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Nov
  • 2017

網美別只會衝墾丁!屏東這處更好拍!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11/22 10:0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車過屏東 甜的縣 鹹的海

對屏東的印象,多半來自墾丁:永遠的天氣晴、楓港往墾丁途中的滿天星空、海洋音樂祭的年少狂歡、農曆年間墾丁大街的徹夜不眠……

除了墾丁,對屏東這個地方,大部分人似乎抓不出特別的記憶,甚至我告訴住在屏東高樹的友人,說我要搭火車去屏東玩時,這位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反應也如此直接:「不去墾丁,屏東有什麼好玩的啦?」

 

屏東的好玩不是雲霄飛車或自由落體的那種刺激,不是從夜市第一攤吃到最後一攤的美食飽足,也不是音樂震天價響的夜店high;屏東自有其獨到之處。

如果要形容我在屏東旅行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在自家後院攀牆奔跑、大喊著「紅燈綠燈,換你做鬼」的感覺。說穿了,「紅綠燈」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是因為那遊戲規則簡單、平易近人,只要會大叫、會跑跳,就能融入其中,所以多少年後想起來仍是好玩。

屏東散發出來的就是這種味道,不管是車站本身,還是車站周邊,都有一種觸手可及的親切感,彷彿是到我家後院散步一樣的自然。

屏東境內有無數個「我家後院」型的車站,沒有站務人員、沒有售票亭、沒有自動售票機,這幾個小車站甚至沒有出入口和站體。

人家說「家徒四壁」,怎麼說至少還有四面牆壁,但是屏東境內的小站,如:崁頂、鎮安、東海等,可是連四壁都沒有,坦率地近乎赤裸。不過,赤裸也意味沒有藩籬,小站就這樣張開雙臂,迎接所有心血來潮到後院散步的悠哉傢伙。

鎮安車站是鐵皮屋站體,車站前大片草木扶疏,加上灰白斑駁的柵欄,簡直就是某人家的後院。這個純樸的後院隱身在小村莊中,若非有心,其實還不好找呢!

曾經身為東港線和屏東線的交會站,在東港線繁盛的年代,鎮安站也有過人聲沸騰的盛況,但東港線停駛之後,鎮安也跟著沒落,到現在一天才只有15班區間車通過。

我在鎮安站待了兩小時,一個人影都沒看到,與其說它是車站,也許「發呆亭」這個名稱會更適合它。發呆、放空、看書、聽音樂、失戀時來此大哭……不管何時,想自己一個人靜靜,這都會是自我沉澱的一方祕境。

東海車站則是個結合車庫風格和童趣彩繪的後院,站體是不折不扣的鐵皮屋,像美國西部很country的小鎮會有的帥氣車庫,但我想:私家車庫可能還比這車站完整體面得多吧。

 

站體單薄到讓我不禁懷疑:月台的存在,只是為了避免等車旅客被四周椰子樹掉落的椰子砸中?車站標示採用立體拼貼裝飾,向日葵和普普風圖案,柔和了大喇喇的鐵皮骨架,讓東海站多了幾分溫馨。

站前大道則佈滿了藝術彩繪,繽紛喧鬧地延伸320公尺,直到東林路。

這是2006年時,由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暑期碩士班一年級研究生設計完成的,每個彩繪圖案都蘊涵不同的意義:百步蛇代表力量、太陽象徵溫暖、雨點祈求年年豐收、藍綠交錯的線條代表生命的舞動……

幾年後,原本飽和鮮豔的色彩,已經被歲月淘洗而淡化,很難想像當初進行彩繪時,鄉長領軍探望、村民圍觀的盛況。不過,我倒是很阿Q的覺得,喧騰過後的懷舊情調,很有點兒這幾年流行的LOMO相機派風格。

而月台後方則是屏東標準的田園景色:啪嗒啪嗒自行運作的魚塭,偶爾幾隻白鷺鷥飛過,微微的暖暖的風,很「鄉土文學」的取景。

如果說鎮安、東海車站是後院,枋寮車站就是個蘊涵生命力的大花園。車站外腹地廣大的枋寮F3藝文特區,是利用老舊倉庫和廢棄的台鐵員工宿舍改造而成的,F是枋寮Fang-Liao,3則象徵了第三號倉庫。

在車站左側的是文化展覽館和戶外展演空間,右側則是藝術家匯集的枋寮藝術村,充滿石雕、木雕、陶藝、版畫、裝置藝術等不同的創作風情。

我胡亂走在偌大的藝術園區,像愛麗絲隨兔子掉進洞穴,走入處處是驚喜的仙境,夢遊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小路旁休憩座椅上的馬賽克鑲嵌裝飾,是喜歡玩彩色石頭的雕塑藝術家戴威利的作品;

小空地邊的原住民圖騰木雕,在陽光下看起來超有元氣,是出自排灣族雕刻家方福明之手;藝術家廖義孝的摩魚工作室,門口駐守了或坐或站、或東倒西歪、超級可愛的機器人

整條藝術街20戶左右的工作室,被妝點成不同的樣貌,讓老房子看起來更有生命力。

 

這些被設計過的門面也像各個藝術家的大型名片,看著每個「名片」的長相,好像多多少少可以想像在裡頭工作的人,大概會是什麼模樣、什麼個性。

走完整條街,像經歷了一場當代藝術的洗禮。在這兒漫步真是開心,一邊遊山玩水,還可以自我感覺良好的將自己定位為「知性美少女」(羞)。

知性美少女很幸運的在藝術村C12館前遇到阿美族性格雕塑家──拉畢斯‧拉外,他站在他用漂流木裝飾而成的工作室外,紮起頭髮、穿著灰色「吊嘎」,一眼就看穿我是外地人,問:「從哪來玩啊?」

得知我來自台北後,他很自然的反應:「要去墾丁嗎?」我笑笑,回答他:「沒有,專程來拍屏東車站!」他也笑了:「屏東很美,多拍點照片喔!」性格藝術家笑起來,就像他的漂流木裝飾品,自然又率性!

我決定把那笑容當作是來自藝術家的讚許,肯定我對屏東的傾心。

走在枋寮藝術村裡呼吸著流動緩慢的空氣,總覺得帶點海風味,也許是我的鼻子特別靈敏,但也可能是拜讀過余光中先生的長詩「車過枋寮」之後,被潛移默化的一種想像:

正說屏東是最甜的縣 屏東是方糖砌成的城

忽然一個右轉 最鹹最鹹 劈面撲過來 那海

真是很寫實的形容,鹹鹹的海味不斷劈面撲來;不過,說寫實倒也不盡然,因為我壓根還沒吃到肥肥的甘蔗、肥肥的西瓜和肥肥的香蕉啊!(而且余光中先生為什麼偏心,沒提到蓮霧呢?枋寮的知名特產蓮霧,可真的是肥肥的呢!)

 

沒水果、魚蝦也好啦!所以,枋寮漁港是一定要走一遭的,不為生龍活虎的海鮮,也為柔美懾人的夕照。

雖說這個傳統小漁港已經在計劃發展之下變成觀光漁港,但不變的是一股傳統純樸的調調。

漁港內還是停著許多舊竹筏,漁港旁的違章建築還是挺立著,防波提上還是有許多刁著煙、穿著「吊嘎」的垂釣客,觀海平台上談笑風生的一群人,還是穿著招牌藍白拖,啊──正港的寶島風情與台客文化,I love it!

即便是在海岸咖啡廳裡偶然遇見一隻肥嘟嘟的拉不拉多,都帶著屏東純樸的笑,熱情地陪我等待漁港夕陽。

我們一塊兒看著夕陽從跨港大橋上方緩緩下降,天空從鵝黃漸漸變成橙紅,再逐漸帶出藍黑色線條,彩霞的瞬息萬變,那美,真是劈面撲過來。

車過枋寮太可惜了!停車,駐足,慢遊,才能體會屏東真正的魅力。

◆Windy's Tip

關於鎮安車站

1940年7月19日生日的鎮安車站,一開始的名稱是「社邊驛」,1962年愚人節那天,才改名為鎮安。

初建造時,鎮安也是以美麗的木造站台姿態現身,可惜現已拆除,徒留簡陋的月台。目前屬於招呼站,只有普通車才會停靠。

關於東海車站

設站時間為1953年1月16日,原名為北旗尾車站。乍聽到「東海車站」,多數人都會直覺認為,這是屬於台中的車站,較少意識到屏東也有個東海村,但「北旗尾」這名稱,其實早在1966年元旦就已更改成東海了。

東海村是個步調悠閒的小鎮,除了造訪東海車站,在小鎮周圍走走逛逛,拜訪些古厝,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關於枋寮車站

1941年12月15日設站,枋寮設站時就是西部幹線的終點,1992年南迴鐵路全縣正式通車後,它也成為南迴的起點。

起終點共站,在第二月台北端,便可以看到轉車頭作業的可愛畫面,這兒的轉車台也是全台使用率最高,讓鐵軌上好不熱鬧。車站內的地下道也很有味道,牆上的版畫、舊相片,預告了藝術村氣息與漁港風情,走出車站後自會一一驗證。

(作者/Windy段慧琳:主業是節目主持人,副業是遊山玩水的生活實踐者。結合兩者,主持過生活旅遊類節目「鐵馬瘋台灣」、「民宿共和國」、「香榭大道」等節目,最喜歡一邊工作一邊把臉晒得跟蘋果一樣紅通通的。不目前已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完成四次環島旅行,每一次光著腳丫踩在這片土地上,噗通噗通的感動心跳聲就會震天價響。)

>>本文出自《小小站.停一下:最悠哉的37個鐵道私景點》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1/22 11:1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