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6
  • Aug
  • 2016

恐懼和焦慮:一起來認識你的身體模式

作者 心靈工坊

2016/08/16 15:41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焦慮也可以是正向、有用的現象,它確保我們的安全,讓我們避開可能危及生存的險境。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沒有別的選擇,沒有別的行動方式時,就會焦慮。

跨坐在十呎高的木板上,兩腿懸盪空中,靠雙手協助,把身體從木板一端挪到另一端,沒有選擇的情形下,會讓你無法運用自己的創意想像力,因為焦慮使你只能選擇產生焦慮的選項。

 

有些事是我們完全無法改變的,中國人永遠不會變成愛斯基摩人。可是,我們仍會有一些改變。生命受到時間的限制,生命是行動的歷程,這個歷程需要內在的自我組織,以配合外在的變化,也影響外在的變化。

我們學會從內在組織自己,以面對挑戰或挑戰別人。我們的內在組織在焦慮下會發生差錯或有所不足,而產生不良與錯誤的行動,以致於表現不佳。我們的意圖與表現越是一成不變,效果就越不好。因為生命是時間的歷程,而時間是不會一成不變的。

如果沒有盡可能深入地學習認識自己,就會讓我們的選擇受到限制,少了選擇的自由,生命就不再那麼甜美。如果眼前看不到選擇,就很難改變;而會退卻,不去處理困難,好像困難是上天註定的。

生理學把本能定義為先天、無條件反射作用的複合體,與後天或條件反射區分開來。先天的反射作用是所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徵:它們是遺傳來的,所以其形成多半與個體經驗無關。一般談到「本能」的概念時,往往不夠嚴謹,而成為許多錯誤觀念的來源。

不論我們認為本能是什麼,都會觀察到一個明顯的現象:只有一種本能會抑制行動,就是恐懼的本能。動物受到驚嚇時,或是會僵住不動,或是會逃走,不論哪一種情形,都會短暫地停止動作,這種停止動作是對驚嚇的刺激產生的立即反應,全身的屈肌會劇烈收縮,特別是腹部的肌肉,還會暫時停止呼吸,接下來立刻產生一系列血管張力的變化,比如脈搏加快、冒汗,乃至於排尿,甚至排便。

膝蓋的彎曲牽涉到膕繩肌(腿部的曲肌)的收縮。股四頭肌是對抗地心引力的伸肌,也是膕繩肌的拮抗肌,此時的股四頭肌無法有足夠的收縮力量,以至於無法伸直膝蓋。屈肌的收縮會抑制與其拮抗的伸肌(即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所以在一開始的反應結束前,無法移動位置。一開始抑制伸肌時,會出現各種與恐懼伴隨在一起的感覺,乍看之下很奇怪,因為我們會以為這種情形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讓動物盡可能快速逃離危險。

其實不然,當驚嚇的刺激來源太接近或太劇烈時,會引發曲肌的全面收縮,而曲肌最初的收縮會促使伸肌的伸張反射(stretch reflex)開始運作,而在逃跑時能得到更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一開始的曲肌收縮也讓動物在危險過於接近時,可以僵住不動或裝死。身體所有其他的變動都是血中腎上腺素濃度增加所造成的,為心臟和其他肌肉可能需要的劇烈活動做好準備。

新生嬰兒對緩慢、輕微的外在刺激其實是不敏感的,剛出生時,對輕微的作用、噪音、味道,甚至中度的捏擰,都沒什麼反應。但如果突然被浸入很冷或很熱的水裡,則會有劇烈反應。如果突然降低高度,或是支撐的力量突然離開,我們會觀察到所有曲肌的劇烈收縮,伴隨著呼吸暫停,接下來就是號啕大哭、脈搏加速,以及全身血管運動作用的混亂,也就是脈搏變化、流汗等等。

新生兒失去支撐力量的反應,與成人受到驚嚇或恐懼時的反應非常相似。這種墜落反應在出生時就存在了,亦即是先天的,不受個人經驗影響,因此可以說墜落反應是一種本能。

達爾文寫了一本小書《人及動物之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Man and Animals),雖然有一些不精確之處,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書,我認為它早晚會被視為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第一本可靠著作。這本小書談到許多與動物表情有關的事實,遠多於許多當代心理學論著。達爾文在書中描述恐懼的姿態有低頭、俯身、曲膝等等,其實都是站姿下所有曲肌全面收縮的情形。

 

除了突然改變空間位置之外,新生嬰兒身上不會出現成人恐懼時產生的反應。但當嬰兒聽力開始增進時,也就是出生後大約三週時,就會對非常響亮的聲音產生這種反應。刺激越強大,就越會根據某些生理原則擴散、放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手掌被重重捏住時,會反射性地抽回去,如果捏住的力量更大,手掌無法移動時,另一隻手臂就會抽動。如果刺激變得更激烈或巨大時,雙腿和全身都會產生反應。

敏考夫斯基(M. A. Minkovsky)發現人類胚胎的整個神經系統有極度的放射現象,也就是激發點會散播開來。比如刮一下腳板,整個肌肉系統、身軀、頸部和頭部都會反應。新生兒激發點散播開來的情形也比成人更強烈。非常巨大的聲音會激發第八對顱神經的耳蝸分枝,激發的現象會滿溢而出,影響同一條神經的前庭分枝。這種放射在成人不是發生於神經,而是神經的第一個轉接站,甚至在更高的中樞。

第八對顱神經在內耳附近分成兩條分枝,耳蝸分枝與聽覺有關,前庭分枝與平衡有關。參考解剖學教科書就知道這兩條分枝多麼接近,且相互之間有錯綜複雜的密切連繫。強烈神經衝動的擴散當然不限於第八對顱神經的分枝,巨大聲音引起的強烈刺激會擴散到更高部位的上橄欖核(superior olive)而激發第十對顱神經,引發呼吸的暫停。

前庭分枝的強烈神經衝動會以同樣的方式擴散到上橄欖核,造成呼吸暫停,這對心臟部位是突然的干擾,正是橫膈膜和心臟部位的這種干擾會被感覺為焦慮。有些人描述這是一種心臟要跳出來的感覺,或是胸骨正下方的部位變得空蕩蕩或寒冷的感覺。第八對顱神經的前庭分枝支配三半規管和耳石的神經,三半規管會感覺加速時產生的任何變化,耳石則感覺頭部相對於垂直方向的緩慢動作。

所以,被成人解讀為害怕墜落的反應是先天、遺傳的,不需要個人經驗就會運作。任何讓新生嬰兒突然下墜的情形都會引發整套反射作用,被我們視為墜落反應。因此最初的焦慮經驗與第八對顱神經的前庭分枝受到刺激有關。

總結來說,先天的恐懼是害怕墜落,接著是解剖結構造成巨大的聲音被感覺為恐懼。第八對顱神經的前庭分枝被刺激時,會引發無條件的焦慮感,所有其他的恐懼和焦慮感都是有條件的。所有恐懼和焦慮的基本模式都是第八對顱神經的分枝受到激發的情形。對巨大聲音的恐懼不是先天遺傳的,也不是出於本能的。可是,所有正常的嬰兒都會因為解剖結構的接近,而以之為第一個條件反射的恐懼反應。

恐懼與焦慮在此被視為器官和內臟的神經衝動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感覺,我們會看到,所有情緒都和傳送到自主神經系統的神經激發有關,或說是與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器官、肌肉等等部位送出的神經激發有關。這些神經衝動到達中樞神經系統較高階的中心時,會被感覺為情緒。

本文出自《費解的顯然》一書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16 16:4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心靈工坊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