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動力火車顧婕直腸癌鳳梨歐菈離婚金智媛統一獅丁寧直腸癌四期唐治平媽媽龍天翔推警
  • 搜尋:

    萬敏婉 結果共680筆

  • 美國防部:中國間諜氣球情蒐全球五大區 著重台日

    美中兩國圍繞氣球的爭議持續發酵。美國國防部在初步分析氣球殘骸後,不但祭出百分之百保證,強調氣球不屬於民用,打臉中方的「民用氣象飛艇」說法,還透露解放軍在過去幾年來,已經在全球各地至少開展過24次的高空氣球偵蒐任務,足跡遍及拉丁美洲、南美洲、東南亞、東亞以及歐洲,台灣與日本更是情蒐重點,這讓北約秘書長也表明要對中方的情蒐手段更為警醒,並加強自保。至於中方則繼續否認美方指控,還稱這一切都是美國發動的輿論戰。
    2023/02/09 19:52
  • 氣球風波引爆緊張!美析陸情蒐能力 中怒拒防長通話

    上週飄到美國,還被美方出動戰機擊落的中國氣球,後續效應持續發酵。美軍周二公布最新的氣球殘骸打撈照,表明將分析殘骸,藉以深入了解中國的情蒐手段與技術。這立刻讓中方感受到威脅,外交系統高分貝強調氣球是中國的,要美方歸還殘骸,中方更拒絕美方提出,讓美國防長奧斯汀與中國防長魏鳳和通話的要求。中國氣球侵入美國領空,也讓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反感,以及對中共的警戒提高,美中關係恐怕將再迎來震盪顛簸。
    2023/02/08 19:58
  • 港史最大規模「國安法」案開審 47子未審先囚2年

    香港民主空間,再度遭到當權者藉「國安法」等司法工具迫害!兩年半前,香港民主派為了爭取更多民意支持,舉行「立法會初選」,獲得61萬港人自發參與投票。民意的熱烈支持讓港府與北京倍感恐慌,不但立刻喊停立法會選舉並且修改選舉規則,還在隔年秋後算帳,把47名參與初選的民主派人士,以《香港國安法》中的「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大規模逮捕起訴,並且「未審先囚」兩年多。這起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安法案件,周一開審,被起訴的47名民主派人士,可能得面臨最高終身監禁的審判結果。
    2023/02/07 20:04
  • 氣球羅生門!拜登下令擊落 美國務卿訪中急喊卡

    美國與中國原本在去年11月,印尼G20場邊的拜登習近平面談後,出現融冰跡象,如今卻因為一顆「氣球」,再度引爆兩國緊張關係,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的中國訪問都緊急喊卡。這顆氣球,美方聲稱是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中方則堅稱是「民用氣象探測飛艇」,氣球在上月28日從太平洋飄入美國領空,並遭美國民眾目擊。美國總統拜登下令擊落,但為了避免影響地面民眾,最終讓氣球橫越美國一周後,才由F-22戰機發射飛彈,讓這個10層樓高,可以遠端操控的氣球,葬身大西洋。
    2023/02/06 19:58
  • 布林肯訪中前夕 中國「間諜氣球」突現美軍事重地

    美國核彈發射場之一的軍事重地蒙大拿州,連日來空中飄浮著一顆「間諜氣球」。這顆有三輛巴士大小,曾在冷戰時期盛行的間諜氣球,美國軍方研判來自中國,可能要藉機蒐集手機與無線電資訊,危及美國資安。美方已經阻止訊息回傳中國,美國總統拜登更一度想要把間諜氣球擊落,但考量到氣球碎片可能對地面人員與建築造成損害而取消。而這顆中方的間諜氣球,選在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前夕「侵門踏戶」,恐怕讓兩國關係繼續蒙陰影。
    2023/02/03 19:54
  • 敲定!布林肯2/5訪中 美中盜版.晶片爭議不斷

    東亞近來成為國際勢力合縱連橫的新焦點。北約秘書長時隔五年,週二訪問日本,並與首相岸田文雄會談。他公開點名中國在台海與印太的獨斷行徑,並以「今日歐洲、明日東亞」,呼籲日韓等盟友加強與北約合作,共同阻止專制獨裁者的野心與挑戰。與此同時,美國防長也訪問南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將在本周日與周一訪問中國。但美中關係近來卻因為美方把淘寶、微信列入仿冒品橫行的「惡名市場」,以及持續收緊的晶片管控,讓布林肯的中國訪問,還沒出行就蒙上陰影。
    2023/02/01 19:55
  • 北約拉攏日韓盟友 王毅下月訪俄鋪路習普會?

    正當烏俄戰局持續膠著、歐美等國增加對烏克蘭軍援的情況下,中國與俄羅斯卻是越走越近!俄羅斯總統普欽邀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春天訪問莫斯科,而中共最高階層外交官員王毅,則將在下月20號訪問俄國,屆時不但將與普欽會面,還可能要為3月將登場的「習普會」鋪路。面對中俄關係「無上限」的發展,北約秘書長與美國防長前後腳訪問亞洲,向南韓與日本盟友喊話團結,聯手阻止「獨裁者藉武力擴張」。
    2023/01/31 19:52
  • 晶片再鎖喉!美日荷聯手 陸擬禁太陽能出口反制 

    美中科技與貿易競爭,從虎年一路延續到兔年。在高科技產業上,美國聯手日本與荷蘭,對中國降下「矽幕」,也就是從晶片鎖喉進展到晶片設備的鎖喉。而中方則有意在自身強項的太陽能版上,做出反制,同樣限制先進太陽能矽晶片技術的出口。而在美中貿易糾紛上,美國則拒絕接受WTO裁決並提出上訴;學者坦言,在當前正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問中國的關鍵時間點,美方作法可能會對相關出訪帶來變數。
    2023/01/30 19:51
  • 14萬勞動人口流失!港人口負成長 英成移民首選

    經歷了《香港國安法》對自由與言論空間的大幅限縮,以及長達兩年多的嚴格防疫,曾經的「東方之珠」香港,似乎很難繼續閃爍光芒。因為過去兩年,有高達14萬勞動人口,選擇用腳投票離開香港,香港人口遭遇連續兩年負增長,離港人潮中高達35%都選擇移民英國。儘管港府推出搶人才計畫,試圖緩解人才缺口,但學者坦言緩不濟急,留港民眾則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勒緊褲帶以因應未來變化。
    2023/01/20 19:59
  • 駱駝專用酒店.狗狗成瑜珈主角 新年動物當道

    新的一年裡,動物也能是主角。例如在沙烏地阿拉伯,就有一間堪比「五星級」的旅館,專門只給駱駝住,每個晚上要價3千多台幣;如果飼主想增加安全人員24小時守護,每晚房價高達8千多元台幣,幾乎等同台北君悅酒店的一晚房價。另外在英國,正興起一股「幼犬瑜珈」的熱潮,在這種寵物療癒系課程中,瑜珈不是主角,課上到處爬的6周大狗狗,才是重點,不少上過課的瑜珈學生,課後真的會有衝動,想把要價9萬多一隻的口袋惡霸犬帶回家。
    2023/01/20 19:53
  • 美中財經高層瑞士首面對面 布林肯有望下月訪中

    中美關係在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峇里島展開首次面對面會談後,積極表現「管控分歧」的和緩氛圍,兩國高層互動也逐漸頻繁,最新的就是美中財經高官面對面。大陸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葉倫,周三在瑞士蘇黎世展開首次面談;緊接著2月登場的,則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然而,在雙方持續溝通並表達合作態度之餘,彼此的競爭卻仍然激烈。
    2023/01/19 19:57
  • 里程碑!電動車全球市占破1成 去年銷量780萬台

    當去年全球新車銷售總量出現微幅下降的同時,純電動車的銷售卻逆勢成長,不但比前一年大幅增加68%,更以780萬輛,首次攻下全球新車市佔率的1成。這比國際能源署早前認為,電動車要2030年才能拿下10%市場份額的預測,要提早了8年。而電動車賣得最好的,莫過於中國與歐洲市場,各自拿下19%與11%的份額。至於美國的電動車銷量,雖然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但在當地市占率僅6%,仍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2023/01/18 19:57
  • 達沃斯開幕「衰退隱憂」 企業悲觀更甚金融海嘯

    「世界經濟論壇」周一開幕,這是睽違三年,終於重回冬季的達沃斯論壇,上千名與會元首與企業領袖要共同解決的難題,恐怕就是阻止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根據最新調查,不論是經濟學家或是企業經營者,對於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前景都不樂觀,預期經濟衰退的比例高達七成。其中,中國大陸經濟景況更是不容樂觀,最新統計顯示,大陸去年GDP增長僅3%,遠低於前年的8.4%,以及去年初設定的5.5%目標。而中國人口更出現負增長,60年來首見,「生不如死」的人口危機,已然浮現。
    2023/01/17 19:56
  • 美日同盟擴展到太空 岸田喊話歐洲「團結應對中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日(1月15日)結束對七大工業國G7中,5個歐美成員國的訪問。訪問重頭戲,當然就是上周五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談,雙方不但共同深化美日同盟,更把同盟關係擴展到太空。岸田直指中國是日本與美國面臨的核心挑戰,並以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為前例,喊話歐洲國家要與日美「團結應對中國」,避免東亞成為下一個烏克蘭。至於北京方面,則是一方面繼續向非洲與中東國家招手,一方面透過「榴槤外交」,拉攏東南亞。
    2023/01/16 19:53
  • 陸特斯拉車主不滿降價 印尼有望迎新廠 年產百萬輛

    繼上海與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後,特斯拉傳出有可能在印尼開設第三家美國之外的超級工廠!另一方面,因為存貨積壓,特斯拉近期也在日本、南韓、澳洲、新加坡與中國等地,陸續宣告降價。但在中國的降價卻遭遇車主激烈抗爭,因為北京當局今年起取消補貼,其他中國電動車品牌紛紛調漲價格,但特斯拉在中國的逆勢降價,卻讓去年底才交車的車主,不滿剛拿到新車就降價,紛紛包圍特斯拉銷售中心,要求退款賠錢。但相關訴求,恐怕只能在銷售員有欺騙情況下才可能實現。
    2023/01/12 19:53
  • 陸外交動作頻!外長出訪拉攏亞非 中澳貿易糾紛有望解

    才剛進入2023年,北京當局的外交動作已越來越積極,包括新任外長秦剛開展任內首趟出訪,選定非洲,還在出發路上特別中停孟加拉,讓出訪效益最大化。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也在新年酒會上透露中澳貿易糾葛有望緩解;肖千還在酒會上特別提及日本二戰期間對澳洲的侵略,藉機分化澳洲與日本關係,似乎顯示北京當局訴諸民族主義的戰狼外交策略,仍將持續。而這種戰狼態度,在解放軍東部戰區最新發布的共機繞台宣傳MV裡,更是清楚可見。
    2023/01/11 20:00
  • 陸戰狼外交將轉彎?趙立堅平調冷板凳 美兵推台慘勝

    剛上任10天的中國大陸新外長秦剛,周一(1月9日)啟程前往非洲,展開任內首次出訪,這維持了中方外長33年來,每年第一趟出訪都選非洲的傳統。但在訪問前,秦剛卻把上任後第一把火,燒向被稱為「中國戰狼外交官」的趙立堅,把他從外交部發言人的位置,平調到「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的冷板凳,外界推測,這可能顯示中國的戰狼外交風格將會有所調整。
    2023/01/10 19:56
  • 監管有望告終!馬雲放棄螞蟻集團實控權

    「螞蟻集團」陷入長達兩年的監管陰霾,有望撥雲見日。螞蟻集團上週六(1月7日)發聲明稱,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將不再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集團透過董事局的投票權結構改變,讓集團不再有任何一個股東能夠直接或間接控制集團操作,儘管結構調整後,馬雲在螞蟻的投票權由53.46%降到只剩6.2%,但阿里巴巴對螞蟻的33%股權並沒有變。而這番改動,釋放出當局對螞蟻的監管將結束的積極訊號,連帶推動阿里巴巴股價周一在港股漲8%。
    2023/01/09 19:54
  • 世衛罕批中國瞞疫情 德國.瑞典.希臘嚴管陸客入境

    正遭遇疫情海嘯席捲的中國大陸,在疫情資訊的披露上,明顯無法反映真實。最近與中方官員開會討論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隱晦批評中方隱瞞數據,世衛秘書長更罕見呼籲中方應該提供及時、可靠的疫情真實數字與基因定序。由於中國這個周日(1/8)就要開放國門,蜂湧而出的陸客除了為全球帶來商機,也可能帶來無法預測的變種病毒,包括美國、法國甚至是中東卡達在內,全球約20個國家對陸客或來自中國的航班祭出特別規定,而德國、希臘與瑞典是最新跟進的國家。
    2023/01/06 19:59
  • 習近平新年外交首秀 會菲總統小馬可仕 南海成焦點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週三在北京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2個月來的第二場面對面會談。這不但是習近平的2023年外交首場大秀,更讓當前美國、歐洲都高度關注的南海議題,再次提上國際檯面,成為會談主軸。小馬可仕在行前對中方釋出高度善意,更歡迎本月8號中國打開國門後的陸客到訪。中方也以「三個第一」盛讚小馬可仕這次出訪,中菲雙方都努力營造友好氣氛,希望能為這場2023年的外交首秀,開出紅盤。
    2023/01/04 19:56
  • 一帶一路擴展 尼泊爾新機場啟用.柬埔寨大橋開工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繼續在南亞與東南亞斬獲成果,包括尼泊爾旅遊大城博卡拉的新國際機場建成啟用,以及柬埔寨的跨湄公河大橋開工儀式,都在2023年頭兩天舉行。尼泊爾與柬埔寨兩國都盼望,新增的基礎建設能夠為國家帶來更多遊客、更多商機。柬埔寨總理洪森,更對來自中方的支持與援助大表讚賞,強調絕對不會對陸客實施入境限制,更盼望今年來到柬埔寨旅遊的陸客總數,能上看兩百萬人次。
    2023/01/03 19:51
  • 慶跨年vs.醫院滿 喜悲兩樣情!新年假期陸現出遊潮

    中國大陸在染疫海嘯與防疫鬆綁的雙重夾擊下,迎接2023年。不少已經染疫並且復原的「陽過」民眾,在跨年夜當天上街集體倒數,或者在海邊迎接曙光,享受睽違三年,解封後的自由空氣。北京故宮也在元旦當天迎來3萬參觀人潮,中小企業與旅遊業期盼解封後的報復性消費商機。但此同時,各地醫院的醫療量能仍然吃緊,上海中山醫院更病患更被迫在寒冬中躺在街邊治療。而「健康不復陽」成為多數人的新年願望。
    2023/01/02 20:00
  • 走出疫情與戰火 生態旅遊.環境永續正當道

    當前各地正慢慢地走出過去幾年的疫情陰霾,旅遊市場逐漸復甦。過去以金字塔為最大賣點的埃及,也著手發展生態旅遊,近日舉行第一屆觀鳥節,吸引野生動物愛好者。同樣主打生態旅遊的還有北歐芬蘭,以環境永續為概念的度假小屋,只使用風電,廁所還能堆肥,旅遊活動也走冰上釣魚、雪地健行等不用馬達,不傷害自然的方式。後疫情時代的觀光旅遊,正以全新面貌,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
    2022/12/29 19:57
  • 美百億「無償軍援」助台自衛 共軍台海軍演反制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五署通過《國防授權法》,未來五年將提供台灣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協助台灣增加自我防衛能力。北京當局除了透過外交與涉台體系表達反對,解放軍25號更派出71架次共機擾台,再創新高,官方還宣告在台海軍演,並發布共機遠眺台灣山脈稜線的影片與照片,威嚇意味十足。儘管相關影片照片的拍攝地點間皆無法查證,但北京表現出要在台海逞凶鬥狠的意圖,引發區域不安,美國白宮就批評共軍動作有誤判風險,破壞區域穩定,並重申將繼續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2022/12/27 19:54
  • 特斯拉停產.比亞迪減產 疫害中國電動車前景

    中國大陸官方全力支持的電動車產業,是否將要迎來寒冬? 特斯拉上海廠上周六突然取消早班並且通知員工開始休假,猶如變相停產,引發外界諸多聯想,而廠區在停產前就有不少員工染疫而請假;中國另一家電動車大廠比亞迪週四也證實,有2到3成員工確診請假,導致產量每天減少3千輛;蔚來電動車CEO更直言,明年上半年經營將面臨挑戰。在疫情與經濟放緩影響需求下,中國電動車市的前路明顯坎坷。
    2022/12/26 19: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