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30
  • Mar
  • 2017

心靈課程與邪教的差別?心理師列5徵兆+10點注意!

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

2017/03/30 15:30
▲圖片來源/《THE K2》劇照

吃飯時間,聽到隔壁桌客人講述「奇人軼事」,內容太玄妙,讓我忍不住豎耳傾聽,原來,他的朋友上心靈成長課程,像上癮一樣,極度黏著於該團體,即便講師的指示有違常理也極度信服遵從,課程期間甚至出現激烈手段,

例如:喝令學員8小時不能上廁所(為的是讓學員練習控制自身生理反應)、講師一直罵學員來讓學員崩潰(鍛鍊挫折忍受力,完全破壞之後再重新改造建設)、禁止學員與外界聯繫和接觸(這一套拿到外面去,沒有緣份的人不會領情)...等等,他朋友花了3、4萬元新台幣,在最後一堂課還被講師要求需要拉3個新朋友來上課才能結業。朋友很盡責的(上學、上班有沒有那麼認真啊?)勸說女朋友去上課,隔壁桌的客人是好朋友也被拉了去…

 

有些後來脫離類似這種潛能開發、成長團體的成員,會描述被當時的氛圍所渲染,好像被催眠一般,猶如被洗腦一般,洗腦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利用人性弱點:沒自信、脆弱、無法自我肯定、無法對他人設立界線、對現狀不滿、有匱乏感、長期遭受否定與打擊,或是心靈空虛,找不到意義和方向感的人,容易接觸、涉入類似團體與活動,並且深陷其中。

二、利用從眾心理:講師不合理的指示,大家照著做,你不跟著做好像很奇怪、不合群、犯錯倒大楣。

三、合理化:學員已經投入學費與時間,也做了一些日後自己看來都很無謂的事情,為了中和「花大錢做蠢事」的失調想法與感受,只好發展出一些理由和信念來說服自己,好讓自己「師出有名」。

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領導者或講師先羞辱、打擊、挫折你之後,再施以小惠,較為弱勢的一方容易感激涕零,加害者立刻變成大恩人;此外,認同加害者會讓內在潛意識感覺受到被保護。

五、正增強與制約:領導者和同儕都在台下鼓掌叫好,讓人維持行為反應,或是操弄生理與情緒反應,當「終於可以尿尿了」、「終於可以睡覺了」、「終於哭泣釋放情緒了」發生時,也代表焦慮的紓解,放鬆的感覺和課室環境、講師這些刺激連結,產生制約,加深忠誠度與投入的固化。

身為心理師,我要說,以上五個機轉每天都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心理學每天都在生活中發生,心理師也深受影響,這就是人性,當心靈導師、潛能開發、成長團體因為法律事件而瓦解,「洗腦倖存者」才有機會脫離,幡然醒悟的同時,也墜入自責深淵,「這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唯有在涉入初期保持戒心,才有機會明哲保身。

如何辨別有問題的心靈導師和成長課程,若發生下列幾點,請多加留意:

一、所費不貲,一次套裝課程花費你半個月以上的薪水,甚至更多,他們告訴你,比起心靈收穫,金錢付出微不足道。

二、剝奪或操弄你的生理需求,一段時期不算短的時間,課程與資訊大量轟炸,讓你減少睡眠、不讓如廁、不讓喝水、不讓休息…等等。

 

三、不尊重你情緒和身體的界限,例如:要你精神喊話到失聲;辱罵打擊你的自尊心,說是為了改造你;要你探索自我,實則自我批判,情緒崩潰後,壓力緩解形同絕佳的正增強,把舒服的感覺和講師、課室活動連結在一起。不顧燙傷危險叫小孩吞火,吞完讚美你,被肯定的好感覺和危險的吞火行為或講師連結在一起。

四、活動過程情緒波動大,高情緒張力的環境,一人痛哭,彷彿破窗效應,感染力十足,大家一起宣洩取暖,然後大家都是革命夥伴。

五、斷絕你的社會支持,封閉你的聯外管道,讓你沒有機會得到平衡報導而完全浸潤於該團體的信念與規範。

六、保密條款,被下禁口令,不能對外人或將拉攏的下線透露課程內容,讓你沒有機會和其他人討論怪異之處或內心衝突的感覺。團體內也會打擊異議,肅清異己。

七、訴諸恐懼,恐嚇你不照做就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八、長時間密集課程,課程中發展特殊儀式,讓你浸潤和固化。

九、打預防針,告訴你這一套到外面去,別人並不領情,當你到現實世界遇到面質,便會強化維護該領導與團體,形同左右護法。

十、叫你拉新學員,號召信徒,通常是以親近的人為主,不認識的人較容易拒絕邀約,親近的人基於人情或關係因素,比較容易順從,進而被吸收。

深陷其中便很難再回頭,唯有在接觸這類訊息的初期,細心辨認,多找人討論,當發現以上幾點,也許你正走向人生大改造卻可能招致眾叛親離的邊緣,小心不要涉入太深,畢竟心靈成長變成身心受創,是誰也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3/30 18:0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

  • 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人我之間心理資源整合平台www.bu.com.tw創辦人,喜歡觀察自己和別人,擅於企劃有助於身心健康的文章、工作坊,企圖創造更多正向漣漪、互動和連結,希望身心靈健康與平衡的生活落實在人我之間。開了一間不像身心科診所而像Spa會館的店,有空來聊聊。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