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解除口罩令襲胸女婿正面照嬰屍凶宅三重區三重命案女學生三重滅門命案母親節
  • 搜尋:

    蔣志偉  結果共2,364筆

  • 身體缺乏「這元素」!醫師:頭髮強韌度下降、指甲易斷裂、免疫功能下降

    肌肉是身體存蛋白質最重要的組織,如果缺乏會造成肌力不足力氣變小,這也是老年人容易肌少症、引發跌倒主要原因之一,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表示蛋白質缺乏時,頭髮強韌度會下降、指甲容易斷裂,也會出現皮膚乾燥、彈性下降的狀況,主要是因為蛋白質是組成頭髮、指甲和肌肉的重要成分,蛋白質的建議量為一般成人是1.1g/kg,但70歲以上的年長者,則必須提升蛋白質建議量至1.2g/kg,預防衰弱症和肌少症發生!
    2023/11/22 22:58
  • 注意!「這種菌」已散開非細菌更不是黴菌 染上後咳不停

    黴漿菌不少人都聽過。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播是社區性肺炎常見的病因之一,也是2至3歲以上的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狀有發燒咳嗽氣管發炎喉嚨痛倦怠等,其實跟一般的病毒感染或感冒也很難區分,症狀可以是幾天甚至一個月以上。因此有時咳的較久,醫師臨床上會懷疑可能是黴漿菌感染,臨床醫師指出目前在臺灣可能有高達五六成左右的小朋友,黴漿菌會有抗藥性,因此會改用到第二線抗生素進行治療。
    2023/11/21 23:01
  • 突然出現「這幾種症狀」 醫師:恐怕是腦中風速就醫!

    您知道嗎?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平均約42分鐘就有1人死亡,腦中風更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關鍵因素。腦中風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兩類,其中梗塞性主要是血管堵塞,會出現症狀手腳無力眼歪嘴斜。出血性腦中風是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病況嚴重會出現意識不清!
    2023/11/20 23:09
  • 罹患這「無法根治疾病」攻擊全身器官!醫師:長期藥物治療控制

    健康真的很重要!!重視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於保持免疫系統平衡,若不重視則會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像是缺乏維生素D已經證實是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因素之一,而肥胖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相關,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和乾癬;壓力、另外焦慮已證實會導致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發作。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廖誼青表示肥胖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因此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是可以透過良好的體重控制來改善的,建議飲食一定要均衡攝取。
    2023/11/17 23:26
  • 生活中每天面對「這幾種」狀況 醫師: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現代社會講求速度、競爭,壓力大,有時難免會讓人疲於應付,再加上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事實上自律神經失調在醫學上被稱為精神官能症,通常是過度焦慮緊張,導致各種生理不適的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強迫症創傷症候群等,歐美研究指出,大約每100人中就有30人,受過自律神經失調所苦!
    2023/11/16 22:59
  • 勿疏忽「這件事」!又冒出「這些症狀」醫師:致死風險高

    健康資訊!主動脈瓣膜狹窄就是它不是單純的一個心臟的疾病,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關係,因此從心臟打出來的血流的速度會加快,也會容易引起升主動脈產生主動脈瘤,甚至引發主動脈剝離,醫師提醒若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
    2023/11/15 23:00
  •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 哈佛研究:「做這件事」提升幸福感

    您是否會感到孤獨?哈佛大學研究慢性孤獨會使每年死亡率提高26%,也就是說,當你感到孤獨或寂寞時,其實正在對身體產生負面生理影響,也有研究指出銀髮族孤獨感對健康的影響,是肥胖的兩倍之多,其實不少人對於孤獨評價正反兩極,有人認為孤獨不等於是負面,反而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2023/11/14 22:55
  • 全台「罹這癌」發生人數多位居全台首位 醫師:主動篩檢、提升存活率!

    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以提升國人存活率。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健保署與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一條龍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肺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協助民眾就醫安排治療!。
    2023/11/13 23:07
  • 冒出「這幾種」症狀早已滲入體內 醫師:勿拖延速就醫

    您知道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可能暴露在重金屬鉛環境,醫師發現在臨床上不少病友身體出現一些症狀時,沒有快速就醫,反而自行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檢驗之後發現是為鉛中毒,醫師提醒鉛中毒多半是慢性累積而成,會影響全身的器官組織,尤其是血液腦部神經系統,輕微的鉛中毒可能只表現疲倦嗜睡,因此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2023/11/10 22:57
  • 「這棘手疾病」症狀不明顯未就醫!全台隱形人數達30萬人醫師憂心

    您知道嗎?台灣糖尿病友 大約有230萬人左右,臨床觀察發現,有30萬人還沒有被診斷發現,主要原因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再加上45歲以上成人健檢使用率低,沒有辦法早期發現糖尿病,而肥胖會導致糖尿病病人,出現糖胖症,目前已有年輕化趨勢,一定要特別注意!
    2023/11/09 22:57
  • 北榮研究!改變「這件事」能減少肝硬化 合併肌少症及併發症

    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領導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團隊研究發現,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的變化與肌少症的發生相關,且會影響整體預後;改變腸道細菌,可望減少肌少症及併發症的發生,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肝病期刊JHEPReports(歐洲肝病研究學會旗下的國際官方期刊)。
    2023/11/08 22:54
  • 日常生活!疏忽「這幾件事」易發生骨質疏鬆 下場慘!

    骨質疏鬆問題真的不可以輕忽,若您有抽菸或是過量的飲酒,或是有使用一些藥物都可能讓你比較容易有骨質疏鬆的一個風險,骨科醫師胡名賢提醒,若您量測身高與年輕的時候降低4公分以上,這可能就是骨鬆警訊,游泳在水裡面有阻力,對於骨質疏鬆也是有幫助可增加骨質!
    2023/11/07 22:55
  • 餓到發火關鍵原因是它 科學家:大腦存在這種物質

    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研究顯示,夜晚只睡4小時的女性,在隔天會比安穩睡滿9小時的女性多攝取329大卡。也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吃更多消夜,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廖誼青,接受TVBS專訪指出飢餓和憤怒都是由共同的基因控制的,其中一個基因的產物是神經肽Y,當飢餓的時候這種化學物質就會釋放到大腦當中,由於神經肽Y還掌控了憤怒的情緒,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的時候,也更容易變得煩躁。
    2023/11/06 23:13
  • 罹「這幾種疾病」....注意....若不控制 恐引發腎病變..終身洗腎!

    慢性腎臟病長期以來是各界關注健康議題,洗腎主要原因隨著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增加,也會引發腎臟病情況,另外加上國人不當用藥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加速糖尿病高血壓引發腎病變。
    2023/11/03 23:03
  • 出現行為異常語言障礙 是早期徵兆若疏忽下場慘!

    超高齡社會下,失智症是未來社會問題,事實上退化性失智症可分為四類,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變異型的額顳葉失智症主要症狀是性格改變、衝動控制不佳、失去同理心,帶您來了解!
    2023/11/02 23:01
  • 「這位名人」是撐死的關鍵發生「這件事」 醫:過度活化營養代謝系統

    「再餵食症候群」狀況您聽過嗎?臨床案例常會有長期沒有吃飯的狀況,可能是自我照護功能不好,或是相對在一個比較社經地位不好的狀況之下,那另外一群就是有所謂的飲食障礙的個案,包括厭食症,其實都會有非常長期的一個飢餓的狀況,那體重可能會非常的低,甚至BMI在10以下,醫師指出長期營養不良或過度消瘦病人,如果突然給大量營養素,會過度去活化病人的營養代謝系統,而過度活化營養代謝系統之後,會造成病人電解質不平衡,最嚴重可能會致命。
    2023/10/27 22:57
  • 不在意「這件事」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死亡率高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警訊,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之濃度高於正常值,稱為高血脂症。台灣20歲以上成人十分之一有高血脂問題。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循環。而低密度脂蛋白有它必要的功能,但是當量過多時,會把膽固醇運送到血管壁並釋放出來,而被釋放出來的膽固醇氧化後,會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進而形成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壁,就形成了早期的脂肪斑紋,這樣的狀況若持續惡化形成血管斑塊,事實上各種血管阻塞造成的問題,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讓人失能或死亡。
    2023/10/25 23:06
  • 罹「這疾病」小心肺部纖維化 拖延病情死亡風險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當侵犯到肺部時,剛開始會發炎,時間一久了之後就會纖維化,約有10%到25%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會併發肺部發炎、肺纖維化狀況,醫師指出目前有比較先進的生物製劑,可以逆轉肺纖維化,雖然比例不高但是啊肺纖維化會導致呼吸衰竭,有致命風險,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務必要定期追蹤定期回診!
    2023/10/24 22:51
  • 北榮首創「最新療法」解決洗腎病友「這棘手」問題 提高血管通暢率!

    廔管是洗腎病人為了進行血液透析,而建立連接靜脈與動脈的血管,關鍵在於每次洗腎病友都要打針,廔管的血管壁受損,比較容易引起內皮細胞增生,導致廔管阻塞,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林志慶團隊研究,發現在遠紅外線儀照射40分鐘後,會有非熱效應產生,活化HO-1酵素,抑制血管壁的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等功效,成功讓北榮洗腎室病人血管通暢率提升近兩成!
    2023/10/23 23:00
  • 預防流感多運動增強抵抗力!適量補充「它」 醫師:有幫助

    民眾若不幸感染流感,其實出現症狀前1到2天就具有傳染力,這時病毒會大量複製,除了身體極度不舒服外,也容易傳染給其他人,因此最好在家休息,與家人盡量分開避免被傳染,而對於65歲的老人或慢性疾病患者,因為抵抗力較弱,得了流感更會讓其他感染源或細菌侵犯,造成重症或死亡,醫師提醒維持運動習慣,能有充足好品質睡眠及保持愉快平靜的心情,也可助於維持良好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
    2023/10/20 22:58
  • 失眠問題困擾「這類型人」!關鍵在於「這症狀」 醫:速就醫

    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女性一生當中會有常常會面臨一些身心的狀況,尤其在更年期這段期間,荷爾蒙劇烈變化而產生讓人難以適應的症狀。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晨宇認為,停經後婦女會失眠,常常是因為燥熱、盜汗,也有人因為焦慮等狀況在更年期這段期間,因為血管本身收縮跟舒張的功能不協調,而導致停經後婦女,出現各種不舒適狀況,應盡速就醫檢查!
    2023/10/19 23:06
  • 突然發紅持續性神經刺痛長水泡!醫警告:「罹這病」痛不欲生

    帶狀疱疹病毒會潛藏神經節裡面,當年紀大或免疫力下降就會跑出來作怪,臨床上主要是會有成群的水泡,沿著皮膚特定的皮節呈現帶狀的分布,而帶狀疱疹治療重點,就是在早期使用口服的抗病毒藥,就能讓疾病得到較好的控制,也可以讓疱疹疼痛的程度可以大幅度改善。
    2023/10/18 22:47
  • 醫院「這科病房」爆滿!一位難求關鍵在於發生「這件事」 醫憂心

    病毒和細菌活躍時,醫療院所兒科病童就會增多,尤其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目前正在高峰,加上流感副流感腺病毒腸病毒,也都在流行,今年也發現很多這些季節性的病毒跟往年流行的不一樣,像是冬天才會流行的流感跟RSV,今年都提早報到,不可輕忽!
    2023/10/16 22:58
  • 經常出現幻覺、看到逝去親人可能是「這原因」 醫師:速就醫檢查

    長輩出現幻覺,例如經常說看到逝去的親人,或甚至出現懷疑偷錢等妄想,要特別注意是否性格驟變,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其實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不只是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各項認知功能,特殊的精神行為改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廖誼佳提醒要考慮一些失智症的表現,例「路易氏體失智症」或其它比較少見形態的失智症,都可能會以「視幻覺」的形態出現。
    2023/10/13 23:06
  • 長期固定「這種姿勢」!導致「閃到腰」

    不論哪一個階段年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現代人久坐不動,而這樣的姿勢不良,其實容易增加閃到腰狀況,醫師提醒平常大概工作一段時間,一兩個小時就應該起來一下活動筋骨,另外若搬重物姿勢不良,也是特別容易造成閃到腰狀況,骨科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做一些讓腰部受傷的動作,務必要多休息。
    2023/10/12 22:5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