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哭鬧清算遠傳地震蛀牙VoLTE影帝離婚真實發文瓦斯火槍台中
  • 搜尋:

    風險 結果共10,000筆

  •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醫曝常見4症狀 6類人死亡風險高

    日本男足本將在明(26)日前往北韓平壤參加2026年男子世足資格賽第2輪,未料北韓當局卻以日本爆發「食人菌」(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為由宣布停賽。對此,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也解釋了此病菌的危險性,並點名6類人要特別留意。
    2024/03/25 08:24
  • 今高溫上看33度!明鋒面到北東轉涼有雨 週三再變熱番薯

    氣象粉專「天氣風險」表示,今天臺灣周邊環境逐漸由偏南風至西南風,在今天清晨各地的低溫極值都比昨天高1度左右,普遍都在18度以上,至於天氣部分只有迎風面的花蓮臺東沿海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出現。在偏南至西南風的環境下,今天迎風面東南部偶有局部短暫降雨機會,其餘各地大致是晴到多雲,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雲量增多,中北部、東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氣溫方面,北部高溫可以來到28-31度、中部31-33度、南部32-33度、東部28-30度,各地內陸地區有機會有更高溫發生的可能,今天仍是相當熱的一天。
    2024/03/25 07:51
  • 日夜溫差溜滑梯!「腦中風」高風險期在春季 泡湯注意1事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特別在這種氣候冷暖不定的時期,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中風有什麼症狀?中風的前兆?要如何預防出血性中風?醫師表示,中風嚴重者恐致命,也可能留下失能的後遺症,後續頻繁地就醫也將會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沉重的負擔,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2024/03/23 22:49
  • 港23條生效 王國材籲國人別赴港 觀光業怒

    香港「基本法23條」今天(3/23)正式生效。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評論,如果新修法條生效後會增加旅遊風險,建議國人就不要去香港。此話一出引發旅遊業者強烈不滿。認為觀光署要推展觀光,又直接告訴國人不要去香港,實在不妥。
    2024/03/23 14:16
  • 電動車充換電站成不定時炸彈?鋰電池若致大火難撲滅 存放安全成生活中隱憂

    2月時,新北市深坑一家公司發生倉庫大火,當中堆放含鋰電池的3C產品,除了滅火困難,大火造成的濃煙惡臭飄散,讓雙北市400萬居民暴露其中,而這個事件也讓鋰電池存放的安全議題浮上檯面,因為並沒有法規規定鋰電池產品要如何存放,而現在很多3C產品都是鋰電池,加上越來越多的電動車和充電站、換電站,就可能有隱憂,環境的不安全風險將會增加。
    2024/03/22 22:53
  • 中度脂肪肝一年消除!醫曝「少吃一食物」是關鍵:還瘦10公斤

    台灣脂肪肝問題嚴重,根據台灣肝病防治基金會調查,都會區30歲以下年輕人有高達30%以上有脂肪肝。《內分泌協會》研究指出,過量攝取高果糖飲食,如水果、烘焙食品、含糖飲料,與脂肪肝有顯著相關。研究團隊進行實驗,發現每天1杯含糖飲、連續喝7週,肝臟脂肪生成量增加1倍,未來可能發展成為糖尿病或脂肪肝。降低脂肪肝風險的方法,只要每天少喝1杯含糖飲,可以降低20%的脂肪肝。
    2024/03/22 18:47
  • 金融詐騙態樣多!數位支付有哪些風險? 借鏡國際經驗防詐風控

    數位支付為消費者打造安全的網路支付環境、增進社會大眾對數位環境的信任,金融創新才有未來,但面對詐欺活動走向集團化和科技的力量不斷壯大、在網路世界四處作亂危害金融秩序,金融生態圈的參與者應攜手加強合作,一起為台灣打造更安全的金融環境而努力。
    2024/03/22 16:54
  • 感冒好不了?醫師曝「3狀況」讓時間拉長 1動作預防重症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劇烈變化的氣溫讓病毒特別活躍,因感冒至醫院看診人數也明顯增加,感冒好不了怎麼辦?感冒病程通常會多久?醫師表示,有3種狀況會讓感冒時間拉長,若症狀惡化,建議立即就醫。另外,醫師也提醒,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來降低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2024/03/22 12:47
  • 連熱4天!週末高溫「飆破30度」 下週2波變天又掉1字頭

    今(21日)白天全台回暖明顯有感,明(22日)至下週一(25日)氣溫持續攀升,週末有機會來到30度左右,内陸、近山區還會再熱一些;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預測,下週有2波東北季風,分別是下週二(26日)及下週五(29日)左右報到,不過目前看來強度都偏弱,再達到冷氣團的機會不大。
    2024/03/21 20:06
  • 菸害防制修法施行屆年 新北罰菸118件銷毀七千條

    菸害防制法修法正式施行將滿週年,對所有電子煙及未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加上疫情解封後出國人潮漸增,修法上路後這段期間,新北市衛生局裁處輸入電子煙或加熱菸118件,累計監督銷毀近七千條加熱菸及加熱菸主機、類菸品等違規貨品。衛生局提醒,目前電子煙及加熱菸均不得輸入及使用等,民眾開心出遊也要守住荷包,不帶違法產品入境。
    2024/03/21 18:08
  • 聽力不好失智風險愈大!專家籲及早配戴助聽器,1技巧強化溝通

    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面臨聽力問題,這個情況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醫師指出,這些聽力問題大部分是與老化有關,也有一些是先天性疾病,或者是後天中耳炎所導致的。
    2024/03/21 17:17
  • 上班族小心不舉!研究:多用電腦1小時勃起障礙風險增3.6倍

    電腦用太久容易造成雙眼疲勞、肩頸僵硬等諸多疾患外,其中竟包含陽痿!刊載在國際學術期刊《男科學》(Andrology)上的研究顯示,電腦使用時間每增加1.2小時,勃起功能障礙風險就會提高3.57倍。
    2024/03/21 16:06
  • 心肌梗塞葉克膜搶命!出院2週又爆腦中風 醫曝2次逃死劫「關鍵」

    一名年約40歲的外籍病人去年底因心肌梗塞在街頭突然昏倒,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救治,用葉克膜將人救回,但康復出院後兩周,患者又因急性腦中風再度送醫,在20分鐘完成手術、恢復良好,2度成功搶命,醫師指出,接連出現2個急重症,心肌梗塞與中風互為高風險因子,都面臨「黃金治療時間」的挑戰,要在時間內搶救,才能讓預後更好,也提醒若有胸悶、胸痛或突然出現臉部歪斜、語言困難等症狀,都應盡速就醫。
    2024/03/21 14:05
  • 喝水喝出膀胱癌?他1習慣「血尿纏身」 醫曝罹病7大地雷

    喝水習慣恐導致膀胱癌?腎臟科醫師陳俊宇在分享,一位患者因長期飲用鄰近廢棄礦坑的地下水,從而導致罹患膀胱癌的案例。該患者的尿液中重金屬含量是正常人的十幾倍,且本身有抽菸史,這才大大增加了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2024/03/21 13:26
  • 健康婦突冒3症狀竟是「血癌」 醫:每年新增300人確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60多歲的黃女士,本來身體狀況良好,還能每天爬山,但有天突然變得容易疲倦、氣喘吁吁,且腰部、腹部的不適感越來越嚴重,就醫竟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醫師指出,成人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想穩定控制關鍵仍要靠骨髓移殖,在找到合適的骨髓前,先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殲滅癌細胞,延長、提升移植的預後、存活與疾病控制時間。
    2024/03/21 12:19
  • 上海推純淨版QR Code 防洩漏用戶個資

    掃QR Code可能有洩漏個資問題,因為大陸不少停車場、餐廳在繳費、點餐時,要求民眾掃QR Code,但掃了之後,要輸入一堆個資,否則無法下單,而這些被收集的個資,存在高度洩漏風險。上海有停車場推行純淨版QR Code,掃了之後,只需填車牌號碼,直接繳費。另外,大陸社交媒體近期出現一堆AI復活已故藝人影片,引起爭議,多數影片沒經過家屬同意,已經侵犯肖像權。
    2024/03/20 19:49
  • 就等油王出手 沙國主權基金擬砸1.2兆投資AI

    在全球人工智慧熱潮襲捲之際,據《紐約時報》報導,「油王」沙烏地阿拉伯亦有計劃,打造一個擁有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2763億元)的專屬基金,專注於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以加快新科技發展進程,同時挖掘潛力股企業。相關報導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的代表,近期已與美國多間風險投資公司和金融機構,就可能的未來合作關係展開討論。但對於新基金或投資的傳聞,沙國公共投資基金與相關公司至今都沒有給予任何回應。
    2024/03/20 17:43
  • 「錯誤政策比貪污可怕」 朱立倫批:政府把全民陷入高電價風險

    電價全面調漲在即,讓民眾備感壓力。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0)日於中常會上表示,「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直言民進黨堅持反核,把所有電力壓在火力發電上,台灣8成依賴進口的媒跟天然氣發電,造成台電嚴重虧損,民進黨如果用這樣的政策持續下去,等同把全民陷入高電價風險。
    2024/03/20 15:16
  • 港23條迅速三讀「台智庫」屬境外勢力 CNN街訪遭拒訪

    香港立法會,19日三讀通過「基本法23條立法草案」,港府在23日刊憲後將正式生效。英國外交大臣評論,草案通過是進一步重創香港自由,美國國務院則認為,會加速終結香港一度擁有的開放社會。
    2024/03/20 13:03
  • 崇尚「168斷食」當心 研究:死於心血管疾病機率高91%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相當火紅,作法為「一天中將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其餘16小時禁食」,藉此清空腸胃並進一步分解脂肪,達到塑身減重效果。然而最新研究指出,與採用常規、非間歇性飲食的人相比,遵循「間歇性斷食」者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91%。
    2024/03/19 18:11
  • 烏克蘭無人機攻擊俄煉油廠「加深地緣政治」 國際油價飆漲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煉油廠加深了地緣政治風險,加上中國重要經濟數據超出各界預期,使國際油價今天走揚。
    2024/03/19 08:25
  • 雨神今晚到!明起雨區擴大又降溫 再探10度「最凍時間曝」

    近日天氣變化劇烈,忽冷忽熱讓很多人身體受不了,尤其今晚(18)起又有冷空氣南下了,氣象專家指出,今晚到明晨(19日)將有新的鋒面發展,接下來幾日,將會有感轉冷、雨勢也會再擴大,而冷空氣的主力要到明天才會報到,提醒您注意保暖、攜帶雨具,而這波冷空氣最低恐探10度低溫,最冷的時間點也曝光。
    2024/03/18 19:13
  • 火場求生大作戰!新北消防局赴板橋國小 宣導防災教育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新板分隊上周四造訪板橋國小,以創新方式進行防災教育。消防員尤偉檁帶來獨特的防災關卡遊戲「火場求生大作戰」,讓學生在遊戲中思考應對緊急情況的策略。這種教育方式受到學生歡迎,並獲得正面回饋。 在遊戲結束後,尤消防員提供正確的防災知識,讓學生加深對防災的認識。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大隊長羅凱文表示,希望透過這種創新的宣導方式,提高社會對防災的重視,鼓勵民眾由「聆聽學習」進步到「思辨對錯」,最終實際執行「防災行動」,並積極為居家安全努力,降低災害風險。
    2024/03/18 15:17
  • 慎防腦中風奪命!脖子久酸恐是「頸動脈狹窄」 醫籲3大前兆

    脖子好痠痛,按摩、貼痠痛貼布都沒改善,沒想到檢查竟發現頸動脈狹窄。醫師提醒,頸動脈的病變可以反應腦、心血管的狀態,若頸動脈有明顯狹窄,發生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大增。由於最近氣候變化大,時而有10度以下低溫,時而高溫逾30度,若經常頸部痠痛、僵硬、頭痛、眩暈,又合併有高血壓或高血脂、高血糖者,若發現有頸動脈狹窄,務必特別小心。
    2024/03/18 14:03
  • 取締誇大賣ETF網紅?金管會:6月底前祭新規

    高股息ETF掀起全台搶買潮,不過有網紅喊解定存、抵押房子買ETF的誇大銷售行為,也引發市場檢討,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18)日到立院財委會專案報告,對於立委詢問是否要取締網紅誇大賣ETF,表示正在思考中,也將思考新的限令,最快6月底前公告。
    2024/03/18 13:1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