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9
  • Nov
  • 2017

比起性伴侶,「飯友」更適合當妳的理想情人...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11/29 10:32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若親密程度是以一起吃飯的次數來決定,那麼和家人一起用餐時,就不太可能和其他人有任何交流。

 

 

一年365天都和某個人一起吃飯的話,就無法同時和其他人用餐。

 

當然家族關係也有可能是「開放式」的。我和男友同住京都時,每週都有兩三天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現在想想,雖然那時有此閒情逸致,不過也是拜京都地利之便。

 

「我煮了好吃的,要不要過來啊?」住在京都時只要一通電話,朋友便能在15分鐘內趕到。

 

在東京便較難辦到這點,因為一想到朋友往返就得花上2個鐘頭,便失了邀約聚餐的興致,再加上現代單身女性工作繁忙,光要挪出吃飯時間就得排半天,也讓人不甚耐煩。

 

只是,即使一個月前就得早早約好,好不容易才能碰面,但我還是會努力騰出時間與好友聚餐。

 

 

有個陪自己一起吃飯的朋友,也許和有個性伴侶同等重要。

 

以下是一群5、60歲的中高年男女聚在一起時所討論的話題:

 

「在你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你會選擇每天享受美妙的性愛生活,卻吃著難吃的食物?還是選擇每天品嚐美食,卻享受不到美妙的性愛生活?」有人提出這個「大哉問」,結果在座6位男女一致表示:「當然選擇美食!」

 

其中一位解釋道:「飯每天都得吃,但可不是每天都想做愛。」在座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其實,這也許是自知今後能享受「美妙性愛」,已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吧。

 

 

隨著年紀增長,人們更應重視飲食生活。

 

當年我獨自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生活時,便曾大膽昭告眾人:「我不需要性伴侶,但很需要能和我共享美食的飯友。」雖然我也會有性需求,但和友人一起愉快用餐更能豐富心靈。

 

●挑選飯友,重質不重量

 

重點不在於吃什麼,而是和誰一起用餐。

 

這幾年我變得不想再為了賣人情而勉強出席聚會,畢竟和不喜歡的人同桌吃飯,只會讓人食不下嚥。若要一起用餐,當然是找幾個說話幽默風趣、推心置腹的好友小聚即可。

 

所謂「說話幽默風趣」,一如前述,不是那種自顧自說個不停的人。根據社會學研究小組針對小團體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通常超過15個人的團體會自動分裂成兩個各為7至8人的次團體。

 

 

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驗:一場會議下來,能取得共識的人不超過八個,若會議人數超過這個數字,便會發生意見分歧。

 

6個人熱烈討論某個話題時,其他2至3個人就會開始分心岔題,最後搞得大家不歡而散,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當然基於人情參加的社交活動則另當別論,若想找好友小聚一番,其實人數不必太多。

 

小倉千加子女士的著作中曾提到,有一次詩人谷川俊太郎先生問她:「對妳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小倉女士笑著回答:「愉快地享用晚餐吧。」足見她已深刻感受到,自己到了這個年紀,與三五好友愉快用餐是無可取代的寶貴時光。

 

●女人聚會,男人止步

 

婉拒男性加入「女性聚會」也是由於男性的人格特質所致。

 

有一次,我與一位女性友人相約吃飯,對方打了通電話給我,徵詢是否能約一位經由朋友介紹而認識的男性友人一同用餐,因為他最近很消沉,想藉這次聚會替他打氣,結果我婉拒了她的建議,因為有男人參與,餐桌上的話題就會變調。

 

若對方是個精神充沛的男人,就得忍受他的自吹自擂;若正逢男人心情消沉,就得聽他發牢騷。我以前就曾參加過完全以男人為中心的飯局,明明是自掏腰包享受美食,我可不想當個配合別人的小媳婦。

 

然而,這種場合難免還是會有那種為了迎合男人,甘願無條件配合的女人,和這種女人同桌用餐,也會讓我心情低落。

 

我倒也沒什麼惡意,只是出於生理上的一種自然反應。其實不少女人對男人都會有這種「奉獻精神」,但因為我實在做不到,所以很排斥。

 

聽到我的明確拒絕,她也簡單說了句:「也是啦!」表示自己可以理解。等我們在銀座飽餐一頓後,「幸好沒邀他一起來,是吧?」我說道,只見她微笑地回答:「是啊!」

 

我倒不是討厭和男人同桌共餐,只是這時候一定要慎選對象。無論動機單不單純,和異性相處時,還是不要有第三者干擾比較好,因為我希望這段時間是專屬彼此的時光,對方能夠全心全意地對待自己。

 

交朋友理應重質不重量。俗話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和鄰居或是偶爾相邀吃飯的朋友往來時,保持適度的距離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世上有個非常瞭解自己的朋友,總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也許所謂的年華老去,就是像這樣的好友一個個離世的孤獨感吧。

 

(作者/上野千鶴子:曾任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客座研究員、波昂大學客座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和墨西哥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學。1994年以《近代家族的成立與凋零》(岩波書店)榮獲三多利學藝賞。)

>>本文出自《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請大方快樂地享用!》一書

更新時間:2017/11/29 10:40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