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 Nov
- 2017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瘦不下來的人--只吃蔬菜沙拉
不易發胖的人--一定攝取一手掌分量的蛋白質
●醣質限制減肥法無法減少脂肪
減重最重要的是熱量平衡。只要消耗的熱量比吃進去的多,那體重就會減少。因此只吃沙拉的話重量的確會減輕。不過我們必須知道減掉的體重到底是減掉了身體的什麼成分。
一兩天不吃飯的話,體重馬上就會掉一到兩公斤左右。就算不絕食,利用不吃穀類等最近流行的醣質限制法也能立刻減少體重。
穀類、水果、砂糖當中包含的碳水化合物 (醣質)是體內馬上就會被消耗掉的熱量來源,而沒有消耗、多的醣質則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但身體無法一次儲存太多,如果不每天持續攝取的話,這些熱量來源就會陷入不足。減少進食量所瘦下來的體重是減掉這些食品所含的水分及糖原,並沒有減掉我們想減的脂肪。
●蛋白質最能消耗熱量
飯後體溫上升是因為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會消耗能量,引發產生熱能的「飲食誘導性熱代謝 (DIT反應)」。
DIT反應約佔一天消耗熱量的百分之10,根據食物不同,消耗的量也不同。其中最能使體溫上升、消耗量最大的就是蛋白質,接著是碳水化合物,最難消耗熱量的則是脂肪。
肉類、魚類、雞蛋、大豆製品、乳製品都含有許多蛋白質。此外,蛋白質也是構成肌肉、骨骼、血液等身體的材料,並每天製造新細胞取代老舊的細胞。
速度快的可能幾小時就會變成新細胞,而且蛋白質不能像糖原或脂肪一樣儲存起來以備之後使用。因此三餐中至少也要攝取到相當於一手掌分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不足會減少身體的肌肉及骨骼。長期進行減少進食量的減重法雖然可以減掉體重,但卻是減少肌肉及骨骼,沒降低多少體脂肪。肌肉是體內消耗大量醣質及脂肪的組織,如果減掉肌肉的話就更難消耗脂肪了。
在肌肉減少的狀態下恢復原本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復胖及體脂肪增加,想再進行下個減重計畫時身體會更難消耗脂肪,體重就變得更不容易下降。
瘦不下來的人--以麵包解決一餐
不易發胖的人--吃完整套餐
●各種不同菜色搭配著吃很重要
常吃麵包不容易瘦的最大原因之一,在於不用仔細咀嚼也能食用。特別是甜麵包最不需要認真咀嚼即可吞下肚。
日本口香糖協會指出,可食用部分每10公克當中,奶油麵包的咀嚼次數為36下、帶邊吐司62下、法式長棍麵包108下。黑麥麵包或胚芽麵包的咀嚼次數則會比土司更多。
而白飯的咀嚼次數其實比土司少,只有41下。但以套餐形式食用的話,就能搭配其他口感不同的菜色來增加次數。這裡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咖哩飯及蓋飯類。
這兩種料理常大口扒著吃,咀嚼次數會因此大幅下降。
麵類當中,需要享受入喉口感的蕎麥麵為15下,有稍微添加蔬菜的番茄義大利麵為38下,基本上次數都比較偏低。烏龍麵名產地香川縣以往的人均糖尿病患者數是全日本最高的。其原因就在於吃烏龍麵時蔬菜攝取量偏低。
因此全縣開始努力進行糖尿病預防活動,有越來越多店家會在麵裡多加沙拉或蔬菜天婦羅等,打造出健康的烏龍麵。在蔬菜攝取量增加之後,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也跟著減少了。
也就是說,並沒有任何一樣單一食品是不好的,透過各種搭配組合食用,並多加注意食用順序及速度才是關鍵所在。
●「吃太快」跟「塞滿嘴」千萬要避免
吃飯速度太快或一口塞很多,不仔細咀嚼就吞下去,可能會造成肥胖。
鶴見大學有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吃漢堡排時,跟「只用叉子」比起來,「同時用叉子和刀子」的咀嚼次數、時間、一口的分量都會比較少。
研究結果認為,這是因為只用叉子叉一大塊吃的時候不需要視覺判斷,容易一口塞很多。
相反的,同時使用刀叉則需要以視覺來判斷一口需要切多大塊。此外,別的研究則觀察吃飯團和用碗吃飯時的差別,結果顯示用碗吃的話一口的量會減少,咀嚼次數則會增加。
只要改變進食方法,咀嚼次數及時間就會無意識的增加。因此正確使用刀叉筷子不只是必要的餐桌禮儀,更能在減重上發揮功效。
(作者/柴崎真木:專業營養管理師。曾主責日本國家代表隊奧運選手的飲食隨隊顧問,各大企業運動競賽隊伍專門飲食指導、日本足球聯盟營養專門顧問、日本奧運委員會強化組成員。)
>>本文出自《總是精神百倍的人,吃的跟你不一樣?》一書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