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 Mar
- 2017
▲圖片來源/《渴望》劇照
最近有一篇男性治療師的文章,分享他教導在學校被欺負的兒子,要對欺壓他的同學說:「你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在我們心理師社群引起一番討論。
其實,這種「嗆賭」的口語威嚇方式,還獲得不少家長的迴響與青睞,因為這種回應方式,在某些情況下,面對某些霸凌者,的確管用,又可能因為曾經管用而獲得成功經驗,因此在眾多家長心中被奉為圭臬。
這種口語威嚇的表達方式會被廣為流傳,仔細探究起來,可能與男性成長過程當中殘酷的霸凌文化有關,幾乎每個男性的成長經驗當中,都曾上演被看不順眼、放學被約去學校後門談判教訓,或是互相戲弄「阿魯巴」的成長劇碼,
面對這些帶有敵意或羞辱的霸凌,逃避、默不吭聲、報告師長…通常都不會管用,只會被看作是「卒仔」,愈引發霸凌者的嗜血追逐,繼續被欺凌的命運,若非壓抑、否認、合理化這些殘酷的成長洗禮儀式,只好採取必要的行動來自我防衛或是扳回尊嚴。
男人的世界靠男人的方法解決,以暴制暴,在男性的成長過程當中,似乎扮演了必要之惡的角色,而認同此因應方法的家長,青春期到青年期,多少聽聞或曾經深陷這樣的遭遇--「遭受男性霸凌者肢體霸凌,靠著反擊、反抗,而成功擺脫繼續被欺負的命運。」
不管是同情也好,想要扶持有如當年弱小無助的自己也罷,不難想像男性治療師會說出這樣的教育觀點,而且廣受男性家長好評甚至教育下一代,也會激發曾觀察到或瞭解男性成長過程中,面對霸凌而發展出來暴力因應技巧的女性家長的深切認同,畢竟具有母性的女性照顧者,疼惜身邊曾經受傷的大男人,就跟不捨自己的兒子被欺負一樣。
在家庭暴力的代間遺傳裡面,也常常可以看到「以暴制暴」的影響,上一代因為也是被上上一代打罵過來的,長大後,忙於工作求溫飽,沒時間也沒機會學習適切的教養方法,就繼續沿用打罵的管教方式,又快又可達到部分效果,然後身心受創的孩童長大了,也繼續打罵下一代,變成另一個加害者。最近出現用鏈條栓兒的虐待新聞,我只能感傷的猜測,裡面的父親是否也有一段辛苦的成長歷程。
暴力的背後充滿無能與脆弱,霸凌者無法平息自己心中嫉妒、低自尊又不平衡的憤怒,用肢體壓制他人,企圖讓自己獲得平衡與平靜,是一種「脆弱」的表現;受欺凌者被挑起屈辱而反擊,是因為無法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和界線,亦是一種「無能」。
綠巨人浩克需要讓自己憤怒才會有力量,那種憤怒卻是極具破壞性的,但是,有一種理直氣和的憤怒是有益的,存在主義大師羅洛•梅曾說,「憤怒是一個男人通往自由的道路」,當中提到,一個習慣逃避感受的男人,在治療師的協助之下,徹底釐清與意識到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之後,懂得以設下界限的方式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和表達立場,這種憤怒是一種痛徹心扉的覺悟,有助於去跟個人內在的尊嚴和價值去觸接,進而採取適當且成熟的方式為自己發聲。
受到外界激惹的憤怒與反擊是帶著屈辱的,不如讓內在的力量引領自己做出適切的表達和反應,首先,一定要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到自己有何種情緒,和你如何評估對方的意圖有關,若評估對方為有意挑釁,那一定產生氣憤的感覺,生氣不能壓抑,生氣的好處是讓自己有動機去尋求管道維護自己的權益,若能好好的表達出來,氣憤的感受就不需要壓抑了。
從小就應多讓孩子練習表達感受和對別人設立界限,例如:「你常常打我的頭,我很生氣,我也很不喜歡你這樣,我希望你不要再打我,如果你再打我,我就…」對小一點的孩子,報告老師、不跟你當朋友還是滿有用的,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工具性的價值交換與剝奪的方式來討價還價,例如,「我就不會借你玩具玩」、「你下次有困難我就不幫忙你」等等。情節嚴重者,像是大規模的校園暴力,還是需要引入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權威來仲裁。
我們除了讓孩子提早認識這是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優勝劣敗」的社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選擇?隨時注意成長歷程或性別文化在我們身上留下什麼樣的痕跡,那會影響我們認同的觀點,好好想一想,我們想要帶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學習?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