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眼神渙散唐治平排隊結帳大廠裁員舊愛癌王年輕人氣象預報屏東政策住華科技
  • 搜尋:

    大學副教授 結果共484筆

  • 挺台力道增?拜登公布首份戰略白皮書 翁履中:有兩大重點

    拜登政府今(13)日公布上任後首份國安戰略,列出3大全球優先目標,點名中國大陸、俄羅斯是首要挑戰,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區域、全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也是美國長期利益所在,重申美國對台的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怡文線上訪問表示,「拜登政府選在中共20大及美國期中選舉之前,公布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有他想要傳遞的政治訊號,意旨民主黨執政的政府對中國大陸非常強硬,要跟美國民眾或全世界說『抗中是基本』的,而拜登政府的戰略白皮書有兩個重點值得觀察,第一、強勢的抗中態度,有政治意涵同時也傳遞強烈訊號,藉此爭取美國選民跨黨派的認同與支持,第二、在圍堵或制約中國大陸的部分,特別提到未來在科技戰、貿易戰上面會採取更強勢的手段,限制對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希望其他的國家能夠給予協助,整個框架相對來說非常鷹派。」
    2022/10/13 16:09
  • 核武戰爭恐釀世界末日?美國提出3種因應準備

    全球國際情勢危急,美國總統拜登6日指出,世界正面臨古巴危機以來最高的「核武末日」風險時刻,擔心俄羅斯總統普欽被激怒後動用核武,此外近期北韓頻頻射彈的舉動也令東北亞情勢更為緊張,南韓境內更掀起請求美軍恢復部署戰術核武的討論。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國華府近期都在討論『核子武器』是否在戰場上變成一種操作的手段,過去核子戰爭一旦爆發,對人類來說是毁滅性的行為,但隨著科技進步、軍事技術的進步,核子武器不再像過去,而是可以出現低當量,也就是進行小規模、戰術性的核武,只不過一但被使用,如果沒有人能夠壓制這些使用核武的國家,就可能變成戰場上合理的戰術操作。」
    2022/10/12 15:59
  • 北韓頻射彈 金正恩在想甚麼?翁履中:想獲得更多談判籌碼

    東北亞局勢升溫,在北韓12天內連射6枚飛彈後,6日下午還派遣12架軍機升空,在韓軍特別監視區附近示威飛行,隨即南韓出動30架軍機因應。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李作珩線上訪問表示,「全世界現在都很關注金正恩在想什麼,儘管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聯合軍事行動已對北韓試射飛彈做出強力反擊,但北韓似乎完全沒有退後,反而更進一步的採取較強勢的回應。從金正恩強勢的回擊分析,是想趁著國際局勢混亂,藉由採取非常強勢的軍事行動,進而在談判桌上爭取到更多籌碼,因為即使美國軍事實力再堅強,軍事支援也不可能深不見底,還是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金正恩在看到烏俄戰爭持續進行當中,美國又對烏克蘭投入非常多的軍事援助,加上美中競爭緊張的情況下,想測試美國的『資源底線』到底在哪裡。」
    2022/10/07 15:30
  • 烏俄戰爭、台海危機 美軍援武器產量恐不足

    根據《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指出,為防止大陸解放軍武力犯台,美國計畫將台灣打造成龐大武器庫,在等待救援的同時,確保台灣有足夠的武器能夠自我防衛,對此,專家學者認為有必要,且前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也警告,俄烏戰爭之際,若西方國家對普欽讓步,可能會使中國大陸侵台的機會增加。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國現在希望能盡可能地幫助台灣,設定台灣變成軍火庫或彈藥庫,以因應台海真的發生衝突時,可以在台灣本島就得到相對應的武器供應,但問題是烏俄戰爭仍在開打中,美國給予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加上自用庫存,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美國要如何解決產量問題,這也是美國官方現在遇到的極大挑戰,從台灣角度來看,台灣的武器要如何自己從其他地方取得,或跟美國要如何透過各種新法案快速增加台灣的軍事準備,這都是台美雙方必須要克服的挑戰,而在美國試圖透過各種方式幫助台灣的同時,台灣要去思考面臨武器可能供應短缺的問題要如何因應。」
    2022/10/06 15:59
  • 年度盛事!台美國防工業會議今日落幕 翁履中:透過交流溝通提升軍事合作

    第21屆台美國防工業會議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登場,今(5)日完美落幕,會議中討論美國與台灣國防合作的未來、武器採購程序以及台灣的國防和國安需求等,有助台美軍事合作可以更加提升。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5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台美國防工業會議在台美之間是年度盛事,今年的層級恢復且重視程度更甚以往,美國史上第一次派出國防部負責政治軍情的助理部長,在談話中特別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且一中政策維持不變,不過美國現在基本上對於台灣有兩個面向是可以幫助的,第一個、『訓練』,美國一直在強調台灣必須加強訓練,包括後勤訓練及合作,甚至未來的軍事演習要如何用合作的方式讓台美之間也可以加強軍事演習的合作,第二個、『國防預算』,這次台灣派出國防部副部長與會,會中強調台灣的軍事預算在逐年上升,今年跟去年相比上升13.9%,表示台灣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自我防衛的能力,希望可以強化台美的軍事交流,不過美國的態度恐怕期待台灣可以再拿出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軍事準備。」
    2022/10/05 16:05
  • 不懼大陸警告?美眾議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加回敏感條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14日才通過修正版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並刪減敏感條文,美國眾議院28日最新出爐的「台灣政策法案」則在實質方面加強台灣防衛,並把先前參議院版本中經過修改或刪除的象徵性條文加回去,讓參眾兩院的台灣政策法案雖然類似,卻不完全相同。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在參議院版本的台灣政策法案出爐時,看似挑戰過去台灣關係法中保持模糊的策略,凸顯美國對台策略逐漸清晰,也讓各界開始關注眾議院版本的台灣政策法案,但可以從兩點分析,第一點、『時間』,9月30日之後參眾兩院會進入選舉週期,也就是休會期直到11月8日美國期中選舉後才會重新開議,而開議不久就迎來感恩節和聖誕節假期,所以所剩的時間並不足以讓美國國會所有議員湊在一起把法案完全審議完成,這個時間點提出更多的是政治上『象徵性』的表態。」
    2022/09/29 16:42
  • 安倍國葬唱名「台灣」獻花 大陸沒反應?翁履中:日本創造出灰色地帶

    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7日在東京武道館舉行國葬,有將近218個國家的政要參加,而台灣應日本政府邀請,也派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駐日代表謝長廷出席國葬儀式,在儀式中,日本司儀以「台灣」唱名代表團獻花,原本外界猜測此舉會引發大陸不滿,但儀式結束後卻不見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抗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8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日本政府在國葬上的表現,對台灣民眾而言是更加公開力挺台灣,但在外交應對上,仔細觀察國葬的過程,雖然唱名時提到台灣代表團,可是在順序上巧妙的安排,讓台灣介於各國代表和國際組織之間,藉此創造出模糊、灰色地帶,給台灣一定友善空間的同時,也讓日中關係在緊繃之餘不至於跨過紅線,三方各自都有台階可以下。」
    2022/09/28 14:51
  • 安倍晉三今舉行國葬 岸田文雄「弔唁外交」不如預期

    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今(27)日台灣時間下午1點在東京都內的「日本武道館」舉行國葬,出席的國內外賓客約4300人,其中包括台灣、美國等218國及地區、國際機構代表,但檢視外國政要名單,G7國家領袖皆未出席,讓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弔唁外交」大打折扣。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安倍晉三的國葬吸引國際非常多政要到日本參與,而岸田文雄與這些政要間的互動是否會牽動日本未來的『外交政策』走向備受關注,因為岸田文雄在安倍晉三過世後常常提到安倍晉三的外交路線,所以想藉由這次國葬親近各國政要,延續安倍晉三的外交路線,不過目前日本跟美國走得很近,所以各國元首在看待日本外交政策時,恐怕會考慮到跟美國的關係,加上日本本身的外交政策沒有特別突出,不會跟美國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岸田文雄希望可以跟各國政要拉攏關係的同時,各國政要卻是在思考,只要了解美國的外交政策就行,跟日本的外交互動可能就不是很重要,除非未來岸田文雄的外交政策跟美國有部分脫鉤時,或許各國政要會更加重視與日本的互動。」
    2022/09/27 15:02
  • 中俄外長會晤 聚焦烏克蘭問題 翁履中:短期內僵局不變

    在聯合國大會召開及俄羅斯總統普欽簽署動員令之際,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會晤,雙方話題聚焦在烏克蘭問題上,王毅強調中方將勸和促談,而拉夫羅夫則回應俄羅斯仍願意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但對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聯合國的發言,接下來局勢恐怕會變成烏克蘭不願意和談。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俄烏戰爭開打初期,俄羅斯看起來非常強勢,好像不太願意坐上談判桌,但現在戰場表現有逆轉的可能,所以變成是烏克蘭不願意坐上談判桌,因為澤倫斯基擔心普欽會以停火做為條件和幌子,把和談時間拉很長,可能3年、5年甚至10年之久,這段時間對普欽而言是有利的,但對烏克蘭而言恐怕就不是太好的事情,因為烏克蘭非常需要西方國家源源不絕的支援。」
    2022/09/23 16:24
  • 尋找解方?大陸外長王毅會見美前國務卿季辛吉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9日在紐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王毅指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台灣政策法案和美國總統拜登的衛台言論,都嚴重破壞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並強調,要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當務之急是妥善管控台灣問題,否則將對中美關係產生顛覆性影響。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李作珩線上訪問表示,「季辛吉是開啟『中美溝通橋樑』的關鍵人物,回顧70年代,當時中美之間是沒有溝通橋樑的,但季辛吉身為美國國務卿大力敲開大陸大門,使中美之間開始有聯繫管道,這也是王毅在參加聯合國大會之餘,還特別去拜會季辛吉的原因,要釋出中美衝突正在升溫的同時,希望喚起當初為何要開啟友誼大門的訊號,就是希望雙方『保持溝通』或『互相交流』,這對中美雙方都是有利可圖的,也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2022/09/22 15:41
  • 有望重啟核協議?萊希重申須美國承諾 翁履中:非美優先處理事項

    對於伊朗核協議是否重啟各界關注,伊朗總統萊希近期接受美國CBS專訪,談到核協議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但因為美國先前不遵守承諾,所以需要拜登政府提出有約束力的保證,強調絕對不再退出才願意達成協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美伊雙方互信程度非常低,儘管伊朗總統萊希正在美國進行訪問,有不打算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會面,因為從2015年伊朗核協議簽署之後,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8年片面退出核協議,還對伊朗增加經濟制裁,要求伊朗在核子武器的相關準備上做出因應措施,隨後伊朗就不斷地跟美國進行溝通與談話,希望美國至少要保證未來不會再有片面退出的情況發生。」
    2022/09/21 16:46
  • 不畏大陸嚇阻 拜登四度「衛臺」發言

    美國總統拜登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專訪,直指如果中國大陸武力犯臺,美軍將會有史無前例的攻擊行動,對此,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這是拜登的心裡話,但白宮卻再次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反映出拜登總統對台灣的支持態度,但就美國官方而言,還是有滿多盤算的,尤其支持台灣這件事,美國要做出相對應的準備,不只是外交詞彙上的支持,可能軍方也要做出更多的盤算,至於『台海議題』到底要『戰略清晰』還是維持『戰略模糊』,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單位、智庫專家仍在爭論階段,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美國至今沒有改變『一中政策』的原則,所以台灣必須要非常冷靜的思考,是否已經做好自我防護的準備。」
    2022/09/20 15:34
  • 美國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 恐動搖「美中台」三邊關係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將在台灣時間15日凌晨2點審議「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這項法案涉及「台灣準北約化」、駐美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等,並將首次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外援資金,而此法案也讓大陸急跳腳。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這項法案是美國參議院提出,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眾議院的版本,雖然是重申挺台力道,可是更多的是針對『中美競爭關係』,此外,台灣政策法案也補上了非常多過去台灣關係法裡,可能還保有彈性空間的部分,在台灣關係法設立的時候,所保持的模糊空間可以讓外界有可以做解釋的部分,但現在若法案通過,模糊的空間就會相對減少,對台灣來說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跟挑戰。」
    2022/09/14 15:18
  • 英面臨內憂外患 王室穩民心仍具必要性

    73歲的查爾斯三世登基成為英國國王,有討論說他年事已高,治國太吃力,加上英國女王的辭世,讓反君主制聲浪再起,甚至英國首相特拉斯也曾經發表過反對王室的言論。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英國長期以來都有反對王室存在討論,尤其在90年代時聲浪最為高漲,但後來隨著伊莉莎白二世使王室形象有所翻轉後,反對音量又降低了。現在短期內大概不會再看到強烈要推翻王室制度的聲浪,主要是英國現在面臨嚴峻挑戰,內政外交上都面臨衝擊,社會上需要一份穩定民心的力量。英國王室沒有政治實權,過去伊莉莎白二世所扮演的就是穩定民心、安定社會的力量,現在英國社會飽受內憂外患,正需要王室力量。儘管短期內可能會有不同聲音,但英國王室存在還是有其必要性。」
    2022/09/13 17:03
  • 時代落幕!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 一生扮演穩定英國社會力量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日凌晨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安詳辭世,享耆壽96歲,這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而不僅英國民眾感到萬分不捨,美國、法國、德國等多國政要都紛紛致上哀悼之意。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陳韻雯線上訪問表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對君主立憲的英國在政治運作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君王扮演的角色是『象徵性意義』,並非政治上有實權,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個很特殊的存在。」
    2022/09/09 15:37
  • 交流漸升溫!美國眾議員團、法國會團訪台

    台海緊張局勢升溫,但來訪的外賓卻不斷,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情報暨特種作戰」小組副主席莫菲(Stephanie Murphy)昨(7)日與8名聯邦眾議員一起抵台,將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稍早也晉見了總統蔡英文,而同一時間,法國參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貝勒發(Cyril Pellevat)也率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8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外賓訪台越來越頻繁,傳遞出民主國家對台灣的支持無庸置疑,而台灣在推動民主化也做得很好,不過可以從『象徵性意義』和『實質性意義』兩個層次分析,第一個、『象徵性意義』,支持台灣民主,第二個、『實質性意義』,針對國防安全問題近一步討論,希望了解台灣面對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已經做了什麼準備。從過去幾次的外賓訪台,討論的話題或訪查內容都圍繞著台灣的『軍事準備』,除了了解台灣目前做的準備,在回到國會在審議售台軍事武器、國防預算時,更能知道要如何行動,才算真正的協助台灣,達到台灣能夠自我防衛的功能或效能提升。」
    2022/09/08 16:49
  • 為「台灣有事」準備 日本擬在沖繩增設燃料庫、彈藥庫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今(7)日對日本經濟新聞(Nikkei Shinbun)表示,日本將在南西諸島(Nansei Islands)增設燃料庫和彈藥庫,更妥善為「台灣有事」時做好準備。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可以從兩個面向分析,第一、是日本自己主動做出調整,第二、可能是美國要求或希望日本做出配合,但不論是日本主動或美國判斷,對台灣來說都是比較殘酷的現實,台海緊張局勢正在升溫中,台灣要做出更多的準備,同時要觀察日本國內是否對於調動有不同的聲音,近期有不少的反彈聲音,認為日本應該要極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而不是因為選邊站而決定跟美國一起採取非常強硬的態度,讓緊張局勢更加升溫,甚至造成沖繩或其他地區陷入兵兇戰危的前線。」
    2022/09/07 16:12
  • 疫情爆發後首次出國 習近平14日到訪哈薩克

    哈薩克外交部5日宣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14日到訪當地,和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會面,並簽屬雙邊文件,而這也是自疫情爆發後,習近平首次踏出大陸,對此,大陸外交部尚未證實。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習近平選擇出訪哈薩克的時間點很關鍵,基本上反映出,大陸對外關係還是很不錯,尤其在習近平帶領之下,雖然在疫情中很多國家,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認為大陸是一大威脅,沒有太多盟友願意站在大陸後方,但習近平選擇出訪證明的是,大陸還是有很多盟友,此外,在二十大舉行之前選擇出訪哈薩克,對大陸內部所要傳達的是,在習近平的帶領之下,民眾不用擔心經濟和外交問題,習近平有一定的能力可以維持大陸發展。」
    2022/09/06 16:39
  • 靠爸族!陸女「屎尿體」挨轟 遭作家協會除名

    現任中國西北大學副教授的賈淺淺,本獲選為作家協會2022新成員,但她過往作品涉及屎尿,曝光後遭到社群砲轟嘲諷低俗,甚至被網友稱為「屎尿體」;而她父親是前任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身份,更讓她被貼上靠爸族的標籤,引起網路熱烈討論。《澎湃新聞》報導,中國作家協會2日重新公告新會員名單,聲明中提到賈淺淺引發爭議。「中國作協書記處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後,研究決定、不將賈淺淺列入2022年新會員名單」。
    2022/09/03 09:39
  • 陸無人機技術落後美 仍足夠於第一島鏈發揮作戰能力

    大陸近年積極開發軍用無人機技術,可同時偵查和攻擊,隱身性也極強,技術急起直追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陳文越線上訪問表示「近期因為台海情勢升溫,使無人機話題備受矚目,大陸無人機技術在近幾年急起直追,全球都在關注。很多大陸無人機種已經外銷到中東、東南亞國家,換句話說,大陸無人機技術確實達到一定水準,才會被其他國家採用和購買。然而,美國早在1960年代越戰時期就已經開始積極研發無人機,只是當時技術尚未成熟,到了60、70年代,甚至80年代後,在戰場或衝突區域的使用上,美國無人機已經逐漸成熟,因此中美間的無人機科技研發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落差。」
    2022/09/02 16:20
  • 前蘇聯領導者戈巴契夫改革形象 對台影響大

    蘇聯末任領導者戈巴契夫8月30日病逝,享耆壽91歲,對國際社會有莫大影響力的戈巴契夫在28年前曾訪問台灣,與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副總統連戰等首長會談,並在立法院演說,預言大陸會對區域的影響力提升,引發全球矚目。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28年前戈巴契夫訪問台灣時,台灣剛進入民主化時代,甚至還沒有真正的完全民主化,而戈巴契夫代表的是,雖然是一黨專制的蘇聯但願意進行改革,所以台灣從戈巴契夫的『改革形象』、『改革契機』中學到了不少。」
    2022/09/01 15:03
  • 時代的完結!蘇聯最後領袖戈巴契夫逝世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30日病逝,享耆壽91歲,各國領袖紛紛向他致敬並表達哀悼之意,身為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在位期間推動民主化改革,導致蘇聯解體,還和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攜手推倒柏林圍牆,終結近半世紀的冷戰,被視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戈巴契夫是『冷戰時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一生都在致力降低冷戰衝突的可能性,生前得過諾貝爾和平獎,而對於他的逝世可說是一個『時代的完結』,不過他在俄羅斯境內的聲望恐怕沒有在國際間高,畢竟他上任後的6年時間主打『改革』跟『開放』,甚至強調共產黨必須要改革,對當時的蘇聯和共產黨是極大震撼。」
    2022/08/31 15:52
  • 挺台力道增?拜登擬要求國會批准334億元對台軍售案

    根據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拜登政府計劃正式要求美國國會,批准對台約11億美元(折合台幣334億元)的軍售案,其中包含60枚反艦飛彈以及100枚空對空飛彈。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從兩個層面來看,第一個、『軍事需求』,第二個、『政治意涵』,這兩項主要軍售內容過去都曾有出售給台灣,相對來說還是歸類在『防衛型武器』,至於美國國會是否會批准,目前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對於大陸持非常強力的態度,預料軍售案不會受到太大阻擋,過關的機會挺高的。」
    2022/08/30 15:32
  • 解放軍明起福建沿海實彈演習 翁履中:秀肌肉以傳遞訊號

    大陸解放軍宣布明起兩天(26日至27日)要在「福建沿海」南日島附近進行實彈演習,這也是距離台灣最為接近的區域之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5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解放軍進行軍事演習是要傳遞訊號,而非要開戰,從三個接收訊號的對象來分析,第一、大陸民眾,大陸即將要進入二十大、政權交接期間,所以維持政權穩定非常重要,在台灣議題上更不能因為西方國家的壓力就出現退讓或軟弱的跡象,必須展現強悍的態度,第二、台灣民眾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感受到非常強大的軍演壓力,對台灣民眾而言是個非常大的壓力測試,接下來這段時間也會有共機擾台等相關的消息不斷出現。」
    2022/08/25 17:28
  • 商討台海議題?美副國務卿會見陸駐美大使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23日會見大陸駐美大使秦剛,外界揣測這次兩人討論的重點,與台海議題有關,但對此美中雙方都無對外回應。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值得關注的是,通常美國國務院在高階官員會晤外國使節後會在雙方有共識的情況下,發布會後聲明,但這次雪蔓與秦剛會晤後卻毫無動靜,可見這場對話雙方都沒有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對於台海議題並沒有完整交集,無法對外有明確說明,或需要更多時間來著墨文字要如何表達會面的過程。」翁履中也提到「雖然中美之間還是保持一定的溝通管道,且溝通管道暢通,但是否有效還是值得關注。」
    2022/08/24 15:2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