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6
  • May
  • 2018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被亡國的我們

作者 換日線

2018/05/16 12:54
圖片來源/轉自換日線

(作者/《換日線》Jes/讀者投書)

 

 

去年剛來到英國,在課堂上充滿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同學,老師要我們自我介紹,因此認識了來自美國、英國、希臘、義大利、德國、印度、泰國、中國的同學,很開心課堂上也有 8 位同樣來自台灣的我們。

 

有不少留學生朋友告訴我,到了國外之後,可能會遇到來自中國的同學要求「表態」,但在我的學校裡,倒是沒有遇過中國同學會特別爭吵到底是「一邊一國」還是「一個中國」這樣的話題。

 

或許是這裡的大家都彼此尊重,不想在學術殿堂上的討論過於「泛政治化」;也可能是我的中國同學們如今充滿了「大國的自信」──在與中國同學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的潛意識裡,可說是深深認為「中國是最偉大的國家、發展更是已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好比說,對於我們所就讀的史崔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所在地:蘇格蘭第一大城格拉斯哥(Glasgow),他們總是評論當地的公共建設、輕鬆悠閒的生活氣氛實在太「落後、沒競爭力」。

 

或許,如今能出國留學的中國人普遍來說家境很好、父母也以在官方機構、大企業工作的居多,因此自然覺得寧靜閒適的蘇格蘭生活,是種「不進步」。

 

 

曾經,我是如此積極地對外國同學「講解」兩岸不同

 

我自己的認同很清楚,是一個「台灣人」。在海外留學,難免還是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

 

每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我總是很自信且驕傲的說:"I'm from Taiwan! " 但接下來絕大多數的情況,就會被接著問到:"Where is it?  Are you from China? "

 

然後我就要打開Google map ,跟他們說台灣在哪裡,並告訴他們「台灣」( ROC─中華民國政府)跟「中國」(PRC─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同的。

 

甚至介紹從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國民國」,到「國共內戰」,再到蔣介石撤退至台灣的整段歷史。

 

 

講到這邊,對方往往似懂非懂的,「好像」理解了「台灣」跟「中國」的不同。

 

但是短期記憶總是不長久,下次見面,他們又會忘了「我來自台灣」,然後對新朋友介紹:「她來自中國⋯⋯」所以我就只好再解釋一次這整段歷史,給新朋友聽⋯⋯。

 

直到,這永難忘記的一天

 

我永遠無法忘記這個日子:2018年3月31日。

 

這天是愚人節的前一天,我們到訪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同行的英國友人說大英博物館裡的東西,都是他們的祖先「從別的國家『拿』來的」,他很好奇英國從中國「拿」了些什麼。

 

 

於是我們一起前往上下兩層樓,長期展示亞洲各國文物的「亞洲區」(Asia)探索。

 

不看還好,一看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原來我來自「古代」──如果我沒有離開台灣來到這裡,我不會知道原來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早就認為我們已經「亡國」了。

 

圖片來源/轉自換日線

 

館方在一個很長的石板上,雕刻著「中國文明」 5 千年來的朝代興替,以及與世界主要歷史事件對照的時間軸。

 

一開始還沒看到尾端,且由於我小時候歷史課上得還不錯,能背出中國有哪些朝代,加上「三國志」這個遊戲有發展到英國來,於是我邊向興味盎然的英國友人介紹著曹操、夏侯惇等歷史人物,分別在哪個朝代出現,邊這樣一路走到最後──然後便看到了「史上最讓我心碎」的畫面(上圖):

 

"1912—1949 Republic of China"

 

我默默地拿出我的護照──從不知道護照是這個時候要用的。我告訴英國友人,我來自這個所謂存在於「 1912─1949 年」的國家⋯⋯原來我是古代人,演穿越劇來的!

 

當下我哭了,腦子裡冒出一百個念頭:我想要寫信給大英博物館館長、寫信給大英博物館的董事會公法人(大英博物館為「非政府部門公共機構」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董事會成員由英國女皇、英國首相、文化部長等指定)、寫信給英國政府、寫信給中華民國政府⋯⋯。

 

但隨後,清晰的邏輯敲醒了我──台灣民眾的意識,何時被重視過了?

 

正是因為發生在中國大陸上的「國共內戰」, 1949 年時蔣介石已經戰敗了,他帶領的「中華民國政府」卻流亡到台灣這塊土地上,指揮著原本生長在此地的民眾,說著什麼要「反攻大陸」、「動員戡亂」、「復興中華」⋯⋯。

 

然而,對國際社會來說,「台灣」很可能只是日本戰敗後,由同盟國接收,委由戰時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蔣介石「代為管理」的地方──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盟軍司令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 1)寫得非常清楚:

 

「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Formosa)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投降。」

(a) The senior Japanese Commanders and all ground, sea, air and auxiliary forces within China, (excluding Manchuria). Formosa and French Indo-China North of 16 degrees North latitude, shall surrender to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イ)支那(満洲ヲ除ク)、台湾及北緯十六度以北ノ仏領印度支那ニ在ル日本国ノ先任指揮官並ニ一切ノ陸上、海上、航空及補助部隊ハ蔣介石総帥ニ降伏スベシ。──(原文檔案

 

然後,台灣被納入「中(華民)國的一省」,但未設省府,而設立了集軍、政、司法、立法所有權力於一身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直到二二八事件後才改設台灣省政府)。

 

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遷都」台北,台灣便成為一個所謂「反攻大陸的基地」。

 

但在國際現實中,歷經韓戰美援時期、中華民國代表(被)退出聯合國(聯合國大會 2758 號決議)、到美國「一個中國」原則的出現、各國紛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

 

如今,若要說「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在國際上早已經「名存實亡」,我實在也無法多說什麼。

 

無意再去煽動族群對立或國族認同的矛盾──台灣這麼多年來,早已為了這類議題吵了數十年,仍無結果。但只想說:

 

從二戰後至今,真實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們,不論內(政府)外(各國),我們的認同意識,何時真的被尊重過了?

 

如果我們還使用著「中華民國」這個國名,是否表示我們現在還處於「國共內戰」時期?但如果我們「正名」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又會得到誰的支持?

 

是什麼讓認同「中華民國」的人處於安逸?是什麼讓認同「台灣獨立」的人流於口號?是什麼讓認同「一個中國等於中共」的人始終不去換護照?難過的是我沒有答案,只有更多的問題。

 

我真的愛台灣這塊土地,但是什麼原因,讓我只能繼續演穿越劇?

 

關聯閱讀

身分證明再設計惹議 台灣到底屬不屬於中華民國?

別因台灣的環境,小看了你自己── 25 歲這年,我在新加坡

「自己最不認識的國家是台灣」─我從美國學生與家長口中重新認識家鄉的好!

我的冰島居留證被打上「無國籍」──海外台灣人總是第一線面對血淋淋的現實

在海外尋找台灣人身分認同,因而嚴重失眠的我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