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酒後失態鳳梨老婆劉喬安現況捷利倒閉龍天翔周杰倫唐治平母親季冠軍統一獅JoJo
  • 搜尋:

    死亡率 結果共1,269筆

  • 全球第2大流行病!醫示警好發1族群要當心 「死亡率高於癌症」

    骨質疏鬆症狀大多不明顯,但隨著年齡增長,可就要多留意了,長者若突然用力過猛或不小心閃到腰,很可能進而導致骨折,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統計,停經的婦女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女性從更年期開始,由於雌性激素分泌急速減少,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更嚴重的是髖部骨折,提醒女性不得不注意。
    2023/10/17 22:18
  • 跌倒骨折身亡!愛吃「2食物」流失鈣質 平日常吃到

    骨質疏鬆要怎麼補鈣?名醫江坤俊表示,骨質疏鬆盛行率在停經婦女高達38%,而且長者跌倒骨折死亡率高達30%,要避免骨鬆,就要少攝取高鈉和高磷食物。
    2023/10/15 12:27
  • 養生不能只喝粥!愛吃全穀類「死亡率降5%」 醫激推5菜單

    一提到養生,相信大部分人會聯想到全穀類食物,包括糙米、全麥、燕麥、玉米、蕎麥以及黑米等,因完整保留胚芽、麩皮與胚乳穀物,富含多種營養和膳食纖維,進而有效降低各種疾病風險。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全穀類食物能夠降低死亡,但不代表完全轉為只吃粥。
    2023/10/14 13:39
  • 吃宵夜腹突暴痛!一查膽囊「肥大如香腸」 壞死翻黑險致命

    一名40歲男性本身患有膽結石,先前腹部有疼痛時也可吃藥打針緩解。有天他吃了宵夜卻突然肚子暴痛且持續冒冷汗,而後就醫時照超音波驚覺膽「腫得和香腸一樣肥厚」。醫師診斷應是膽囊炎的急症「壞死性膽囊炎」,若不盡快就醫恐引發敗血症、死亡率也將提高。
    2023/10/12 08:01
  • 心臟無力?營養師揭「6食物」保護心血管 曝1護心飲食觀念

    以往大家所認知的,要遠離脂肪類食物才能保護心血管,但新研究發現,比起「不要吃某種食物」,更重視「該吃的食物」有沒有吃足夠。想要保護心臟,「純粹飲食」要吃好吃滿!
    2023/10/11 12:06
  • 物價漲 法國人省著過!生活用品「賣不動」

    週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全美17個州聯手,終於對亞馬遜提出反壟斷訴訟,共170多頁的訴訟內容,指控這間電商龍頭哄抬物價、超額收費等;而在歐洲,一份新數據顯示,物價上漲的壓力,已經讓今年英國的提早死亡率增加6.5%;法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持續發生變化!
    2023/09/27 19:51
  • 新冠新疫苗開打 譚德塞要求二訪中國找起源

    新冠疫情在歐美有穩步上升的趨勢,同時今年針對XBB.1.5新冠病毒變異株更新配方的2023年版新冠疫苗,也已經開打,不再是過去疫苗的「加強針」,主要用於預防重症、降低死亡率,在流感疫情同時燒起的現在,疫苗已經不能完全預防感染。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最近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頗富深意地指出,世衛專家團準備好第二次進入中國,探求疫情起源的答案,希望能夠得到足夠權限,他也表示找到疫情起源只是時間問題。
    2023/09/18 19:51
  • 又是蝙蝠惹禍?印度爆「立百病毒」2死 致死率75%無藥醫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erala)近日爆發「立百病毒」(Nipah Virus,NiV)疫情,是當地2018年以來第4次,目前已導致2人死亡,700多人正接受檢測。當局已發布衛生警示,並派遣專家小組協助控制。根據世衛組織官網,這種病毒在蝙蝠身上發現,是人畜共通的疾病,死亡率介於40至75%,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或疫苗防範。
    2023/09/14 16:44
  • 別長時間用「這方式」減重 研究:恐增加兩成死亡率!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己健康,減重最重要關鍵就是要多運動和飲食控制,也有人會透過低碳飲食方式來減重,國外研究指出,長期低碳飲食,相較於均衡飲食的民眾相比,會增加20%死亡率,專家建議最好均衡飲食比較好,如果想要低碳飲食,建議時間不要太長,可以攝取豆類全麥類食物或堅果,替代碳水化合物,維持健康達到減重目標。
    2023/09/11 22:58
  • 新冠變種BA2.86來襲 醫點名拜登小心:最好戴口罩

    全球新冠疫情如今難道再度出現變數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證實境內偵測到新冠變種病毒「BA 2.86」,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顯示感染BA 2.86之後的重症及死亡率高於早前其他病毒,但專家認為BA 2.86本身具備的免疫逃脫例有可能更強。隨著全球染疫人數增加,美國醫師也點名包含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內的80歲以上高齡族群採取預防措施,在人潮眾多的地方開始配戴口罩。
    2023/08/25 16:11
  • 孫道存、台灣棋王都因1癌過世 醫提醒:「排尿痛」就是晚期

    以前被稱為「溫和的癌症」的攝護腺癌,在台灣近十年死亡率上升近5成,像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多數病友確診時已進入晚期!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占男性癌症的第5位,死亡率更已飆到第6名。提醒男性不要輕忽,50歲以上建議就要進行篩檢,才能提高存活率。
    2023/08/25 15:46
  • 死亡率15%!美男「泡5分鐘熱水澡」身亡 浴室3處最危險

    泡澡放鬆竟丟了性命?美國前段時間發生一起奪命意外,男子奧利弗(Ronald Oliver)和妻子去過一趟SPA中心後,意外染上罕見疾病「退伍軍人病(Legionellosis disease)」,並在送醫不到10天後因病情急遽惡化,最終撒手人寰;事發後該水療中心已經關閉接受調查,遺孀安娜貝爾(Anabel Acosta)則心碎還原罹病過程,對此專家學者也提醒,退伍軍人病比想像的可怕。
    2023/08/22 15:39
  • 雨中出席還路於民遊行 賴清德承諾:2040道路0死亡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今(20)日在凱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綠、藍、白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皆到場並致詞。賴清德是最後登場的參選人,他致詞時表示,未來他將秉持「以人為本」、「智慧科技」兩大原則,結合朝野、中央地方,落實《道路交通基本法》,務實改善各縣市交通路況,期盼2030年將道路死亡率降低50%,2040年時能夠達到零死亡目標。
    2023/08/20 16:12
  • 大武崙封1周!救援畫面曝 驚見女童身影

    基隆大武崙沙灘12日爆出3起溺水事件,緊急封閉一周,進行全面調整安全跟救援的規劃,市長謝國樑親自到事故現場勘查,一起討論如何規劃,認為應該改為商業模式,提升水域服務的品質跟安全管理,降低死亡率,在質詢過程甚至一度講到哽咽。
    2023/08/14 20:17
  • 染食腦蟲必死無疑?美國出現倖存男 靠「1藥物」奇蹟康復

    國內出現史上第二例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一名30多歲女子在北部感染後於8月1日病歿。對此,哈佛大學公衛博士李建璋昨(10)日指出,在文獻記載屈指可數的感染倖存者中,有提早使用藥物米替福新(miltefosine,商業名稱Impavido)救治成功的經驗;不過,台灣目前似乎沒有這種藥物,既然本土已經出現感染案例,李建璋也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制定專案,引進該藥儲備。
    2023/08/11 19:12
  • 2023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北高拚智慧科技 雲嘉做全齡照顧

    「以人為本」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貌呢?長期以來,以車為主的都市規劃,造成都市交通車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困境;超高齡社會所引發的老齡照護資源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浮現!我們常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縣市政府又要如何善用智慧科技,因應這場來勢洶洶的挑戰?
    2023/08/11 18:00
  • 台灣人「少活1年」!男女平均壽命下修 短命原因曝光

    內政部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雖因死亡人數以及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緣故,平均壽命較110年減少1.02歲,仍是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2023/08/11 17:30
  • 糖果成分可治癌?「沉默癌王」死亡率破9成 研究曝驚人發現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一項全新研究顯示,在如今常見的糖果中,一種名為「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的甘草中提取物,使用在胰臟癌的臨床治療上有顯著效果,在伴隨化療使用的時後,除了副作用的降低之外,對於癌細胞增生的抑制效用更是高達18%至30%之多;而這也意味著在面對「沉默殺手」胰臟癌時的人類,或許不再顯得過度無能為力。
    2023/08/11 11:29
  • 死亡率近100%!什麼是「食腦變形蟲」 QA一次看懂

    國內相隔12年再出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一名北部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出現症狀、8月1日死亡。目前該親水遊樂館目前已經預防性停業。而到底什麼是「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傳染途徑為何?《TVBS新聞網》也整理相關資訊,幫民眾快速了解。
    2023/08/10 11:42
  • 染食腦蟲死亡率99%!戲水2動作最危險 頭痛、發燒快就醫

    國內相隔12年再度出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個案,北部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8月1日死亡;疾管署提醒,此病發病後死亡率約99%,且病程進展快速,戲水或泡溫泉應避免水進入鼻腔、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戲水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2023/08/10 11:26
  • 女戲水染食腦變形蟲7天亡 台大醫:死亡率99%!曝預防方法

    國內出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個案,北部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8月1日死亡,目前已要求該室內親水設施預防性停業且進行環境清消;醫師指出,這種寄生蟲相當罕見,主要會出現在沒有消毒的淡水中,寄生蟲會從鼻子跑到腦部,引起腦炎、腦膜炎,因沒有適當治療方式,死亡率達99%,提醒民眾不要去沒有消毒處戲水,選擇乾淨的游泳池,也盡量避免被水嗆到、也不要整個人潛到水中。
    2023/08/10 11:09
  • 新北女染食腦蟲亡!游泳池、泡湯「6場所」恐傳染:死亡率99%

    新北一名30多歲女子前往室內親水設施,怎料竟感染「食腦變形蟲」,發病7天就身亡。事實上,該人類死亡病例相當罕見,台灣歷史上僅有1例,時隔12年再度出現,而且發病後「死亡率99%」,台灣6大場所都可能傳染,若有去過請小心。
    2023/08/10 08:00
  • 歐洲最新研究:每天至少走4千步路 能顯著降低早死風險

    歐洲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至少走4000步可以顯著降低早死風險,而每天走2337步可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專家表示走愈多愈好,基本上每日5千步以下都被視為是「久坐」的生活方式,「走的步數越多,對保持健康的效果就越好,每天增加500到1000步,就能顯著降低死亡率。」
    2023/08/09 11:46
  • 出生8天死亡!新研究揪台灣人「致命遺傳缺陷」 罹病死亡率9成

    吳小姐在27歲時懷孕,在30週產檢時發現胎兒羊水過少,檢查可能是胎兒腎臟問題造成,胎兒妊娠33週產出,由於肺部不成熟、極度低血壓及腎臟衰竭住進加護病房,出生8天後不幸死亡,經由腎臟組織切片檢查及基因分析,確診為基因缺陷所導致的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吳小姐與先生都是此基因缺陷的帶原者,林口長庚研究發現,台灣人此基因異常的帶原率高達1%,且有高致死率,可藉由產前基因診斷技術,及早發現診斷,避免遺憾。
    2023/08/08 13:55
  • 死亡率上飆6成!致命真菌「藏狗耳朵內」 專家示警傳人風險

    在養狗、養貓近乎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愛寵物勝於愛自己」,各種保健食品、身體檢查可以說是沒有任何遺漏,但即便如此,可能還是存在些許「漏洞」;研究人員近期意外發現,普遍被視為「可能致命」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竟然有藏在狗耳朵內的跡象,儘管尚不確定動物傳人的機率是高是低,但仍然引起部分專家警覺。
    2023/08/07 17:1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