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5
  • Oct
  • 2017

不要再自責了,妳大可把錯怪到別人身上

作者 今周刊

2017/10/25 12:01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情緒容易低落的人,不妨偶爾怪罪他人

有些人「天性樂觀」,即使遇到討厭的事情或情緒低落,很快就能振作起來;有些人「天性悲觀」,只要遭遇失敗便耿耿於懷,陷入沮喪狀態中。

天性悲觀的人有一些特質,包括容易擔憂、個性敏感細膩、認真且責任心強等。

 

但當一個人「讓別人為自己打分數」,或是「天生追求完美,嚴格要求自己和他人」,就會表現出「過度在意他人評價」、「凡事一定要追求完美」、「不能容許一點小錯」等反應與行為。這樣的人「很容易沮喪」。

我們無法掌控或改變別人的評價。無論完成多大的成就,人們通常吝於讚美,反而先否定對方,這是日本文化的缺點。

當一個人過度追求完美主義,即使自己只犯下百分之一的錯誤,也會打不及格的分數;若遇到別人犯下百分之一的錯誤,則會感到焦躁或發怒而非沮喪。

「容易沮喪」不好嗎?

即使缺乏科學證據,現代人依然很喜歡根據血型評斷別人的個性。可能是因為人的個性相當複雜,才會想要像商業午餐的A餐與B餐一樣,利用血型簡化個性類型。

從古希臘時代到現在,許多專家致力於分類人的「個性」。二十世紀前半葉,知名的德國精神醫學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提出「體格類型理論」,從體型(例如瘦長型、強壯型)分類人的氣質與個性。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在其理論中,瘦長型的人較為神經質;矮胖型的人善於交際;強壯型的人個性執著、追求完美。

在腦科學蓬勃發展的現在,「體格類型理論」與血型占卜是相同程度的偽科學,但如果從個性的類型、分類與背景來分析,絕對不能小看克雷奇默的理論。

回歸現實面,直到現在我們仍不了解人類的個性如何形成。是先天基因對我們的個性影響較強烈?還是後天環境與經驗對於個性養成的影響較大?

 

雖然這個部分還有許多謎團尚待釐清,但專家學者仍在積極研究。美國精神醫學家羅伯特‧克勞寧格(Robert Cloninger)提倡結合心理學與腦科學觀點,補強現代精神醫學的評斷基準。

克勞寧格認為完美主義者(=容易沮喪的類型)不知變通,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堅持己見。不知變通的頑固個性,加上會將怒氣發在自己身上的「自我導向」(self-directedness),就會形成「容易沮喪」的個性。

每當感覺沮喪便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相信不少人也認為自己是個反求諸己、認真負責的人。

雖然將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是一種卑劣的行為,但有時找個罪魁禍首,將一切推給運氣不好或討厭的部長身上,也不失為避免攻擊自己的好方法。

不過,這一招只能用在過度自責的人身上。

天性悲觀、容易沮喪的個性並非只有壞處。這樣的人通常做事認真、責任心強,做每件事都按部就班。比起厚臉皮、只會給人添麻煩的「過度樂觀派」,「個性容易沮喪,但每次沮喪都能重新振作的人」較受到眾人歡迎,人生之路也較為順遂。

西多醫生小叮嚀

無論情緒如何起伏,不受影響的人就不會感到痛苦

  • 不要將自己的正義感或完美主義強壓在他人身上。
  • 容易過度自責的人不妨找個罪魁禍首,讓自己喘一口氣。
  • 與其成為「過度樂觀派」,不如以「愈挫愈勇的人」為目標。

(作者/西多昌規: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現為自治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室講師。曾於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等單位從事臨床工作,現於哈佛醫學院專門研究睡眠醫學。擁有日本精神神經學會專門醫師和睡眠醫療認定醫師等多數證照,並與企業合作,擔任精神科產業醫師協助企業員工的心理問題諮詢。出版過許多著作,如《圖解完全消除疲勞法》、《睡眠的技術》等書。)

>>本文出自《情緒鬆綁:跟自己和好的44個方法》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0/25 14:2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今周刊

今天的投資 就是你未來(明日)的收穫 書本是你最大的資產 以專業的視野 開拓豐富且充實的人生。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