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1
  • Jun
  • 2017

這張同性姻親稱謂一覽表,被網友狂分享!原作解釋自製依據...

作者 吳馨恩

2017/06/01 15:07

婚姻平權釋憲過後,有些人擔憂婚平過後,會不知該如何稱呼親戚家人的同性配偶,這樣的一個「稱謂難題」看似難倒了很多人,於是我就比照原有稱呼,整理出兄夫、姊嫂、妹媳、弟婿等稱謂,並依照親疏遠近做成了圖表,以及相關的長輩圖。(文末有製圖邏輯與解說)

【小孩的同性配偶】

 

女兒的妻子:女媳

兒子的丈夫:子婿

【孫子女的同性配偶】

孫女的妻子:孫女媳

孫子的丈夫:孫子婿

【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姐姐的妻子:姐嫂

哥哥的丈夫:兄夫

妹妹的妻子:妹媳

 

弟弟的丈夫:弟婿

【兄弟姐妹小孩的同性配偶】

姨(外)甥女的妻子:姨(外)甥女媳

姨(外)甥子的丈夫:姨(外)甥子婿

姪女的妻子:姪女媳

姪子的丈夫:姪子婿

【父母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阿姨的妻子:姨妗(ㄐㄧㄣˋ)

舅舅的丈夫:舅丈

 

姑姑的妻子:姑姆(父姐妻)、姑嬸(父妹妻)

伯父的丈夫:伯丈

叔叔的丈夫:叔丈

【祖父母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姨婆的妻子:姨妗(ㄐㄧㄣˋ)婆

舅公的丈夫:舅丈公

姑婆的妻子:姑姆婆(祖父姐妻)、姑嬸婆(祖父妹妻)

伯公的丈夫:伯丈公

叔公的丈夫:叔丈公

【丈夫妻子之兄弟姐妹的同性配偶】

 

大姨(妻姐)的妻子:大姨嫂

姨妹(妻妹)的妻子:姨妹婦

大舅(妻兄)的丈夫:大舅夫

舅弟(妻弟)的丈夫:舅弟夫

姑奶(夫姐)的妻子:姑奶嫂

小姑(夫妹)的妻子:小姑嬸

大伯(夫兄)的丈夫:大伯爺

小叔(夫弟)的丈夫:小叔爺

製作圖表的過程中,為了講究輩分、長幼與堂表親的對稱,我遇到了許多瓶頸,像是「姨丈」可以直接換成「舅丈」,但「舅媽」要直接套換成「姨媽」的話,就跟原本的用法重疊了,於是我查了古文找到了「舅妗(ㄐㄧㄣˋ)」一詞,也就是台語中的「阿妗」( a-kǐm ),便使用了「姨妗」作為阿姨妻子的稱謂。

或是雖然父親的姊妹都稱為「姑姑」,但是姑姑的妻子對應「伯姆」(古文是「姆」而非「母」, 也就是台語中的「阿姆」(a-ḿ) )與「叔嬸」,應該依照長幼分為「姑姆」(父姐妻)與「姑嬸」(父妹妻)。

也有些人質疑我說,這些稱謂源自於父系封建,縱使我整理出同性姻親稱謂,並且把女性相關稱謂排序在前面,依舊沒有撼動整個異性戀家父長制,甚至有人認為我這樣是讓同志伴侶被這個體制「收編」,類似的說法也被用來質疑同志婚姻、同志教會等等,一直存在於性別平權運動與左翼勢力中。他們主張同志婚姻就是要挑戰親族制度,不該再延續使用這些稱謂。

對於比較不重視的人而言,確實是無關緊要沒錯。異性戀的稱謂早就已經違反古代認為的倫常,我們從小也稱呼許多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輩為叔叔阿姨,甚至不乏使用「錯誤」的稱謂進行稱呼,像是女性並不該稱呼姊妹的孩子為「外甥」,而是要稱呼其為「姨甥」,但現代無分性別大家幾乎都是使用前者。當然只要雙方都覺得這樣合適,無論怎樣稱呼都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平時與人相處,對方的「感受」應該放在「禮數」的前面。

不過這就像在跨性別者的性別稱謂上,就有人提出「中性稱謂」作為解套,然而多數明確認同為男女的跨性別男女,並不希望被用中性稱謂稱呼,而是被用「自己認同的性別稱謂」來稱呼,畢竟這對跨性別男女來說,是感到獲得認同、受人尊重的方式;

又或者,很多同志運動夥伴,不理解同志基督徒為何不放棄性別歧視的信仰,教會不友善就不要去,為何要搞什麼教會改革、同志教會或同志有善教會,但對同志基督徒來說,能夠被從小長大的教會接納,是非常重要、意義非凡的事情。

我想對於某些傳統家庭而言,稱謂象徵的是對「親族的重視」,我希望讓一些在意這些的同志,也能有機會感到被這傳統體制接納,即使是沒有很在乎的人,也能在年節的時候,跟異性戀者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稱謂,並以此做為一種樂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6/01 17:3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吳馨恩

一名跨性別女子(出生時登記為男性,生理陰陽人,心理認同是女性,青春期開始以女性的身分生活),自幼因跨性別身份遭受兒虐與家暴,14歲家暴逃家被性侵害,16歲從第二志願高中因校園霸凌休學,因緣際會踏入社會運動,喜歡閱讀女性主義,在台灣致力推動反暴力的跨性別運動與婦女運動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