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8
  • Dec
  • 2017

從這個時代起,台灣有兩個新年可以過!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2/28 18:14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家都知道,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的洗禮後,就全面汰換舊有的曆法,統一改制成西曆紀元,跟著西方世界同步過新曆年。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從那時起,每年的「跨年」,逐漸在日本本國形成一種和式的新年文化,像是齊聚神社「初詣」的盛況,相信許多日本旅遊愛好者一定不陌生。

 

相較台灣而言,除了每年例行參加的跨年晚會,跟著藝人們倒數、煙火秀等,好像比較沒有特別的文化活動,因為接下來就要等著過農曆年了。不過,令人好奇的是,曾經被日本統治半世紀的台灣,在那期間,台灣到底是過甚麼年呢?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日本第一次得到海外新領土後,當然想把本土的很多制度照單炮製在台灣,除了利於治理外,最主要當然還是與世界接軌,於是,與全球同步的曆法和時間制便隨著日本傳送到台灣。

 

當時總督府運用官方媒體與教育的媒介大力宣導,儘管不是那麼即時的看出成效,卻也讓台灣人普遍有了新的時間概念。

 

大家都知道,元旦這天國家元首要參加升旗典禮、唱國歌,還有一系列相關的慶祝活動等,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早在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就已經開了先例啦!只是差在那時的國旗是日之丸、國歌是君之代而已!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本的新年文化開始影響台灣人,有少數人開始會在門口擺上了「門松」或繫上「注連繩」;又或者是台日同學間互相送上新年賀卡,甚至有一些台灣的學生會相約到日本老師的家中展開「新年初寫」(書初め)。

 

根據《臺灣日日新報》(1919.01.02)的報導指出:在當年元旦來臨的前一刻,「臺灣神社」(今圓山飯店)外頭,已經有兩百多人等著要進去參拜了,其中包括了五十名「大龍峒公學校生徒」

 

由此可見,神社參拜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台灣人會選擇參加的一種新年活動,雖然這是屬於日本神道信仰的傳統,裡子不一定真正得到台灣人的宗教認同

 

但是,以一種異文化的新奇感來看,說不上全島普及,卻也確實顯現出台灣人逐漸接受對於「跨年」的娛樂玩意。

 
台灣神社(1901-1945),今日圓山大飯店。(台北寫真帖 提供)

 

 

當然,文化的流動,絕對不是只有東洋風在島上蔓延,台灣本土的舊曆年文化某種程度也熏陶著在台日人。

 
《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台灣舊曆元旦(台灣回憶探險團 提供)

 

《臺灣日日新報》(1930.01.30)就曾刊載:「台北放送局配合舊曆新年,在大年初一中午12點10分開始放送支那音樂及台灣音樂。」

 

1932年則專題報導的大稻埕跟萬華這兩處台灣人過舊曆新年的情形:「萬華與大稻埕的本島人店鋪依習俗停業。由於天氣適合外出,所以出門遊玩的人潮絡繹不絕。」

 

同時也有警察抓賭博、銀行郵局不放假、豬隻宰殺量倍增等情況。雖然多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瑣事,但實際上很多民俗活動都有日本人的身影參與盛況喔!

 

簡單說,以當時的台北為例,西門町到大正町(今總統府到林森北路一帶)以日本住宅區為主,大稻埕跟艋舺則是台灣人最多數。當新曆年時台灣人去過日本節日

 

 

舊曆年再輪到日本人來過台灣節日,不一定全部都這樣,但是不同文化體的兩者相互流轉的例子卻是真實存在。

 

儘管在當局推廣新曆年時,官方也曾試圖排除有關舊曆春節等各種本地習俗,仍抵擋不住庶民間的文化交應,只能隨他而去

 

直到戰爭時期的皇民化運動,才有實際的政策強制順從,但是時間很短,也不夠徹底,況且舊曆年是台灣人的習慣,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動搖的,所以最後台灣還是保留住自己的傳統。

 

如今,台日兩國已不再是一體,我們以輕鬆的角度去回味這段文化激盪的在地史,或許有人覺得庶民的趣味很酷,可能也有人會對那時的在位者質疑批判,都是一種我們對歷史的再詮釋與思辨

 

但是再回到現實,從文獻中看當代的華麗時,我們擁有了甚麼?


參考資料: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據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
林玉茹,〈過新年:從傳統到現代臺灣節慶生活的交錯與嫁接(1890-1945)〉,《臺灣史研究》。
台灣回憶探險團。

更新時間:2017/12/28 18:1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