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海角七號鳳梨老婆全家曾國城吳孟庭google雲端掃描文頌男張元植來台灣旅遊氣象
  • 搜尋:

    血管疾病 結果共1,339筆

  • 糖尿病前期快自救!精準「隨糖測驗」 遠離洗腎人生

    11/14是世界糖尿病日,台灣每年新增的糖尿病患約16萬人,已經超過新生兒數量,國人糖尿病「病得早、病得久、病得重」,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洗腎、失明、截肢等健保花費,每年超過百億元。糖尿病也連續8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40歲以下的年輕型糖尿病更是超過7.9萬人,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其實糖尿病前期有望逆轉,如何遠離或逆轉糖尿病威脅?《健康2.0》全面解析。
    2022/11/14 15:25
  • 減肥別只看BMI!國人逾5成腰圍過大、恐增心血管風險

    根據國健署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19歲以上民眾超過5成有腰圍過大的情形,且即使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仍有近2成腰圍過大。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隨著腰圍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增加。
    2022/11/14 12:05
  • 「科學補冬」重點在乾香菇!營養師籲多補充「這元素」食物

    今天(11/7)是立冬,很多中醫師和養生專家會教大家要吃中藥食補來「補冬」,婆婆媽媽們也會為家人準備常見的麻油雞等國人愛吃的補冬美食為大家補益。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旻樺說,站在營養學的角度,她認為立冬起真的要補冬。不過她推薦的補冬聖品不是藥膳,而是乾香菇、魚肝油,和油性魚類,如鮭魚、鯖魚和鯡魚等。
    2022/11/07 22:49
  • 流感疫苗能防中風! 刺胳針:發生率降2成3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中,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提到,流感疫苗除了防流感,還能有效減低中風發生率2成3,醫師表示是因為流感可能併發腦心血管疾病,所以降低流感感染率,自然能減少心血管中風機率。另外國外《自然》期刊研究也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對新冠重症防護同樣能達9成。
    2022/11/06 14:28
  • 血脂過高免驚!「1撇步」擊退高血脂: 飲食重質不重量

    健檢時最怕紅字,尤其血脂過高,恐提高心血管疾病罹患率。醫師表示,其實血脂高不用怕,三酸甘油酯只要少吃多動就會降下來,而總膽固醇如果太高,就要著重飲食上「質」的挑選,吃好油、多運動,才能改善高膽固醇問題。
    2022/11/05 14:31
  • 輕忽「低密度膽固醇」醫警告:易導致全身動脈狹窄阻塞 恐死亡!

    健康非常重要!很多人健檢時會發現【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問題,若置之不理全身血管都會阻塞,而高血脂是僅次於高血壓最普遍的慢性病,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低密度膽固醇異常盛行率在45至64歲男性為28.9%,女性為26.5%,而高血脂、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千萬不能輕忽!
    2022/11/01 23:32
  • 脂肪也能瘦身?喝綠茶、沖澡「簡易3招褐變轉換」助燃燒

    講到「脂肪」大家都希望留在身上越少越好!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適量脂肪對維持身體機能是必須且重要的,而且脂肪其實還分成幾種不同類型,對身體的作用也不一樣,或許還能有助燃脂瘦身!
    2022/10/31 11:06
  • 吃甜老更快!專家曝「12種糖危害」 標準攝取量公式快筆記

    忙碌整天後犒賞自己一杯飲料、一份甜品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小確幸,不過愛吃甜食的民眾可要注意了,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攝取過量糖分除了導致體重上升外,還容易造成蛀牙、糖尿病、內分泌失調等多種疾病。
    2022/10/31 05:00
  • 50歲男工作忙到眼歪嘴斜竟是「這病」 8大危險因子注意

    根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國人第四號殺手,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寶貴性命。另外依據國健署2002-2017年研究顯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民眾的1.72、1.43、1.36倍,顯示三高會增加發生腦中風機率。國健署提醒,有三個動作可以快速辨別腦中風,把握就任黃金時間。
    2022/10/30 09:38
  • 中風前5徵兆把握黃金救援! 營養師教救命「6口訣」

    很多人以為中風患者多為年長者,但近年來,統計數據顯示中風已有年輕化的趨勢,營養師警告,不要以為年輕人不會中風,也不要認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才需要注意;另外,每到年末台灣氣候變冷溫度驟降,容易造成人體的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而增加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
    2022/10/29 18:18
  • 不只提神!澳研究:每天喝黑咖啡「早逝風險」降27% 

    很多上班族習慣在早餐時或午飯後,來一杯咖啡提神。咖啡因有刺激中樞神經和肌肉的作用,因此可以提神、增強思考能力,恢復肌肉的疲勞。以心血管系統的角度而言,咖啡更可以提高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澳洲就有一項研究表明,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的人,往往心臟更健康、壽命更長。
    2022/10/27 12:03
  • 中年男吃壯陽藥!辦事到一半左肢麻、腦梗塞急送醫 這毛病敗興

    55歲的楊先生,某天服用壯陽藥物準備一展雄風,沒想到突然出現左側肢體麻木,讓他停下動作到急診報到,醫師一問才發現,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但並無固定藥物、飲食控制,測量收縮壓高達200毫米汞柱,令人咋舌。
    2022/10/25 11:35
  • 冬季溫差大易中風!黑色食物最補腎 吹風機也能助養生

    冬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寒冷乾燥,除了容易讓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疾病發作外,乾冷造成的冬季癢更是皮膚的大敵。中醫師建議,可用吹風機吹2大穴位祛寒,多吃補腎溫養的黑色食物並重視皮膚保濕,才能在冬天過得舒服。
    2022/10/24 22:03
  • 毛孩也會得心臟病!高齡小型犬留意 醫點「4警訊」一次看

    心臟病不是人類才有的疾病,毛孩也有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獸醫師提醒,心絲蟲疾病尤其會造成犬貓罹患心臟病,隨著進入秋冬,早晚溫差大,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飼主應留意毛孩心臟病4大徵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2022/10/15 10:40
  • 名嘴受長新冠之苦!血氧低於90%險掛 恐是慢性病惡化

    經常上政論節目的名嘴羅志友日前在臉書粉絲頁自曝,在50歲生日時新冠確診,未料日前半夜突然有幾度感覺「呼不到空氣」,噴掉半瓶支氣管擴張劑仍然無效。忍到早上才開車就醫,醫師說他血氧掉到87%,應該打119叫救護車,否則病況危急可能「拜拜了」。
    2022/10/14 10:29
  • 男炒菜特愛「1味」竟腦梗塞亡..醫揭傷血管2大元凶

    日前大陸一名48歲男子在上班途中突然頭暈目眩,倒地昏迷不醒。結果經緊急送醫急救後,醫生檢查發現該名男子腦中大量的血管阻塞,血液循環出現障礙,發生急性腦梗塞。儘管立即施救,但仍不幸宣告不治。
    2022/10/13 12:59
  • 新冠確診後易「急性肌少症」4種人最危險 醫教3招預防

    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很容易導致急性肌少症,研究發現,超過8成患者在康復後,股四頭肌強度只有正常值54%,顯示大肌肉群的功能明顯受損。醫師提醒,老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急性肌少症的高風險群族,症狀可能在28天內急遽發展,並且持續半年以上。加強補充蛋白質、微量元素和養好腸道菌可預防急性肌少症發生。
    2022/10/12 14:51
  • 長期肌肉無力恐缺乏「這營養素」 醫推吃天然葵花子補充

    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有助於維持肌肉、血管、器官健康及防止留下疤痕。不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若長期肌肉無力、患上心血管疾病,可能是缺乏維生素E,並列出了7種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建議民眾多攝取。
    2022/10/10 10:25
  • 量能拉警報!新冠、流感、心肌梗塞夾擊 冬天不好過

    秋冬是新冠、流感好發季節,尤其國內現在又正處於新冠疫情高原期,台安心臟科醫生林謂文表示,最近天氣變冷進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新冠及流感好發季節,醫院重症、專責量能拉緊報,今年冬天恐怕不好過。
    2022/10/09 14:37
  • 外食族注意!營養師曝超商「5NG便當」 小心鈉含量超標

    便利商店不僅方便快速,食物的選擇也非常多樣化,是許多外食族三餐首選。不過營養師Ricky張家祥透露,購買微波食品雖可省下不少時間,但要特別注意「熱量」及「鈉含量」的攝取是否超標,有些便當看似健康,實際上卻隱藏過量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吃多恐怕對身體造成負擔。
    2022/10/08 05:30
  • 高向鵬昏迷1年過世!醫推測「這病」傷腦血管 必做1事保命

    唱紅《你是我的兄弟》、《福氣啦》等多首台語金曲的歌手高向鵬今天(10/5)傳出離世消息,享壽67歲,友人透過臉書發文哀悼不捨,許多粉絲也表示難過遺憾。高向鵬1年前準備回家過馬路之際跌倒昏迷,送醫後腦部缺氧昏迷了4個多月,出院後被家人送往療養院。醫師表示,以高向鵬臉書上的發文內容來看,推測是心血管疾病所導致,秋冬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建議「三高」民眾多留意血壓波動,防範心肌梗塞發生。
    2022/10/06 00:10
  • 遠離心血管疾病!專家推「高葉酸9食物」 豬肝、綠豆都上榜

    「葉酸」又稱維生素B9,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的一種,是孕婦及胎兒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你知道嗎,其實葉酸對一般人來說也至關重要。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葉酸與代謝、造血等功能息息相關,攝取不足恐增加罹患貧血、記憶力衰退、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身體健康亮紅燈。
    2022/10/05 05:30
  • 出現「這幾種症狀」...出現血栓引起腦中風... 醫師:年輕人提高警覺!

    最令人害怕的中風,真的是要特別注意了,尤其是無預警發生「出血性腦中風」。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腦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關鍵在於31歲到50歲的就醫率逐年增加,50歲以後就醫率將會呈倍數成長,主要是飲食不忌口,、生活習慣變差,醫師提醒如果沒認真改善,腦中風情況會越來嚴重!
    2022/10/04 19:23
  • 沒紅字不代表沒事!健檢報告暗藏警訊 1招自算血管硬化指數

    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刊登研究指出,長新冠患者可能出現BMI、膽固醇上升等症狀,讓許多人憂心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加;醫師指出,如想了解自身血管健康狀態,可將健檢報告中的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膽固醇,算出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數,比單看總膽固醇數值更具參考價值。
    2022/10/02 13:50
  • 陳文茜腳腫到鞋襪穿不下! 醫教「1招」坐著也顧腳循環

    知名主持人陳文茜這幾年頻頻傳出健康有狀況,飽受病痛折磨,她在整理舊照時回憶,一年前曾因為腳微血管破裂,雙腳呈現紫紅色。近期則因帶狀皰疹發作,腳腫起來,因此整趟錄影過程是光腳錄影。
    2022/10/01 22:3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