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欠債顧婕搖桿唐治平報警女星直腸癌手搖飲IVE大廠裁員命格
  • 搜尋:

    血管疾病 結果共1,338筆

  • 零卡飲料、零食可減重?WHO: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為了控制糖分、熱量的攝取,許多人會選擇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劑來代替糖,許多食品廠商也開始使用這種代糖,推出了零卡飲料、零卡果凍等。然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non-sugar sweeteners,即NSS)並不能幫助控制體重,還可能會增加各種健康問題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2023/05/16 14:08
  • 自認不愛吃甜食!醫點名「6鹹食」都是糖:每天默默吃很多

    國民健康署曾指出,攝取過多糖分恐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且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點名6大鹹食含糖分,「很多自認為都不愛吃甜食的人,每天都默默的吃了很多糖」。
    2023/05/15 09:21
  • 忽視高血壓2年!壯年男險「腦中風」上身 醫示警4危險因子

    根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但有近3成的民眾不知道高血壓已經悄悄上身,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發生,是「健康沉默殺手」之一。有位年紀58歲的男子,由於工作忙碌,即使檢查出有高血壓問題也毫不在意,2年後因疲累就醫,赫然發現腦血管狹窄,醫生警告,若再不控制高血壓,接下來腦中風的機率不小。
    2023/05/14 05:45
  • 頭痛以為感冒!78歲凌峰「腦溢血」重症 醫警告2習慣快戒

    在封閉的年代,以《八千里路雲和月》節目帶領大家領略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資深藝人凌峰最近受訪,78歲的他看起來依然活力十足。但其實他不僅動過心臟手術,前年還突發腦出血。醫師提醒,曾經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 血管的一次發病背後代表的是全身各部位血管都有硬化或狹窄情況,可能有再次心臟病發或中風的風險,未來要積極維持健康生活,並持續追蹤健康狀況。
    2023/05/13 14:29
  • 看腳趾甲就知道!血液膽固醇含量過高 「1症狀」是警訊

    注意身體變化,才能防範於未然,現代人工作繁忙,經常外食來解決三餐,而外食往往以精緻澱粉、高油、高熱量為主;因此使「三高(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患者」逐年增高,且有年輕化趨勢,連帶連膽固醇也難以控制。對此,英國一名心臟疾病專家表示,想知道自己血液裡是否含有過多膽固醇有一個判斷方法,可以觀察自己的腳趾甲。
    2023/05/12 16:32
  • 不是抽菸熬夜!「1日常習慣」增死亡風險 醫警告:運動也沒用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久坐不動對健康非常大的危害!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安欣瑜表示,久坐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甚至比吸菸更嚴重,建議民眾最好每小時站起來稍微走動,就能改善健康狀態。
    2023/05/08 22:14
  • 英國女王長壽秘訣!1飲食法防失智 營養師8點教你吃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除了是在位時間最久的女性君主,也是英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女王。據傳英國女王養生秘訣,就是採用MIND(麥得)飲食,能幫助控制血壓、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維持大腦健康、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茲海默症等疾病。對此,營養師也解釋其原理,並教大家該怎麼吃。
    2023/05/04 22:21
  • 憂鬱真的會傷「心」!研究:憂鬱增心血管風險 醫曝關鍵點

    長期處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如沒有適當紓解,可能會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還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憂鬱症與較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以及不良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有關,自覺心理健康不佳的人出現心臟問題的風險明顯較高。
    2023/04/24 11:06
  • 陳艾熙月經「單月來3次」 醫:易罹子宮內膜癌、卵巢早衰

    34歲的女星陳艾熙上節目時指出,國中初經來時經期就很亂,常一個月月經來兩次,30歲時工作忙到都沒時間睡覺,連續3個月每個月月經都來3次,結果卻被醫師警告「以後容易有子宮內膜癌」,近來甚至還檢查出有卵巢早衰現象。醫師提醒,青春期經期亂是常見情況,但若成年後月經每個月來很多次,要小心這可能是卵巢早衰現象,要趕快就醫檢查。
    2023/04/22 23:01
  • 身體「7徵兆」恐是慢性發炎! 拖久恐糖尿病、癌症纏身

    「慢性發炎」是很多疾病的根源,若沒有及時處理,反覆發生很可能會引起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問題。有7徵兆可以發現身體是否有慢性發炎,2步驟幫你解決慢性發炎問題。
    2023/04/18 21:40
  • 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高血壓」 長期輕忽「這件事」致死風險高

    高血壓問題千萬不可輕忽!如果有高血壓,而沒有把血壓控制好的話,會造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跟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醫師指出一般人都知道高血壓,可能有症狀才需要去注意的毛病。事實上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都不會有症狀,如果等到有症狀才去量血壓,常常都已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了。
    2023/04/15 23:32
  • 「1飲食法」降糖尿病死亡風險24%!醫推12種食物:遠離癌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採取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整體死亡率降低了24%,有助於延長壽命,研究已刊登於2023年4月《糖尿病護理》(Diabetes Care)期刊。
    2023/04/15 22:37
  • 70歲老翁脖子緊痛是「高膽固醇警訊?」 醫揭驚人真相

    全台每年約5千至1萬人猝死,常見原因大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尤其高血脂過高,恐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率。一名70多歲老翁脖子後面緊緊痛痛,質疑是「膽固醇過高」,脖子緊痛究竟是不是高膽固醇症狀之一,醫師給出驚人答案。
    2023/04/03 14:35
  • 退休搬去哪?研究大推「這地區」超健康:減肥又防糖尿病

    居住環境除了會影響人的心情外,更會影響人體健康!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對此就於昨(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根據3月份刊登在國際期刊的研究,住在高海拔的人們,雖然會長期處在慢性缺氧的環境當中,但隨著人體適應缺氧後,體內的血糖就會跟著降低,反而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2023/04/02 14:10
  • 代糖吃多傷心臟 運動少?每天11分鐘也夠

    最新研究顯示,做不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週最適合運動量「150分鐘」,減半到每天11分鐘中強度運動,對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罹癌率,也有不錯效果。而過去以為的許多養生觀念,最新研究證實,可能對心血管反而有害,比如近年流行的低澱粉生酮飲食,也會因高脂肪的菜單,增加體內壞膽固醇。代糖中的赤藻糖醇成分,容易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可能讓人控制糖尿病卻壞了心血管。
    2023/03/31 19:58
  • 愛吃1水果!男胃長黑結石 連喝2週「清涼飲料」奇蹟得救

    黃裡透紅的柿子含有豐富營養價值,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提升抗氧化能力,自古素有「神仙果實」的美譽,不過若攝取過量,恐怕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一名60多歲的男子非常喜愛吃柿子,由於沒有細嚼慢嚥,長期下來竟然在胃裡形成一顆5公分的「大黑石」,醫生建議他喝2個星期的可樂再回診,結果結石真的變白又變軟,成功透過電燒手術,讓胃恢復到原本的正常樣貌。
    2023/03/29 05:20
  • 脖子長「這樣」危險了!恐中風、猝死 快做1件事有救

    有壯男到健身房做重訓,做到一半身體用力轉了一下,突然覺得脖子很痛又感覺頭暈,甚至右半邊身體麻痺,送醫治療發現是椎動脈剝離,所幸及時治療很快得到改善!醫師提醒,根據研究發現,年過20歲,每個人的血管都會有沈積物,所以頸部最怕用力旋轉、甩頭,也不宜用力按摩,尤其脖子粗、頸後脂肪鼓一包「富貴包」的人要特別小心!
    2023/03/27 15:27
  • 超神球技的秘密!大谷親吐「午睡習慣」 醫澄清:不建議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讓日本奪冠的關鍵投手大谷翔平的神級表現讓觀眾和對手都瘋狂,他在經典賽中大量出賽還能保持超高體能,到底怎麼做到的?身為日本寢具品牌代言人的大谷翔平透露:除了飲食以外,每天睡1~2小時午睡是他維持身體狀態的祕訣!不過醫師建議一般人最多睡1小時就好,而且不要超過下午3點後才睡午覺。
    2023/03/25 22:33
  • 怕癌快看!大腸癌4大警訊 只中3症狀「罹癌風險飆46%」

    「間歇性斷食」的飲食方式風行全球,國內也有不少人效法,其中最為人所熟知且奉行的是「168斷食」。不過最近一項研究顯示,1天只吃1餐比起吃3餐的人,死亡風險高出30%,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更高出83%。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則指出,早餐不吃其實更容易胖!她主張,1天3至4餐比1天1到2餐更容易增肌減脂,而採行間歇性斷食方式的人,尤其是女性,也較容易發生暴食行為。
    2023/03/25 12:32
  • 8成台人患牙周病!醫曝「1類人」小心:恐糖尿病、中風

    牙齒是人類的門面,除了影響外貌好看與否,更傳說會牽動運勢。不過,全台卻有高達8成的民眾患有牙周病,且因症狀不明顯,導致鮮少人會留意到自己已經患病。對此,醫師就特別提醒,牙周病並非單純影響牙齒健康,仍是全身性的發炎疾病,若不好好處理的話,恐引發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重大心血管疾病。
    2023/03/21 14:28
  • 全身器官泡糖水!萬梓良罹糖尿病「需攙扶」 醫曝3穴道控血糖

    65歲港星萬梓良曾出演不少電視、電影作品,尤其以霸氣大哥形象深植人心,不過近年來卻屢屢傳出他飽受糖尿病之苦,甚至還出現精神異常、滿頭白髮、消瘦等,讓眾人十分唏噓。醫師表示,糖尿病彷如全身血管泡在糖水中,全身都會受影響。
    2023/03/16 15:14
  • 搶雞蛋小心!每天半顆蛋死亡風險升? 醫:一天一顆可以

    國內缺蛋危機持續,不少民眾跑到超市、超商仍然經常看到空空的貨架。心臟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分享,美國新發表的營養建議中顯示,每天攝取超過300毫克的膽固醇或是半顆以上的雞蛋就可能會增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不過台安醫院心臟科醫師林謂文則說,血清當中的膽固醇有70%到80%身體會自行製造,所以不全然代表飲食的膽固醇就會跑到寫清裡面,變成血清膽固醇,因此每天吃一顆蛋仍然可以補充維生素、蛋白質也是營養的來源。
    2023/03/16 10:06
  • 豆漿這麼神?他列7優勢「抗癌、降膽固醇」:比牛奶還營養

    「缺蛋導致國軍改喝豆漿」傳言被推到風口浪尖,而作為傳統早餐一大巨頭的豆漿,真實含有的營養價值又有多少呢?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講師洪泰雄於臉書發文,不僅指出豆漿的營養價值要比牛奶更高,甚至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都有助益。
    2023/03/16 08:54
  • 一天吃幾顆雞蛋? 「這類人」應限制蛋攝取量 醫師:避免膽固醇過高

    雞蛋吃多吃少爭議?到底一天要吃幾顆雞蛋比較好?美國心臟學會飲食指引,不再對健康的人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有許多大型研究發現,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或是高膽固醇血症的人,蛋攝取增加仍然會提高死亡率,因此這族群應該要限制蛋的攝取量,而實際上蛋應該幾天吃1顆,還是要依據自己的飲食型態來決定,醫師表示高血脂的病人,食用了降血脂的藥物之後,膽固醇還是偏高的話,這類病人一天最好攝取一顆雞蛋為主。
    2023/03/15 23:09
  • 逆轉高血壓!營養師推「5食物」保護心血管 三餐搭配法則曝

    當被診斷出高血壓,一般會服用降血壓藥物讓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減少身體不適。不過除了吃藥,透過飲食其實也可以穩定血壓。營養師李婉萍分享5種穩血壓的食物,幫助逆轉高血壓,若還是不知道三餐怎麼搭配的,她也提供3餐菜單建議給大家參考。
    2023/03/15 14:1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