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發票中獎號碼二伯國小大規模倒閉全黨殺一人今日秀泰影城余天女星直腸癌宜蘭縣山豬敗血性休克動物園
  • 搜尋:

    科學家 結果共2,623筆

  • 拜登目標上任百天施打1億劑疫苗 佛奇:絕對可行

    即將成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2019冠狀病毒疾病小組首席顧問的美國科學家佛奇今天表示,拜登上任百天內讓1億劑疫苗注射的目標「絕對」可以達到。
    2021/01/18 15:49
  • 各國陸續展開疫苗接種 世衛:今年無望達到群體免疫

    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將提升產量,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科學家今天仍警告,大規模接種雖陸續展開,今年仍無望達標新型冠狀病毒群體免疫。
    2021/01/12 16:14
  • 新冠肺炎傷及腦部 康復患者恐失憶、中風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 新冠病毒不只攻擊人的肺部、免疫系統, 也會傷及腦部, 感染者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性併發症, 導致大腦損傷的程度超乎想像, 輕微的只是喪失記憶, 嚴重的可能造成中風。 有康復患者表示,自己出現失憶後遺症, 連認識超過十年的朋友、 過去喜歡做的事情都不記得了, 神經科學家指出, 患者腦部損傷有可能是永久的, 也可能在康復後幾年才出現, 目前醫學上仍是無解。
    2021/01/07 14:00
  • 南極極冷海拔又高 進出危險度堪比外太空

    這兩天東北亞急凍,但氣溫再怎麼低,恐怕都比不上南極,現在是夏天的南極,最高溫大概只有攝氏負12度,只是因為高海拔、低氣溫跟低濕度,非常有利科學研究,所以不少國家都有派遣科學家前往南極,對大氣、天文和生態進行研究。
    2021/01/01 14:48
  • 英國提大膽建議 拉長新冠疫苗接種間隔拚普及施打

    英國批准牛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還建議兩劑間隔可在4到12週之間。然而間隔12週的方式有別於他國,且這支疫苗效力疑義未解,科學家認為目前尚無法判斷隔多久最有效。
    2020/12/31 16:32
  • 全球首例!胎盤驗出「塑膠微粒」 醫憂:恐致發育異常

    「塑膠微粒」雖然微小到肉眼看不見,卻正影響著你我的生活,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義大利科學家近來研究發現,過去只存在於海洋生物體內的塑膠微粒,竟連人體胎盤也驗出其成分,說明了它正在反撲人類的生活,毒害孩子健康。
    2020/12/25 21:06
  • 變種新冠病毒傳染力更高 英研究:恐導致更多病歿

    新型冠狀病毒在英國出現傳染力更高的變種,科學家們在一份研究裡警告,變種病毒株比原本的病毒株傳染力平均高出56%;專家敦促應加快疫苗施打以防止更多人病亡。
    2020/12/25 11:20
  • 英國又發現新變種病毒 科學家示警:更具傳染力

    英國衛生大臣韓考克(Matt Hancock)今天表示,英國新發現「更具有傳染力」的新變種病毒,感染的2人都曾經有南非旅遊史。
    2020/12/24 08:47
  • 有片/爸媽注意!變種病毒擴散快 科學家:兒童感染力增70%

    新冠肺炎出現變種病毒株,並在英國快速傳播。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就警告,兒童可能也是容易被感染的對象。這項觀點跟英國科學家看法相同,有部分科學家更點出,變種病毒對兒童的傳染力增加了70%。
    2020/12/24 08:38
  • 英國新變種病毒 專家:兒童恐與成人一樣易感染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新變種病毒株在英國快速傳播,科學家今天表示,這種病毒株與原本病毒不同之處,在於兒童可能與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
    2020/12/22 10:15
  • 英病毒變種傳染力增 疫苗施打恐無效?高龍榮:短期難評估

    英國出現新冠變種病毒株,傳染力增加七成,最近新增的確診病例中,高達六成屬於這款新病毒株。英國首相強生宣布,防疫警報將調升到前所未有的第四級,民眾非必要不得外出。台美生技協會會長高龍榮今(2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病毒的突變是很正常的,美方的科學家仍相信目前的疫苗是有效的」,但對於變種病毒株的了解僅限於傳染力增加,短期內難評估對疫情會有何影響。 另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預言,隨著新冠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出現,美國可能會在2021年春季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高龍榮認為「全球需約7成民眾廣泛接種疫苗才能帶來群體免疫,但目前疫苗生產量並不多,最快也要明年年底才有可能。」
    2020/12/21 14:23
  • 直擊月球土產開箱! 陸探「未知微生物」

    這被形容是最小心翼翼的開箱究竟是什麼呢?中國大陸「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產,抵達北京後,科學家展開開箱作業,謹慎地取出裝有「月球土壤」的容器,準備後續研究工作。
    2020/12/19 20:27
  • 地球暖化止不住! 專家:恐催生耐熱超級細菌

    12月12日,是巴黎氣候協定簽署五周年,美國準總統拜登宣布,會兌現選前承諾,他上任後美國將重回協議,不過地球暖化的速度,似乎還停不住,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0年可能會觀測史上第二熱的一年,再這樣熱下去,美國科學家表示,很有可能會產生耐高溫的超級細菌。
    2020/12/14 22:13
  • 貓熊愛滾馬糞!弄得一身髒 是為了「這件事」

    黑白貓熊的呆萌樣,超級討人喜歡,但是,中國大陸科學家發現,貓熊有個特殊闢好「滾馬糞」,容易被馬糞吸引,然後把馬糞沾上全身。這特殊的行為,科學家認為,是因馬糞中,有兩種特殊物質,能幫助大貓熊抵抗寒冷低溫。
    2020/12/13 18:23
  • 全球逾7154萬人確診 新冠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11日表示,世衛預計未來幾週內將決定,是否緊急批准輝瑞、莫德納和阿斯特捷利康等藥廠研發的武漢肺炎疫苗使用。
    2020/12/13 08:40
  • 加州驚見全新物種鯨魚 紐約河域游來座頭鯨

    美國加州外海,出現三頭罕見的鯨魚,專家從牠們的牙齒跟叫聲研判,這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全新鯨魚物種,讓科學家相當振奮。另外紐約哈德遜河,又有一頭座頭鯨,因為覓食游進河流。
    2020/12/11 18:24
  • 世衛盼5億劑疫苗 2021年第1季公平分配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今天表示,她希望「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在明年第1季,能有5億劑疫苗供分發。
    2020/12/05 14:19
  • 噓!小聲點 海洋噪音日夜轟炸 虎鯨抓狂了

    西班牙直布羅陀海峽一帶海域, 今年七月以來, 接連發生多起虎鯨攻擊船隻的例子, 牠們集體追趕航行中的遊艇, 甚至攻擊船舵, 科學家推測,應該是噪音惹的禍。 因為生活在海裡的鯨豚 都是靠聲音來溝通、導航和覓食, 船隻帶來的噪音和汙染愈來愈大, 海洋生物飽受高頻噪音轟炸, 不抓狂也難。
    2020/12/03 15:00
  • 透明電子口罩 感測病毒數量手機提醒

    為了防疫戴上口罩, 因為看不見表情多了一層隔閡, 而且也不知道戴上口罩之後的防疫功效, 羅馬尼亞科學家就發明一款電子口罩, 準備改善這些缺點。
    2020/12/03 15:00
  • 拜登上任難題!伊朗核武之父遇刺 核協議難談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一上任,恐怕就要面對一個情勢緊張的中東。被喻為伊朗核武之父的科學家法克里薩德,上週五遭到暗殺,伊朗官方直指以色列就是幕後黑手,且這次採精密遠距遙控的方式。拜登原本有意在上台後重啟對伊朗的核談判,伊朗總統羅哈尼也才透露,願意與美國回到川普2017年就職前的那一天;但現在核武之父遇刺,伊朗內部反美聲浪再起,伊朗要立刻採取行動報復,還是等數週後拜登上台再處理,備受關注。
    2020/12/01 20:04
  • 5億年前三葉蟲取名「范特西」 科學家:向周杰倫致敬

    南京一名「8年級」研究生,近期決定將他發現的古老三葉蟲命名為「范特西蟲」;他透露,這是為了向發表經典專輯《范特西》的周杰倫,以及他天馬行空的音樂創作風格致敬。這項決定也獲得同輩朋友肯定,認為有趣的命名能使遙遠的生物更接近現代生活。
    2020/11/28 19:00
  • 伊朗核武之父遭暗殺 以色列被控是幕後黑手

    有伊朗核武之父的科學家「法克里薩德」,他的座車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遭到五名槍手攻擊,最後法克里薩德傷重不治。因為以色列總理兩年前就曾指名道姓,要大家記得法克里薩德這個人,因此伊朗現在指控,這起暗殺,是以色列在背後搞鬼。
    2020/11/28 13:37
  • 美環保署長將訪台?!翁履中:威勒在環保議題具爭議性

    拜登勝選大勢已定,剩兩個月任期的共和黨陣營,近日卻頻頻出訪各國,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保署長威勒將於下個月出訪台灣,為期三天。川普陣營為什麼選在這個時間點拜訪他國?對此,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2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很少有即將卸任的內閣成員會這麼做,除了環保署長外,國務卿龐佩奧也積極拜訪中東、歐洲等國。這個時間點,威勒應協助拜登交接,卻選擇出訪海外,是否是想讓拜登陣營碰軟釘子、找麻煩?這都值得觀察。另外,台灣在邀請美國官員來台時,應對『受邀者』有所了解,威勒在美國具爭議性,甚至被科學家稱為『史上最不環保的環保署長』,早年威勒擔任遊說律師時,代表火力發電廠,欲推動減少『燃煤管制』以及『燃渣排放限制』,2019年上任後也立刻放寬相關限制,現在,台灣卻邀請他來談論海洋保護、空氣汙染,實在蠻有趣的。」 另外,官於前聯準會主席葉倫有可能出任下屆財政部長一事,翁履中認為,「台美關係很重要,但無論誰將入閣,台灣的政治人物、民眾,及媒體,都該多花些心思了解這些人物,分析他們的立場與台灣利益是否有結合,又該如何保護自身利益?對這些人士有多點認識,對台美交流也有幫助。」
    2020/11/20 15:58
  • BNT疫苗科學家:2021年冬天可望恢復正常生活

    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研發居領先地位的BioNTech,其共同創辦人沙辛今天受訪時表示,若廣泛接種疫苗,民眾可望在明年冬天之前恢復「正常」生活。
    2020/11/16 12:24
  • 美新冠肺炎確診破1千萬人沒做好這件事 台灣公衛專家:後果難想像!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總統當選人拜登要從控制疫情開始做起,他組了一群頂尖科學家團隊,作為政權交接顧問,幫助新政府擬定新冠肺炎應對計畫,目前疫情嚴峻的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現在已經突破1千萬人!
    2020/11/10 22:5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