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 Mar
- 2018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3/3是日本女兒節,日本稱作「雛祭」(雛祭り),是女孩子的節日(也是兩津勘吉的生日),主要祈求女兒能平安順利,屬於「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
本來是在舊曆的三月初三,一直到明治維新後才改為新曆的三月三號,而哈日族的朋友所熟知的人偶擺飾,也是在維新西化後,重新與日本文化土著化的產物
一般家庭通常都在當天之前的一、兩個禮拜內,挑選良辰吉時做準備,最重要的是,一過了今天,就得趕緊把人偶收起來,否則會影響到女兒的婚期,將來很難嫁出去。
女兒節又稱「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為什麼呢?
這個傳統大致可追溯到平安時代,大量的漢文化傳入日本,受到中國唐朝「上巳節」(三月三)的「送厄船」和「曲水流觴」的風俗影響,人們用紙做成人形狀,表示自己身體不適便轉移到人形上,然後放入河中流走。
現在日本有些地方仍保持這種習俗,在農曆的三月初三當晚,把各式各樣的人形娃娃隨著河裡漂流,祈求健康、平安。
根據記載,「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漢代的文獻。這個節日在當時有個很獨特的風俗,簡單來說,就是官方為了年輕人而舉辦的狂歡派對,可能大家會想,在政治封建、民風保守的古中國,真的會有這種活動嗎?
我們來看看史料的敘述,按《周禮.地官.媒氏》的內容顯示:「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注意內文中的「奔者不禁」,這個「奔」的意思,就是指這些嗨翻天的男男女女,可以不受道德拘束的在於戶外約會,也可以大膽地在河邊臨水沐浴,尤其,在這期間的男女更可以來場「魚水交歡」(嘿嘿…你懂的…)。
這些都不算違反常禮及道德規範,因為人們在這天必須祭祀掌管婚姻和生育的神明「高禖」。一直到宋代,因為理學盛行,禮教嚴謹,這樣的文化習俗在漢人文化中才逐漸式微。
十七世紀開始之後,開始有大量的漢人一批批移民到台灣,這些傳統的漢文化也隨著先民渡黑水溝來台。早期的閩南裔台灣人在農曆的三月初三有掃墓的習俗,同時也是玄天上帝的聖誕,因此,祭祖拜神是必須的。
連雅堂所著的《台灣通史》也寫道:「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因此這天又叫「小清明」。
但是漳泉兩州的掃墓日期都不一樣,漳州人在三月初三上墳,泉州人則是清明節當天掃墓。關於歧異也有此一說,漳、泉人常因清明節買菜引發糾紛,結果大械鬥,最後官府乾脆直接規定,漳州人在三日節、泉州人在清明節掃墓
另一種說法是,漳、泉兩州移民來台者眾多,早就發生好幾次械鬥,因為漳州人多,勝場數較多,因此泉州人對漳州人恨之入骨,勢不兩立,甚至互不嫁娶,連掃墓日也不願同行。
時至今日,漳、泉兩州的人,早就沒那麼嚴格區分啦!因為不用分那麼細,大家都是台灣人嘛!
不過,我們重新來檢視這個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經時代的更迭而流轉到不同的漢字文化圈國家,像韓國、日本、越南等,都以各自的形式繼承了這樣的文化資產,並在自己的領域隨著本地民情而再造,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產物。
同樣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台灣,雖然仍保有先祖們的傳統祭儀,但習俗的普及度反倒隨時代流失,以至於無法將文化予以更「內化」,且保有深度及內涵,延續而創新,除了借鏡他國之例,我們對自己文化的主體覺醒,必須更重視才行!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