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5
  • Oct
  • 2017

你真的愛自己嗎?還是嘴巴說說而已?

作者 書是活的

2017/10/05 13:11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PEXELS

看專門「療癒別人」的心理諮商師周志健,在自己生大病後,如何回頭來「療癒自己」?

檢查你自己究竟是真的熱愛生命、愛惜自己,還是一切都是假象呢?

 

我一直以為我夠愛自己了,其實不然。

生了這場大病,才讓我發現:其實我根本不夠愛自己。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也不會突然生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果你不愛惜身體,長期忽略它、糟蹋它,身體自然會衰敗給你看,這是自然的道理。

身體其實有它自癒的能力,你只要每天睡眠充足、休息足夠、飲食適當、經常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絕對不是難事。但人就是這樣,「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越是簡單的事,我們越做不到。為什麼?

因為「習性難改」,因為人不夠愛自己。我說的是我。

生病後,我深刻反省:為什麼我會生這場病呢?

理由很簡單:我太忙了。忙是一種習性。我做太多事情了,我沒讓自己好好休息,這就是不愛自己。

回首那幾年,從碩士一直念到博士,邊念書、邊工作,經常東奔西跑,每天像陀螺般,轉個不停。表面上忙得充實,看起來風光,雖也小有成就,但如果你問我快樂嗎?其實也還好耶,不能說不快樂,但當你疲憊時,是絕對不可能快樂的。

人很貪心。當年一邊念書、想趕快畢業,同時又一邊工作,蠟燭兩頭燒,我的能量自然消耗殆盡。

 

那幾年我的生活老是被許多「待辦事項」追著跑,每天都在「達陣」中度日,心跳經常很快、呼吸很淺,甚至有時胸口悶。

後來我把這些症狀說給朋友聽時,這才發現:好多人其實都跟我一樣。這是現代人的文明身心症狀,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

壓力大是因為太忙,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這是現代人共通的宿命。無解。

忙碌的表象是「認真、負責、不放棄」,事實上是「貪心、恐懼、不愛自己」。人不能騙自己。要不是生病,我大概也永遠停不下來,永遠看不見生命「底層」的自己。

什麼是生命底層的自己?就是人內在深處所隱藏的動機、恐懼與習氣。

我雖比一般人勇敢,敢去做我自己喜歡的事,但有時,我也很軟弱。

那些年很多的工作邀約,我幾乎是來者不拒,為什麼?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不敢拒絕別人,我不想讓別人失望。

我內心的聲音總是:「別人是看得起你才找你,你怎麼可以拒絕呢?」

有時候,我把自己看得太「大」了,以為:我很重要,別人沒有我不行(哈,這絕對是自大,沒錯)。

又有時候,我又把自己看得太「小」了,好像我理所當然應該去配合別人,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不管是把自己看得太大或太小,最後的下場都一樣,把自己累個半死。這就是—不愛自己。

過度操勞、身心疲憊,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我也是如此。

活在功成名就的「成就模式」裡,每個人面前都掛了一根「胡蘿蔔」,讓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我們都是那頭「不斷往前、停不下來的驢」。你不用否認。

但這不能怪我們。

主流價值標榜的成功、競爭、名利、成就,誰能抗拒?我們總被期待要「加油」,而不是「踩煞車」,不是嗎?為了那根「胡蘿蔔」,我們被迫一直往前。

再仔細看看我的父母,他們都是這樣的人:認真打拚、工作努力。我不是說認真不好,但當「工作」的價值高過一切時,生命就被扭曲,人就被物化了。

一旦人成了工作的奴隸,就會變成沒感覺的機器;當活著只有「責任、義務」時,生活就會變成「只有一種顏色」,這樣活著很無趣,缺乏美感。

為何我們需要活得這麼努力?仔細辨識:努力的背後,心裡面最底層所潛藏的,難道不是「恐懼」嗎?

人的生存焦慮,無所不在。

這樣的生存焦慮,是一種社會集體潛意識。這是社會所「建構」出來的恐懼。

 

我一直以為我活得夠灑脫,沒有生存焦慮的問題,其實不然。

我發現:在我的努力裡,其實也遺傳了父母的「生存焦慮」。內心深處,其實有一個我,也期待功成名就、也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與讚賞,不是嗎?我承認。

我的個性很急,在這個「急」裡面,就有功利,甚至充滿「恐懼」。那是一種「害怕事情沒有做好」的焦慮。它潛藏在我身體裡,時時偷襲我,這種「習慣性的焦慮」,在我父母身上隨處可見。

感謝上天,讓我生病,於是我才得以慢下來,可以看見我的急。如果不看見,我永遠無法擺脫這個「急」病。

現在,我終於慢下來了。但你知道嗎?要變「慢」,比變「快」更難。不信?你看你是怎麼走路的就知道。我們早已習慣快速了。

快、急、多,幾乎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這同時也是效率與成功的代名詞。成功沒有不好,但我越來越懷疑:為了快速成功而犧牲生活的美好,這樣值得嗎?這樣的成功,還算成功嗎?這樣的成功,帶給我們的是幸福?還是災難?

其實我根本不愛自己。如果我愛自己,我絕對不會拿健康來換取虛幻的成功。如果我愛自己,我會讓自己過更有品質、更有質感的生活,而不是每天在那裡「衝、衝、衝」,不是嗎?

做為一個心理師,如果連我自己都不愛自己,我如何教會別人這件事?那是虛偽。我不想做一個虛偽的人,我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我要愛自己。

●重新愛自己,要怎麼做?這是周志健領悟的道理:

☆擁有,不等於享有。囤積,是匱乏的象徵。

☆真正能「享有」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人需要每天「歸零」。歸零,就是願意讓生活重新開始,願意接受失衡的自己,並好好清理自己的內在。

☆慢,才能看見風景。快速,不止讓我們失去風景,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溫度。

☆面對所有事的發生,只要順著「生命的河流」走就好,不用抗拒。自然而然,它自己會流動、會載著我們到該去的地方。

☆生命本身其實就具備了療癒的力量,只是需要時間罷了。

☆身體不是我們的工具,它是靈魂的殿堂。如果這個殿堂沒有清理乾淨,靈魂是無法安住其中的。

☆沒有一件事的發生是意外、是偶然的,一切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

☆愛自己這件事,我們得重頭學起。過去,父母沒教過我們這件事,現在,我們得自己教會自己,這是我們的功課。

(作者/故事療癒作家、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周志建:敘事治療是他的最愛與專長,有20餘年的諮商實務經驗,心理諮商不是他的工作,是他的志業。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生不走主流路線,堅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他也是一個要自由的人。不想被體制綑綁,所以從來沒打算在大學裡任教,他選擇,當一個來去自如的「自由」心理工作者。)

>>本文出自《把自己愛回來:改寫生命腳本的療癒故事》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0/05 16:5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書是活的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貼近你。 而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 他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我這個人啊,一講到閱讀,人都醒了。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