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2
  • Jun
  • 2018

情感互動中 我們真的懂自己所說的話嗎?

作者 晨恩

2018/06/12 18:12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最近身旁有很多朋友的婚姻關係似乎都出現問題,主要還是價值觀與習慣所造成的摩擦,但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造成裂痕的加大,甚至吵到離婚或是外遇的狀態。

 

 

很多朋友常跟我談到溝通,為什麼很努力地想要跟老婆好好的溝通,卻是換來惡意的攻擊與貶抑,而這些傷害讓自己對於這一個婚姻越來越無力,會想要試著放手給自己一片天空。

 

仔細的去聆聽他們的故事後,發現最主要的癥結是在溝通上的攻擊與防衛,造成後來對於問題的失焦,內在憤怒後所產生的傷害。

 

朋友太太對於自己被寵愛這件事情相當的在意,會對生活中許多事情採取挑剔的態度,也因為這樣經常去指責朋友的不是,讓朋友開始冷言冷語的回應太太的話語,最後因為這樣的互動模式,引爆了兩人心中的積壓已久的憤怒情緒,甚至爭吵到想要結束這一段婚姻。

 

在他們兩人的溝通中,我經常發現有許多不協調的語言,甚至在請太太稍微冷靜的時候,她會很習慣的跟我說「對不起,我錯了!」來維持我們互動上的關係,但內心裡卻不斷拋出我偏袒朋友的想法與情感。

 

甚至在溝通中,發現到朋友的太太會自己去創造溝通中沒有的內容,只因為心中執著的認知去扭曲了意思。

 

 

我們在語言中的互動,有三個層次的語言模式,分別為反射性的社會語言、自我內在對話,以及自我省思的語言。如果沒有清楚自己的語言,而被情緒或是潛意識衝動帶著溝通時,往往容易陷入一種自我保護所造成的傷害。

 

反射性的社會語言(防衛與攻擊)

 

反射性語言是為了維繫社交連結與溝通的語言方式,主要動力來自於社交目的,提供了我們在社交運作上的潤滑效應。有時候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價值、尊嚴,有時候是為了維持關係的屈服、客套。

 

當我們被人激怒、挑釁的時候,可能為了保護自己而出現攻擊的言詞,而在面對權威、或是想要維持合作關係的時候,可能會讓自己展現客套、忍耐的語言。

 

自我內在對話(自我情緒與想法的檢視)

 

 

內在對話則為個人情緒與想法的檢視,但我們的語言內容與方式容易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經常會出現理性與情緒的拉扯。

 

自我內在對話也容易受到早年成長的影響,內容往往帶有較多的情緒與價值觀,導致自己在語言表達上會有譴責、批判。

 

如果我們在與別人的談話中,能讓右腦情緒的運作被納入自己意識中去覺知,就可以減少過多屬於情緒的話語顯現在反射性的社交語言,而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語。

 

自我省思的語言(對自我問題的覺知與改變的動力)

 

自我反省的語言主要是在檢視自己敘事的內容與能力,比較像是在表達思想與潛在改變的力量。往往我們會透過自我省思的語言,將生活中的對話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我們可以獲得能力,去編輯與修正我們的生活。

 

 

有些人會在衝動的話語之後,冷靜下來時去省思自己話語的動機與想法,會出現類似「我怎麼這樣白痴、我到底在幹甚麼」的話語,而慢慢去修正自己的語言技巧與內容,將會為自己帶來不同的關係與感受。

 

當我們在語言模式上挪移到自我反省的語言時,我們的語調、態度、情緒變化是顯而易見,也比較可以帶來有效與真實的溝通,讓彼此之間知道問題所在,進而共同合作去改變語言上的知覺與詮釋,讓感情可以因為語言溝通有更好的關係。

 

延伸閱讀

人生的變數很多 不存在「一條正確的道路」

有這3種思維習慣的人 容易對人生感到無趣與憤怒

浮誇的性愛 讓自己成癮而陷入危機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