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討海人的故事 烏魚之鄉影像展推台語導覽

記者 徐慧珠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4 20:0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4 20:02

高雄茄萣,被稱為「烏魚之鄉」,1978年,茄萣籍漁船曾創下捕獲8萬尾烏魚的輝煌紀錄,老一輩的茄萣居民津津樂道;居民信仰中心金鑾宮,保有全台少見的2隻公母蜈蚣陣,只有建醮大典才會出陣遶境,透過數十幀老照片、老影片,以及捕魚古器物,「茄萣討海人的故事」影像展,記錄了1950年代至2000年代,茄萣地區與海搏鬥的海洋生命故事。


影像展由高師大臺研所、茄萣金鑾宮共同主辦,23日起至30日止,在茄萣金鑾宮禮堂盛大展開,分為「以海為生」、「以海為傲」二大主題。內容包含30餘張彌足珍貴的老照片、金鑾宮歷年建醮送王船的紀錄影像,希望透過老照片和影像的呈現,能讓年輕學子認識茄萣在地的過往歷史。

 
另外,金鑾宮也配合展出20件,民國37年、49年、57年建醮蜈蚣陣的手工刺繡戲服共襄盛舉。

高師大台研所教授劉正元教授表示,茄萣位於高雄市北端,早期為平埔族生活所在,以海為生的海岸聚落就此展開,而後漢人逐漸移入,形成以漢人為主的聚落,海神信仰歷史悠久,這段發生在茄萣的海洋民族故事,締造無數豐收的歷史奇蹟。
影像展熱鬧揭開序幕,包括立委邱志偉、市議員陳明澤服務團隊、茄萣國中校長王東進、高雄市太陽能工會理事長陳俊中、金鑾宮主委薛景城等人都到場共襄盛舉。

在茄萣,海神信仰歷史相當悠久,主祀天上聖母的金鑾宮為地方大廟,更是地方居民信仰核心。素有「烏魚之鄉」的茄萣,一直到今日,仍為臺灣少數擁有持續捕獲烏魚的船隊,以及由金鑾宮代表「跋桮」(pua̍h-pue)預測每年烏魚汛期的「烏魚公籤」習俗;為祈求平安豐收,由地方居民自主性舉辦「做醮」(tsò-tsiò)的王船醮大典,2012年已登錄為國家文化資產中的「民俗」類別。
 

高師大臺研所自2007年起,長期深耕地方及母語方言的推廣,舉辦這次展覽,期盼提供民眾更多親近海洋文化與學習的機會,扎根海洋教育、提升全民海洋素養。參與民眾可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收聽台語語音導覽,現場也提供臺灣羅馬字拼音的互動手拿板,讓民眾更加親近母語。
#高師大#烏魚之鄉#茄萣#討海人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87

0.0362

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