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道歉片小彤海龍蛙兵代言人台南twice超毒撞鞋志效殷琪
  • 搜尋:

    失傳 結果共172筆

  • 【一步一腳印】傳統文化不能斷 苑裡阿嬤藺草編

    阿嬤陳紅柿:「銘鴻,我要回去煮飯,要吃要快來…。」 紅柿阿嬤82歲了,除了耳朵重聽的毛病之外,她的身體硬朗、生活規律,和一般健康的老人一樣,常在家附近走動聊天,也仍然忙碌煮飯,扮演照顧家人的角色,但不一樣的是80多歲的她,可還有生產力。記者:「現在這樣幾行?」陳紅柿:「3行而已,3行再1行,3行過去…才留。」 紅柿阿嬤和妹妹做的是藺草編織,一把曬乾的藺草葉經過她們的手,變出了提袋、帽子或草蓆,這幾年地方上的文史工作者重新發掘這項幾乎要失傳的手藝,將阿嬤們請出江湖,年輕時曾經用來貼補家用的技術,現在讓人嘆為觀止。陳紅柿:「我們這些老人家好像古董一樣。」記者:「國寶啦。」陳紅柿:「哈哈,,像古董。」 陳紅柿:「看人做我們自己就會做。」記者:「紅柿阿嬤沒有?你?」陳紅柿:「我不用人家?啦。」記者:「這麼棒,你們現在要做什麼?」陳紅柿:「照那個圖畫一畫,我們就這樣做起來。」記者:「你幾歲開始做的?」陳紅柿:「我不是臭蓋的,真正的呢。」記者:「阿嬤你幾歲開始做的?」陳紅柿:「差不多8、9歲的樣子。」 根據台灣經濟發展史,藺草編織曾經是日據時代的外銷生產大宗,民國25年左右,靠著這些家庭編織出的藺草草帽,1年超過1600萬頂,產值僅次於台灣的糖和米。陳紅柿:「以前整間呢,老的、年輕的坐得整間滿滿的,看人做,她也做,她不認輸,她也不認輸,說人家會做,我也要會做。」 不要輸人家,回憶當年只要跟著就會做,這年頭卻沒有人肯學,60年代起逐漸沒落的手工業,沉寂了好一陣子,直到阿嬤的口述歷史成為苑裡鎮成立藺草文化館的重要依據,而她的話更激勵後輩,該做點事了。藺草文化館館長陳惠芬:「我們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她說的這句話讓我們很感動,她說傳統不能斷…,她講這個話的時候,我認為是語重心長,講出這樣的話,因為她覺得年輕人都不學了,那你這些工作後繼沒有人再繼續來學這些東西,不見了,我們傳統的產業的技術遺失了,相當的可惜。」 不讓傳統技術遺失,但是當年就地取材的藺草從哪裡來?其實現在也並不好找。陳紅柿:「早期溪邊比較多,或是野生,現在要把藺草苗留起來,現在只有苑裡才有。」 農會找了幾塊地將稻田改為藺草田,每年留下藺草苗,算是留下傳統也留下文化,更讓好久沒動手的阿嬤們活了過來。陳紅柿:「她好像82歲…。」阿嬤:「哪是,83歲。」記者:「你呢?」陳紅柿:「我82歲。」阿嬤:「再過來就我了。」 農會、社區和館長的號召,苑裡鎮所有曾經學過藺草編織的阿嬤們大集合,一起編織一起生產,是維繫傳統,,也是創造利潤,共同的藺草經驗成為可貴的話題。文化館裡的這個場地,重現了紅柿阿嬤描述的當年大伙兒邊做邊聊的美好氣氛。記者:「你今年做幾個袋子?」阿嬤:「哈哈哈,說你一天做幾卡?一天隨便也5、6卡。」記者:「做4、5卡喔?」阿嬤:「這麼厲害,你澎風,用講的加減講,澎風水蛙殺無肉。」 其實手工編織不容易,一個提袋得做好幾天,每個阿嬤各有專長,甚至開始產生微妙的競爭關係,不同的創意陸續出現,作品越來越有趣。阿嬤:「這是我自己做的名片夾…。」愛子阿嬤:「給模特兒穿,她穿了很滿意,就一直做內衣啦,做裙子啦,做領帶啦,做燈啦。」 鳳蛾阿嬤:「要比賽了…,電視上那頂帽子好像不錯,我就把它做起來,做起來比賽,帽子就是做這樣,我都做這樣。」
    2011/03/06 22:50
  • 張曼娟、三毛最愛 「普一」老滋味熄燈

    正值年節送禮旺季,卻有一家60年老字號糕餅店,悄悄拉下鐵門吹熄燈號,這家「普一食品」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來自上海的師父,民國40年創立後,名廚傅培梅、作家三毛和張曼娟都是店裡熟客,儘管面對新興西點競爭,曾試圖轉型,但最後還是不敵現實走向歇業,讓美食家開始擔心,少見到的「提漿月餅」、「翻毛月餅」等傳統北方製餅技術,會就此慢慢失傳。
    2011/01/27 12:12
  • 【老店,行過百年】走過115年!五代製餅 堅持傳統古早味

    跨過民國1百年,繼續為您蒐羅百年老店的故事,今天要帶您來看,高雄一家有115年歷史的糕餅店,他們從清光緒21年福建王家這一代開始做,再接手到今天的林家,已經傳到第五代,這期間遭到日式麵包的衝擊,曾轉型賣麵包蛋糕,後來還是走回傳統漢式糕餅,接手的三姊弟,把店面、Logo重新設計,但堅持不失傳統,因此像象徵圓滿的圓鳳酥,始終保持圓形,用的則是有5、60年歷史的木製印模,跟已經用到變成深色的烤盤,做出來的糕餅,古早味十足。
    2011/01/03 19:39
  • 加賀友禪美學 電腦動畫賦予新生

    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印染技法「加賀友禪」,是足以代表日本金澤地區的傳統工藝之一。加賀友禪的印染最常見於日本和服上,但近年因為穿和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和服產量因而減少,連帶加賀友禪這項工藝技術也面臨失傳的危機。一位專畫加賀友禪的老師,將加賀友禪的圖案變成一幅幅電腦動畫,甚至和其他藝術跨界結合,賦予加賀友禪這項傳統工藝,全新的生命。
    2010/12/24 22:41
  • 盆石山水作畫 失傳砂石畫技重現

    日本傳統庭園中,常見到用砂石打造的「枯山水」,「枯山水」的縮小版本,就是用用細砂石在小盆子內,製造山水景緻,日本一位大師花了10年的時間,找回已經失傳的水盆石作畫的技法,也就是在裝了水的盆器上,灑上顏色鮮豔的細砂來作畫,讓人看了嘆為觀止。
    2010/12/23 22:27
  • 來生宴!吃鵝「駕鶴西歸」 蜜餞喻酸苦

    國寶級師傅林添盛走了,家人跟徒弟用「辦桌」送他最後一程,他們遵循師傅傳下來的古禮,設計九道菜叫做「來生宴」,菜色道道有涵意,鵝肉代表駕鶴西歸,蜜餞代表晚輩心裡的酸甜苦辣,餐飲業的行家吃到這些「功夫菜」很感嘆,因為做法都快失傳了。
    2010/12/12 18:40
  • 綠學者出食譜 林向愷推獨門減肥湯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過去是民進黨多次選舉政策白皮書的重要起草人,拿筆的手居然也燒得出一桌好菜,他的招牌有面臨失傳的香酥鴨等,整理出70道獨門食譜,即將集結出書,就叫「經濟學者上菜」,揉合經濟學效率成本概念,要教大家輕鬆作好菜。
    2010/12/05 12:40
  • 慢慢熬煮出的湯頭 日「高湯」餐廳

    日本料理的湯頭總是讓人回味再三,特別是口感細膩的昆布柴魚高湯。不過現代人怕麻煩,很少人願意慢慢熬煮一鍋高湯,而是人工調味料取代,食品業者擔心這種日本獨有的高湯美食即將失傳,因此特別開設一間「高湯」餐廳,免費提供簡單的高湯餐點,要讓民眾繼續品嚐好湯。
    2010/11/01 22:16
  • 〈獨家〉韋小寶天地會 失傳2百年重回台灣

    說到天地會,很多人都想起金庸小說裡的韋小寶,斬雞頭入會,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台灣就有天地會的成員,只是後來就失散了整整200多年,現在僅存的天地會,從海外再把神秘的傳會儀式帶回台灣,有趣的是,其實能夠公諸於世的,只有外在儀式,入會吟唱詩詞時的手勢,都是絕對不能外流的。
    2010/09/18 22:48
  • 總舖師出書! 病榻口述辦桌人生

    台灣「國寶級」總舖師林添盛,要出書了;78歲的他,今年年初罹患大腸癌住院開刀,健康狀況不佳,跟林添盛有多年交情的交通部長毛治國,擔心辦桌的禮俗文化逐漸失傳,決定幫他出書;因為林添盛不只是台灣第一位,發明「辦桌」有提供桌椅、餐具的人,還辦過酬神「天子宴」,一口氣出了80幾道菜,轟動兩岸。
    2010/08/22 12:57
  • 「烤春筍」飄香 肉包菜成「專利」料理

    美食也能夠申請專利嗎?在台東有一家原住民餐廳裡頭,有一道叫做烤春筍的肉串料理,老闆擔心會被仿冒,讓美味失傳,所以使用「肉串結構」的名目申請專利,如果民眾想吃到這道料理,可得親自走一趟餐廳,才能夠吃到合法的美味。
    2010/08/06 17:43
  • 【一步一腳印】失傳40年豆香 充滿礦物質的火山豆腐

    到田�巡視作物,是溫羅玉琴每天的工作,因為不用藥,得常常來拔雜草,眼前這一大片綠色作物是黃豆,原本只是種稻休耕期的綠肥,但現在兼負傳承重任,命運不同了,溫羅玉琴細心呵護它長大。
    2010/07/11 22:04
  • 年輕人不愛 「北京可樂」豆汁漸失傳

    到過北京的人,一定會特別品嚐一下「北京小吃」,其實這些歷史長達百年的北京小吃,過去都是北京人的最愛,像是早餐一定要喝的豆汁,還有爆肚、醬牛肉等等,但由於現代年輕人越來越不愛吃,加上沒有傳人繼續鑽研這些小吃,這些所謂的老北京小吃,已經快要消失。許多小吃傳人就站出來呼籲,要好好的保護這些無形資產。
    2010/07/05 22:43
  • 清朝國歌「普天樂」 流落海外一世紀

    清朝的國歌是什麼旋律您能想像嗎?黑膠唱片收藏家潘啟明,最近無意中以美金50元的價格,大約台幣1000多元,在國外拍賣網站,取得一張在西元1914年製作的唱片,裡面灌錄了清朝最早的國歌「普天樂」,相傳是由大臣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譜寫,用在當時的外交場合,原本已經失傳,現在就帶您聽聽看清朝的國樂。
    2010/06/01 12:48
  • 失傳「蠶繭畫」遭竊 損失超過上千萬

    花蓮一名藝術家,專門畫失傳已久蠶繭畫,一般15公分見方,就要價1萬,但最近卻被偷走100公分見方的25年歷史畫作,那幅畫曾經被喊到超過千萬,如今卻不見蹤影,他沒有報警,只希望竊賊能夠良心發現,可以物歸原主。
    2010/05/12 07:09
  • 菊豆腐「18刀翻18刀」 老川菜台飄香

    正宗的川、湘古菜,不用飛到對岸吃,在台灣就嘗的到,飯店業者發現,這一年來四川菜跟湖北菜,慢慢取代上海菜成為熱門款,而且越有「古味」的越「ㄏㄤ」,特地讓主廚們飛到四川「練功」,學習對岸多款火紅的失傳古菜,但也苦了師傅,因為光是練切一朵「豆腐花」,就切掉將近4百盒的豆腐。
    2010/05/07 12:41
  • 傳承四代麥芽酥,業者?

    麥芽膏,這復古味名字連接的,可是很多四五六年級生,童年的零食回憶,幾乎不透光的色澤,不是添加而來,而是5天文火慢熬,從清清如水,一天一天熬出來的色度。傳統純正的滋味很費工,很多老味道因此漸漸失傳,不過,接手家業的林立群夫妻,堅持要用雙手守護這復古的味道。
    2010/03/16 16:49
  • 【一步一腳印】傳承四代麥芽酥 目鏡仔麥芽酥

    不是要製作麥芽酥嗎?林立群的工作,從做米糕開始,要用一年的圓糯米。 記者:「用長的不行?」麥芽酥第三代林立群:「不行,一定要圓糯米,你用長的,麥芽做不起來,沒那個Q性。」 圓糯米有那個彈性,這麼一蒸,6個小時 就從天黑到天亮,晨光中,另一個重要原料出場。記者:「麥漿是純麥芽打出來的?」林立群:「對,純麥發芽打出來的,打成漿。」記者:「沒放其他東西?」林立群:「都沒有,接下來就是,米糕蒸好。」記者:「米糕也是原味米糕?」林立群:「對,都原味,我們現在米糕好了,起鍋。」 我們之所以再三探問,因為這麼一連串看到的,就是米、麥,沒加糖,那麼麥芽糖甜滋滋的味道,哪裡來的? 林立群:「這剛好發到一半,它芽剛好跑出來,一點一點而已,那甜度還不夠,要等它有一定甜度,才能磨成漿,去做麥芽,我們吃,直接這樣吃,它是微甜的,它芽如果更長一點,就會更甜,所以麥芽,就是小麥的芽,叫做麥芽,麥牙跟糯米做的,所以取名麥芽,麥芽和在一起變麥芽膏,是麥芽膏不是麥芽糖。」 麥芽膏,這復古味名字連接的,可是很多四五六年級生,童年的零食回憶,例如這個裹在,竹筷上的酸梅棒棒糖,麥芽膏濃厚到,幾乎不透光的色澤,不是添加而來,而是5天文火慢熬,從清清如水,一天一天熬出來的色度。 麥芽酥第三代老闆娘廖寶珠:「這麥芽自古流傳就說,顧肺部,如果是軟的,吃下去就直接入腸胃,如果煮到像這麼熟,煮很多天才有這種深色度,這對肺部比較好。」 林太太很年輕時,就成為這個麥芽酥家族,第三代媳婦,嫁來第三天就開始,處理熱騰騰麥芽膏,所以也成了專家。廖寶珠:「不知道的人都會說,哇,麥芽很甜,不過我這只有麥芽而已,不會很甜,他們吃了以後,都說,欸,這怎麼這麼濃,這麼香又不甜,我說這是純的(麥芽)。」 傳統純正的滋味很費工,很多老味道因此漸漸失傳,不過,這對夫妻堅持,這樣的事,不能發生在自己家。林立群:「還好我們有兩個兒子,都很乖,跟我們很配合,讀書回來會看我們做,我們長輩給我們教誨,你小孩這功夫一定要學,不能斷,學會了,要不要做這行看他們自己,一技之長學在身,終身受用無窮,我們家訓就是這樣。」 廚房裡正在炒花生的,就是這麥芽酥之家,七年級的第四代了,滾筒燙的很,林暐倫還不時伸手往裡探。麥芽酥第四代林暐倫:「我在看它的熟度,你看它兩者顏色會有變化,它會慢慢變化,對,所以我要看它顏色,抓我要的。」 一屋子煙霧繚繞裡,有濃濃花生香,原來這也有講究,花生一定是要當季鮮採的,不能冷凍過,不然,再怎麼炒都不會香,只會焦。林暐倫:「它一下子就好了,它在好的時候,一下子就變好。」 所以關火,花生起鍋,動作突然變快,也就這一下子,剛離火的花生,要立刻移到電扇前面。林暐倫:「如果不讓它迅速降溫的話,它會持續加熱,整個也還是會焦掉,所以最後這個步驟,還蠻重要的。」 其實是每一步都不能輕忽,品質就在細節裡頭,炒好,脫了膜,金黃色的花生,林暐倫一杓一杓,灑到篩子上檢查,品質不好的,都要挑出來,那麼多花生,要檢查多久啊。 林暐倫:「剛開始學比較慢,就慢慢找,現在做久就是,很習慣,就是找很快。」 說到做的久,林暐倫從國小,就在這廚房幫忙了。林暐倫:「其實那時候還蠻掙扎。」記者:「蠻掙扎喔?」林暐倫:「對啊,因為,看到很多小孩在玩,自己都要回家幫忙,那時候童年會覺得,很不服氣啊。」記者:「沒童年了?」林暐倫:「對啊。」 不過或許命中注定,林暐倫的名字,就有個家族生意的印記,民國75年,韋恩颱風淹水,把從日據時留下來的,扁擔攤車,照片紀錄,通通沖走了,爸爸林立群說,暐倫的暐,就在記這件事,而如今,林暐倫不只是「人手」,還是個「好手」,家傳招牌麥芽酥,原本是媽媽專責,現在林暐倫做起來,有模有樣絲毫不差。 林暐倫:「剛開始回來接手的時候,有人看到說,嗯,是不是跑錯家了,就會問是不是哪個老闆,然後我們就會,拿照片給他(看)。」
    2010/03/14 22:26
  • 肴肉粉紅軟嫩 製作費工恐失傳

    具有家鄉味的年菜,煮起來可不容易!高雄一間餐廳推出一道叫做湖南肴肉的外省菜,製作過程就超複雜,老闆把後腿肉放入家傳的老滷中,醃上三天三夜,之後還得費力將它捆成元寶的形狀,不過因為太用力,讓老闆的手受傷好幾次,而過於複雜的製作過程,因為找不到人來學,可以說快要失傳。
    2010/02/19 19:11
  • 最後的漁獵部落 查干湖百人冰釣

    大陸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位於東北的吉林,冬季捕魚是當地必要的生產方式,漁獲量是夏季好幾倍,祖先遺留下來的古老人工捕釣方法,現在正面臨失傳,老一輩更憂心全球暖化,這種冰釣的冰湖奇觀,還能維持多久。
    2010/01/18 22:46
  • 梅花樁上展身手 中國最老拳術

    中國武術中有一種拳法叫做「梅花拳」,其中最厲害的就是「樁上功夫」,這種踏在沒花樁上施展拳腳的功夫,在武俠電影裡可以看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失傳。
    2009/12/21 22:44
  • 〈獨家〉錢難賺!抓土龍難度高 行家日撈上萬

    長得很像鰻魚的土龍,現在幾乎都是人工飼養較多,因為抓野生土龍的技巧,已經快要失傳,其實抓野生土龍不只眼力要好,動作也要敏捷,否則土龍一溜煙就會滑掉,不過對技巧熟練的老手來說,一天可能可以抓到5到10隻,少說可以賣上萬元。
    2009/11/16 19:30
  • 昔日宮廷指定貢傘 油紙傘精品化

    油紙傘在大陸有2千年歷史,除了多雨的蘇杭,是著名油紙傘產地,四川瀘州分水的油紙傘,自古以來更是宮廷指定貢傘的生產地;但是近年面臨市場狹隘,產量萎縮,技藝瀕臨失傳,來看油紙傘的傳人,怎麼讓這個產業浴火重生?
    2009/10/27 22:37
  • 單車進香團出動! 環保不失傳統

    怎麼進香最環保呢?在台南有一名電子工程師,獨創騎單車進香的方式,他在單車上為家中安奉的神明,打造基座,還在腳踏車後方掛了環保鞭炮,然後騎了10幾公里的路,載著神明去廟裡進香,強調環保又健身,果真引發熱烈迴響。
    2009/10/11 13:02
  • 〈獨家〉「5分鐘噴死H1N1病毒」 台大發明9月上市

    對抗新流感,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還可以用「噴的」殺死H1N1病毒,這種用「台大病毒崩」原料,製造出的第一批量產樣品終於曝光!台大實驗團隊花了6年時間研究,確認H1N1跟禽流感病毒,被噴了5分鐘後就會喪失傳染力,這項實證,也吸引了近30家廠商探路搶商機,業者有信心,最快9月份就能上市。
    2009/08/28 19:2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