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疾病 結果共10,000筆

  • 出現「這幾種」症狀氣喘機率高 醫師:勿輕忽病情嚴重恐致命!

    氣喘病又稱為哮喘病,是一種受遺傳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的疾病,若父母都有氣喘的人,幾乎都會遺傳到氣喘病;但是,父母雙方家人都沒有氣喘病史的人,也可能罹患氣喘病,這就是受環境因素影響所引發,醫師表示氣喘可經適當的治療而緩解或恢復。有些氣喘患者會出現多痰。氣喘發作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可能非常嚴重,若未給予有效治療有致命風險。
    2024/02/02 23:05
  • 豪華郵輪爆不明疾病 乘客、船員逾百人集體腹瀉嘔吐緊急隔離

    美國CNN電視台報導,根據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冠達郵輪公司的豪華郵輪「維多利亞女王號(Queen Victoria)」自1月22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出發,進行為期3周的航行,然而已經有多達139名乘客和船員出現吐瀉等消化道症狀,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2024/02/02 16:07
  • 過年濕冷!氣溫降至15度「心肌梗塞增2成」醫曝1指數是大風險

    過年期間氣溫恐降,醫師提醒,低溫可能導致血管急遽收縮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讓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激增2.9倍,且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指出,氣溫每降低2.9度,腦中風機率也會增加11%;而導致國人暴露於急重症風險的原因,與代謝症候群,特別是長期被忽略的高血脂問題有關,高血脂民眾的診斷率僅約5成,若平時沒有透過穩定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一旦出現血栓,或是因為天氣、情緒激動等原因造成血管收縮,會導致血管堵塞,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隨時都可能找上門。
    2024/02/02 14:14
  • 交際菸偶爾吸沒關係? 研究: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每日吸菸

    都知道吸菸有害身體健康,但過年前夕不少社交聚餐,而「交際菸」已成為一種人情壓力難以拒絕,甚至認為偶一為之沒關係,但研究證實,偶爾吸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亞於長期吸菸者,而且心血管、消化系統癌症,以及引發各種疾病風險也會增加。
    2024/02/02 10:35
  • 中醫幫你治療「皮在癢」!濕疹分為3種類型 3招可改善

    不少民眾在入冬後濕疹發作,皮膚常發癢,忍不住搔抓就流出組織液,晚上睡覺時更是發癢到不自覺會狂抓,起床發現後便渾身遍體鱗傷,床上是滿滿皮屑與血跡斑斑。中醫指出,濕疹通常分為3種類型,日常生活中可用3招改善,避免濕疹反覆發作,若症狀仍未改善,建議至中醫門診尋求進一步治療。
    2024/02/01 15:28
  • 懷孕胖多少才合理?專家揭4類孕婦不同算法 增重過快要注意

    不少夫妻想趕在龍年生個「龍寶寶」,討個好彩頭。而在懷孕期間,體重控制對於孕婦來說尤其重要,若過瘦或過胖,不只疾病容易找上門,還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對此,身為二寶媽的營養師高敏敏和大家分享懷孕時體重該如何增加才合理。
    2024/02/01 10:57
  • 翁「腹主動脈瘤破裂」肚腫如懷胎9月 全身血流一半、瀕死3次

    78歲的徐先生去年9月從外院送至林口長庚急診,呈現休克狀態、沒有意識,經診斷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必須緊急開刀處置,手術過程中因出血量非常大,情況數度危急,瀕死3次,經醫療團隊與死神拔河,最終患者成功存活下來,去年11月底安然順利出院;醫師指出,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幾乎毫無症狀,發生率約2至7%,一旦破裂死亡率大增,往往預後非常差,包含老煙槍、高血壓、高血脂、男性、年紀大於65歲、心血管疾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
    2024/02/01 10:54
  • 嘴裡出現「3徵兆」恐是糖尿病!牙醫:舌頭龜裂是頭號警訊

    糖尿病,這種潛藏在生活中的慢性疾病,其徵兆可能不僅僅出現在我們的身體檢查中。在美國加州比佛利山,一位經驗豐富的牙醫Vivian Roknian醫師,透過對患者口腔的仔細觀察,揭示了三個與糖尿病相關的早期警訊。這些發現不僅令人驚訝,也為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途徑。
    2024/02/01 10:50
  • 脂漏性皮膚炎導致「這部位」發炎角質異常剝落 醫:速就醫治療!

    不少人都深受頭皮屑困擾,每當季節交替,氣候溫度與乾濕變化大的時候,頭皮屑問題出現尤其頭皮屑的如雪花般飄落在肩膀上,影響美觀,也會引起搔癢感,事實上造成頭皮屑的原因相當多,可能是生活習慣,或是疾病導致,皮膚科醫師指出在洗髮精的挑選上,建議使用單效洗髮精。
    2024/01/31 22:55
  • 習近平傳罹胰腺癌!醫曝出現「3症狀」快就醫:暴瘦要小心

    網友們經常喜歡亂發名人死訊,後來往往被證實是亂傳。但最近不得了,竟有網友瘋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疑似「癌王纏身」的消息!自稱護理師的網友翻牆至海外華人論壇說習近平在例行的健康檢查過後發現罹患胰腺癌,還對比他近期公開影像明顯消瘦,但因爆料者匿名,消息來源讓人存疑。醫師表示,3個月內體重驟降10%是警訊,但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也可能短期內變瘦,要詳細檢查才能確知。
    2024/01/31 18:52
  • 暗示身體出狀況!女性陰道炎恐飄「魚腥味」 醫曝4大異味類型

    當身體散發出異常的氣味時,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日常小問題,而是健康狀況的重要警訊。美國家庭醫師珍恩考德爾(Dr. Jen Caudle)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四種絕對不能忽視的身體異味,這些異味可能預示著潛在的疾病。
    2024/01/31 11:26
  • 不只頻尿、口渴!英國醫曝:腿上出現「小圓點」也是糖尿病警訊

    糖尿病,這個普遍而又複雜的慢性疾病,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話題。其對人體的影響遠不止於血糖水平的異常升高,它還可能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造成深遠的影響。除了我們常見的糖尿病症狀,如頻繁排尿、異常口渴等,英國醫師唐納文(Dr. James Donovan)最近在社群媒體平台TikTok上揭露了一種較少人知道的症狀:糖尿病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
    2024/01/31 09:55
  • 男子無預警「烙賽又血便」!痔瘡破掉還大腸癌?醫生全說了

    一直血便,是痔瘡或大腸癌嗎?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免疫相關疾病,容易出現血便、腹痛、腹瀉等問題,不過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受免疫系統、基因等因素影響,藥物、環境、壓力也是危險因子。
    2024/01/30 23:40
  • 先天聽損曙光!基因治療助男童 第一次聽見

    基因治療再突破,不只能治療棘手的鐮形細胞疾病,現在也幫助數名先天性失聰的兒童,重獲聽力,包括美國、中國大陸都有成功的案例出現。其中一名男童,在醫療團隊把正常的聽損基因注射進內耳後,從完全失聰,到現在聽覺已恢復到能聽見人講話、汽車經過。團隊表示,雖然目前僅能治療150多個聽損基因中的一個,但顯示出這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有望為更多失聰者,開啟新希望。
    2024/01/30 19:59
  • 天冷單眼視力突然模糊!5旬婦起床竟「眼中風」

    近日氣溫驟降,提防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外,也要注意「眼中風」!恩主公醫院眼科陳彥晟醫師表示,一名5旬婦人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突然單眼且無痛性視力模糊,一個月後視力仍不見改善,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眼中風併發黃斑部水腫,所幸治療後症狀減輕,視力也逐漸恢復。
    2024/01/30 16:00
  • 流感爆發!上周8例死亡「最小才3歲」 疫情高峰期曝光

    近日,流感疫情持續高漲,疾病管制署(疾管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增40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8例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年僅3歲女童因流感併發腦炎過世,成為今年流感死亡最小個案,該女童無慢性病史,且未接種流感疫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次較前一周略降,但仍高於過去三年,為十年同期第三高,他警告,寒流過後,本周疫情可能攀升達高峰。
    2024/01/30 14:41
  • 疲倦、煩躁不想上班 醫:「壓力荷爾蒙」不足釀禍

    身體長期疲倦要注意!一名68歲女性,最近兩個月一直感覺很疲倦,出門不久就想回家休息,遇到生活上小事就覺得很煩躁,身體檢查發現,腎上腺皮質醇及DHEA有嚴重不足的問題,進一步的檢查證實,是因為腦下垂體疾病所造成的次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補充腎上腺糖皮質素(可體松)治療後,疲勞的症狀即明顯改善。
    2024/01/30 11:16
  • 2歲孩喘半天「急需插管」!母深夜才送診稱感冒 醫怒了

    前幾日的寒流,讓各大門診、醫院都塞滿人潮,尤其呼吸道疾病與心血管患者更是不在少數。日前一名年僅2歲的小女孩不斷發出明顯的喘鳴聲,讓醫師嚇瘋趕緊將她送進加護病房,一測發現血氧僅87%(room air),恐需要插管治療;孰料女孩下午早已有此症狀,父母卻看似不緊張,僅稱「每次感冒都這樣」,讓醫師當場傻眼。
    2024/01/30 10:03
  • 新冠、流感病患續增!醫揭「做1事」感染率降60%:不代表免疫

    寒冷冬日病毒蠢蠢欲動,氣溫變化大是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加上適逢尾牙聚餐旺季,不少人中鏢生病,流感、新冠持續升溫,民眾陸續接種疫苗,但醫院門診依舊有接不完的患者,耳鼻喉科張弘醫師表示,最常被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對此,他提醒儘管打了流感疫苗並不代表就免疫,出門在外還是得戴口罩、勤洗手。
    2024/01/30 09:03
  • 慢性疼痛能根治?「這部位」經常痛到受不了 醫師:恐增加憂鬱風險!

    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2022年刊登一項研究顯示,接受PRT(疼痛再處理療法)一個月的患者中,有66%的人一年後幾乎或完全不再疼痛,醫界也有不同解讀,主要是慢性疼痛被過度心理化,可能PRT對某些患者有幫助,但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許多慢性疼痛患者有其他疾病,如憂鬱或焦慮,但不代表這是導致疼痛的原因!
    2024/01/29 22:59
  • 冬天養心術!醫揭「6大飲食習慣」保護心臟健康

    冬天最怕溫差大,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藝耀表示,許多人習慣透過食補暖身,但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如薑母鴨或羊肉爐,可能會對心臟疾病的患者造成負擔,要維持心臟健康,要養成6點日常飲食習慣,,包含攝取健康油脂、控制鹽分和糖分的攝取、挑選健康蛋白質等,也建議有心臟相關疾病民眾,在進行飲食調整之前,應該諮詢醫生的建議,以確保調整飲食的安全性。
    2024/01/29 17:20
  • 愛犬走了別哭!新APP用3D建模毛孩樣 虛擬復活續陪伴主人

    對著手機螢幕摸摸毛孩,立刻就冒出好多愛心互動,這是新創科技團隊開發出的一款APP,飼主只要將寵物的照片上傳,就可以利用3D建模,完整的模擬出毛孩模樣,對話、互動通通OK,即使哪天毛孩因年邁、疾病死亡,也能透過APP繼續陪著主人。
    2024/01/29 17:09
  • 阿扁罹患睡眠呼吸中止25%成人也有 醫:淺眠嗜睡是警訊

    前總統陳水扁今(29)自述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指出,約25%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障礙,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及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要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此疾病好發在男性、中老年、肥胖、酗酒、心血管疾病、下顎短小及服用安眠鎮定劑之病人,且常伴隨有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被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
    2024/01/29 15:21
  • 睡不好小心中風!醫曝25%成年人都有「這症狀」:易面臨多種疾病

    你是否常常感到疲勞、白天嗜睡、睡眠品質不佳、甚至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若是,你可能正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提醒,這種疾病不僅常伴隨其他健康問題,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甚至是中風。  
    2024/01/29 14:59
  • 低溫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恐猝死 醫師建議:可以多賴床一下

    台灣入冬最強寒流上周來襲,全台急凍,低溫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猝死,非創傷送醫到院死亡人數暴增,衛生單位提醒務必注意保暖,尤其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更要留意。醫師呼籲,針對心肌梗塞,及早檢查是關鍵,突發性的胸痛不可輕忽,抓住黃金時間就醫,以預防生命威脅。
    2024/01/29 14:4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