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9
  • Dec
  • 2018

人際關係裡的自我定位 決定了你與他人相處的姿態

作者 艾彼 心理師

2018/12/19 11:1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自從2018年的年中以來,週三我都會固定在TVBS的專欄上,撰寫一系列與身旁女性朋友、同事相處的文章。主要用意在使一些和女性相處中感覺到困擾的讀者,能夠從文章中找到一些理解,一方面是自己為什麼會這麼不開心?另一方面是去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動?透過建議,找到如何和這些女性朋友、同事相處的方法。

 

 

撰寫的過程裡,艾彼心理師也再一次理解到,人際關係,或說人與人的相處,並非誰對誰錯,誰比誰更好的問題。而是你能否因應對方的特質,能夠有技巧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當對方無法接收你的訊息時,你也能夠回應他的狀態,並作出調整的過程。在接案歷程中我觀察到,越快能夠調整自己步伐,接住對方的情緒,不害怕不退縮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的人,在人際關係上的困擾就越小。

 

我在女性案主的身上,經常看見女性反覆出現的困擾其中之一在「比較」的這個行為上。

 

社會比較的行為,本來的目的在讓人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可以定位自己,方便社交互動。但因為「不斷比較」導致自信消失、焦慮憂鬱的案主,不在少數,讓我覺得有必要再次談談比較這件事。

 

其實我們的比較,並不是隨機選擇比較對象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是我們會在生活圈裡頭選擇和我比較雷同的個體作為比較基準,比如,年紀相仿、學歷相近、性別相同的人。也會選擇,那些實際上會影響到我們的人做比較,比如,對方和你在同一個社團中,雙方都在爭取主唱的位置。他的勝選,似乎就決定了你的落選,沒有共好的情況,會加深比較的情緒。

 

人們在理解成敗時,傾向有自利偏誤,事情順利了是自己的功勞,事情推動不順就習慣指責外在環境,或說是其他人的存在導致的。訊息的落差也會讓人們容易看見自己的努力,但忽略對方私下也付出了相對的時間與心力。當然也會誤以為,自己如果擁有同樣的環境或條件,一定可以表現得一樣好或更好!

 

 

是嗎?上面提到的自利偏誤、訊息落差,或是想像的控制,都是保護人們自尊的心理機制。但也可能是折磨人們的來源。一直責怪別人,只會把人推遠。而主觀現實,也會讓自己畫地自限,無法進步。

 

親愛的,艾彼心理師想告訴你,人際關係裡的不卑不亢,需要一個人更清楚自己有哪些令人欣賞的特質、才華、能力,能夠定位自己。才不會因為隨時的比較把自己放得過大,或縮得過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艾彼 心理師

  • 「筆名艾彼,本名王昱勻。目前為夏凱納診所心理師。聯繫艾彼,goodtimeforus.ab@gmail.com。或追蹤粉專,艾彼—心理師的會心時刻」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