少製造業的廠商開始往東南亞發展、設廠,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都在爭奪下一個亞洲經濟體的地位,不過,專家分析,印尼雖然有豐富的礦產、以及印度擁有龐大的勞動力市場,但都存在勞力素質相對低落的問題,政府得要先提升國內產業,才能提高競爭力。
    2024/01/26 23:04
  • 寒流發威!葉菜類灌水防寒 降低農損

    寒流來襲,除了民眾防寒之外,農作物禦寒也很重要,因為再2016年霸王級寒流造成的農損高達25億,這次不少農都提前做好準備,像是秧苗得前一天灌溉水位,讓他高於秧苗盤,才不會讓秧苗凍傷,如果溫度低於6度以下,還得再蓋上不織布,才能禦寒。
    2024/01/23 22:20
  • 利變保障型保單變便宜 仍須留意保額變化、加值給付項目

    金管會在去年11月宣布,調升包括新台幣、美元、澳幣、歐元等四大幣別的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讓今年的利變保障型商品的保費更加便宜。而專家分析,依照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保單,像是美元保單費相對便宜,但也得承擔匯率的風險。
    2024/01/19 22:59
  • 朝小野大窘境!專家:兩岸、核四議題恐出現分歧

    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贏得總統大選,延續綠營執政,不過,接下來將會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為了關鍵的少數,今天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黃國昌,要求要藍綠有意角逐立法院長的人選,要先提出關於國會改革的藍圖是什麼,成為民眾黨合作的一道考題。
    2024/01/15 22:57
  • 防止人才外流 勞工:盼新政府救低薪、留人才

    台灣的勞動市場長期以來被人詬病薪資太低,永遠趕不上通膨的速度,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勞工對於目前職場環境最不滿意的地方,是薪資水準,另外還有員工福利、工時長短、退休金制度等等,對於新的總統、新的政府,全民都期待能夠盡快改善勞動市場的環境。
    2024/01/11 23:00
  • 美中台關係怎變化? 專家:選後將進入觀察期

    台灣選舉後,美中台的關係會出現什麼變化呢?不只台灣新任政府上台,美國也接著在11月要舉行總統大選,都可能會牽動台海的局勢,專家分析,在去年拜習會上,確立了控管風險的共識,在台灣選後到520總統就職期間,應該會屬於美中台的觀察期。
    2024/01/09 23:10
  • 立委三腳督戰況!藍綠各有分裂選區

    這屆的立委選戰,很多區都陷入了藍綠激戰,像是台北市的內湖南港,除了高嘉瑜和李彥秀之外,還有吳欣岱,呈現三姝對決,另外中正萬華也是有無黨籍的于美人參戰,成為激戰區,另外松山信義區也是藍綠激戰區,選戰最後衝刺,各個候選人都積極走基層拉票。
    2024/01/05 22:52
  • 內閣制行不行? 學者:台灣民眾對內閣制不熟悉、修憲難

    藍白兩黨不約而同,都提出要推動內閣制,批評現行的總統制贏者全拿、有權無責,不過,專家分析,內閣制一再被提起,但是最後誰當全都沒能真正推動,尤其對比國際上的內閣制國家,多以君主立憲慢慢演變而來,台灣如果要推,不只是修憲難以過關之外,台灣民眾對內閣制太過陌生,也是一大阻礙。
    2024/01/03 23:04
  • 2023年將是最暖一年! 升溫1.5度恐將出現更大災難

    氣候變遷已經在加速當中,不只南北極的冰山消融影響到動物生態,我們人類的生活也受到影響,包含高溫不斷突破新高、熱浪、乾旱等等,而專家強調,在聖嬰現象的影響下,今年將是史上最暖的一年,控制升溫1.5度的界線,恐怕時程會更提早。
    2023/12/29 23:08
  • 史上最團結!藍營大咖集結 專家:仍回歸個人信賴度

    選戰最後衝刺,國民黨這次被外界喻為史上最團結的一次選戰,黨內大老歸隊輔選,集結馬英九、朱立倫、趙少康、王金平等等,補足侯友宜在深藍票倉的不足,像是韓國瑜的個人魅力受到韓粉喜愛,幫助侯友宜搶占版面,不過,有專家也分析,恐怕也突顯出侯友宜的個人魅力不足問題,在最後倒屬時刻,各個候選人都應該要回歸個人政見、提高信賴度,獲得選民信任。
    2023/12/29 23:01
  • 台灣低薪窘境誰能解?藍綠白勞動政策一次看

    台灣的職場環境低薪情況一直都沒有解決,還有勞保破產的議題,已經成為個個候選人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勞團除了重申七大訴求之外,也要求各黨能夠提出更實際的內容以及時間表,尤其勞保的問題更是不能迴避。
    2023/12/27 23:17
  • 延後退休可成缺工解方? 專家:需要先改善職場環境

    台灣在2025年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議題將成為考驗,不只如此,還有大缺工的狀況,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就拋出"壯世代計畫"的勞工政策,希望改善勞工環境,讓這些狀世代族群可以自由選擇繼續留在職場,而專家則指出,延後退休不是根本解方,而企業應該要鎖定50到60歲的中高齡者,提高他們勞動參與率。
    2023/12/25 22:56
  • 企業碳盤查、碳足跡認證人力夠不夠? 環境部已擴增機構

    台灣碳權交易所22日正式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批交易量達到8、8萬噸、總金額超過80萬美元,而科技、傳產還有金融一共27家企業購買,其中又以金融業者為最大宗。而碳權交易的推進,也意外著要走入碳權時代,目前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不少企業也開始執行碳盤查,台灣預計2024年開徵碳費,第一波課徵對象,就是年排放量達到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
    2023/12/22 23:02
  • 出口萎縮景氣寒冬!主計處下修GDP來到1.42%

    受到終端需求減弱,仰賴出口的製造業今年遇上景氣寒冬,導致民間投資萎縮,主計處公布的最新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42%,比8月預測的1.61%大幅下修0.19個百分點,創14年最低紀錄,專家分析,明年出口應該會好轉,如果今年基期低,保三就沒有問題。
    2023/12/21 23:10
  • 升溫1.5度不遠了! 兩極海冰逐年減少恐釀更大災難

    今年受到聖嬰現象影響,從六月以來,全球溫度不斷突破新高紀錄,進入冬季才回到正常的平均溫度,不過,仍然處於暖冬的天氣型態,不過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23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的平均值高1.4度,打破2016年紀錄,而突破1.5度的時間也往前推進,專家分析,這將會對全球帶來很多災難性的災害。
    2023/12/20 23:32
  • 住院變多免疫負債正在還! 今年幼童感染「這些種類」病毒

    今年有醫生觀察到,幼童感染的病毒種類眾多,包括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副流感、諾羅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推測是因為這群孩子們出生後,疫情期間,幾乎都與口罩為伍,很多病毒沒有感染過,身體沒有抗體,導致免疫負債,而根據一份後疫情時代的健康調查,發現曾自費打疫苗的家庭中除了常規疫苗、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以外,只有8.38%的家長讓寶寶接種其他種類疫苗,疫苗猶豫比率稍微偏高。
    2023/12/20 22:58
  • 市場屠殺持續上演? 學者:發生的機率不高

    從2022年開始,全球市場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況,而末日博士羅比尼更警告,世界經濟正面臨一個巨型威脅時代,停滯性通膨將成為主要市場逆風核心推手,市場大屠殺可能繼續下去,債券以及股票投資人,可能在未來十年損失數兆美元,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不用太過悲觀,只要做好資產配置,就能降低風險。
    2023/12/19 23:12
  • 工業、垃圾汙染釀河川生態危機 靠復育棲地讓物種回流

    台灣西半部的河川長期受到工業、垃圾汙染,導致不少河川出現生態危機,而宜蘭則是有斷流情況,已經有不少縣市開始做河川生態營造,像是新北市新店溪的碧潭堰,透過重建工程,設立魚道,讓洄游魚類可以藉由魚道洄游到上游,以及重建後,毛蟹也再度現蹤,讓生態慢慢恢復生機。
    2023/11/19 21:42
  • 疫後大陸興起「靈活就業」 專家:台灣兼職也變多

    受到疫情衝擊,導致中國大陸的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超過2成,也興起一波"靈活就業"的風潮,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靈活就業人數已經達到2億人,而我們台灣兼職人數也有增加,專家分析,短期是可以吸納中國大陸的失業率,不過長期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大隱憂。
    2023/11/10 22:48
  • 治療失眠別靠藥物 營造睡前儀式泡澡、精油放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失眠已經是常有的文明病,除了靠藥物來控制睡眠品質之外,也要有良好的飲食和作息,醫師建議,睡前不要劇烈運動,導致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的狀態,另外在飲食上可以多吃抗氧化的食物,而且在睡前盡量讓自己放鬆,泡個熱水澡或是喝熱水,都對助眠有幫助。
    2023/11/07 22:45
  • 高利率時代 美國股市動盪、投資布局需分散風險

    俄烏戰爭開打後,受到原物料價格高漲,通膨壓力越來越大,美國祭出一連串的升息政策,也讓美國公債殖利率不斷上升,在高利率的狀況下,美國股市受到衝擊,也連帶影響台灣的出口產業,專家分析,預計到明年中之後,利率才有可能開始反轉。
    2023/11/02 22:51
  • 外派真的比較好?學者:衡量當地經濟發展狀況

    台灣的社會新鮮人起薪,大約落在3萬4千元左右,如果還要再加上租房子的支出,可能很難以支撐生活開支,所以都會找其他的副業或是選擇外派來替自己加薪,過去主要外派地點是在中國大陸,不過隨著新南向政策、以及美國產業鏈的調整,日本、美國都有增加,另外東南亞以越南為最大宗,不過學者提醒,雖然外派有駐外津貼,但是也要考慮外派地點的經濟發展,以及符不符合你的職涯規劃。
    2023/11/01 22:59
  • 政府打炒房一波接一波 但這「產業」依舊很火熱

    政府祭出打炒房政策,讓房市買賣熱度稍稍趨緩,連帶影響到建商的訂單,不過營建廠商沒受到波及,反而市場依舊火熱,尤其在疫情期間,累積大量的案量,加上缺工影響,很多建案要發包都得排隊。
    2023/10/31 22:42
  • 「去台化」恐成台灣難題 專家:需多元發展、分散風險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談到台灣半導體的現況,除了地緣政治影響,相比過去更加嚴峻之外,還有全球化以及自由貿易都沒有了,台積電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成為台灣的一大挑戰,有專家分析,在疫情後以及中美貿易戰,很多國家都傾向半導體製造要在地化,甚至可能走向短鏈化。
    2023/10/30 23:17
  • 熱浪襲擊南極! 海冰面積比2010年前減少260萬平方公里

    全球溫度今年從6月以來,屢創下高溫紀錄,而過去談氣候變遷都聚焦在北極冰層融解,不過從2020年以來,南極的海冰融解速度持續再加快,原本是全球最冷的地方,不過在2020年,溫度也在急速上升,甚至在南極半島夏季,也出現穿短袖短褲的景象。
    2023/10/24 22: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