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新冠肺炎金馬男星封殺失衡Laci Jane女偶像瓦斯火槍日本孫安佐信義區孫安佐經紀人
  • 搜尋:

    大學副教授 結果共484筆

  • 陸警告訪台行 麥卡錫強硬回「管太多」翁履中:台灣應表達真實民意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在春季訪問台灣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對此,北京當局警告他不要訪台,外界也擔憂,在2022年8月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對台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會再次發生,甚至升高整個台海的區域緊張,麥卡錫就此事做出最新回應,稱「北京不能決定他要去哪裡!」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如果就預期麥卡錫來台,北京政府可能會出現兩種狀況,第一種、考量到中美關係想要降溫,所以盡可能低調處理,第二種、不考慮中美關係,直接針對台灣問題做出強勢回應,要求現任的麥卡錫議長不要做出不智的行動,現階段的結果可見,北京當局已經正式喊話,希望麥卡錫不要造訪台灣,因此在北京當局做出這樣聲明後,麥卡錫還是執意而為的話,台灣非常有可能會遇到一些狀況,不管是軍事上的演習 、經濟上的衝擊。」
    2023/02/02 15:57
  • 為習普會鋪路?王毅20日出訪莫斯科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大陸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即將在2月20日出訪莫斯科,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欽會面鋪路。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中俄兩國越走越近,並不是預料以外的事情,是西方國家預料之中的事,但引發各界關注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烏俄戰爭仍持續進行中,因為沒有辦法在烏俄戰爭上有結局出現,所以讓西方國家投入非常多的資源,而俄羅斯在沒有得到任何大陸的實際軍援下,就已經夠難纏了,更何況未來中俄之間有可能走的更近,甚至成為更緊密的盟友關係,這會使西方國家非常的頭痛。」
    2023/02/01 15:34
  • 捷克總統與蔡英文通話 路透:外交重大突破

    蔡英文總統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昨(30日)舉行電話會議,雙方通話時間近15分鐘。不過在此之前,路透報導認為,由於台捷缺乏正式關係,這次通話非比尋常,是「外交突破」,甚至有可能會激怒北京。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台灣總統與捷克新當選總統進行短暫通話,當然可以說是外交突破,主因是過去歐洲國家都堅守一個中國政策,幾十年來都沒有歐盟國家領袖在當選後立刻與台灣元首進行通話,因此從外交角度來看,這回的確是非比尋常的突破。」
    2023/01/31 17:20
  • 布林肯訪中東前夕 以巴衝突加劇 翁履中:美國調解能力有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於29日訪問中東,但近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爆發激烈衝突,以色列軍隊突襲約旦河西岸難民營,與巴勒斯坦人交戰,釀成至少9人死亡,也是當地近20年來,死傷最慘重的一次,對此,美國敦促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安全部隊進行協調,並讓情勢降溫。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林旼叡線上訪問表示,「從1月初起以巴衝突就不斷升溫,這跟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極右派政黨上台之後,去挑戰長期以來的關鍵聖地有關,而極右派政府對巴勒斯坦持非常強硬的態度,導致從月初到現在的衝突,已經造成近年來最大的傷亡數,所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要能夠和談,機會和難度很高。」
    2023/01/27 14:54
  • 加州連2起槍擊案 揭亞裔移民生活難處

    美國加州三天內二度發生槍擊,死傷慘重,其中令人關心的是兇嫌都是亞裔,而在此同時,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以亞裔為話題的《媽的多元宇宙》,入圍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提,亞裔族群在美國面臨的移民挑戰,逐漸浮上檯面。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5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顧上鈞線上訪問表示「近年族群平等問題在美國越來越受關注,亞裔聲音也逐漸抬頭,雖然在影視領域中露臉場合增加,但同時也聽到不少亞裔在疫情期間遭到不平等對待的經驗。這次加州槍擊案槍手都是年紀稍長的族群,也就是第一代亞裔移民,他們來美國的時間比較早,因此受到的不平等對待更多、語言隔閡也更強烈,造成他們不容易融入美國社會,在亞裔社會相對封閉,對外連結有限情況下,這些第一代移民的相對剝奪感就更強烈。」
    2023/01/25 17:20
  • 傳美眾院議長今春訪台 學者析背後目的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援引一名直接參與會談的官員報導,聯邦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今年春季將訪問台灣,五角大廈正為此預做準備。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顧上鈞線上訪問表示「共和黨的麥卡錫從去年期中選舉前就表示,如果他當選議長,將循著裴洛西模式以現任議長身分訪問台灣,當時就引起不小爭議,儘管後續計畫暫時因為眾議院議長難產而延宕,但現在議長人選出爐、擺脫爭議後,麥卡錫可以思考真正訪台的時間,而目前連時間表都定出來,這場出訪看來越來越像要成行了。」
    2023/01/24 17:12
  • 土耳其外長訪美 盼美同意出售F-16戰機

    土耳其外交部長卡夫索格魯18日訪問華府,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談,雙方重點放在美國銷售F-16戰機的可能性,以及土耳其政府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顧上鈞線上訪問表示,「如果真能完成交易,有可能稍微改善土耳其和美國的關係,畢竟現在國際局勢不穩,而美國在2019年時,把土耳其跟美國一起合作研發F-35,且可能進行的F-35戰機訂單給取消了,從此以後,美國跟土耳其的關係就開始出現比較低谷的狀態,而隨著烏俄戰爭開打之後,土耳其扮演著一個關鍵角色,儘管土耳其對外是中立的,但對西方國家而言,土耳其的中立就變成負面的影響。,此外,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佈局需要更多的盟友,這讓美國重新思考跟土耳其的關係必須要重新修補,要讓土耳其可以稍微站在美國這邊。」
    2023/01/20 15:13
  • 布林肯2月初將訪北京 中美雙方盼開啟溝通管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於下月5日至6日訪問北京,與大陸新任外交部長秦剛會面,屆時將會討論複雜的美中關係和烏俄戰爭。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陳韻雯線上訪問表示,「在美中對抗的局勢當中,目前的緊張氣氛並沒有完全降溫,去年年底時,拜習會定調的是希望『設下護欄』,讓雙方能夠在競爭情況下『鬥而不破』,且當時就設定好由國務卿布林肯代表拜登訪問大陸,重啟溝通管道,同時,北京也釋出善意,從原先的戰狼外交轉變成相較溫和的外交模式。」
    2023/01/19 16:00
  • 英《香港半年報告》譴責北京侵蝕自由

    英國外交部最新發布的一期《香港半年報告》,譴責北京當局未能遵守《中英聯合聲明》,持續侵蝕香港的自由民主,甚至《香港國安法》的寒蟬效應已經滲透到社會各方面,對此,中國大陸駐英國大使館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並敦促英國停止干預香港事務與中國大陸的內政。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劉亭廷線上訪問表示,「這份報告裡強調的是『人權議題』,尤其非常明白的點出香港的自由法治,所以一定會遭受到大陸比較不高興或強硬的反彈,但同時也有很多人觀察到,這份年度香港調查報告,用字遣詞跟之前的相比是稍微溫和的,畢竟蘇納克上任之後,有很多人發現,他跟之前的首相們相比,對大陸的態度並沒有像傳統保守派陣營來得強勢,反而主打英國跟大陸必須要鬥而不破,必須要找到溝通管道。」
    2023/01/13 15:57
  • 鞏固印太勢力 日本、英國簽「相互准入」防衛協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歐美行,近日來到倫敦,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面,兩人正式簽署了「相互准入協定」(RAA),允許彼此可以在境內部署武裝部隊,而這不僅是英日兩國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防衛協定,英國也成為首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的歐洲國家。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2)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藍于洺線上訪問表示,「『相互准入』的意思是未來英國跟日本之間,如果在軍事衝突發生時,會相互允許對方的軍隊進駐到自己國土境內的軍事基地,從字面上來看和整個地緣政治的距離來說,對『國際政治』已經傳出世界局勢不是非常穩定的訊號,導致日本有必要去加強跟遙遠國度或盟邦做連結,整體來說英日之間的相互准入協議,反應的是,日本現在非常積極的在針對『自我安全防衛』做提升,英國也是在這段時間非常重視跟大陸的關係,向美國或西方民主國家靠攏,所以對俄羅斯跟大陸都做出防範,不過『相互准入協議』是否會很實用,嚴格來說『象徵意義可能大於實際意義』,畢竟如果亞洲地區發生軍事衝突或歐洲地區發生軍事衝突,雙方以地緣位置真的要派兵做協防蠻困難的,但這份協議簽署後,直接拉近兩國之間的關係,未來在各種合作上不無可能,英國跟日本的各種盤算都是從自己的『國家利益』角度出發,各國都在緊抓對自己國家最有利的事。」
    2023/01/12 16:20
  • 俄祭猛攻想逼烏和談 烏力守欲取談判優勢

    俄國總統普欽上月警告可能放棄核武「不率先使用」的方針,國防部長蕭伊谷也加碼要加強軍力,同時西方國家持續力挺烏克蘭,德國外長就承諾將提供更多武器。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1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近來烏俄戰爭劍拔弩張、戰雲密布的氛圍更強烈了,這場戰爭已經開打11個月,雙方都是兵疲馬困,俄羅斯最新報告也顯示2022年有高達470億美金的預算赤字,反映出受到西方經濟制裁的壓力非常沉重。這樣的龐大壓力也影響到戰場上的兵力部署,戰事拖越久,普欽的經濟負擔就越沉重,因此軍事上會強調攻勢,甚至運用瓦格納傭兵集團,要盡早取得成果逼烏克蘭前往談判桌。」
    2023/01/11 16:44
  • 美智庫兵推報告 台海戰爭美軍將慘勝 但付出代價大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最新公布一份兵推報告,模擬解放軍2026年入侵台灣的24種戰況,結果顯示,如果大陸武力犯台,將付出慘痛代價,且不會成功,但美日台的傷亡同樣慘重,台灣也會被摧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何冠毅線上訪問表示,「這份兵推結果跟過去幾年做出來的差不多,也就是台海若發生軍事衝突,以目前美國跟大陸的軍事實力來說,如果美軍全力介入、協助台灣,實際上是可以獲得勝利的,只不過勝利的代價非常慘重,且這份兵推的完整報告當中,是要提醒大家全力避戰,而不是真的要迎向戰爭,畢竟開戰的成本實在太高,此外,兵推報告還特別強調,就算戰爭按照兵推完全順利地達到設定目標,可以守護住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但同時美國、大陸、台灣,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付出慘重代價,所以台灣除了國防準備,還要思考有沒有除了戰爭之外的第二條路,是能夠繼續守護台灣的現狀跟安全。」
    2023/01/10 16:38
  • 今年首次!美神盾級驅逐艦穿越台灣海峽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表聲明指出,神盾級驅逐艦鍾雲號在5日的例行任務中,由南朝北穿越台灣海峽,並強調這次行經台海的任務,是在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也不在任何沿海國家的領海之內。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現在整體局勢,中美之間的競爭關係持續維持緊繃狀態,屬於比較低谷的狀態,所以在軍事上中美雙方都還是會秀肌肉,不論是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的軍事演習也好,還是第七艦隊或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印太戰略、東北亞地區的軍事佈局等都在強調自己的軍事準備是非常足夠的。」
    2023/01/06 16:14
  • 中菲元首會晤 不談南海爭議 只談經貿合作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在北京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展開2個月來的第二場面對面會談,中菲雙方都努力營造友好氣氛,甚至談到,中方願意繼續以友好協商方式妥善處理海上問題,重啟油氣開發談判,同時緩和兩國的南海爭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5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李作珩線上訪問表示,「小馬可仕從3日至5日到北京進行就任後的第一個正式國是訪問,從中可以看出,小馬可仕想要呈現的形象,或想要帶領菲律賓走的方向,是在經濟面上非常務實的尋求幫助,爭取菲律賓更大的國家利益,所以在中菲聯合聲明當中,28項條文中包括14項的附件,只看到友好,並沒有看到衝突,儘管外界都認為,中菲之間很多的爭議在南海地區持續在發生,可是中菲聯合聲明只提到雙方都會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且會根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聯合國在1982年公布的聯合國海洋公約來落實。」
    2023/01/05 16:51
  • 美韓核武軍演陷入羅生門 翁履中:尹錫悅對北韓態度強硬

    南韓總統尹錫悅近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南韓正與美方商議核武共同計畫、軍演,對此,美國總統拜登時否認,讓事件演變成兩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而白宮發言人尚皮耶最新指出,確有此事,只是雙方並非討論核武聯合軍演,而是一旦北韓動用核武,將採取「有效協同」應對行動。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南北韓局勢從比較右派的尹錫悅總統上任後,在外交、政治上的言詞交鋒就已經非常劇烈,甚至北韓在2022年創紀錄的發射超過60多枚飛彈試射,這對南北韓的局勢毫無疑問是個很大的警訊,此外,南韓在尹錫悅總統的帶領之下,跟美國及日本的關係也拉得比較近,種種跡象都顯示尹錫悅總統所帶領的南韓,在對於朝鮮半島的局勢上,採取比較強硬的態度。」
    2023/01/04 16:12
  • 美軍事代表團訪台 評估台灣軍力、探討強化戰力方法

    英國金融時報揭露,美國軍事代表團上個月低調訪台,評估台灣海陸空軍的軍力,同時討論如何擴大與美國軍方密切合作,來強化台灣戰力,美國代表團更直指,台灣現在仍以傳統概念作戰,雖然精通戰術,但欠缺戰略思考能力。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方在軍事上一直都希望台灣可以自我強化國防實力,但台灣對於美國在軍事準備上所提出的建議,應該要更理性、更冷靜的由台灣利益出發,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國防,畢竟美國從台灣關係法簽訂以來,態度都是站在協防的角度上,甚至台灣關係法當中非常清楚的提到,美國會提供台灣自我防衛的力量,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
    2023/01/03 16:16
  • 共機殲-11逼近美軍機僅3m 南海危機恐擦槍走火

    美國印太司令部最新聲明指出,在本月21日,一架大陸解放軍的殲-11戰鬥機,和美軍的RC-135偵察機在南海相遇,當時,共機不斷逼近美機,兩機機翼僅相距不到3公尺,機鼻距離則約6公尺,導致美國軍機緊急閃避拉開距離。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0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這次事件發生在21日,但美方29日才釋出消息,可見美方在背後收集非常多的情資,且抓住重要時刻公布,這可以從兩方態度分析,從陸方態度分析,比較擔心的是中方這次不只是秀肌肉,還在劃界線,因為若是雙方秀肌肉,不需要有任何互動,也不會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但這次大陸殲-11升空,攔截或嚇阻美方RC-135偵察機,按照美國空軍的編組安全條例,安全距離是在300英尺到1000英尺,也就是90公尺到300公尺左右的距離才算安全,顯然這次3到6公尺的距離非常不安全,所以大陸想要的是,強勢的劃清界線,用驅趕的方式把美方RC-135偵察機驅離到中方所認定的空域範圍中。」
    2022/12/30 16:34
  • 國台辦主任換人 前中聯部長宋濤接掌 翁履中:對台事務習近平一人主導

    國台辦官網28日公告,新的國台辦主任是由曾任中共中聯部長的宋濤接任,而前主任劉結一則已告卸任,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宋濤現年67歲,比前任的劉結一還年長2歲,此外,宋濤並非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這也再次打破中共官場多項慣例。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9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國台辦主任換人打破慣例的部分,可以隱約透漏出,未來的對台事務會由中共中央,也就是習近平和核心人士來直接決定,現在習近平的對外佈局,甚至是對台灣事務的佈局,對於中共中央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議題,所以必須由中共中央,也就是習近平直接主導,對台灣而言,要密切觀察未來習近平的整個路線,在對台事務上是更加強化,還是稍微採取比較溫和的路線,依照目前的觀察,台灣可能要更加謹慎一些,因為習近平很有可能在對台事務上稍微的更加緊縮,同時,希望台海和平,就必須要理智的來面對,才有可能找到和平之道。」
    2022/12/29 14:59
  • 拜登政府將派官員長駐台灣 翁履中:「溝通非介入」實行不容易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華府及國會,正在考慮明年秋天起派遣政府官員長駐台灣,以面對中國大陸不斷加強的對台施壓。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楊茜雯線上訪問表示,「過去幾年簽下的許多友台法案中,已經有這種行為的原型版本,原本計畫美國會派初階官員到台灣進行為期一年的語文訓練,畢竟在美國,尤其聯邦政府單位對於整個亞太地區形勢有所了解的官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甚至語言上的障礙,所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都希望可以透過中文訓練來強化聯邦政府的官員,現在中美關係緊張,加上台海局勢升溫,美國政府單位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使用並了解中文,等到越來越多人了解中文,就能有跟當地官員交流的機會,所以才有這麼一個新的版本出現。」
    2022/12/16 15:56
  • 駐韓美軍太空部隊成立 應對區域安全

    駐韓美軍14日宣佈成立太空部隊,為了因應北韓與日俱增的飛彈威脅,和防堵大陸的太空戰威脅,這也是美國太空軍首次正式部署朝鮮半島,對此,指揮官麥卡里安表示,已經準備好面對這區域的任何威脅。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5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何冠毅線上訪問說明,「這是美國首次海外駐軍在盟友的國家軍事基地,以指揮官是中校位階來看,太空軍在南韓的部署規模並不算太大,因為最主要的目標,根據美國自己的論述,是為了要協助南韓抵禦北韓的威脅,加上北韓最近射彈頻頻,所以美韓之間會更加重視合作,透過衛星監測,觀看北韓的一舉一動,避免擦槍走火或發生進一步的軍事動作。」
    2022/12/15 15:54
  • 伊朗遭習近平中東聲明惹怒 頭版提「台獨」反擊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初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並出席中東峰會,受到中東政要熱情款待,但中東雙方會後的聯合聲明,卻引發伊朗不滿,更有伊朗媒體以「台獨是合法權利」為頭版反擊。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4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伊朗為何做出這麼大的反應,是因為伊朗感覺到這次習近平訪問海灣國家的聲明當中,表現的非常不尊重,會後聲明中特別強調了在荷姆茲海峽出口進入波斯灣的3個島嶼,大通布島、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這3個島嶼雖然非常小,可是牽制荷姆茲海峽出口到波斯灣的重要航道,而在1971年英國從這3個島嶼撤軍後,就是由北方的伊朗持續維持實質佔領,當然阿拉伯國家,尤其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不斷聲稱在這3個島嶼上的主權是有爭議的,希望能夠透過國際法來解決爭端,但對於伊朗符合國家利益的做法就是持續佔領,故長期以來不願意透過國際法規來進行談判。」
    2022/12/14 15:54
  • 美日荷聯手限制對中出口晶片製造設備 翁履中:短期內有成效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已經成功說服日本和荷蘭,共同限制對中國大陸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預計未來幾周就會公布新的限制措施,對此,大陸商務部也準備做出反制,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要求透過法律手段維護晶片產業鏈的穩定。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中美競爭正白熱化,尤其在科技戰、晶片戰上,而拜登政府所屬的民主黨,強項是在經濟議題跟國內話題,也就是說在中美競爭議題上,並非想要真正的走向戰爭,或是在國防上大秀肌肉,而是鎖定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也是為甚麼拜登帶領著民主黨主導的國會通過晶片法案,一方面的是希望世界上的半導體重要公司能夠到美國,補強美國現在產業鏈上的缺口,另一方面從科技、技術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跟荷蘭、日本等技術先進的國家進行交流。」
    2022/12/13 15:03
  • 美國防授權法案 將供台百億美元軍援 翁履中:透過台美合作制約大陸

    美國國會公布協商定案版國防授權法案,總預算高達8580億美元,有關台灣的部分甚至超過50頁,準備在2023年至2027年間提供台灣一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此外,法案還要求國務院與國防部優先,並盡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8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韋家齊線上訪問表示,「從美國國會現在看來,今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當中,納入五年100億美金的軍事援助,可見美國在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力量上不只是說說,更有實際行動,但實際行動要去思考的是,美國現在希望台灣做到甚麼程度的軍事準備,尤其明年1月快到了,新國會是由共和黨主導,而參議院是民主黨主導,在兩個政黨各佔1院的情況下,會跟台灣做什麼樣的安全連結。」
    2022/12/08 16:05
  • 台積電今在美舉行移機典禮 投資額創新紀錄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晶圓廠,今(7)日舉行移機典禮,現場除了各家科技大老雲集外,美國總統拜登也親自出席,還在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陪同下,參觀新廠,而台積電這次赴美投資,投資額從2020年宣布的120億美元加碼到約400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如果單純就產業文化的角色分析,台積電對於在美國投資這件事,就整個發展而言是有幫助的,且現在的形勢恐怕不得不為,因為目前拜登政府積極的想要把各地的半導體公司都拉到美國,確保美國在半導體經營上,不會再出現短缺的狀況,所以就產業發展、全球佈局來說,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單純以產業分析是正確的決定,可是若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跟產業經濟的佈局分析,台積電的產能如果向外擴張或向外分散,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是有削減的可能性,因為台積電赴美設廠,在未來加碼投資的很多製程上,先進技術都有可能移轉到美國,即使台美兩地都共同擁有,但還是一樣會削弱台灣國家安全保障。」
    2022/12/07 15:52
  • 江澤民今舉辦告別式 規格比照鄧小平 翁履中:大陸未來將一個派系獨大

    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逝世後,今(6)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追悼大會,不僅現場布置比照1997年鄧小平過世時的高規格,在場內默哀的同時,全大陸跟港澳地區,也鳴笛默哀3分鐘。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回顧江澤民時代和現在的中國大陸,江澤民的辭世確實帶來了一些衝擊,尤其在整個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路徑上,儘管江澤民任內發生過六四天安門事件,讓全世界對大陸有著負面形象,但江澤民在如何重新開啟中國大陸跟世界各國的貿易關係、重新建立友好關係上,盡了非常大的努力,甚至有部分是在中國大陸『讓利』的情況下,與西方國家重修舊好,最後總算讓江澤民在2001年時,成功把中國大陸加入WTO,隨後接下來近20年的大陸改革開放,配合進入世界舞台,才把經濟一路往上拉抬。」
    2022/12/06 15:5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