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旅行社命理師咒術迴戰男星離婚人夫疾管署地震瓦斯火槍星二代詹惟中
  • 搜尋:

    王薏絜 結果共1,885筆

  • 六都債務揭密這市減債50億 這市增債268億最多

    各縣市首長是2018年年底上任,有網友整理他們歷經1年半任期,債務的增減情況,當中台北市減債50億,桃園市增債268億是六都中最多。
    2020/05/29 22:42
  • 自費篩檢對象鬆綁 商務人士認為不好用!是因為這個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近宣布,放寬新冠肺炎自費篩檢的條件,為了出國求學或工作的人,可以憑證明文件去篩檢,不過世界各國疫情發展不同步,大家也沒有訂出標準說哪種的「健康證明」可以互相承認,這對常常要飛不同國家的商務人士來說,覺得幫助不大。
    2020/05/28 23:06
  • 台北家長看過來 今年國中小新生報到不用去學校用這方式

    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6月7日開始大規模解禁,不再限制各項社會活動人數,目前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而6月1日開始,口罩也能自由購買販售。
    2020/05/27 19:14
  • 中美角力另一戰場就是「這個」 比快要搶老大話語權

    有些人認為這次疫情,會改變國際局勢,在後疫情時代,「疫苗」變成主戰場,最近中美兩國的研究團隊,頻頻發布疫苗進度消息,各國比快,就是希望掌握在國際上的領導權。
    2020/05/25 23:24
  • 蔡英文2016年提「住宅三箭」!4年過去你買得起房嗎

    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大選前提出「住宅三箭」,當中的推動社會住宅目標是8年20萬戶,第一任過去了,現在才4萬多戶,其他像是實價登錄2.0或是囤房稅也都卡關,學者就直說,執政黨現在是多數黨,要過就可以過,別讓居住正義變成口號。
    2020/05/22 23:00
  • 陳時中想調健保救台灣醫療 年花513億的是「這個病」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努力防疫的這幾個月中,累積了很高的社會支持度,他最近拋出想調漲健保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直說,這個敏感議題可能就只有陳時中能做,因為高聲望下,也比較能取得社會共識,但真的困難重重。
    2020/05/21 22:57
  • 殲滅韓國瑜後 學者:民進黨下個對付的人就是「他」

    高雄市長罷免案在6月登場,政治學者分析,若民進黨成功殲滅韓國瑜,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柯文哲,而柯文哲還私下透露,曾找團隊沙盤推演,若民進黨用打韓的力道和規模對付他,擋得住嗎?結果柯團隊說沒有辦法!
    2020/05/20 23:18
  • 蔡英文押寶「聯美抗中」 學者:大陸將嚴重經濟報復

    蔡英文打破總統連任民望探底的魔咒,第二任上任前,民調歷史新高,學者分析,她接下來的挑戰不會太輕鬆,ECFA會不會續簽,將嚴重影響台灣經濟,冰凍的兩岸關係,是否真的回不去了?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5/19 22:40
  • 台連11天零確診好嗨 但香港因「這件事」而破功別大意

    台灣十幾天零確診,也讓大家心情輕鬆不少,逐漸恢復外出活動,只是真能鬆懈了嗎?香港在之前也是二十幾天沒有本土確診記錄,但最近出現新的病例,港大教授就說,社區有隱性傳播鏈,戴口罩等等限制都得繼續,台灣感染科醫師也說,夏天病毒照樣存在,疫情只是趨緩,沒有消失。
    2020/05/18 22:54
  • 疫情趨緩拚經濟學者:搶救「這產業」很重要 否則慘兮兮

    連續一個多月沒有本土病例,指揮中心最近放寬室內活動人數,從100人鬆綁到250人,這對婚宴業者來說是超級好消息,中央也在研議只要落實防疫策略的餐廳,就給「樂活防疫標章」,讓民眾用餐時有個參考,也更放心出外消費,而學者認為,疫情過後,不必然經濟就會完全復甦,得快快搶救服務業大作戰,為什麼呢,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5/15 23:37
  • 台科技防疫紅到國際!「這國」駐台代表來談社交距離AP

    台灣科技防疫成績亮眼,吸引不少國際關注,像是人工智慧實驗室和行政院合作開發的「社交距離AP」,英國媒體就特別報導,英國駐台代表也已經洽談了好幾次,疫情上半場台灣防守的不錯,而下半場的考驗,重啟經濟就是關鍵之一,有餐飲集團在防疫100天內進行數位轉型,成功穩住業績,也為未來疫情的變化做好準備。
    2020/05/14 23:21
  • 沒有「這個」人類難控制疫情 戴口罩、社交距離得維持

    新冠肺炎擴散全世界,各國都在加緊研發疫苗,不過疫苗一般正常開發需要15年的時間,為了對付病毒,大幅縮短研發時間,疫苗的安全性就更加受到考驗;而台灣疫情目前雖然控制住,不過指揮中心也說,防疫新生活就是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都得再繼續維持下去。
    2020/05/13 22:50
  • 盡心照顧確診者!避免傳染家人 護理師離家一個月

    截至5月12日已經連續30天沒有本土病例,台灣疫情持續趨緩,未來各國開放交流,邊境管制鬆綁時,最怕的就是無症狀感染者,醫生也說,無症狀的人病毒量沒有比較低,照樣傳染給其他人,所以之後在機場建立快篩機制可能是一個方法。
    2020/05/12 23:14
  • 疫情進入下半場? 醫:逃過的國家之後未必不會大爆發

    新冠肺炎肆虐全世界,紐約、倫敦等先進國家大城市成重災區,只是有人好奇,為何像是曼谷等地區,也是人群擁擠的觀光型城市卻沒有大爆發,感染科專家認為,現在沒事不代表未來沒事,像是東南亞有些國家因為檢驗量能不足,揪出的確診者也有限,現在要評估全世界疫情的全貌還嫌太早。
    2020/05/11 23:35
  • 義大利「空汙粒子發現新冠病毒」萬一確實 傳播力難擋

    新冠肺炎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而義大利有研究團隊,在空氣汙染樣本裡發現新冠病毒,究竟空汙會不會助長病毒在空氣中傳播,來看以下這則報導。
    2020/05/08 23:15
  • 確診者因旅遊染疫回台治療 你贊成處罰這樣的人嗎?

    之前連續6天零確診,讓大家都很high,5月2日新增3例確診個案中斷了這個記錄,而當中案430分別在2月飛澳洲、3月飛日本,有些網友批評,疫情嚴峻時為何還要出國旅遊,認為要訂出罰則對這樣的人,而這樣對防疫有效嗎?
    2020/05/07 23:00
  • 各國面對抉擇「病死」還是「餓死」 台灣得「這樣做」

    國外有學者預測,疫情恐怕將延續到2022年,而現在各國都面對要繼續封鎖,還是盡快解封,減少經濟衝擊的兩難,後疫情時代,要讓生活回歸常軌,專家認為快篩機制的建立,還有疫苗研發是兩大關鍵,而現在國光生技傳出好消息,明年冬天可能就有疫苗可以施打。
    2020/05/06 23:09
  • 「這個時間」洗手重要 否則會無意識把病毒摸進眼口鼻

    疫情至今看不到終點,台灣雖然慢慢趨緩卻也不敢大意,公衛學者認為,直到疫苗和藥物出來前大家都要有認知,我們的生活會有新的模式,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社交距離等等得融入在民眾的日常,而居家防疫有哪些小撇步,來看這則報導。
    2020/05/05 22:43
  • 疫情重創產業 沒生意怕被裁員「共享員工」雙贏救經濟?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經濟,以飯店旅館業來說,低到谷底的住房率,讓很多人力被迫閒置,而另一方面,零售店、物流業在這個時候又非常忙,在國外,全球酒店集團希爾頓就跟28家公司合作,讓缺人手的公司可以聘僱自己的員工,產生出「共享員工」的商業模式,解決彼此困境。
    2020/05/04 22:53
  • 磐石艦可能不只「次波感染」 醫憂:確診數恐「破百」

    這次軍艦爆發群聚感染,讓台灣的社區傳播風險大增,感染科醫師認為磐石艦可能是這次新冠肺炎,台灣到現在為止面臨的最大威脅,還推測確診數可能破百,而感染源在哪裡,又已經傳到第幾波,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4/24 22:56
  • 磐石艦群聚感染恐引爆台灣社區傳播 感染源在?怎補破網

    磐石艦爆出的群聚感染,越來越多確診案例,到底感染源在哪裡?是在帛琉?還是帶病上艦?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4/22 22:31
  • 恐明年才有疫苗 2020年我們得維持「半正常」生活就

    新冠肺炎讓全世界淪陷,各國加緊研發疫苗,但最快也是明年的事,副總統陳建仁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就說,在疫苗出來之前,民眾要保持社交距離,過半民眾減少50%社交接觸,就能過著「半正常」的生活,防疫是長期抗戰,而公共衛生的層面,也包含了心理健康,得密切注意整個社會的壓力。
    2020/04/21 23:21
  • 0確診能放鬆?夏天=疫情消失 醫:真正決戰點在這時

    台灣4月16、17日連兩天零確診,讓大家稍稍喘口氣,但真的不能太樂觀,尤其有些人覺得夏天疫情就好了,恐怕太放鬆,因為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真正的決戰點是在今年冬天,必須要將防疫落實在生活裡,撐過這一年,等待明年的疫苗和藥物,而不只各產業經濟受到衝擊,社福團體更是進入寒冬,急需協助。
    2020/04/17 22:26
  • 陸生無法來台 誰的損失?台灣高教冰河期恐雪上加霜

    台灣的高教受少子化影響,退不了場下,不少學校苦撐著,生源很需要外籍生,陸生就是其中一個來源,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台灣2月6日後禁止中港澳居民來台,大陸教育部也在4月9日宣布,2020暫停大陸學生來台,這也被一些學校認為,讓台灣高教體系的冰河期,會更加雪上加霜,除了人數問題,背後還有更深層長遠的影響,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4/15 23:15
  • 別以為年輕人免疫力強就輕忽 病毒永久傷害可能導致?

    2020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堪稱人類浩劫,世界各國加速推進研究病毒,希望盡快找到治療方法和開發出疫苗,最近國外一篇研究報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出現3種變異,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0/04/14 22: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