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張學雷食腦蟲失衡中華前總教練身亡地雷小七地震男星山豬猝逝台獨死刑霧峰
  • 搜尋:

    萬敏婉 結果共679筆

  • 爭盟友搶話語權!周一拜習會 盼為美中競爭設護欄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第一場面對面會談,周一傍晚5點半在印尼峇里島登場。儘管雙方都希望透過美中元首直接溝通,釐清雙方紅線,降低誤判,但在拜習會開始前的東協峰會上,雙方的暗中角力仍不間斷。美方祭出金援、南海安全等牌,試圖吸引東南亞國家,還積極與澳洲等好朋友互動;中方則呼籲自家後院,應該要拒絕選邊。在美中當前競爭激烈,尤其在台海等核心利益的爭奪越來越白熱化的情況下,各方盼望周一的拜習面對面會談,能為美中關係設立護欄,避免陷入衝突,破壞區域和平。
    2022/11/14 19:57
  • 拜習會周一登場 台海.晶片「分歧管控」成主軸

    經歷5次的電話與視訊溝通之後,美國總統拜登上任近兩年,終於要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面會談。美國白宮證實,這場實體拜習會,下周一(11月14日)將在印尼峇厘島登場,但在當前美中關係飛速下滑的情況下,白宮官員直接說,不要對達成實質性結果有任何期待;外界僅希望,透過這次面談,能夠增加兩國溝通,讓美中關係穩定下來,並幫助台海緊張局勢的降溫。而學者則認為,若能讓美中在氣候合作上恢復正式交流,或者在烏俄戰局中,達成反對核武威脅的美中共識,就可算是成功的拜習會。
    2022/11/11 19:50
  • 「拜習面對面」有譜!印尼G20峰會 美欲釐清雙方紅線

    美國總統拜登在期中選舉過後,接著要把精力投向外交事務,出席多場國際會議。在下周二(11月15日)將登場的印尼G20峰會上,拜登上任後第一場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面對面會談,有很大機會舉行。拜登公開表明「台灣議題」是會上重點,而且美方不會做根本上的讓步,但希望能透過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釐清美中雙方的紅線,拜登也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2022/11/10 19:52
  • 高科技晶片競爭全球擴散 美拉攏歐洲.日本應對中國

    正揮舞高科技競爭大旗的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共同應對中國。因應美方的高階晶片禁令,美國晶片公司重新設計出口中國的晶片,速度比原本慢了3分之1;德國則傳出將禁止中資企業對德國晶片廠的收購案,日本更計畫部份跟隨美國禁令,並與美方合作開發新一代晶片。我國也將向立陶宛投資千萬歐元,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建立更穩健的半導體供應鏈。為了應對競爭,中方積極發展自身有優勢的電動車產業,包括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推出新的豪車品牌。美國特斯拉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車險補貼應對。這場高科技競爭正擴展到電動車,全球恐無人能逃開。
    2022/11/09 19:52
  • 殲-20.運油-20珠海航展秀肌肉 防疫嚴外省客幾絕跡

    中國大陸近期疫情重燃,而染疫人數最高的廣東省,週二在嚴格防疫措施下,迎接第14屆「珠海航展」開幕。中方大秀軍事力量,包括殲-20與運油-20等「20家族」現身,展現空中遠端投送能力;還有「偵查打擊一體化」的翼龍-3無人機,以及彩虹系列無人機等,一字排開,號稱有部份實力已超越美國死神無人機。儘管參展民眾讚聲不斷,但整場航展幾乎看不到外國廠商與人員,連廣東省外的民眾,都因為防疫規定難入場觀展,也讓整場航展,幾乎就是一個官方砸大錢對內宣傳的舞台。
    2022/11/08 19:57
  • 鬆綁?清零?京港大型運動賽事回歸 港股周一大漲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從中國大陸到香港,多場大型運動賽事陸續登場。包括停辦兩年的北京馬拉松重新起跑,「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更是相隔3年多首度回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以及在球場上觀賞比賽的球迷,都可以暫時告別口罩,這個景象似乎告訴外界,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防疫措施有機會鬆動。中港股市因此上揚,港股周一更大漲4百多點。然而,中國大陸境內疫情卻同時飛速增溫,周一通報的新增病例突破5千例,創半年新高。官方再度公開宣示,堅持動態清零。而這波疫情的重災區就是廣東省,對於週二,也就是明天將登場的廣東珠海航展,可能因此蒙上陰影。
    2022/11/07 19:54
  • 快閃訪中 德總理見習近平.專注經濟

    中共20大後最重量級的外交活動,就是德國總理蕭茲周五對中國的快閃訪問。蕭茲在行前透過報章投書,闡述德方不願意與中國「脫鉤」的立場與理由,也強調將改變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會過度依賴。但蕭茲拋開歐洲夥伴,獨自率先訪問北京的做法,引發正反兩方的討論。他此行在北京先後與習近平和李克強會面,與習近平會談時,雖然表明希望加強經貿發展,但也不避諱談中德雙方的不同觀點。而以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身分,在加上西門子與BMW等德國龍頭企業,持續在中國增資擴廠的現實,不脫鉤以幾乎成為德國商界共識。
    2022/11/04 19:49
  • 20大後外交動作頻頻 5天4國元首訪中

    中國20大之後,中國的外交動作變得更頻繁且積極,包括外長王毅打電話給美國國務卿以及法國外長溝通,大陸副總理韓正更訪問新加坡,與李顯龍會談,成為20大後第一個外訪的高層官員。除此之外,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更在周一起,5天內連續接待4名來訪的外國元首。包括越南共產黨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非洲坦尚尼亞總統,還有就是明天要登場的重頭戲,德國總理蕭茲的訪問。學者分析,20大後北京當局頻密的外交動作,目的是要向全球釋放清晰訊號,那就是,中國將在內部政治社會平穩的狀態下,堅持開放與對外合作。
    2022/11/03 19:54
  • 續撲港澳!奈格颱風橫掃菲律賓釀土石流 至少121死

    為台灣帶來連日降雨的奈格颱風,週三撲向香港與澳門。當地到下午才掛起讓商業與民生活動暫停的「8號風球」,這也是香港相隔40年,再一次於11月深秋還掛出「8號風球」。而在港澳之前,奈格颱風已先在菲律賓釀成巨大災情。強降雨在當地引發洪水與土石流,至今已造成至少121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這是菲律賓今年以來,死傷人數第二高的風災。而受災最嚴重的菲國南部,過去長期濫墾森林導致水土保持失衡,此次奈格來襲,多處遭土石流肆虐,家園全毀,重建之路恐怕仍遙遠。
    2022/11/02 20:00
  • B-52轟炸機進駐澳洲.關島 學者:美具多方向打擊中國能力

    美國為了抗衡中國在台海、東海與南海,越來越有侵略性的軍事動作,計畫耗資10億澳幣,大約207.5億元台幣,在澳洲北部基地部署6架能夠攜帶核武器,而且打擊範圍涵蓋整個太平洋區域的B-52轟炸機。而在關島基地,也有類似的部署。中方對此強烈反彈,痛批美方作法可能引發地區的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已在20大後確認核心地位的中國大陸家主席習近平,則是積極開展外交攻勢,不但週五將接待到訪的德國總理,接下來還將赴泰國與印尼參加國際會議,而在G20峰會上,習近平與拜登會否展開會談,各界都關注。
    2022/11/01 19:53
  • 血淚教訓!29年前蘭桂坊踩踏奪21命  港繃緊神經迎萬聖節

    南韓梨泰院踩踏事故中,至少有26名死者為外國人,其中包含四名中國公民。對中國大陸與香港民眾來說,踩踏事故並不陌生,包括8年前在上海外灘發生的跨年夜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以及29年前在香港蘭桂坊,同樣也是跨年夜的踩踏事件,奪走21條人命,63人受傷。中港雙方都記取教訓,在大型活動中加強警力疏導,防止過度聚集。例如這兩天香港蘭桂坊慶祝萬聖節的同時,港警也加強人流管控,甚至舉牌提醒民眾,避免在窄巷中聚集;而中方官媒則推出影片,教導孩童在遭遇踩踏時的自保姿勢。
    2022/10/31 19:53
  • 20大後疫情回潮 各地嚴格封控 怪象頻傳

    隨著中共20大閉幕,中國大陸各地疫情再度升溫,週四(10月27日)新增本土病例達1337例,創下半個月來新高。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大上高調宣示繼續執行清零防疫政策,也讓各地出現多種粗暴執法的誇張場面,包括在路邊用保鮮膜製造臨時隔離區,還有孩童在隔離時發燒,卻因未能得到醫療救治而喪生。富士康鄭州廠更傳出疫情,員工被隔離在廠內無法外出,缺衣少食,甚至得吃酸臭的便當,員工忍無可忍上網求助。西藏則傳出民眾不堪長達2個半月的嚴格防疫導致生計無著,群起示威並與公安發生衝突。
    2022/10/28 20:00
  • 准了!中國國企插旗德國「漢堡港」 為德總理訪中暖身?

    德國最大港「漢堡港」,最近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不是因為這裡的吞吐量特別大,而是因為中國國企「中遠海運」有意收購港口內的貨櫃碼頭。事件再度觸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港口等關鍵基礎建設,德國政府至少6個部會都表達反對。但德國總理蕭茲強調,這個收購案只涉及股權,不是賣港口,因此在爭議聲中,週二拍板批准交易,但把中方收購的股權占比從原本的35%,大砍到24.9%以下,避免中資企業干涉經營。但蕭茲傳出有意下個月3到4號率先訪問中國,外界質疑,這個交易的批准,可能是蕭茲帶給中國的「伴手禮」。
    2022/10/27 20:00
  • 20大內幕:胡錦濤被架走前畫面曝光 習授意隨扈拉人

    在剛剛過去的中共20大會議上,最令外界感到震驚、引發國際熱議的,就是前領導人胡錦濤離場事件。儘管官方聲稱胡因為健康問題而離開,但在最新曝光的關鍵畫面,看到胡錦濤在離場前幾分鐘,明顯對桌上一份文件有意見,並且與身旁的老部屬,也就是即將退休的人大委員長栗戰書低聲討論。而習近平聽到兩人討論後,叫來自己的隨扈,接著隨扈就一手拿著文件,一手把胡錦濤帶離會場。離場前胡錦濤一度滿臉驚愕與無助,卻沒有任何老部屬上前相助。學者坦言這一幕就是對胡錦濤的羞辱,也向外界傳達,中國現在只有習近平是唯一的「話事人」訊息。
    2022/10/26 20:00
  • 牢握槍桿子!習集權時代.市場資金奔逃

    在剛剛過去的20大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獲得所有黨代表,一票都不敢跑地順利取得第三任期。習近平也在周一與解放軍將領的會議上,再次強調「槍桿子」要絕對服從於黨的指令。但是,就在習近平把政治軍事權力牢牢握在手中的同時,市場信心卻快速流失,包括香港、上海、深圳甚至美國中概股,周一都逆勢重跌,人民幣匯率也貶到15年新低;國際郵輪公司歌詩達郵輪更宣告撤出亞洲市場。民眾即便不滿習近平的極權,在當前的高壓管控下,也只敢躲在公廁裡塗鴉,表達心聲。
    2022/10/25 19:58
  • 集權最高點!習近平人馬完全執政 港股、人民幣大跌

    為期一周的中共20大上周六結束,新一屆的中共領導班子也在周日出爐。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毫無意外地延續第三任期,讓外界感到稍微意外的,是中共新一帶領導班子,清一色都是習近平人馬。從中央政治局7常委到24名政治局委員,全部都是「習家軍」,顯示中共高層政治鬥爭不再是互相妥協,改進入「贏者全拿」的新局面,而且領導班子年齡層偏高,看不到潛在接班人,也顯示出習近平有意長期執政。但權力過度集中在習近平一人身上,可能會造成錯誤判斷機會升高,增加中國動盪風險。這一點,從港股與人民幣周一大跌,可見市場的不看好。
    2022/10/24 20:00
  • 強拖示威者入領館施暴 中外交官:打人為維護國家

    中國當局對國內抗議,向來採高壓方式應對。如今,這種暴力壓制示威的手段,竟然擴張到英國。有數十名支持香港民主人士,週日(10月16日)也就是中國召開20大當天,來到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外和平示威,沒想到中方外交官員不但毀壞搶奪示威標語,還把示威者強拉進使館內圍毆。事後北京方面,堅稱領館遭非法入侵,打人的外交官員還強辯,說暴力是為了維護國家。英國外交大臣則召見中方外交人員,表明相關暴行無法接受,警方更對施暴者展開調查,英國議員強調,一旦調查確認施暴者,就算是外交官也要被趕回北京。
    2022/10/20 19:53
  • 台海有事=全球有事 布林肯呼籲北京:和平解決分歧

    當前的台海和平現狀,是不是越來越受到威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一(10月17日)在史丹佛大學的論壇上公開表示,在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對於長期建立的台海和平現狀越來越不耐,有意加速統一時間表。面對共軍有可能為了達成統一目標而不擇手段,這嚴重威脅了台海和平;而台海和平一旦受到破壞,對全球供應鏈以及晶片生產都會帶來巨大打擊,全球經濟發展與人民都將受害。布林肯不但呼籲全球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台海和平,也呼籲北京當局,回到和平解決分歧的路線上來。
    2022/10/19 19:54
  • 罕見!中國無理由延Q3經濟數據發表 官員空喊:有回升

    隨著20大「習核心」的確立,以及習近平將持續集權,中共官僚對高層「粉飾太平」、「表忠心」的動作越來越明顯。在國家發改委周二召開的記者會上,不但力挺清零防疫政策,還堅稱中國第三季經濟明顯回升,但此同時,官方卻延遲公布包括第三季GDP在內的各種經濟數據。外界推測,這可能是因為第三季數字不好看,為了避免20大期間出現「經濟雜音」所以無理由推遲發表。這種無視國際觀感,只為滿足高層「穩字至上」需求的官僚作風,在中國越來越集權的情況下,恐怕將持續。
    2022/10/18 19:49
  • 政治安穩超經濟發展!習近平20大報告揭方向

    中共20大周日(10月16日)開幕,這場會議不但確認了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作為共黨核心的統治絕對權威,習近平更在開幕第一天的報告裡,改變過去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共黨領導方向,以對外的「鬥爭」取代改革,以統治「安全性」取代經濟開放,高舉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的大旗。在台海與國際議題上,表明絕不放棄武統,更劍指美國;對於備受非議的清零防疫政策,也要求繼續堅持。學者對於未來五年,權力集中在習近平身上的中國甚至全球局勢,感到憂心。
    2022/10/17 19:55
  • 鎖定中俄!美新版國安戰略 台海穩定至重要

    美國週三(10月12日)公布拜登政府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這份國安戰略原本應該在今年2月就公布,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延誤半年才正式發表。美方戰略清楚表明,接下來10年美國的最大對手,一個是正在打侵略戰爭的俄羅斯,一個就是有意願而且有能力改變國際規則的中國。美方將透過聯合盟友、發揮自身科技優勢,甚至是大挖中俄牆腳等方式,全力制止,要在與中俄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2022/10/13 19:52
  • 通膨.俄烏.清零重創全球經濟 IMF:最糟還沒到

    全球持續遭遇通膨威脅的同時,國際貨幣基金也就是IMF,週二(10月11日)最新報告,再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測,並警告最糟糕的時間還沒到,明年將有更多人感受到經濟衰退。IMF坦言,當前的烏俄戰事、廣泛的通膨以及中國清零政策對經濟的重創,都是造成全球經濟走緩的主因。另一方面,儘管美國強勢升息導致新興市場資金流出,使得全球的金融風險上升,但IMF仍建議各國央行繼續以升息對抗通膨;只是相應而來的失業率上升等肚皮勒緊的苦日子,可能得持續兩年。
    2022/10/12 19:54
  • 20大修改中共黨章 「共同富裕」強力統一擬入列

    中共20大即將在這個周日,也就是10月16日登場。外界相信,這場會議上,習近平將打破中共數十年執政慣例,把自己的政治權力延續到第三任。除此之外,會上還將修改中共黨章;親北京高層的學者透露,包括習近平主張的「共同富裕」、「全過程人民民主」,甚至是習近平念茲在茲的「祖國統一大業」都可能寫入黨章。但習近平在黨內清除異己,並全面收緊管制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卻面臨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潮,「放亂收死」這個過去一直被歷史證實的循環會不會重演,考驗習近平20大之後的執政。
    2022/10/11 20:00
  • 高階晶片「鎖喉戰」! 美祭出口限制扼中 顧盟友放生南韓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10月7日)宣布,禁止美國與全世界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向中方提供AI或超級電腦使用的高階晶片,還把包括長江存儲在內的31家中國公司,列入「未經核實名單」,出口需經過額外核准。美國國防部更把中國無人機大廠「大疆創新」與生物科技企業「華大基因」等13家中資企業,列入「投資黑名單」。但在限制提升之外,美方顧及盟友與自身國防設備,對南韓三星、與SK在中國的高階晶片廠,以及使用中國製合金的F-35戰機,都給予一定豁免。美中高科技的爭鬥,越來越拳拳到肉。
    2022/10/10 20:00
  • 歷15年獲合格證 中國國產客機C919踏入市第一步

    中國首款國產民用客機C919,在十一前夕,獲頒合格證書,象徵這款有意挑戰美國波音與法國空中巴士,對全球民用航空市場壟斷地位中國國產客機,邁出走向市場的第一步。這款設計載客量約150到160人的C919大型客機,從研發、製造到試飛審查完成,前後歷時15年,儘管目前有6架試飛飛機,但負責製造的「中國商飛」公司計畫年底完成首架飛機的交付,未來陸續完成現有的8百多架訂單。而對C919有高度信心率先下訂的,有高達9成5都是中國境內航空公司。
    2022/10/07 19:5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