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8
  • Nov
  • 2016

最常被強暴的不是女生?看完這篇,正視歧視的殺傷力。

作者 吳馨恩

2016/11/28 10:42
▲TVBS/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最近,台北市教育局為促進校園性別平等觀念,在民生國中設計全台國中校園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11/20是國際跨性別紀念日,為了紀念每年因歧視與仇恨暴力死去的跨性別者;11/25則是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希望終止針對女性的暴力。

兩個日子都是希冀終止性/別暴力,但有一種性/別暴力被形塑成兩方對立的議題,也就是所謂的「廁所暴力」,包含發生在廁所的各種性騷擾、偷窺偷拍或性侵犯等,最嚴重的還有發生在韓國廁所的「隨機殺女」

 

然而每每提到「性別友善廁所」或「依照性別認同如廁」,都會引起不少人的恐慌,認為會使性犯罪氾濫,造成女性如廁不安全。

●廁所暴力是男性模式暴力與強暴文化的問題

女性如廁不安全不是跨性別的問題,大多數的性暴力犯都是順性別男性(出生身心皆為男性者),跨性別反而是最容易遭受騷擾侵犯的族群,超過2分之1的跨性別者都遭受過強暴,遠遠高於一般女性的5之1與男性的71分之1。

除了跨性別女性也因為女性特質與外貌,而像順性別女性一樣遭受侵犯以外,在二元對立與順性別特權的廁所中,跨性別群體最容易成為被針對的目標,像是以「保護婦幼」、「預防犯罪」為名義的性騷擾、偷窺偷拍、暴力相向,甚至是「驗明正身」的性侵犯

美國右翼眾議員Richard Floyd就曾公然恐嚇,說要是讓他看見跨性別女性(出生性別男性的女性)像普通女性一樣使用試衣間,就會揍她們一頓。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威廉研究中心做的一份調查,68%的跨性別人士在廁所裏受到過語言騷擾,9%的人表示至少經歷過一次身體侵害。

廁所暴力之所以會發生,女性主義早就有所分析,是因為社會鼓勵男性以性及暴力去控制他人,尤其是其他性別以展現男性優越,並且社會不斷縱容、合理化或忽視性暴力的發生,未必加以積極禁止與防治,稱之為「男性模式暴力」(male-pattern violence)與「強暴文化」(rape culture),這些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隔離跨性別如廁就是歧視與暴力

有些「假友善」的人會自以為是地想「隔離跨性別如廁」,認為這樣就能同時保障到女性與跨性別,認為是「兩全其美」的方式,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像極了描述美國60年代種族歧視的電影《The Help》,有一段白人雇主問黑人女傭「擁有自己的廁所是不是很高興?」的嘴臉。

我們必須意識到「隔離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無論是同志婚姻還是跨性別如廁,對邊緣弱勢者的隔離就是歧視與暴力,並且會使得仇恨犯罪更容易發生,女廁的性犯罪就是看準使用者都是女性,若將跨性別隔離起來如廁,那些廁所將會成為恐跨暴力的溫床。

●性別審查是麥卡錫主義,所有女性都受恐跨暴力威脅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是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他人不忠、顛覆、叛國等罪。 它也指『使用不公正斷言、調查方式,特別是對持異議者和批評者進行打擊。』在麥卡錫時代,不少美國人被指為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者,被迫在政府或私營部門、委員會等地接受不恰當的調查和審問。」引自《維基百科》。

有些人認為不是要禁止跨性別如廁權,而是擔心有順性別男性「魚目混珠」成跨性別進入女廁犯罪,可是事實上男性進入女廁本來就有很多原因,包含小男孩被媽媽帶著、男性清潔維修人員、等不到女伴出來的男性都有可能進入女廁,這些都不違法也不該用法律懲處。

我們該做的應該是「警覺暴力,守望相助」而非「性別審查」。性別審查只會傷害到任何「疑似男性」的女性,無論是跨性別女性、女同志的T、長鬍子或喉結的女性,美國就有順性別女性被懷疑是跨性別而在廁所受暴,卻反而對真正的性暴力者無能為力,甚至對「女女侵犯」視若無睹。更別說性別審查合理化了偷窺偷拍等對個資及身體隱私的侵犯,是在助長整個強暴文化的氣焰

●拒絕父權「分而治之」,女性與跨性別應團結對抗廁所暴力

 

「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是古老卻有效的戰略,透過分化弱勢群體使他們無法團結,並拉攏其中願意與自己合作的部分弱勢群體,進而達到掌控大局的手法。這是保守右翼習以為常的手法,無論是在本地勞工與移工、本地弱勢與難民、同志與兒少等,都遭到加以分化。在廁所安全議題上,父權社會也透過分化同樣受威脅的女性與跨性別群體,達成延續「男性支配」的政治目的。

廁所暴力是所有女性與跨性別的共同不幸,無論在哪我們一樣都有強暴恐懼。跨性別一直都存在一般廁所,只是別人未必知道而已,跨性別不等於變態或性罪犯,而是歧視與仇恨犯罪的受害者,是有血有肉值得被尊重與保護的人們。

就有多名曾遭受性暴力的女性現身說法,表示女性與跨性別應該共同對抗強暴文化、終止廁所暴力,將廁所隱私設計、安全通報系統做得更好,彼此守望相助、共築社會安全網,才是真正保障所有女性與跨性別的良方。

>>來信投稿talktalk@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talktalk@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1/28 12:2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吳馨恩

一名跨性別女子(出生時登記為男性,生理陰陽人,心理認同是女性,青春期開始以女性的身分生活),自幼因跨性別身份遭受兒虐與家暴,14歲家暴逃家被性侵害,16歲從第二志願高中因校園霸凌休學,因緣際會踏入社會運動,喜歡閱讀女性主義,在台灣致力推動反暴力的跨性別運動與婦女運動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