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0
  • Oct
  • 2017

世上的每一種愛情,都該無罪…

作者 黑豆玄米小姐

2017/10/20 16:54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入睡前,記憶猛然將我拉到十多年前走進校園的那個夏天。

人群裡鬧哄哄的,大家都在拉裙襬、照鏡子調整瀏海,班上還有幾個女生擔心臉上不討好的青春痘、發紅的粉刺,偷偷從裙襬口袋中拿出最新款的遮瑕膏前前後塗抹好幾回。

 

慢慢的,一籠一籠的人潮都擠到了講台前,一個個依序坐下。所有人的裙襬上攤著剛出爐還發熱的學生守則,正襟危坐地演唱校歌,有一點認真、有一點緊張,也有一點點的蠻不在乎。

站在我隔壁的女生剛好是隔壁班的排頭安苡恩,她一臉白皙,大眼睛,長相出眾地甜美,聲線偏低,她是我上高中第一天第一位主動跟我說話的同學,她是第一個趴在我身上哭過的女生…

我看著她就知道她注定是風雲人物的基因,她果然成了隔壁班連續好幾屆的班長。

高三的時候她的性向成了許多人八卦的話題人物。她性向的爭議在班級間傳得沸沸揚揚,這些傳聞的目的是為了消遣,還是為了娛樂,我始終困惑。

出身和性向都是無法選擇,無法逆轉的。

我能理解人們批判謊話連篇或官官相護的政客,但女生喜歡女生,為什麼要被議論被道德攻擊?一個人性向、一個人的愛情或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礙到誰又招惹誰了?社會充滿五顏六色的霸凌,而同志碰巧是其中一種。

社會一直在進步但霸凌卻從未減少,對「異己」的敵意從未減少。文明要的不就是思想的進步嗎?

安苡恩各方面表現都突出地讓人無法忌妒,她的靈魂是男生,她只喜歡女生。同性戀這件事對她來說一度是個死結、殘缺,一種沒有犯罪、天生就帶在身上的恥辱感。

她的童年在性別認同裡掙扎,她說: 「迎合社會的標準過日子,只是讓自己的日常變成一種不斷磨練演技的表演,最後分不清楚自己真正的腳色。」她在大二那年告訴母親,預知到女兒要面對社會龐大的仇視情結,她的母親滿臉淚。

她告訴母親:「會有方法得到幸福的,我會讓自己擁有幸福。」大二那年她愛上了音樂系的資優生謝齡羽。謝齡羽擅長彈鋼琴和拉小提琴,是系上的校花、手語上的社長。一日她們放學後的激吻被同學目睹,耳語在校園發酵。

 

謝齡羽的母親哭著對苡恩說:「你們都很好,你們沒有錯,只是這個社會不容許你們,我是個自私的母親,我希望你放棄這段關係好嗎?你沒有不好,但如果你們試著喜歡異性會不會讓彼此有更好的可能。

也許是你們太常膩在一起了,才會把友情模糊了,才會把友情錯當為激情或愛情。」她們的情愛被否認被狠狠貼上任性的標籤。

現實是,性向是無法逆轉的。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同志,身為非主流,注定處在一種弱勢的位置。

我像一般人一樣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庭、小孩,渴望所有一般人眼中所謂再平凡不過的幸福,喜歡女生這件事不是我的選擇,只是打從我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對方就只能是女生。

異性戀的世界有很多框架,他們清楚標明男性與女性特質的分野,很多時候這是把異性戀的思維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結果。

很長一段時間,我有過自我排斥,甚至在面對自己的性傾向時,我自己希望是異性戀者,那麼我的人生也許就能輕鬆簡單許多,但我不是,最後我告訴自己,性向是我與生俱來不可變質的一部分,我為什麼要否決掉上蒼給我的性向?

如果連我自己也無法誠實地面對自我的性向,我間接輕視歧視了我自己,再無法以自己為傲。出櫃是出自自我內部認同的一種激進行動。

母親懷我時已經是高齡產婦,她打了好多排卵針、一試再試才有了我。對我來說,只要能夠擁有父母的認同就夠了,世界其他異樣的眼光都無所謂。

 

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不過是在誠實與隱藏之間選了後者,精神壓力不會減少,只是不願再對自己愛誰說謊。

將自己最容易被社會攻擊的地方公諸於眾昭然若揭,也許會讓自己處在浪頭上,卻是宣示自我認同的決心。」安苡恩那晚在圖書館的階梯前對我訴說,她說了一整晚,她說她對這個世界沒有恨,很多時候是失望。

如果社會沒有歧視和偏見,安苡恩的笑容裡不會有憂鬱的瞬間,她會是人們口中的人生勝利組,而性向只是她追求愛情的一種屬性。

社會上的歧視和傲慢之所以存在,有一個形象暗流的連結,是補足自身優越感的一種作為。莫非霸凌他人,使他人不幸,也能享受一種快感或優越感?

同志不論是先天或後天定論,都沒理由成為眾矢之的。

終歸是排他性,主流排斥非主流,非主流就淪為次文化。

世界多可悲,連性向都要分等級都要歧視?連性取向都可以被霸凌?喜歡同性,到底錯在哪裡?為什麼被惡意歸類為次等民族?社會為什麼要用多數棒打少數族群?愛不愛誰,喜歡男生或女生就是一個性取向,從來都不該被批判。

也許老天爺一開始就決定世界上本來就是有三種愛情模式: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只不過過去異性戀有一黨獨大的特徵,讓後兩者在強烈社會壓力下產生壓抑的自衛行為?身邊同志朋友都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期盼幸福或擁有愛情。

異性戀的人追求幸福都這麼難了,他們的與幸福相遇的機率就更低了。

歧視,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消失,很多時候,偏見是一種若有似無的霸凌,也或者說,偏見的本質便是歧視。

 

人們排斥異性戀以外的人類,是不是就跟人們歧視單身族群、貶抑居家男、嘲笑三十歲以上的未婚熟女、歧視單親家庭是一樣的邏輯和策略?

寧缺勿濫的單身族群被定義為「不被愛的族群」、上個世紀的居家好男瞬間被降格「封閉宅男」、三十歲以上的未婚熟女被貼上「拜犬的可悲標籤」、離異的單親家庭被貼上「不幸家庭的標籤」。

歧視是世界和平最大的束縛,如果我們尊重上帝,我們應該要尊重祂的創造物,不是嗎?很多時候可能是一個不友善或不屑的眼光、一個狂傲的偏見,就足夠讓這個社會距離「圓滿」又多了一公分的距離。

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謂平權,不過是社會終於可以認可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平等的一個位置,不再有所謂誰尊誰卑的信仰或驕傲。

每一種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歧視都奪取了社會關於愛的認知!同志從來不是原罪,該矯正修正的是恐同症論者的歧視和偏見。

黑人曾經是被歧視的族群,黑人生為黑人,他們錯了嗎?種族隔離的時代,黑人不能與白人共用一台飲水機,而世界對同志的歧視,就是不允許他們共用婚姻制度。

性傾向,真正的公平正義便是「認同同志存在的正當性」,及「它與異性戀的存在的平等意義」。

性別無貴賤,男女無尊卑,性傾向的差異,不該成為攻擊一個人的藉口或偏見。如果追求婚姻是基本人權,那麼剝奪同志擁有婚姻的正當性在哪裡? 

耶穌基督說「愛人如己」、「愛鄰如己」,基督教的核心宗旨是慈悲,祂定然不願人類彼此用語言或任何形式屠殺異己。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貧富或社會階級的差距,都不該是人類互相仇視的理由。

如果聖經是耶穌的語言,便能理解唯一能激怒耶穌的便是以宗教為名、傲慢自大排斥荼毒異己的偽善者。慈悲的本質是反對一切壓迫與歧視。人皆生而平等,本無高低之分,剷除異己不過是自人類滿足私慾虛榮心的一種變質霸凌。

同志的愛情被汙名化、他們的存在被詆毀抹黑、他們的愛情承擔了太多莫須有有的道德汙名。

愛滋患者多為同性戀是社會給同志的刻板印象,是社會給他們貼上的非理性的負面標籤。四年前年疾管署即指出該年愛滋病發病者中,異性戀者佔四成,比男同性戀者多了三成。

人生,要永遠幸福快樂,是一件多麼難的事;人生要面對的困難已經太多。人性,最珍貴的是將心比心,是同理心。人性,最殘酷的是鬥爭、是屠殺異者。

「恐同症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們無法站在別人的鞋裡同情共感,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說法會不會構成「非我族類」的語言霸凌。他們說同志的愛情沒有實踐的價值,只有異性戀者才值得擁有光明正大的愛情。

恐同症論者不斷抨擊異性戀者以外的愛情,他們的意識霸凌像淋上火把的大雨嘲笑他人的愛情。

他們以道德之名進行霸凌,擴大社會的偏見和誤解,讓下一代對同志有了恐懼和偏見,偏見如果無法修正,便會一代傳過一代,最後謬論在人群中成為了真理,又過了橋,又傳到世界另一端!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黑豆玄米小姐

  • 清大英文系文學組畢業,極度理性與感性,看過的日韓劇遠多於歐美影集。意外喜歡的飲品是黑豆玄米抹茶,最容易上癮的休閒活動是剪報。喜歡站在輕熟女的角度用心理學解剖每一段愛情的實驗過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