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香港國安法》對自由與言論空間的大幅限縮,以及長達兩年多的嚴格防疫,曾經的「東方之珠」香港,似乎很難繼續閃爍光芒。因為過去兩年,有高達14萬勞動人口,選擇用腳投票離開香港,香港人口遭遇連續兩年負增長,離港人潮中高達35%都選擇移民英國。儘管港府推出搶人才計畫,試圖緩解人才缺口,但學者坦言緩不濟急,留港民眾則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勒緊褲帶以因應未來變化。
《東方之珠1981》歌詞:「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曾經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光芒好似越來越黯淡,這一點,從香港人口的變化最能說明一切。
最新人口統計顯示,全港總數約741萬人,已連續兩年負增長,光是2021年的淨移出就超過5.5萬人,創30年來最多人離港紀錄。此外,生育率下降,2021年僅有約3.8萬名嬰兒出生,同樣是30年來新低;全港年齡的中位數則上升至46.3歲,顯示香港人口結構逐步高齡化。
統計更顯示,2022年離開香港的民眾,高達35%都選擇前往英國移居,比前一年多了15個百分點;港人移民的第二選擇則是澳洲。至於加拿大,以及葡萄牙與愛爾蘭等歐洲國家,也都有超過10%的港人選擇移居。
美聯移民顧問高級策略總監 鄭天殷:「疫情其實開始緩和,歐洲的國家包括英國,對入境措施放寬了,去年有很多客戶,見到身邊的朋友及同事,已經在英國定了居,認為那邊較為穩定,可以考慮移民。」
此外,英國政府在2022年11月底進一步放寬1997年以後出生的香港青年,申請「英國(海外)國民」BNO簽證門檻,成功吸引更多港人前往英國開展新生活。
但人口外流導致香港人才地基被掏空,過去兩年至少14萬勞動人口流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稅收。
香港立法會議員 黃俊碩:「今年發出240萬張(個人報稅表),比去年270萬張少30萬張,司長提及部分人移居了其他地方,想問司長這方面的稅收有多大影響?」
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表面損失了他們的稅收,但他們的工作有別人頂替、有別人接上,所以別人會交了他的稅,覺得對稅收影響是小的。」
而勞動力流失影響香港生產力,甚至是經濟活力,已成為無法忽視的現實,商界呼籲當局應正視並加以解決。
香港總商會總裁 梁兆基:「大家都明白有很多人才的外流,也都有很多外來的人才不願意回流本港。未來的時間,香港在勞動人口都是有縮減的情況。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輸入勞工,當然包括專才,才能解決香港未來的需要。」
為了吸引人才回流,港府近期公布一系列措施,包括設立「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接受世界各地人才,透過網路申請香港現有的多種專項招聘計畫;目標要在未來三年,每年為香港引入至少3.5萬名人才。然而,在新加坡等強勁對手的競爭下,香港搶不搶得到人才尚屬於未知,港府官員坦承,最起碼得先顧好自身基本盤。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本地人才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海外人才只是補充的安排。我們很渴望、期待在香港長大、以香港為家的人才留港服務,這是很好的機會,你留在這裡政府政策會配合你。」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袁偉基:「香港的『搶人才』計劃,是參考了外國,與以前不同,是由市場決定一切,市場覺得你值,那決定你是人才,其實若本港經濟好、有發展機會,人才是會考慮來香港。」
學者坦言,港府的搶人才計畫,長期來說,或許能夠彌補對中層管理與科技專才的需求,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眼前短期人力不足,經濟不振問題仍難解。對多數被迫吞下人才外流苦果的香港民眾來說,增加儲蓄來應對短期可能面臨的難題,就成為個人解決之道。
也難怪香港最新調查發現,高達68%的受訪者都有儲蓄習慣,每人每月平均儲蓄7700港幣,也就是3萬零4百元台幣左右,金額創新高。
港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錢),現在電費又說要加價,(儲蓄)當然越多越好,個人才安心。」
港人:「我現在未成年,我不知何謂安心,我覺得有一元也算不錯。」
當香港離開的人持續增加,留下的人更得繃緊神經,應對變化。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