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6
  • Aug
  • 2018

舊金山的美麗與哀愁 貧富差距17倍的古老又新興城市

作者 Orsino

2018/08/06 10:26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到達舊金山的第一天,著實被眼前的景象和街頭的尿騷味嚇了一跳。

 

 

 

上次在露天的情況下聞到這股強烈的尿味,是在巴黎的地鐵站地下道,對歐洲人來說,或許這早已見怪不怪了。但為何一個人口密度僅次於紐約的西岸大城,會步上骯髒和遊民充斥的路途?

 

here are more than 7,000 homelessness in San Francisco.

 

舊金山,是新興科技城市,說它是科技城,不是因為網速多高或是Wifi多方便,而是因為它距離矽谷只有40英里(約65公里),大概就是台北到中壢的距離。除了網路科技龍頭Google把總部設在舊金山,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Twitter、AirBnB、以及Uber等。當年輕的工程師大舉進駐這個曾經以淘金而聲名遠播的老城市時,帶來的是房物價上漲、空屋供不應求,以及都市擁擠的問題。

 

 

 

加州是個創業聖地,除了好萊塢電影外,1948年創立的In-N-Out速食店、2002年開幕的Blue Bottle連鎖咖啡店,如今皆已成為風靡全球的知名餐飲,在舊金山也都能瞥見它們的身影。

 

 

對全球觀光客來說,不造訪這些連鎖餐廳,就好像沒到過美國一樣。至於口感呢?其實顧客評價非常兩極,甚至有些美國人認為這些連鎖品牌,知名度遠遠超過其美味的程度。

 

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

 

舊金山灣的地理位置,成為西岸重要的漁獲集散地,吃膩速食店的美國人,到了這裡會選擇前往漁人(Fisherman’s Wharf)碼頭,品嚐酸麵包濃湯(Boudin)和美味炸蝦(Fried Shrimp)。

 

 

 

酸麵包濃湯裡面盛的,是濃濃的海鮮蛤蠣湯,概念有點像是台南的棺材板。不同的是,麵包中心被挖空盛湯後,美國人只會把麵包的內部沾著湯吃,但麵包的本體(湯碗)卻真的只是盛湯用,湯喝完,就把剩下的麵包跟紙盒一起丟進垃圾桶,或是拿去餵海鷗。秉持著台灣人勤儉持家的個性,丟麵包前試吃了一口外層麵包,發現硬到難以入口,根本就像輪胎,也難怪沒人會吃。

 

Fried Shrimp

 

而舊金山的炸蝦也與一般美式炸蝦有點不同,一般炸蝦是去頭之後直接裹粉油炸,但舊金山是將蝦子去頭並左右對剖後才裹粉下鍋,因此炸蝦會呈現圓餅狀,口感也會比一般美式炸蝦酥脆許多。

 

 

從地鐵站走出來,迎面而來每五個路人中,就有一個是街友(或稱遊民),他們有的乞討要錢、有的對著樹幹講話、有的指桑罵槐、有的冷漠又面無表情就像惡靈古堡的活死人。《換日線》的專欄曾經指出,舊金山的貧富差距高達17倍,以美金計算,前5%的人,平均年薪是42萬美元(約台幣1280萬台幣,平均月薪約106萬台幣),這些人具有年輕、高消費力、高教育程度以及高生活品質需求的特性,當他們因為工作一舉進駐這個百年老城,都市計劃的領袖為了保存舊金山的市容,便跳出來告訴大家「高樓大廈就像海洛因,一旦縱容,將無法停止。」從此,在舊金山蓋新房子變成難上加難的一件事。

 

 

 

此外,舊金山的租屋政策規定,只要1979年前連續租賃一年以上的房客,得享有租金調漲限額的保障。所以老房客拼命想一直住下去,但房東就拼命把老房客趕走,以調漲房租給新進的有錢人來住。於是乎,在僧(房客)多粥(空屋)少的情況下,房價就像火箭一樣不斷往上衝,曾在KGO廣播電臺擔任記者的海恩斯(Kristin Hanes)在舊金山租了一間小套房,一個月租金1800美元(約台幣56,000元),住到後來還負債累累。

 

City Hall of San Francisco

 

在「租房子貴,買房子下輩子再說」的情況下,舊金山的街頭約有7500名街友,多數是無家可歸又找不到工作的可憐人、但也有的是因為毒品危害變成活人生吃的真實版喪屍。

 

 

晚上回旅館的路上,街上飄起了細雨,轉進巷子前的角落,我瞥見了黑暗中一張蒼老的面容和一雙無助的雙眼,是一個白髮蒼蒼的非裔老先生,撐著拐杖拖著家當,站在巷子裡的遮雨棚下躲雨。

 

 

我在想他在想什麼,當他看到這個他生活大半輩子的城市,現在卻找不到一個自己可以容身的角落,那種感覺是什麼?是世界改變太快而拒絕了他?還是這個城市迎向未來與繁榮時遺棄了他?站在最繁榮的舊金山大街上,諷刺的是,櫥窗商品永遠都是屬於那些離這裡最遠的人在買;離櫥窗最近的人,卻永遠都只有看的份。

 

 

眼前很多人瑟縮在屋簷或街角,我不知道他們成為街友的原因,但我知道他們當中,有很多是因為沒有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而被淘汰的青壯年人口,網路上很多文章把他們寫的很可怕、很暴力、很邪惡、很恐怖,但其實,我走了一遭,看見的不只是社會的醜陋,也看見遺憾和人們臉上的落寞。

 

 

延伸閱讀

台灣與英國職場環境的真實落差 英國同事:慶幸我生在英國

各國親子公園大蒐集 別再把台灣孩子的童年塞進公園罐頭遊具!

東京近郊搭便車 實現14歲因《灌籃高手》而起的夢想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Orsino

興趣是訂機票,因為喜歡排行程,所以愛上自助旅行。從小學的是美語,卻喜歡學英國人說話。喜愛旅遊和觀察,用雙眼記錄人文風情、用文字記述社會縮影。住過韓國與英國,旅行足跡遍及20多個國家、50多座城市。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