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發票中獎號碼二伯國小大規模倒閉全黨殺一人今日秀泰影城余天女星直腸癌宜蘭縣山豬敗血性休克動物園
  • 搜尋:

    減碳 結果共1,235筆

  • 傳產跨足生技推循環經濟 吃的擦的「蝦紅素」

    蝦紅素跟葉黃素被稱為護眼雙寶,相關產品也越來越多,而現在更有傳產跨足生技,與工研院合作發展循環經濟,不只開發出第一碗的減碳環保麵、還有海苔、調味粉等等,希望大家能重視綠經濟;而目前市面上蝦紅素保健產品還是以吃得為主,營養師說每天建議量在6毫克左右,肝腎不好的人最好先詢問過醫師。
    2018/11/27 21:57
  • 減碳量2.4座大安森林公園 大葉省下可觀電費

    大葉大學積極推動節能,透過高科技節能設施,去年省下電費近新台幣500萬元,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2.4座大安森林公園全年的碳吸附量。
    2018/11/21 14:53
  • 2030年零煤不可能? 經濟部:台灣沒有推動的條件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8)日審查「減碳無煤家園推動法草案」,針對2030年後淘汰燃煤發電議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在現實上仍有困難,而且會造成供電危機,強調目前台灣沒有推動「無煤」的條件。
    2018/11/08 19:44
  • 論深澳隔空交火 行政院發千字聲明回擊朱立倫

    隨著觀塘三接案通過,深澳電廠停建,但政治爭論並未消失,反而在賴清德與朱立倫間開始狂燒。朱立倫先是在臉書發文,指稱深澳電廠「2007年就除役,2010年的排碳量已經是0,還能怎麼減碳?」並在16日指責執政黨推卸責任。行政院對此特別在16日晚間發布新聞稿,拿出公文回擊朱立倫,要他別為了選舉而昨是今非。
    2018/10/16 20:50
  • 大金門注入新活水 海淡廠改善擴建竣工

    大金門海水淡化廠功能改善暨擴建工程竣工典禮今天舉行,大陸委員會、經濟部水利署和金門縣政府代表官員現場直接生飲經過海淡廠處理的水,共同見證大金門注入新活水。
    2018/10/15 16:01
  • 遏止地球升溫1.5度 只剩12年!氣候更極端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再次對世界發出警告,若人類再不對使用能源的方式,做出迅速空前的改變,最快12年後,地球就會升溫1.5度,那麼未來我們將迎來更極端的氣候,甚至失去部分物種。除了減碳,各國也開始研究碳捕集與封存技術;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也頒給研究氣候與經濟交互關係的學者,氣候變遷已成了跨領域,所有人類共通的課題。
    2018/10/09 19:55
  • 全球暖化加劇! 2030年氣溫恐增1.5度

    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暖化速度加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報告,全球均溫最快在2030年時就會比19世紀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5度,不只極端氣候將愈來愈頻繁,美國紐約也因為地形關係岌岌可危。
    2018/10/09 14:56
  • 真能做到防減災? 「氣候變遷方案」年底有譜

    今年以來,台灣因為颱風、豪雨,造成淹水,鄰近的日本,更是飽受水患、震災,極端氣候發威,專家推估未來的颱風,強颱跟強降雨,可能變成常態,對此環保署也研擬相關計畫因應,但得等到行政院核定,才能拍板定案,加上水利署的滯洪池計畫,全台達標率只有兩成,進度落後,極端氣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若是仍停留在計畫、法規面沙盤推演,似乎緩不濟急。
    2018/09/28 23:04
  • 考量經濟 梅克爾反對歐盟拉高減碳目標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表示,世界各地極端天候頻傳,充分證明氣候變遷已是事實。不過她反對為保護氣候拉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門檻,指此舉沒太大意義。
    2018/08/27 16:21
  • 澳洲總理遭黨內二度逼宮 13部長表辭意

    澳洲政壇持續動盪,總理滕博爾,周一遭到黨內同志逼宮,好不容易驚險逃過,保住黨魁與總理職務,又被同一個人,也就是前澳洲內政部長達頓,再度挑戰,而且內閣約有13名部長,表達辭職的念頭;外界預估滕博爾,接下來恐怕很難保住大位,澳洲可能在明年大選前,就會提前換總理,而執政黨最快就會在周五(24號)再次進行投票。
    2018/08/23 19:54
  • 升溫4-5℃拉警報! 全球進入熱室地球危機

    科學家提出警告,目前全球正逐漸走向「熱室地球」危機,即使按照目前的全球減碳目標恐怕也難以扭轉趨勢。一旦跨越了升溫4到5度的門檻,屆時會引發氣候變遷的骨牌效應,海平面比現在要高出10到60公尺,許多島嶼和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再也無法居住。
    2018/08/08 21:58
  • 為求緩和減碳目標 歐盟區車廠排廢數據疑灌水

    法新社記者今天看到一分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文件指出,歐盟區汽車製造商可能繳交「灌水」的車輛二氧化碳排放數據,以緩和未來的減碳目標。
    2018/07/26 14:35
  • 七月水泥淡季 過往價跌百人民幣 今年20元

    中國工信部統計,今年一到五月的建築材料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45.5%,這當中被列為五大過剩產能的水泥,價格飆漲攀升到十年來新高。業內分析,主要是受到大陸當局,高壓強硬的環保政策所影響。使用燒窯的小工廠被勒令停產,一般水泥廠則被要求錯峰生產。浙江更祭出效益評估辦法,要求企業提升自家環保設備。一系列環保手段,降低水泥產量後,價格回升。
    2018/07/24 19:50
  • 高雄厝綠建築第7年 綠化面積達2座公園

    高雄厝聯合設計展暨綠建築獎今天頒獎,高市代理市長許立明指出,高雄厝計畫邁入第7年,綠化面積達2座凹仔底森林公園,期盼公私部門持續合作,將高雄變為宜居的花園城市。
    2018/07/23 16:10
  • 電風扇「薄」當道 新款變頻扇厚度僅6公分

    夏天飆高溫,如果想買新的電風扇,通路透露,今年有2個趨勢,像循環扇不只能夠上下擺頭,現在能夠自動360度轉,而一般的直立電扇越來越薄,甚至寬度只有6公分,還不用掛一個馬達在後頭。
    2018/07/17 14:28
  • 中國退出ICAO飛航減碳協議 歐盟將奔走挽救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網站,中國已退出「國際航空碳抵銷體系」第一階段。歐洲聯盟(EU)消息人士表示,歐盟將遊說中國續留這項減少碳排放量的協議。
    2018/07/05 10:42
  • 響應綠能! 日系汽車大廠建萬坪太陽能板

    要呼應節能減碳,日系汽車大廠在桃園的物流中心屋頂建置了1萬多坪的太陽能屋頂,預計1年發電量可以達到320萬度,相當可觀!
    2018/06/20 12:52
  • 暖化有解! 紅樹林「儲碳力」是陸域森林6倍

    溫室效應嚴重,就在各界想辦法減碳過程中,國內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與團隊,花了4年時間進行研究,發現紅樹林每年每公頃吸收100公噸的二氧化碳,是一般陸地森林的6倍。另外,紅樹林吸收碳之後,葉子裡有8成以上的碳,會隨著落葉掉到地上分解,形成溶解態的有機碳,是微生物食物來源,最後又被魚蝦貝類吃了,成了食物鏈,生態能夠永續。
    2018/06/08 23:14
  • 超節能減碳! 韓發明LED燈用蠟燭發電

    大家平常開關一開就有照明可用、相當方便,但其實無論是燃燒煤炭或是核能發電,在轉換過程中都必須浪費大量的熱能。現在南韓一家企業就發明一款能用蠟燭點燃的LED燈,完全不用電力,藉此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也能嘉惠偏鄉地區民眾。
    2018/06/04 14:51
  • 日月光包材減量 紙箱少用逾100萬個

    台灣永續供應循環經濟論壇今天在日月光集團高雄廠舉行。封測大廠日月光同步展示包材減量專案成果,迄今減少超過使用100萬個紙箱,減碳量達471公噸。
    2018/06/01 16:30
  • 減碳減塑迎向海灣旅遊 澎湖全面啟動

    交通部長賀陳旦今天在觀光局「減碳減塑總動員、迎向海灣旅遊年」海陸總動員活動中表示,政院重視澎湖發展,將以風力發電與海洋生態多樣化發展澎湖,打造能源永續迎向海洋的生態觀光。
    2018/05/07 16:05
  • 馬英九主張重啟核四 賴清德:違反主流民意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表示,前總統馬英九主張啟動核四、用核電來減碳並養綠能,是違反主流民意的,台灣社會經過幾十年論辯,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也都已明載在電業法中。
    2018/05/04 12:04
  • 反對興建深澳電廠 馬英九:應啟動核四

    前總統馬英九反對興建深澳電廠,主張啟動核四,他今天說,環保署長李應元搞不清楚封存是什麼意思,封存就是暫時擱置,隨時可以啟動,用核電來減碳並養綠能。
    2018/04/30 14:29
  • 習慣動作?一張騎士等待加油照 讓網友全笑瘋

    為響應減碳救空污,政府鼓勵民眾騎乘電動機車,下月起交通局還將提供電動機車免費停車優惠,預估將有1.4萬輛機車受惠,不少民眾紛紛換騎電動機車,不過有些習慣一時間似乎還改不過來。近日有網友在加油站目睹一名騎著GOGORO的騎士,居然將車子騎進加油站,在油島旁等待加油,讓不少網友笑瘋,直呼「他應該是被習慣制約了啦!」
    2018/04/25 15:19
  • 越南推節能 擬定機車強制標示能源效率

    為推動節能減碳,越南相關部門研擬摩托車與電動機車能源消耗量標示通知草案,增訂強制標示能源效率相關規定,預計自2020年起生效。越南自今年初已實施汽車強制標示能源效率規定。
    2018/04/17 12:1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