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4
  • Nov
  • 2017

台灣的「羅馬浴場」,從這時代開始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1/24 14:31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天氣又變冷了,終於有點冬天的感覺,也讓人變得倦怠起來,連洗澡都懶得動身。

說到洗澡,筆者常想起在鄉下的冬季時分,只要到了該洗澡的時間,長輩們總是會說:「天氣遮爾寒,毋免逐工洗身軀啦,腳手面洗洗ê就好啊啦!」意思是指,「天氣這麼冷,不用每天洗澡啦,手腳臉洗一洗就好啦!」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是不是跟筆者同樣有過類似的經驗,但話說回來,老一輩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台灣人又是在甚麼時候開始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呢?

時光回溯到日本領台之初,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乾淨,剛到台灣這個高溫又潮濕的熱帶島嶼時,很不能適應,一天可能洗個兩三次澡也不嫌多,但台灣本島卻沒個像樣的衛浴設備,為什麼呢?

因為傳統的漢人並沒有現代的衛生觀念,自然沒有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

漢人對於「身體清潔」的思維大概只局限於衣服鞋子穿上後,其餘的外露部份,如臉、手或腳(沒穿鞋的狀態時),經過一整天的勞動後,真正會用清水洗淨的部份可能也只有臉跟手腳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一八九五》,就可以清楚了解,那時的漢人會在床邊準備一盆水,用來洗臉、洗手加洗腳,這三個步驟結束後就可以上床睡覺了,欸…我覺得冬天就算了,夏天這樣會受不了吧?

也難怪老一輩的阿公阿嬤常常只叫人「洗手腳面」。

漢人就寢前,妻子替丈夫洗腳示意圖(翻攝自電影《一八九五》) 

而對於衣服底下的皮膚,只有「偶爾」在出現癢或其他不舒服的時候,才會拿濕布擦拭,重點是,這個動作還是在隔著衣物的前提下擦拭身體。……其實有點無言欸,這樣會舒服嗎?為何不乾脆把衣服脫掉,徹底的洗淨一番呢?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一定髒死了!這樣的日常習性看在有潔癖的日本人眼裡是相當不以為然,不過,也不難理解當時日本人為什麼都說台灣人身上有一股怪味。

就在這種洗浴條件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日常的清潔需求,日本政府開始將接收的公家單位設立公共浴場,作為日本人的共同洗浴場所。

 

這也間接地將日本人的洗浴文化帶入台灣,相關民營洗浴場所到領台的10年間發展的相當蓬勃;另一方面,也因為這股文化商機,意外開發許多台灣本地的天然溫泉,一開始是為了暫時填補台灣醫療條件的不足,才把溫泉作為軍用療養的途徑。

沒想到,卻吸引許多日本本地的溫泉業者慕名而來,搶起這條南方新天地的生意線,相爭來到台灣,由北至南,在各地的溫泉區域著手相關事業,後來甚至產生連鎖效應,連台灣商人也跟著經營起來,演變至今日台灣許多溫泉風景區的最初雛形。


 日本時代的屏東四重溪溫泉街(http://burt.pixnet.net/blog/post/42742253-%E5%9B%9B%E9%87%8D%E6%BA%AA%E6%BA%AB%E6%B3%89%E5%B0%8D%E7%85%A7%E8%A8%98)

到了1912年,台灣總督府基於「馴化臺人入浴之習、養成個人衛生觀念」的政策,特別撥一筆「公共衛生費」在全台各地的溫泉區域設立公共浴場,藉此鼓勵台灣人養成洗澡的好習慣。

不過這些公眾澡堂大多位於較偏遠的山區或郊外,加上業者又會搭配一些娛樂消費吸引顧客,使得消費族群變成有錢人家的享受。

一般人誰會有錢有閒跑那麼遠,又花那麼多錢洗一次澡呢?況且,在浴場坦誠相見、共同沐浴的裸身社交,這樣的價值觀普遍不被台灣人接受,多數人仍保留傳統漢人對於身體的私密性,足以見到當時台日間的文化差異。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20年官方實施全台地方改制,大致的行政區劃確立,也使這些公共浴場的經營權轉移到各市街庄,此外,總督府也以開放的立場,鼓勵民間業者加入浴場的經營行列,藉此壓低消費價格以吸引更多人使用澡堂。

於此同時,總督府在健康的思想宣傳也同步進行,透過學校教育和媒體宣導,開始大量在深植「衛生」與「洗澡」的關聯和重要性。

甚至在各地鄉鎮舉辦衛生講座及觀念宣傳,終於逐漸有了進展,民眾開始體認,「洗澡不僅可以維護個人衛生,還能夠預防疾病上身」。努力這麼久,讓公共浴場與洗澡的日常行為,更近一步走入台灣的庶民生活。

 

日本時代高雄溫泉廣告(郭吉清先生提供)

因為洗澡的觀念已在民間慢慢落實,同時日本又引入日式風呂桶,讓這項物質產業在台灣尋得新的出路,也造就一個現象,就是家家戶戶都有得洗澡了

隨著這樣的生活用品普及,其便利性的功能也快速取代公共浴場,使這些洗浴的初代改革者功成身退,走入歷史的迴廊中。

日式風呂桶(呢圖網http://www.nipic.com/show/2/61/ae3bd334894faa86.html)

那我們來探討,日本人到底有沒有「徹底」改掉台灣人的衛生行為呢?若是從筆者的經驗分享來看,好像也沒有「完全更新」,但以整個台灣的社會脈絡來看,絕大多數可以說是肯定的。

而關於「台灣人有洗澡的習慣」,在戰後也有一些有趣的對比

當時初來乍到台灣的中華民國軍人,因連年戰事的關係,導致政治動蕩與經濟的不穩定,現代教育當然無法全面貫徹,加上中國幅員遼闊,很多地方都有缺水的現象,不像台灣已經有自來水,自然就沒有「健康衛生」與「洗澡防病」的概念

當時也使台灣本地人與中國來的軍人產生很大的隔閡及不諒解,單從「洗澡」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台灣和中國相隔五十年的出入有多大。

時至今日,「洗澡」已經是大家每天必須做的一件事,尤其在炎熱的夏天,不洗個一次以上更是渾身難受

而泡溫泉則好像變成冬天預定的行程之一,更是親子或情侶間的加溫場所,也有很多外國人慕名而來,體驗台灣的溫泉與日本的到底有何不同。

 

回顧這段日常慣習的演變進程,從清領時期的吳沙進入蘭陽開墾,見到「燒水」不知為何物,還擔心可能傷害秧苗;到日治的大眾澡堂,以至於今天的北投、陽明山、關子嶺和四重溪並列為「台灣四大溫泉」,甚至在2003年還通過《溫泉法》

以保障溫泉的開發利用與永續經營,由此可見,溫泉與洗浴文化在台灣的落地生根,屬於台灣的「羅馬浴場」,也持續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