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全家便利商店黑社會咖啡飲品倒閉清算郭晉安APP孫安佐瓦斯火槍STEAM教育
  • 搜尋:

    王薏絜 結果共1,885筆

  • 有片/本土確診病例破千!醫嗆:陳時中不要愛面子 快普篩

    台灣現在本土確診病例已經超過境外移入個案,短短幾天大幅超越,一直以來,有不少人建議中央可以做普篩或是廣篩,但都沒有被採納,有醫生就不客氣地說,18年前台灣也自豪是「零死亡、零社區感染、零輸出」的三零紀錄,之後就發生了SARS院內感染,疫情大爆發,感染科專家說,現在就是廣篩的好時機,趕快把確診者或疑似的人攔下來,才能讓本土疫情控制住。
    2021/05/19 22:48
  • 台灣疫情炸開風暴前夕? 單日本土確診29例、超級傳播者...

    全世界各國疫情升溫,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當中印度株、巴西株跟南非株,被發現會讓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不過學者提醒,雖然保護力受影響,但打疫苗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的風險,而台灣現在處在社區疫情炸開的暴風前夕,從5月11日算起,連續4天總共65例本土個案,14日就激增29例本土病例,創單日新高。
    2021/05/14 23:08
  • 變種病毒威脅全球 美國支持豁免疫苗專利 反對者說...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擴大,疫苗接種率太低,也是原因之一,免疫學權威張南驥教授就建議,目前世界最好的疫苗就是輝瑞跟莫徳納,國產疫苗可以發展像美國疫苗那樣的製造方式,副作用比較低,張南驥也說,全球疫情已經野火燎原,變種病毒傳染力強,未來疫苗恐怕等得打到第三劑,甚至第四劑等等。
    2021/05/13 23:48
  • 有片/本土確診日增16例不畏逆時中 抗SARS醫:台灣該普篩了

    5月12日,一口氣新增16例本土確診個案,這可能是台灣,從疫情爆發以來,最險峻的一次社區感染。感染科專家黃立民就建議可以採檢全華航工作人員的血清抗體,釐清這次群聚事件,18年前對抗SARS的和平醫院前急診主任張裕泰就說,是時候應該要普篩了,不要再拖,趕緊把社區漏洞補起來。
    2021/05/12 23:02
  • 不只日本、印度疫情燒不停 台灣疫情警戒升級到「這一天」

    華航、諾富特群聚擴大,台灣疫情再起,即日起到6月8日,提升警戒到第二級,指揮中心11日宣布的確診病例就有6例感染源還沒釐清,感染科醫生就說社區感染已經非常明顯了,接下來台灣面臨很多考驗,像是15、16日馬上就要登場的國中會考。
    2021/05/11 22:42
  • 家長學生看過來! 新課綱成功的因素是?明年的指考變成...

    108課綱上路後,其中很重要的變革,就是大學考招制度的連動,往年7月的指考,在明年將變成分科測驗,只是教育部之前原本打算將分科測驗往後延,變成7月底考、8月底放榜,引起家長和大學強烈的反彈,現在要重新討論;而新課綱要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來看這則報導。
    2021/05/10 23:31
  • 未來夯職缺是?勞動部禁人力銀行刊大陸職缺 避人才流失

    台灣的半導體人才,近年來頻頻被中國大陸挖角,為了留住人,勞動部發函給各人力銀行,不得刊登就業地點在大陸的徵才廣告,不只政府,現在企業也展開搶人留才大作戰,像是大幅調薪、打出新進第一年有機會百萬年薪,或是打造夢幻辦公室吸引人。
    2021/05/07 22:52
  • 有片/印度和「這國」疫情若控制不住 學者:病毒將野火燎原燒全世界

    現在很多國家確診人數又開始上升,疫情看起來仍沒有盡頭,免疫學教授張南驥點名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國家,如果大規模感染沒辦法控制住,就會野火燎原,燒向全世界,而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表示,在過去一年多,已經有100多種變種病毒,大部分都消失,但剩下來還存在的變種病毒,就是更加強大的,傳播力很強。
    2021/05/06 22:46
  • 印度疫情大失控 台灣新南向政策接下來

    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中,印度一直是重點國家,彼此經貿的合作備受關注,現在中印間的關係惡化,台印能不能更加友好,是一個關鍵,這陣子印度疫情失控,當地台廠也啟動像是在宿舍遠距上班的應變機制,另外外交部表示會協調旅行社包專機,送回需要的人,但強調這不是撤僑。
    2021/05/05 22:34
  • 中央大學研究秋冬空汙恐致降雨減少 間接影響...

    這一陣子很多水庫拉警報,缺水危機影響我們生活各層面,中央大學大氣系團隊,最近發表一項研究,發現空氣汙染會造成桃園地區雲和降雨特徵的改變,會間接影響到石門水庫的蓄水量。
    2021/05/04 22:48
  • 有片/印度疫情失控!各國無法置身事外 除變種病毒還有...

    印度的第二波疫情,現在幾乎已經控制不住,國家的醫療體系負荷不了狂飆的確診病例,震撼國際,現在傳出「三重變異病毒」,傳染力可能更強大,我們採訪到在台灣的印度人,了解現在印度的狀況,而印度疫情嚴峻,影響藥品原料的供應,影響的是全世界,大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2021/05/03 22:37
  • 斷裂的社安網/社福機構被檢舉回捐停補助 聽衛福部次長怎麼說!

    有一些社福團體和機構,當面臨被檢舉要求社工回捐薪水等等影響名聲的狀況時,可能就會解散,換一個名字重新開始,影片中,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就說,在110年的補助要點裡特別增加一項,如果被停補助的團體或機構,他們的負責人或業務負責人,再另立一個團體,照樣停補助兩年,讓不肖機構經營者,不能用異地再起這招,去拿政府補助,工會提醒了很久,政府終於今年往前邁進一步。
    2021/05/03 20:49
  • 斷裂的社安網/精神疾病不是社會安全的因 是漠視和歧視

    講話溫柔的玉如,是一名護理師,她曾經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後來自己在28歲時發病,因為醫療專業背景,玉如很快就察覺到不對勁,趕緊去就醫,確診思覺失調症,從護理師變成病人,她很努力和疾病共處,現在回到護理崗位,也是一名同儕工作者。
    2021/04/27 19:54
  • 斷裂的社安網/衛福部轉嫁兒少安置責任給民間機構 被監察院糾正卻...

    你知道什麼是兒少安置機構嗎?有一群孩子可能因為遭受兒虐、家暴、性侵等情況,由社政單位評估後,交給機構安置,或是犯了輕罪的孩子,透過司法單位裁定後委託給機構,他們不少人都是原生家庭沒有好好照顧的孩子,內心傷痕累累,安置機構就是孩子人生風暴中的陪伴者,陪他們走過這一段荊棘路,想辦法拉住孩子,讓這些兒少能好好求學、平安長大,不要走岔了路,只是安置機構這個避風港,自己卻搖搖欲墜。
    2021/04/27 19:50
  • 斷裂的社安網/社會安全網1.0計畫期滿 民眾有感?社工不苦了嗎?

    107年推出的社安網1.0,在109年年底滿3年了,當中社工人力總進用率高達85%,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社工的流動率還是不低,因為「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專注在補充人力,忽略配套措施,而社工的職業風險,動輒面對暴力威脅,像是有社工師被個案找人圍毆,新北市社會局力挺社工,打了兩年妨害公務的官司,最後卻敗訴,法院判決重創社工士氣,在社安網2.0要推出前,TVBS帶您全面檢視社會安全網路。
    2021/04/25 00:22
  • 斷裂的社安網/平常沒事不會遇到的社工 跟安全的家園密切相關

    「蝙蝠俠,也難以救全高譚市的人」,若看過電影,應該能想像那種危急時的分身乏術、驚心動魄吧!那反過來想想,社會期待社工無所不包、無所不能,這樣的想像,會不會太神話了?
    2021/04/25 00:16
  • 斷裂的社安網/社工薪水回捐竟無法可罰 政府與機構共生連結

    在民間社福機構,有一個長年不成文的陋習叫「回捐」,當政府補助不足,有些機構會要求社工「共體時艱」,捐出部分薪水,受不了的人,只能選擇離職,而多年來,回捐這件事竟然沒有法律可以監督,TVBS採訪團隊找到勇敢站出來的社工,解密機構的操作,也訪問到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談談今年怎麼改善社工被剝削的現況,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1/04/25 00:09
  • 斷裂的社安網/我不要薪水被回捐! 為何社工薪資新制感受不大?

    你聽過「回捐」嗎?就是你每個月的薪水,會有一部分,要「捐給」發薪的機構組織,要你「共體時艱」,看到這邊,有些人可能會罵,這是什麼慣老闆啊!但這卻是不少社工會遇到的狀況,而同一個辦公室裡,如果只有你不捐,同事可能還會反過來怪你「不要害我們沒工作喔」,處在冷暴力的職場環境中,有些人身心俱疲,只好離職。
    2021/04/24 23:52
  • 斷裂的社安網/苦!國家規避全責委託用補助 安置機構人力短缺

    在原生家庭受創或司法裁定安置的兒少,會被帶到安置機構裡照顧,但兒少安置的責任,本該是國家的法定業務,卻規避「全責委託」用「補助方式」給民間機構來做,讓他們照顧人力短缺,一直苦哈哈,108年監察院調查報告,也直接糾正衛福部,但直到今天經費依舊沒給足,來看照顧第一現場的困境。
    2021/04/24 23:23
  • 斷裂的社安網/比國外差很多 國民心理健康預算 1個人僅27元

    社區關懷訪視員,是走進精神病人家中的第一線工作者,他們陪伴傾聽、追蹤就醫,但是多年來人力不足,以109年來說,全台灣只有108位關懷訪視員,要服務3萬5千多位患者,案量比是1比331;而在看看國民心理健康第二期預算,110年6億3千多萬,平均每位國民只分到27元,顯現台灣對心理衛生、精神疾病的資源投入遠遠不夠。
    2021/04/24 23:06
  • 斷裂的社安網/你覺得社福團體就得窮到底 合理的盈餘可以嗎?

    講到社福團體,大家是不是認為就是得窮到底?但或許這樣的思維該翻轉了,因為有穩健的財源,才有永續的發展,幫助更多人,以日本的社福團體來說,接政府委託的案子,如果沒有合理盈餘,得賠錢,根本不會接;而除了政府補助、大眾捐款,還有社福團體,創新開發街頭實境遊戲給民眾體驗,一方面提供工作機會給無家者,一方面增加組織營收。
    2021/04/24 23:03
  • 中國大陸可能武力犯台 最新時間表在「這年」嗎?

    中國大陸有兩個100年的時間指標,一個是2021年的建黨100年,另一個則是2049年的建國100年,被視為兩岸關係的「時間參考點」,在這次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首度出現2027年這個目標,對台灣有何警惕呢,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2021/01/01 22:47
  • 年紀漸長、身材發福 怕變老泡芙嗎?醫:拉高「這個」維持身材

    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年輕時怎麼吃都吃不胖,年紀漸長後,體重就很難控制,其實30、40歲以後,肌肉量就會慢慢流失,基礎代謝率會降低,就會愈來愈胖,所以要想辦法提高基礎代謝率,重訓、充足的睡眠和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你維持身材和健康。
    2020/12/24 21:05
  • 企業「跨界轉型」! 電腦品牌賣「這個」吸引玩家、電信業代理遊戲

    現在很多企業積極轉型、跨業發展,像是個人電腦是一個成熟接近飽和的市場,就有電腦品牌跨業賣能量飲料等等,希望變成生活風格品牌,不以電腦品牌自居;而電信業也相當競爭,業者定位自己是科技服務公司,提供雲端遊戲、串流影音等服務,就是希望開拓新客群,走出舒適圈。
    2020/12/23 23:10
  • 拜登、川普不管誰勝!學者:美中關係「回不去了」 台灣受益於「這件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這4年來,美中關係發生劇烈變化,雖然現在美國大選陷入膠著戰,不過專家們普遍認為不論拜登、川普誰勝選,美中關係已經回不去了,貿易戰和科技戰只會持續,而台灣被認為是科技戰的受益者,原因是什麼呢,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2020/11/06 23:2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