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9
  • Nov
  • 2018

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 我們可以帶給學生怎樣的教育競爭力?

作者 林湛鈞

2018/11/19 11:00
圖片來源/TVBS新聞

 

 

 

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有些第一線教師以不變應萬變,認為十二年國教揭櫫的「素養」兩字只是美麗的詞藻,跟能力或知識沒有太大差異,反正一枝粉筆上完一堂課,簡單輕鬆。

 

 

    走回辦公室,再跟同事們抱怨現代的孩子程度多差,絲毫沒有驚覺,是誰讓我們的孩子從課室中逃走?更未想過,2030年的教育會是什麼模樣?

 

 

    走過聯考升學年代的成年人可以想想,1988年的你接受的教育樣貌是什麼?當時的社會樣貌與30年後2018年的現在有怎樣的改變?

 

 

    1988年的教育現況是一週上六天課,寒假、暑假輔導全部學生都要強制參加,國三升學班晚上還要晚自習,周日還要到學校加強課業,周日晚上不用晚自習成了那年代學生的喘息時間。而2018年的教育現況是周休二日,幾乎沒有晚自習,寒假、暑假輔導也漸漸只剩國三學生參加。

 

 

 

    但唯一改變不多的是,1988年與2018年的老師們依舊有相當大的比例用單向傳統授課的模式進行教學。

 

 

    1988年的社會樣貌是聽音樂買卡帶,政治不夠自由,資訊非常封閉;而2018年的現在很多人連CD都不買了,直接下載音樂來聽,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言論自由議論政治,更重要的是,網路資訊的快速推展早已將1988年的社會拋在腦後。

 

 

    回頭再看1988年,三十年來社會樣貌的變化劇烈,筆者不禁想問,改變不多的教育模式有跟上這三十年來的社會腳步嗎?以不變應萬變的教育思維可以讓我們學生在即將來到的2030年保有全球化的教育競爭力嗎?

 

 

 

    AI的風起雲湧,機器人已漸漸取代人力勞動市場,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學生們將無法只從事重複性的技能工作。未來的工作需要人們自主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頻繁與他人協商,工作空間將不受到形式環境的限制。

 

 

    教師更該問問自己,現在的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未來工作的專業程度,創意程度,與人們或機器人溝通的能力嗎?我們可以教導學生不再只是從事體力勞動,用更高的創意迎接未來新生活的挑戰嗎?

 

 

    2012年,美國「密涅瓦大學」快速崛起,錄取率不到2趴的數字吸引了全球學生的目光。這所大學總部位在美國舊金山,學校只是某棟辦公大樓的三樓,93%的課程不在教室裡,學生需從大二起分別前往六個城市,包括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班加羅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台北上課,培養學生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生存能力。

 

 

 

    學生透過視訊上課,許多大一學生就收到了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實習邀請。主動學習引動學生的創意思考,在解決問題的歷程。學會思考,引發創意,才會讓學生真正看見自己想要什麼。

 

 

    教育,不該只教片段的點狀知識,更應讓學生在學科基礎上涵養出跨領域統整知識的能力,內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教師們看見潮流脈動,就該思考以學生為本,素養導向的教學該如何進行?老師們其實決定了台灣下一代的教育競爭力,任重道遠,更是神聖使命。

 

 

延伸閱讀

你也是直升機家長嗎?放過你的小孩吧!

夏嘉璐/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 我把孩子轉到實驗學校

孩子的作業交不出來 老師和家長該怎麼處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林湛鈞

懂教育,愛教育,所以我們同理心學生的感受,冀望發揮知識分子的力量,用文字改變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