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發票中獎中耳炎秀泰影城歇業車手咒術迴戰瓦斯火槍蔡阿嘎兒子動刀李亞萍孫安佐陳鑒
  • 搜尋:

    劉彥萱 結果共420筆

  • 北市失智人口破4萬! 六年半243名長輩走失至今找不到人

    北市失智人口逐年攀升,截至今年七月失智人口就有近四萬人,而且各年齡層失智率有愈老愈高的現象。而如何確保失智症家人安全,預防走失,是照護者必經的課題,從2016年至今6年半期間,北市竟有高達243名長輩走失,至今仍找不到人。
    2022/10/13 22:51
  • 全台涵洞變漏洞? 管養沒統一標準 容易釀交通事故

    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上,不少路段都有設置涵洞供人車通行,只不過目前各地不同路段涵洞,所畫設的標誌、標線與號誌標準都不一,沒有明確規範。專家就建議政府,應盡快訂定安全規範,否則安全性不足,恐增加行車風險。
    2022/10/12 23:00
  • 全球通膨加劇 中產階級遭遇「返貧危機」!

    全球進入高通膨時代,即使是律師、會計師等上層中產階級,也被生活開銷壓得喘不過氣,加上又有房貸、車貸壓力,讓部分中產階級遭遇「返貧危機」,變成新貧族。
    2022/10/10 22:58
  • 義務教育5歲開始行不行? 北市「三腳督」聚焦教育政策

    九合一選戰倒數不到兩個月,台北市長參選人先後公布教育政策,其中黃珊珊和蔣萬安提出「5歲納入義務教育」遭到陳時中抨擊,認為非地方政府權限,藍綠白火力全開,紛紛聚焦在教育政策上。
    2022/10/07 22:45
  • 金融海嘯恐重演? 「全球經濟快崩潰」比2008年更慘!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惡夢恐怕會再次重演?聯合國罕見示警,當下全球經濟正面臨衰退,而且更甚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國內專家也警告,一旦美元持續強勢到明年下半年,新興市場承受的風險將會比2008年更嚴重。
    2022/10/06 22:17
  • 【看見台灣新亮點】兩年燒數百萬創業 只為幫年輕人找到職涯方向

    未來想在哪工作?想成為怎樣的人?台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秘書長何則文,總能幫學生一一解惑。從職場新鮮人到公司高階主管,至少有超過5萬人都聽過他的演講,不只如此他還是位專欄作家,各大雜誌都能看到他分享的職涯文章。
    2022/10/06 16:53
  • 豪宅買氣涼了?新北交易腰斬 桃園以南總價跌千萬

    今年上半年全台豪宅市場呈現兩樣情!受到升息、豪宅限貸令等影響,七都當中,只有台中、高雄交易量能成長,其餘都下滑,新北市成交量更近腰斬。首善之都台北市的豪宅,不僅交易件數被台中市超車,總價更是跌破億元。
    2022/10/05 23:09
  • 0到6歲國家一起養喊假的? 幼兒托育費漲加碼補助被吃掉

    從今年8月起0到2歲送托家長補助,從原本的7000元調高到8500元,雖然增加了1500元的補助,卻讓家長喊苦,因為許多縣市的準公共化托育中心收費上限也跟著調高。
    2022/10/04 22:47
  • 詐騙猖獗國人年遭詐50億! 國銀預警機制上線

    有鑑於詐騙集團猖獗,金管會在全國36家銀行、郵局導入「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臨櫃、網銀、ATM都包含在內,當客戶要轉帳到疑似境外詐騙帳戶時,銀行就能立刻收到警示,攔阻可能將發生的詐騙案。
    2022/10/03 23:05
  • 遠端工作大時代來臨!海外實習免出國

    疫情兩年多來,對職場最大的改變就是遠距工作,突破國界距離,也有愈來愈多人得到跨國實習的工作機會。專家表示,跨國企業願意聘用海外實習生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想要進軍海外市場,也成了這波疫情下國際企業尋找人才的方式。
    2022/09/30 23:00
  • 高通膨時代退休要準備多少錢? 工作40年「月存1萬」不夠養老

    面對高通膨時代,也讓越來越多人退休年齡不斷延後,因為物價持續上漲,就怕退休金準備不足。就有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工作40年「月存1萬元」夠退休養老嗎?若還想結婚或買房,就更難存到一筆足夠的養老積蓄,掀起討論。
    2022/09/29 22:52
  • 300億擴大「租金補貼」領不到! 租屋族滿腹辛酸...

    政府推出的300億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補貼戶數從去年的12萬戶增加到50萬戶,但截至8月底,申請戶數只有約27萬戶,因此宣布再延長兩個月到10月底!但多數沒去申請的租屋族無奈表示,不是不想申請,而是遭到房東拒絕,因為房東擔心之後要繳的稅金會大幅增加,因此倘若一旦申請了租金補貼,就怕房東漲租,甚至是租約到期不續約,到時連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
    2022/09/28 22:49
  • 購屋族負擔好重! 房貸利率飆6年新高

    央行這次升息半碼,房貸利率的地板價也攀升到1.81%,是2016年以來新高。以1000萬元房貸、20年還款來算,在今年連3次升息後,房貸支出比起未升息前,每年就要增加快3萬元支出,足夠買上一台最新的iPhone14手機。
    2022/09/27 22:50
  • 央行升息「定存族」小確幸! 存百萬年利息多1250元

    央行公布最新利率政策,再度升息半碼,對定存族來說,可以賺更多了!假設定存100萬,利率調升半碼後,每年能多賺1250元的利息,而專家也建議,對於大額定存戶來說,可以透過拆單的方式,避開所得稅預扣額及健保補充費。
    2022/09/23 23:06
  • 全台「蚊子屋」變少! 淡水空屋率下降中

    全台空屋到底有多少?根據內政部近期統計,去年下半年全台空屋數約77萬6452宅,空屋率來到8.66%創下新低。而在六都當中,較去年同期下降最多的區域是新北市淡水區,空屋數大約減少了3100多宅,當地房仲指出,在重大建設及2字頭相對親民的房價,利多加持下,加速了空屋去化。
    2022/09/22 22:52
  • 地牛翻身別緊張!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提前25秒通知你

    台灣位處地震帶,為社會帶來重大傷害,因此當發生強震時,如何有效提前預警減災變得至關重要。前國震中心研究員林沛暘首創「AI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在地震前5到25秒示警,比國家級警報還要快,多家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也都有使用這套預警系統,降低發生地震時晶圓廠精密設備的損害。
    2022/09/21 23:07
  • 九二一前夕大地震 地震百年周期將至?

    台東池上這次發生規模6.8強震,是自2018年花蓮地震後,對台灣影響最大的地震!外界擔心百年大震週期將至,接下來是否會迎來更大規模的地震發生。有專家提醒,目前全台共有36條活動斷層,又以台北市山腳斷層最危險,因為人口密集度高,加上危老房子多,一旦發生大地震,後果恐不堪設想。
    2022/09/20 22:45
  • 智慧觀光正夯! 多良車站推用AI追火車超療癒

    受疫情影響,智慧觀光成為趨勢!像是台東縣政府就在多良車站、池上天堂路等熱門觀光景點裝設4K即時影像,讓台東之美零時差呈現在民眾眼前。新型態的旅遊方式,也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元宇宙技術,遊客可以一秒就到日月潭環湖步道,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2022/09/19 12:50
  • 台灣9月恐再升息! 央行陷兩難景氣堪憂

    我國央行在今年已經升息兩次、總共調升一碼半。如今美國聯準會很可能九月會再升息三碼,使台美利差愈來愈大,資金可能外流,那台灣是否也會跟進?專家直言,升與不升都讓央行陷入兩難,但考量國內經濟情勢,預估還是會升息半碼左右。
    2022/09/16 23:06
  • 家庭主婦也能領退休金?「國民年金」五大保障一次看

    退出職場的家庭主婦,沒有勞保,必須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著想!而現在有越來越多全職媽媽改投保「國民年金」為老後做準備,雖然國保享有的好處不比勞保來得多,但還是有基本保障。
    2022/09/15 23:02
  • 到百貨公司滑雪、攀岩! 「體驗經濟」成功吸客

    百貨公司現在不再只有逛街購物的單一選項,打造體驗經濟正夯!像是有百貨業者在館內設置攀岩場、滑雪場,讓顧客的停留時間變長了,也成功帶動業績兩成以上的成長。
    2022/09/14 23:01
  • 調漲基本工資救「低薪」? 只有兩類勞工受惠

    基本工資連續7年調漲,明年元旦起月薪漲至2萬6400元,時薪調漲到176元,有232萬多名勞工受惠。不過人力銀行指出,考量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全體實質薪資幾乎零成長,甚至還有2/3的產業實質薪資負成長,這次基本工資調漲受惠的勞工,只有領基本工資的,以及原本工資略低於基本工資的勞工。
    2022/09/13 22:54
  • 吃飛魚卵會讓飛魚越來越少嗎? 飛魚卵漁業進入黃昏期

    每年5月到7月是飛魚卵產季,不過近幾年台灣飛魚卵的捕獲量大幅遞減,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變遷,海水升溫使得漁場北移,我國飛魚卵產業恐怕會變成「夕陽漁業」。
    2022/09/09 23:16
  • 高通膨吃掉退休金? 退休生活至少要1092萬!

    2022年全球動盪不安,對個人退休準備帶來衝擊!由壽險公司與政大商學院做的高齡退休觀察指標調查,結果發現退休信心指數、充裕指數、生活滿意指數三大觀察指數首度全部及格,其中退休信心指數更是首次超過60分,但專家指出,看似樂觀卻藏有隱憂,不少未退族擔憂「通膨」會讓退休金縮水,在退休準備上會更吃力。
    2022/09/07 22:51
  • 稻米過剩危機! 每人年食米量40年來腰斬一半

    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從過去的「唯米是糧」觀念到現在「米麵共食」,使得近40年來國人的食米量腰斬一半以上!每人每年的食米量從民國70年的98公斤,降到109年的44.1公斤,消費需求變低了,但我國目前每年仍超產逾20萬公噸的稻穀。因此農委會也舉辦米食推廣活動,今年就以飯糰爲主題,希望國人多吃米,解決稻米生產過剩壓力。
    2022/09/02 23:0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