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 Nov
- 2017
圖片來源/pixabay
心理師你好!
星期六夜晚的天氣很冷、外頭的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不太想在家裡吃飯,決定帶著家人一起到餐廳享用美食。
當我們用完餐走出餐廳,走在十字路口停下等紅燈時,突然聽到一個纖細羞澀的聲音,喊著「叔叔!」回過頭看到一位大約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問著我「是否知道天橋下有一間醫院,他要找一位李醫師」。
我告訴他很久沒來這邊了,所以不太清楚。Google了一下地圖,附近是有一間醫院但有一點遠,看著他手上拿著一張千元鈔票。
我問了他「你怎麼了?」
小朋友告訴我「他有一點發燒,想要去看醫生。」
我疑惑著問他「爸爸跟媽媽呢?」
小朋友跟我說「在家裡。」
我指引小朋友方向之後,叮嚀著他自己要小心,看著他的背影在黑夜裡慢慢地離去。可是我的心很難過,不懂為什麼他的父母可以這般的相信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對一個生病發燒的小孩子。
很想陪著小朋友去就醫,但身旁的家人提醒我要小心這個社會,常常存在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危險陷阱,瞬間凍結自己心中不捨的情緒,但換來的卻是對社會存在不信任的憤怒,究竟是誰讓我們的社會變成必須這樣的冷漠。
陳恩誠心理師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確實感到很驚訝!
特別是對於這孩子的父母親,我的內心除了佩服,剩下的只有滿滿的疑問…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可以培養出這般強大的心理特質,去信任一個生病的小朋友,可以獨自完成自我照顧的能力
也許他的父母跟你的親人所看到的社會是恰巧相反的,內心可以堅信我們社會的安全與仁慈。
若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劇情,就有可能如同你周遭親人所擔心的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許多人會利用我們的關心與愛心,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奪取一些自我的私慾滿足,甚至不惜去傷我們對社會的信任,也讓我們開始對社會漸漸地變得冷漠與防備。
生活中,我有許多朋友經常會表達自己的孤獨與空虛感,我也常在思索著「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會感到鬱悶與空泛呢?」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際關係中有三個基本需求是需要獲得滿足的:
分別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滿足,透過彼此間關心與呵護的情感互動,可以獲得他人對我們的「在乎、需要以及親密感」,讓自己可以產生正向的情緒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挑戰。
人際關係中也同樣需要獲得「歸屬」的滿足,在群體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同溫層,在這層關係中可以接收到相互的包容與支持,當我們生活處在低落時,可以得到溫暖的力量來支撐著自己的疲憊。
最後,在關係中我們會期待可以去「支配或影響」他人的生活與價值,讓自己在互動中深深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也可以在友誼的共識裡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與成就。
如果在生活中,這三項內在的心理需求被我們長期忽略,將會導致自我存在的感覺慢慢喪失,也容易讓人有機可乘利用了我們的脆弱。
我周遭有一些朋友,因為不善於現實的生活中去結交朋友,透過了人類創造出來的科技,去認識不同世界的人。同時,也在這樣的異想世界中不斷地受傷或傷害著他人,最後選擇去認同與自己生活世界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與自我滿足。
我相信有玩過「交友app」的人,應該都明白這些人內在真實的需要,與存在於自己心理的問題。
透過這些科技軟體,雖然暫時性的滿足了自己的心理空虛,但瞬間產生的副作用可能誘發了自己內在的罪惡感,造成身體與心理的受傷,最後換來更強烈的自我空虛與失落。
隨著投入的時間久了,心理會試圖說服自己接受與認同這樣的不健康關係,方能減少內在的罪惡與空虛,自己也就慢慢迷失在這樣的虛幻之境。
在人際關係中,往往會因為自己的一些私心,選擇了接受自己無法認同的事情,導致自己沒有勇氣去拒絕別人,最後卻讓自己承受過多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懂得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在互動關係中,無論是多麼親密的友誼或家人,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對他人的在乎被過度扭曲,而忘了給自己保留一個空間的權力,這樣才不會引來傷人傷己的結果。
在人生旅程的故事裡,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失敗或挫折,但終究只是人生故事裡的一小段,記取自己每一次受傷的經驗,讓我們在下一段新的故事中,可以譜寫出不同的劇情與結果。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