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下雨余天TWICE少子化 日本車禍身心障礙者機車醃製食品找人
  • 搜尋:

    醫科 結果共488筆

  • 蛋白質攝取三大NG陷阱!醫師:「吃對食物、時機、順序」才是關鍵

    不少人都知道補充蛋白質的重要性,然而卻容易陷入迷思中!知名家醫科醫師、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認證運動營養專家蕭捷健醫師分享,當吃了很多蛋、肉後,卻發現效果不如預期,很有可能是犯了「蛋白質攝取三大NG」的陷阱-「吃錯食物、吃錯順序、吃錯時間」。
    2024/05/02 17:05
  • 甜美自衛官轉戰AV 退伍「需先還4百萬日圓」慘做泡泡浴還債

    日本不少AV女優深藏不露,在轉戰AV界前擁有驚人經歷。27歲AV女優吉川蓮民(吉川はすみん),就曾是一名防衛醫科大學畢業的前自衛官,在自衛隊醫院擔任護理人員。她受不了高壓的工作環境決定退伍後,為了繳還400萬日圓(約82萬元新台幣)的學費,還一度偷偷在泡泡浴兼差。
    2024/05/01 11:15
  • 市售濃湯「成血糖炸彈」!喝完狂飆75% 醫:2添加物成地雷

    天氣陰涼或是腸胃不舒服的時候,不少人都喜歡來一碗熱湯暖胃,然而在五花八門的選擇當中,部分「看似健康」的品項卻可能是血糖炸彈;家醫科李思賢醫師透露,自己日前喝了一碗市售濃湯,沒想到血糖在半小時內就飆到「遠超正常值」的174,讓他錯愕到不行,後仔細思考推測,應該是其中加入了「玉米澱粉」或是「太白粉」才導致血糖大失控。
    2024/04/29 17:36
  • 愛吃「1款國民零食」竟罹肝癌!肝細胞凋亡了 醫認:高肝毒性

    台灣天氣潮濕悶熱,食物開封後沒食用完畢,可能會有「黃麴毒素」,尤其大家喜愛吃堅果當作零食,習慣一次購買大包裝,沒吃完更要特別小心!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會導致肝細胞損傷,甚至肝癌,另外也教大家如何避免黃麴毒素對身體的危害。
    2024/04/28 15:58
  • 上癮比嗜酒更可怕!醫曝「最油碳水」陷阱 恐爆脂肪肝、糖尿病

    只有熬夜、喝酒會爆肝?過度飲酒對身體的危害廣為人知,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透露,果糖比酒精更危險,並非因為酒精較健康,而是人類很難意識到果糖帶來的高風險,並曝光「3大甜蜜陷阱」。
    2024/04/06 11:18
  • 每天量體重能助瘦!醫教「2撇步」防復胖 快樂秤用法超簡單

    減重期間是否需要每天量體重,這是許多減重者常見的疑問。家醫科醫師黃煜晏表示,每天量體重的人,瘦得比較多,也比較不會復胖,減重就像記帳一樣,每天透過量體重,才能掌握體重的變化,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2024/04/02 15:35
  • 工時長、醫病糾紛多 醫科選擇排名稍退

    醫生這職業一直都是夢幻選擇之一,醫科排名也都名列前茅,但近年來有些許下降,台大醫科從17名下降到26名,國防醫學院、成大醫學系更是跌出百名之外。專家分析,工時漫長、醫療糾紛多是主因,加上現代年輕人更重視生活品質,也讓醫科選擇稍稍下滑。醫學系主任點出讀醫特質,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善於領導,以及有慈悲心。另外受惠於連鎖藥局興起,藥學系的排名反而上升。
    2024/03/26 22:56
  • 不滿政府擴大招生 韓醫師罷工與政府僵持  

    南韓醫師罷工潮持續,目前南韓政府已經發送通知給超過4千名醫生,告訴他們如果不解釋自己的行為,可能開始吊銷執照,但在行政措施完成前返回工作的話,將從寬處理,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拿棍棒軟硬兼施。政府和醫界對峙僵持不下,主要就是雙方對於醫生人力不足的解方,認知不同。南韓政府堅持擴大醫科招生名額,但醫界認為就算增加,地方醫院和必需醫療的科別還是缺人。
    2024/03/15 12:59
  • 醫學系搶進皮膚科!台灣未來恐無人開刀救命 病患在轉診中過世

    台灣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個人就有1人是老人,而台灣的醫生也越來越老,根據統計,全國醫師的平均年齡是51.5歲,年齡最高的科別,前三名分別是婦產科的56.7歲、家醫科54歲、眼科53.7歲,全台目前仍在執業的老醫生,年紀最長是105歲,雖然台灣的醫生年齡跟其他國家比起來,不是特別老,但很大的隱憂是年輕醫師投入的科別分布不均,當大家都往皮膚科、醫美跑,而像是資深外科醫生的手術經驗,無人能傳承,長久下去,將沒有能救命的醫生。
    2024/03/07 22:54
  • 韓父母望子成龍 首爾補習街開「小學醫大班」

    在已開發國家中,南韓醫生數量與人口比例最低,南韓政府近期宣布明年起,增加2千名醫學生招生名額,以補足人力需求,不料引起醫界大反彈,上千名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請辭抗議,其實大部分南韓父母望子成龍,南韓首爾的補習街,甚至出現"小學醫大班",讓國小生提早準備醫科大學考試,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YonhapnewsTV的報導。
    2024/02/22 15:10
  • 楊皓如女兒突休克!無法呼吸、臉色慘白倒懷中 過年火鍋連吃5天釀禍

    由白家綺主持的民視《醫學大聯盟》,日前錄影探討過年期間腸胃太過勞,有哪些有效補救方法,邀請哈孝遠、郭亞棠、楊皓如以及吳東諺等人分成兩隊進行競賽、搶答,及邀請家醫科洪暐傑醫師和王郁菁營養師,提供專業的醫學知識。
    2024/02/11 14:10
  • 睡覺一半想尿尿!夜尿恐「性器官出事」 7原因每晚狂跑廁所

    有些人可能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夜間頻繁上廁所的困擾。值得注意的是,夜尿頻繁不僅可能是性器官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其他你意料不到的問題所導致。對此,家醫科主治醫師洪偉傑就發文探討夜尿發生的原因、改善方法和夜尿與呼吸中止症的關聯。
    2024/02/06 14:20
  • 過年嗨玩前先看!中醫教「5招日常養身法」 這主食少吃

    農曆新年將至,是家人團聚、歡樂祝福的時刻。然而,隨著春節的熱鬧來臨,我們也不可忽視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過年常常伴隨著大吃大喝、作息不正常,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對我們的五臟健康造成影響。為了幫助大家在新的一年中維持身體的平衡與活力,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提供了寶貴的五臟養生建議,讓我們可以在享受春節氛圍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2024/02/03 11:25
  • 10年零異狀!他照LDCT「驚見肺癌」 5大日常跡象要小心

    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出現症狀就醫檢查時已是末期,為了提早發現肺癌,醫界推出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比X光影像能找出更小病兆。門諾醫院家醫科醫師林軒毓表示,肺癌初期不明顯,建議民眾若有久咳不癒、容易疲倦、日常易喘以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沒有食慾時就應當心,其中有10%患者無症狀,尤其是女性、小於50歲及沒有吸菸者。
    2024/01/20 23:08
  • 冬天易感冒有4關鍵!「這器官」成第一防線 失守免疫力急降

    天冷使得病毒蠢蠢欲動,而近期流感與新冠疫情也有升溫趨勢。根據疾管署稱,國內112年12月24日至30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就高達10萬人次;而新冠本土個案也有上升趨勢,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日前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上稱,天氣冷感冒機率提升有4大原因,同時也和1器官密切相關。
    2024/01/06 16:01
  • 裝潢工雙屍案太離奇!受困沒求救、沒嘔吐物 高大成:應驗肛溫

    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1處新建豪宅2日發生離奇命案,2名裝潢工人被發現陳屍工地可掀式床架,頭朝不同邊,一人嘴角有血、一人口吐白沫,警方懷疑是因吸入黏著劑中毒致死。不過這起內湖豪宅雙屍案疑點重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直戳疑點,為何急性中毒沒嘔吐物?認為第一時間應驗肛溫!
    2024/01/04 08:49
  • 108課綱被批無恥!醫科女神「古文惡夢」是這篇:垃圾文章

    北一女老師區桂芝日前批評教育部108課綱將顧炎武的〈廉恥〉刪除,學生就不會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痛批108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此事一出不只讓她網路爆紅,也引來大批網友討論,對此,台大學霸「醫科女神」小馮在IG限動轉發PTT新聞並點名荀子的《勸學》,「真的是第一垃圾文章」。
    2023/12/09 13:00
  • 37歲女星腦動脈瘤爆裂猝逝!恐死前吹頭髮奪命 醫曝原因

    37歲馬來西亞女星莊群施28日驚傳猝逝,她在拍戲期間突然頭暈嘔吐,嘴唇發紫,呼吸困難,倒地昏迷,從不適至身亡僅短短30至40分鐘,令各界悲慟不已。莊群施家屬昨(29)晚證實死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對此,馬來西亞家醫科醫師崔耀豪分析,腦動脈瘤破裂可能原因。
    2023/11/30 10:28
  • 中年男激戰一半「慘叫捂胸昏倒」!醫科普:急診3大重症

    近來氣溫驟降,男性愛愛時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醫師透露,先前有男子在歡愉過程中,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捂著胸口,接著沒有呼吸心跳,被全裸送進急診,所幸急救6分鐘電擊了兩次,恢復心跳,這是典型的「馬上風」。
    2023/11/17 13:10
  • 年輕人小心!台灣「洗腎王國」禍首曝 醫點名1飲料:台人超愛

    台灣洗腎率高居全世界第一,全國共有將近10萬人必須透過洗腎來維持健康,更因此有了「洗腎王國」的別稱。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昱彰就特別提醒,台灣洗腎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在於「糖尿病」,更呼籲平時酷愛喝手搖飲的民眾,務必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2023/11/16 15:37
  • 人才、想法都夠!台灣生醫領域缺的是「這個」

    台灣生醫領域,發展出一定水平,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國科會2008年起啟動的STB計畫,而延續人才培育,2021年再啟動種子教師,派老師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接受培訓課程,種子教師完成受訓後,再回到台灣複製模式,不過這樣的做法,引發不小質疑。
    2023/11/14 22:58
  • 別亂用棉花棒掏耳! 醫曝「三大恐怖後果」:最慘損聽力

    許多人洗完澡或耳朵癢時,習慣拿棉花棒掏挖,但這看似正常的習慣,卻恐暗藏危機;英國家醫科醫師史克爾(Dr Martin Scurr)警告,如此可能導致3大後果,包括破壞耳道內壁、把耳屎推得更深,最慘還恐耳膜穿孔,導致聽力長期受損,而且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2023/10/24 18:13
  • 為巴氏量表搶破頭!她不忍揭「台灣長照困境」:沒看護無法活

    謝震武律師主持的高點綜合台《震震有詞》長期關注台灣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本次邀請資深媒體人楊月娥、醫藥記者洪素卿、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及張恆嘉律師,一同探討「老病殘誰來顧我下半生?子女照顧、請看護爆紛爭怎麼解?」主題。節目中,來賓們聊到當家人老病殘,需要申請看護時,民眾為了申請巴氏量表擠破頭,除外,能否聘請到適合的看護更是另外需要探究的問題。
    2023/10/14 11:04
  • 20年爛皮膚!改吃「這食物」一週就好 他見效驚嘆:見鬼了

    家醫科醫師宋晏仁近日在節目分享,他遇到一名患者皮膚潰爛20年,苦尋名醫也找不出原因,直到聽聞「吃脂肪可能有好處」,讓長期茹素的患者他決定一試,在吃了幾片五花肉後,神奇的結果讓他自己驚呼:「見鬼了!」
    2023/10/11 22:47
  • 感冒、確診分不清!醫一張圖揭「關鍵差異」 這些症狀快就醫

    近期天氣變化以及病毒肆虐,無論小孩、大人無一倖免,一不小心就中鏢,急診、家醫科診所幾乎天天爆滿,而新冠疫情雖已趨緩,但還是有確診可能,且這些症狀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常讓人搞不清楚究竟是感冒、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對此,樓中亮中醫博士貼出簡單易懂圖表幫助民眾判斷,同時列出5點叮嚀。
    2023/10/11 19:1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