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Jun
- 2017
婚姻平權釋憲過後,有些人擔憂婚平過後,會不知該如何稱呼親戚家人的同性配偶,這樣的一個「稱謂難題」看似難倒了很多人,於是我就比照原有稱呼,整理出兄夫、姊嫂、妹媳、弟婿等稱謂,並依照親疏遠近做成了圖表,以及相關的長輩圖。(文末有製圖邏輯與解說)
【小孩的同性配偶】
女兒的妻子:女媳
兒子的丈夫:子婿
【孫子女的同性配偶】
孫女的妻子:孫女媳
孫子的丈夫:孫子婿
【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姐姐的妻子:姐嫂
哥哥的丈夫:兄夫
妹妹的妻子:妹媳
弟弟的丈夫:弟婿
【兄弟姐妹小孩的同性配偶】
姨(外)甥女的妻子:姨(外)甥女媳
姨(外)甥子的丈夫:姨(外)甥子婿
姪女的妻子:姪女媳
姪子的丈夫:姪子婿
【父母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阿姨的妻子:姨妗(ㄐㄧㄣˋ)
舅舅的丈夫:舅丈
姑姑的妻子:姑姆(父姐妻)、姑嬸(父妹妻)
伯父的丈夫:伯丈
叔叔的丈夫:叔丈
【祖父母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姨婆的妻子:姨妗(ㄐㄧㄣˋ)婆
舅公的丈夫:舅丈公
姑婆的妻子:姑姆婆(祖父姐妻)、姑嬸婆(祖父妹妻)
伯公的丈夫:伯丈公
叔公的丈夫:叔丈公
【丈夫妻子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大姨(妻姐)的妻子:大姨嫂
姨妹(妻妹)的妻子:姨妹婦
大舅(妻兄)的丈夫:大舅夫
舅弟(妻弟)的丈夫:舅弟夫
姑奶(夫姐)的妻子:姑奶嫂
小姑(夫妹)的妻子:小姑嬸
大伯(夫兄)的丈夫:大伯爺
小叔(夫弟)的丈夫:小叔爺
製作圖表的過程中,為了講究輩分、長幼與堂表親的對稱,我遇到了許多瓶頸,像是「姨丈」可以直接換成「舅丈」,但「舅媽」要直接套換成「姨媽」的話,就跟原本的用法重疊了,於是我查了古文找到了「舅妗(ㄐㄧㄣˋ)」一詞,也就是台語中的「阿妗」( a-kǐm ),便使用了「姨妗」作為阿姨妻子的稱謂。
或是雖然父親的姊妹都稱為「姑姑」,但是姑姑的妻子對應「伯姆」(古文是「姆」而非「母」, 也就是台語中的「阿姆」(a-ḿ) )與「叔嬸」,應該依照長幼分為「姑姆」(父姐妻)與「姑嬸」(父妹妻)。
也有些人質疑我說,這些稱謂源自於父系封建,縱使我整理出同性姻親稱謂,並且把女性相關稱謂排序在前面,依舊沒有撼動整個異性戀家父長制,甚至有人認為我這樣是讓同志伴侶被這個體制「收編」,類似的說法也被用來質疑同志婚姻、同志教會等等,一直存在於性別平權運動與左翼勢力中。他們主張同志婚姻就是要挑戰親族制度,不該再延續使用這些稱謂。
對於比較不重視的人而言,確實是無關緊要沒錯。異性戀的稱謂早就已經違反古代認為的倫常,我們從小也稱呼許多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輩為叔叔阿姨,甚至不乏使用「錯誤」的稱謂進行稱呼,像是女性並不該稱呼姊妹的孩子為「外甥」,而是要稱呼其為「姨甥」,但現代無分性別大家幾乎都是使用前者。當然只要雙方都覺得這樣合適,無論怎樣稱呼都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平時與人相處,對方的「感受」應該放在「禮數」的前面。
不過這就像在跨性別者的性別稱謂上,就有人提出「中性稱謂」作為解套,然而多數明確認同為男女的跨性別男女,並不希望被用中性稱謂稱呼,而是被用「自己認同的性別稱謂」來稱呼,畢竟這對跨性別男女來說,是感到獲得認同、受人尊重的方式;
又或者,很多同志運動夥伴,不理解同志基督徒為何不放棄性別歧視的信仰,教會不友善就不要去,為何要搞什麼教會改革、同志教會或同志有善教會,但對同志基督徒來說,能夠被從小長大的教會接納,是非常重要、意義非凡的事情。
我想對於某些傳統家庭而言,稱謂象徵的是對「親族的重視」,我希望讓一些在意這些的同志,也能有機會感到被這傳統體制接納,即使是沒有很在乎的人,也能在年節的時候,跟異性戀者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稱謂,並以此做為一種樂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