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腦瘤日本品牌小鮮肉陳妍希Nandagoogle podcast終止服務婚變唐治平民進黨孫鵬
  • 搜尋:

    |詹舒涵 結果共857筆

  • 朱家軍來了? 外界揣測朱立倫放眼2020

    地方首長即將卸任交接,未來動向備受關注,就來看到新北市長朱立倫被外界揣測挑戰2020總統大位,包括最近一些政壇變動,也成為大家的想像線索,像是李四川出任高雄副市長,侯友宜順利接棒新北市府,都被說是朱立倫的人馬布局,但專家認為說誰的人馬太狹隘,但這些大將端出政績,將有助於藍營在2020的選戰情勢。
    2018/12/20 23:24
  • 窮還會更窮! 數位經濟資源只會更集中

    台灣的貧富差距未來恐怕會更加擴大,根據最新綜所稅資料,最高前百分之20家庭的所得,是最低百分之20的106倍,創下歷年新高,專家分析,台灣面臨家庭結構改變,獨居老人的狀況日漸增加,甚至離婚單親等狀況,都會讓家庭為單位的收入情形改變,而未來如果走向數位經濟,資源將會更加集中,貧富間的問題恐怕更嚴重。
    2018/12/13 23:29
  • 每五分一人罹癌 開放細胞療法成新解?

    根據國民健康署數據換算下來,台灣每五分鐘,就有一個人罹患癌症,除了目前常見的療法之外,台灣剛開放了自體免疫細胞療法,就是利用病患自己的細胞培養,變成抗體大軍回打進身體,對抗癌細胞,許多業者對於這種療法也展開布局,但專業醫生則認為,成效評估以及細胞培養的環境成本,都是必須審慎考量的地方。
    2018/12/12 23:52
  • 初階勞動缺很大 外籍勞工需求將擴大

    台灣這次九合一大選,準六都首長幾乎都想拚經濟,但發展產業上,台灣一直面臨勞動力缺乏的考驗,尤其初階勞動工作,本國人根本不太願意投入,另外大家很關切的長照問題,同樣缺乏照護人力,專家就認為,台灣人口就業結構轉變,在引進外籍勞力的政策上,恐怕需要更開放的相關政策與思維。
    2018/12/11 23:13
  • 難得台商想回流 缺地、缺人、缺好大!

    中美貿易戰影響下,台灣確實成為避險地區的選項之一,就連工業用地的仲介業者也坦言,詢問度確實有增加,只是想找到合適地點並不容易,希望政府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另外,專家也建議,在能源和環評政策上,政府也必須趕緊籌畫,這波台商回流潮需要相關政策的完整配套。
    2018/12/10 23:20
  • 回收塑料再升級 加入蚵殼更具機能性

    台灣是寶特瓶的回收王國,我們的回收技術更是世界頂尖,這些廢棄寶特瓶透過回收變成塑料,再成為環保紗線織成布料,有人發起募資,把這些布料變成環保購物袋,也打造新的循環經濟,另外還有紡織業者,把廢棄的蚵殼磨成粉後,加入回收塑料,讓這些紗線織成更具機能性的布料,也增加市場競爭力。
    2018/12/09 23:27
  • 台灣拚2030雙語國家 師資到底哪裡來?

    雙語教學從準高雄市長韓國瑜選舉時主張,到現在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喊出2030雙語國家,但立委就指出,台灣沒有被英語系國家殖民的歷史背景,要推行雙語教學很有難度,再來師資如何補足,恐怕就是一大難題。
    2018/12/08 00:16
  • 年終什麼稀罕! 年前想轉職創11年新高

    今年接近尾聲,對自己的工作還滿意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有八成五上班族考慮在年前轉職,對於自己會損失的年終,預期是3萬九千元,而人力銀行業者估算,只要月薪能夠增加3到4千元,其實幾乎可以彌平,其實可以考慮轉換跑道。
    2018/12/06 23:18
  • 綠營全力搶救2020 人事動盪政策也髮夾彎

    九合一選戰後,民進黨內部檢討聲浪不斷,第一波人事動盪開鍘三位局處首長,但外界壓力不斷,學者甚至直言,該下台的人還有更多,除此之外,在許多政策議題上,也出現髮夾彎轉折,像是能源政策和一例一休七天假,都出現討論空間,只是要在2020大選前挽救頹勢,恐怕除了換人、改政策,未來或許政策方向得朝務實面改進。
    2018/12/05 23:22
  • 種辛酸的! 高麗菜跌1公斤一度剩4塊

    產銷失衡的噩夢又來了,這回換到的是高麗菜,甚至跌破1公斤4塊錢,而且高麗菜的真正產季還沒到,現在就已經出現價跌情況,農民直呼很難想像,之後情況會有多慘,而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就說,主管機關的做法沒有太多更新,而且上位者沒有貼近農民耕作現況,即便發布過產預警,恐怕都已經太遲。
    2018/12/04 23:31
  • 一例一休加年改 執政多闢戰場流失選票

    這次選舉算是執政期中考,顯然綠營是吞了敗仗,到底中央執政方向是否偏離民心?就來看到一例一休政策反覆不定,資方成本提高、勞方想靠加班提高薪資又受限,造成兩面不討好的窘境,另外年改政策也讓龐大軍公教反彈,而且退休和在職軍公教,粗估已經超過百萬,加上他們的子女,恐怕就有300到400萬票因此流失。
    2018/12/03 23:47
  • 網路原生代成選民 選戰策略不夠「網路」難催票

    這次選戰中,看到網路宣傳戰打得很激烈,不少政治人物找來知名網紅同框對談,專家認為網紅有助於接觸和開發選民,但為重要的還是政治人物是否能夠,習慣用網路形式說出故事,因為習慣使用網路接收資訊的民眾,已經成為逐漸改變選民結構,也考驗選戰策略能否跟上腳步。
    2018/11/30 21:31
  • 新百里侯夾帶近3百萬民意 挑戰中央執政智慧

    新六都版圖,有三都是藍營首長,他們夾帶近三百萬的選票崛起,以台中和高雄來說,已經開始出現對軌道建設的挑戰,除此之外,台中準市長盧秀燕更表達,想要再度爭取東亞青運,但直言中央意識形態將是問題,這些地方諸侯如何與中央執政取得共識,將成為民進黨執政下半場的挑戰之一。
    2018/11/29 22:53
  • 2020卡位戰! 選後藍綠盤整大咖布局開跑

    選後藍綠兩黨今天都召開中常會,而這回藍營大勝、綠營吞下敗仗,也都各自有各自的重整腳步,學者也分析,接下來就是總統大選,對兩黨來說,都是必須把握的關鍵時刻,民進黨可能會考慮重組內閣,藍營部分會聯合各縣市的執政勢力,但不分藍綠,只要是黨政要角也會為接下來的大選卡位出招。
    2018/11/28 23:03
  • 賣菜郎要賺錢!  企業投資、民間隱形力量動員

    說自己是賣菜郎的韓國瑜,南漂入主高雄市府,現在剛好搭上高雄農產產季,也讓一些粉絲會特別以購買高雄出品來支持,另外韓國瑜也積極向企業招手,甚至與郭台銘通話,希望擴大對高雄的投資,另一方面過去競選喊出的,讓人進的來,現在對岸旅遊文宣甚至已經把高雄旅遊景點,變成主打商品。
    2018/11/27 23:16
  • 柯票數未拉開差距 挑戰大位恐怕有困難?

    這回台北市長選戰拉距激烈,而險勝的柯文哲,也被外界揣測,會挑戰2020總統大選,但他本人是絕不鬆口,只是這次選票沒有拉開差距,是否會衝擊他未來發展,學者則認為,柯P經驗未來可能被複製在全國,依然大有可為。
    2018/11/26 23:49
  • 台南領先幅度不大 準市長勝選很低調

    黃偉哲順利為綠營守住台南,但因為勝選差距並不大,因此面對鏡頭時,這位準台南市長的態度,看得出十分低調,而專家也分析,有長年執政應該大獲全勝的台南,沒能取得大幅領先,恐怕跟先前的淹水災情有關,而未來到底該如何挽救在地信心,恐怕是一大挑戰。
    2018/11/25 01:56
  • 新北選情激烈 最後關鍵藍綠決戰板橋

    這次選戰中,新北市的選情相當拉鋸,主要是新北有不少外來人口,選民結構不時會變動,再來選情不夠火熱,很多民眾的聲浪和意向不好掌握,最後兩位候選人知名度相當,各自背景資歷不同,沒有絕對優劣,也讓新北的選情很難評估。
    2018/11/23 22:47
  • 高齡化社會 候選人出招搶銀髮族選票

    選戰即將決勝負,而在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其實這些長輩們的票源不容小覷,以台北市來說,根據統計216萬票中,就有40萬是長者,也讓候選人們不敢掉以輕心,就像台北市長柯文哲大砍重陽敬老金,就直接遭受長輩當面嗆聲。
    2018/11/22 23:37
  • 人去哪了? 高雄青年北漂台北人遷出奪冠

    這次選戰引爆北漂話題,年輕人北上求職,但台北的人口遷出卻是全國之冠,甚至近5年來,有四年都是淨遷出的第一名,專家分析,高房價加上就業機會不見增長,都是可能原因,另外,高雄雖然人口波動不大,但多數人戶籍沒遷,人卻都在外地生活,也影響消費力道。
    2018/11/21 22:51
  • 不只藍營老摳摳 民進黨完全執政老很快

    國民黨過去常被質疑有老化陳舊的問題,但現在有觀察指出,其實2016年完全執政後的民進黨,同樣開始老態畢露,在批判議題的選擇,也顯得綁手綁腳,甚至黨內的新生代候選人,也遭受一些考驗聲浪,面對世代衝擊的民進黨,該如何應對,也讓大家相當好奇。
    2018/11/20 23:24
  • 傳言執政優勢護航開支票 專家:政府誠信不足也沒用

    選戰如何打,有傳言總統蔡英文到宜蘭輔選時,開出政策支票,要投入300億進行當地的鐵路高架化,另外近期傳出,故宮將南遷整修,也被質疑是要幫嘉義拉抬選情,而這些執政優勢牌,雖然都沒有被證實,但專家分析,即便用了這些策略,能否真正奏效,還是要看政府在民眾心中的誠信度如何。
    2018/11/15 23:27
  • 產銷失衡不再來 客製化農作科技導入

    台灣農業面臨產銷失衡,一直不是新鮮事,但到底有沒有辦法能夠解決這樣的困境呢?現在有科技人轉業農產耕種,用科技化管理打造365天的好天氣,跨越產地、產季,用訂單決定產量,客製化生產,打造嶄新農業,也有一群大學生,用深入農田發覺生產故事,再利用加工技術延長保存期限,要讓優質農產免去浪費過剩的困境。
    2018/11/11 23:46
  • 中美貿易戰僵持 缺地、缺人台灣掀起回流大戰

    中美貿易戰持續影響之下,有不少台商開始打算回流,但以北部狀況來說,台北早就飽和,新北市因為走向都市化,工業用地大量變更,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要去其他沿海工業區,建廠成本高還得面臨人才招募不易等問題,形成缺人缺地的窘境,專家分析,台灣應該慎選產業回流,其餘應整合力道配合外交政策投資發展。
    2018/11/10 00:03
  • 專責小組打假消息! 就怕選舉數量暴增

    為了打擊假消息,警政署成立「爭議訊息專責小組」,希望能夠防堵錯誤消息,教育部也打算替內部同仁增補,「打擊假新聞」的課程,但這些做法真的能夠防止相關案件發生嗎?專家認為從媒體識讀推動紮根,可能更能預防勝於治療。
    2018/11/07 23:1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