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5
  • Jan
  • 2018

愛情中「曖昧」態度,恐為自己招來致命的殺機

作者 晨恩

2018/01/05 10:36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在愛情的世界裡,許多愛情專家總是將愛情故事講述的溫馨感人,讓一些痴男怨女對愛情充滿了無限的浪漫想像,卻忘了愛情的關係中有很多需要學習與承擔。

 

 

實事上,愛情有時候是一個危險的遊戲,一不小心可能會讓人「魂斷藍橋」,陷入痛苦與遺憾的悔恨之中。

 

2014年台大宅神在街頭殺了自己的前女友,以及2017台大宿舍同志潑酸情殺的事件。有許多人因為感情上的失落挫折,因為愛不到對方而選擇毀掉了對方,這究竟是一個病態自私的愛情,還是充滿著憤怒的報復行為。

 

有些人在愛情裡喜歡維持一種「曖昧」的關係,讓自己可以在沒有責任的壓力下,享受被人呵護與疼愛的甜蜜喜悅,但卻忘了瞭解對方是否具有如此彈性的健康心理。

 

否則因為對愛情的執著與認真態度,有可能將曖昧訊息賦予選擇性的解讀,以鋪天蓋地的心態付出情感與奉獻自我,只會了維持不屬於自己的愛情關係。

 

有時候面對分手的時候,因為怯弱的心理特質,沒有清楚明白拒絕對方,讓別人誤以為彼此間還有修復的空間,而願意努力為這份愛情繼續付出自我。明明談好分手卻允諾一起出國、明明要分手卻刻意保留對方的東西在身邊。

 

 

在這樣的互動關係中,失落的人會被曖昧訊息誤導,認為彼此可能有自己努力的機會,讓人會不斷想去挑戰關係的界線,抱著希望想要慢慢融化你的心、期待跨越這條被拒絕的界線,最後卻在反覆衝突中受傷,心也開始變質埋藏怨恨的咒念。

 

我有一位朋友在FB上遇到前女友,言談中感覺到她婚後的生活過得並不快樂,當下提出想要一起吃個飯,希望可以給她一些支持與安慰,但他的女友很清楚地拒絕了,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要用怎樣的關係見面呢?」

 

我的朋友很傷心,但我卻告訴他應該感謝前女友的拒絕,讓他的心可以清楚維持在安全的界線之內,沒有造成彼此生活上的矛盾情緒與傷害。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先生!、、、好きになってもいいですか?》劇照

 

曾經有一位學生對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愛意,老師告訴學生這是不被教學倫理接受的,但卻同時對學生的愛意表現出驚訝的態度,好奇的追問學生為什麼會愛上自己,以及邀請學生外出遊玩聊天。

 

 

雖然,老師說明了對學生的追求因為現實而無法接受,但隱藏的話語卻顯示對這樣的關係是好奇與害怕,容易讓學生誤會只要多做一些努力或是將愛情保守為秘密,自己與老師就有可能發展出一個愛情故事。

 

於是師生曖昧的關係就孕育發展,但對學生的傷害卻是一生永恆的。

 

心理學認為人在溝通時,會以不同角色狀態面對溝通,平時我們會以單一角色與對方互動。

 

但有時候因為個人成長經驗,會導致在溝通時扮演著兩個以上的自我狀態,除了表面的一種合宜的角色進行溝通外,也隱約傳遞出另一個隱藏性的不健康角色狀態,造成彼此間誤會或衝突的溝通模式。

 

心理學家柏恩認為這種矛盾的關係,是一種以「曖昧動機」為根本的心理遊戲,以合理化形式展現出的溝通方式。柏恩認為玩這種心理遊戲的結果,往往會使人感到痛苦,甚至落入遊戲模式的危險陷阱。

 

 

心理遊戲表面上看來是合宜的互動,彷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際上,在兩人之間沒有存在誠實的自我表達、真實的親密和尊重的關係,最後都讓受傷的人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心中充滿了一種憤怒的怨念。

 

這些心理遊戲的互動語言,包括以打鬧的互動模式展現或述說「是的我想要…但我無法…、我很想…但因為我一直太忙了…,我只不過想跟你道歉…或我只是想幫助你…」之類的用語來掩蓋內心的動機,造成關係互動中曖昧訊息的傳遞。

 

因為沒有明確的表達清楚意圖,讓對方心裡存有許多幻想的空間,最後換來情感中失望、挫折的情緒與憤怒。

 

在愛情的互動中,我們要避免模糊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錯誤的語言,停止在關係中傳遞兩個以上的訊息給對方,不要讓對方因為模糊了關係的界線,感受到被玩弄的憤怒報復行為,為自己帶來致命的殺機。

更新時間:2018/01/05 10:3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