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8
  • Dec
  • 2017

歷史借鏡:台灣歷時最久的工運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2/08 13:21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1920年代的台灣,正逢日本的「大正民主時期」,許多政治請願與社會運動都在這個時間點,如雨後春筍般的百花齊放,而當共產革命與民族自決這兩股當代思潮席捲全球時,台灣自然也搭上這波流行。

 

 

尤其是1928年,第一個全島性工人運動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後,在台灣掀起一股風起雲湧的工運熱。在蔣渭水的領導下,積極介入勞資爭議,並以工友會名義組織勞動團體,為底層的勞苦工人謀福利。

 

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總統府提供)

 

發生在同年的「高雄淺野水泥會社工人罷工事件」,更是台灣抗爭最久的工潮,今天就來簡單瞭解一下這個歷史事件。

 

在淺野水泥設立前,台灣各項公共工程所需的水泥都是從日本內地進口,後來因日本生產的水泥不足以供應台灣市場,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開始有了在台灣設廠的計畫。最終定案落腳高雄,於1917年正式完工。

 

由於是台灣本地少有的水泥工廠,因此淺野水泥在市場上獨佔鼇頭,短短十年間的年產量已經高達11,900噸,成為一間擁有超過三百名工人的大企業。不過,看似美好的光景,背後卻存在著黑暗的盤算。

 

 

1927年,因經濟蕭條導致廠內產量減少到三成半,為了不虧損,淺野資方決定開除部份工人以省下人事費用,不過按照當時的法律,如果解除雇主關係,資方必須給予員工約五百圓的救護金及就業準備金

 

但淺野卻鑽法律漏洞,藉無理的原由將工人免職,以迴避退職金,引發許多工人的不滿與抗議。

 

為了平息工人們的怒氣,淺野公司不但沒有妥善處理,還收買一些貪小便宜的「分化蟲」,對抗議工人搞破壞,用以對抗員工,好讓公司有機可乘。

 

1928年3月,其中一名陳抗的工人吳石定,遭警察拘留三個月,也讓淺野水泥抓到機會,藉此把他免職且拒發退職金。

 

當時的高雄機械工友會會長黃賜乃一氣之下,率領著工人們要求會社取消處分,結果,會社不但沒有收回命令,更趁機再解雇41名工人。

 

 

這下子真是一發不可收拾了,工友會也關注到這個事情,於是全體幹部開會,決議實行700餘人的罷工以資對抗。

淺野水泥工廠(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台泥高雄廠)保存推動 提供)

 

蔣渭水則連忙趕赴高雄,臨時設置「淺野洋灰罷業職工總指揮部」,並火速展開宣傳行動,利用海報發佈勞資雙方的爭議問題,以及預備舉辦全島性的演講會,給予實際的行動聲援。

 

後來,指揮權移交「工友總聯盟」並改設「台灣工友會總聯盟淺野爭議本部」,由黃賜和盧丙丁擔任最高指導,準備進行持久抗戰。

 

如此大動作的行動,也引發社會上的注目,但資方仍不讓步,不僅一方面擴大解雇,另一方面還四處募工,將分化蟲組織成籠絡團及吃飯隊,毆打罷工者,導致衝突越演越烈。

 

勞資雙方在數度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淺野水泥甚至串通警察以暴行罪逮捕機械工友會會長黃賜等31人,才讓這個驚動南台灣的淺野水泥罷工事件宣告失敗。

 

 

整個脈絡從1928年的3月6日到5月13日,長達兩個多月的抗爭活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卻也清楚地看到台灣勞工受到外來資本家的嚴重剝削時,展現的意志力與戰鬥力

 

儘管這次失敗了,不過,在那之後的幾年間,台灣勞工以罷工為主要手段來要求加薪、改善工作環境與縮短工時的訴求,至少獲得十餘起的成功事例。

 

如今,勞資議題再度成為社會對立,不禁讓人想起蔣渭水在成立台灣工友總聯盟時說的「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以古鑑今,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經驗學習到甚麼呢?

更新時間:2017/12/08 13:2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