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1
  • Dec
  • 2017

小火柴大幸福,點燃老台灣人的懷舊心。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2/01 15:32
從小看到大的猴子牌火柴。(作者提供)

上週在寒冷的溫度下寫台灣溫泉和洗浴文化,延續這個話題,當「洗澡」在家家戶戶逐漸普及後,「燃燒水」(Hiânn sio-tsuí,意即燒熱水)便成了日常中新增的一項必備流程。

 

 

而燒熱水自然就會想到要開瓦斯,但在沒有瓦斯的年代,砍柴生火是基本技能,那就更不能不知道「火柴」的重要性了,今天就來輕鬆談談火柴在台灣的發展故事。

 

把鏡頭拉到1938年的台中,當時日本人選擇在南區的「下橋仔頭」地帶,但因為沒有地緣關係,使用的都是一些畸零地,沒有辦法符合需求

 

危急之際,相中當地謝家「寶樹堂」所擁有的大塊田園,主人謝健先生以名下一塊約四甲的田地,和日本人交換條件,唯一的承諾是:「員工一定要用在地人」。

 

日本人果然也遵守諾言,成立台灣第一家火柴工廠─「台灣燐寸株式會社」,也聘請在地幹部和技術員工,派至日本受訓,學成後,「台湾の火柴」工廠便正式開工運作,是台灣火柴製造的先驅,此後,開創了下橋仔頭發展的美好年代。

 

這段事蹟,到現在仍讓老一輩人在嗑瓜子泡茶時還時常卦在嘴邊呢!

 

 

原先由日本進口的火柴為最大宗,在本地工廠設置後,本土的火柴品牌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當時在台灣流通的種類很多,本地自行生產的火柴主要以「新高山」品牌為主,其中銷售量則是「月琴」為最多最廣,也是摩登時代的時尚炫耀品!

 

日本時代最受台灣人歡迎的火柴品牌,新高山及月琴。(蔣敏全收藏提供)

 

可惜,到了戰爭時期,官方將「台灣燐寸株式會社」改制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中燐寸工場」,火柴變成重要的戰略物資及專賣品,與鹽、汽油、樟腦、菸草、酒等用品統一專賣,流量開始管制。

 

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了日產的經營,將台灣省專賣局改組為「煙酒公賣局」,原屬專賣局的火柴公司,則改組為台灣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並引進民間資本,開放民營產銷。

 

 

當時島內人口約600萬,火柴在每戶人家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導致工廠供不應求。

 

70年代初期,台灣火柴業更是邁向前所未有的盛況,縱觀南北就有68家火柴工廠,且年產量都超出市場需求量,光是一根小火柴,就有龐大的經濟收益,甚至還外銷其他國家,可說是當時的熱門產業之一。

 

台灣火柴公司的「自由之火」意象,為配合當局「反共抗俄」的政令宣傳,將台灣被比擬「自由之火」。(莊永明書攤提供)

 

大家很熟悉的猴子牌火柴,則是延續日本時代的風潮,寓意「馬上封侯」(猴子騎在馬背上,因猴子十二生肖地支為『申』,又與候爵同音,引申為馬上升、馬上封侯,象徵驛馬星動,加官進爵的福祿之日即將到來。)

 

因此當時許多火柴工廠也喜歡以猴子作為發行商標。
 

不過,短短的十年裏,終究敵不過世界躍進的腳步,當打火機及瓦斯的引進,因為方便而被廣泛使用,火柴的需求量自然減少了,許多火柴工廠便慢慢地式微。

 

 

一直到2008年,台灣最後僅存的火柴工廠「勝利」公司,也因為經營虧損而關閉,宣告這項傳統產業正式「熄火」了。

 

走過時代的老台灣人說,「一兩黃金,換一箱番仔火」,我們可以從諺語中窺探,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火柴和黃金一樣值錢的。

 

火柴產業更是一項造福人群的行業,它不僅帶給台灣社會很大的便利與幸福,也始終撥動老台灣人懷舊惜情的心,格外顯得有意義。

 

曾經,做為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隨著時光歲月的物換星移,以及社會的發展與變遷,逐漸退出了昔日的輝煌舞台,不僅見證了台灣人民的歷史,也寫下了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的在地故事。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