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Nov
- 201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一位28歲生第一胎的新手媽媽,因乳量不足,自己成天雙手擠奶集乳哺育新生兒,不到一週就覺得左右手的大拇指底部逐漸使不上力,甚至雙手手腕關節外側痛到無法擰毛巾拿奶瓶,就診後確診罹患「媽媽手」。
擠奶手部擺位不當 拇指過度使用易導致媽媽手
收治該名婦女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表示,經詢問病史,發現其在懷孕末期有肢體水腫情形,若懷孕末期有肢體水腫容易導致孕婦肌腱腫脹或周邊神經壓迫,再加上產後擠乳的姿勢不正確,便容易患上 「媽媽手」。而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其位置在大拇指底部、靠近手腕的外側邊,由於手腕不當施力導致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而造成疼痛。
媽媽手非女性專利 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可治療
趙明哲主任說,該名婦人的「媽媽手」經過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藥物,很快就獲得緩解,搭配物理治療師執行超音波等儀器治療與運動指導,與職能治療師製作護木穿戴、教導省力的擠乳育兒方法,接受兩週的復健治療後,已恢復腕關節的正常功能。
趙明哲主任強調,新手媽媽的擠奶集乳,可以請先生協助,若需自己擠乳,使用同側手肘時應盡量貼近腰部,讓手腕關節接近直立方向,拇指才能省力外展,比較不會因擠乳而罹患「媽媽手」;此外,媽媽手好發族群不單只有女性而已,通常會與職業傷害及不適當的手工具使用有關。
抱嬰、哺乳姿勢要正確 盡早就醫免受痛楚
趙明哲主任建議,新手媽媽在抱嬰兒時,盡量讓手掌、手腕成一直線,與五指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哺育母乳時,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同一姿勢太久。最重要的是,一旦發覺手腕外側持續疼痛,休息亦未改善,應及早尋求復健專科醫師診療,避免服用過多藥物影響哺乳,並預防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